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分析课文内容。
(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关爱他人,付诸实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让学生分享朗读感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合作交流(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4.生字词学习(1)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字义。
(2)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5.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付诸实践。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3.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分享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为了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这样设计: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讲的是关于什么吗?生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卖木雕的少年帮助一位外国游客的事情。
师:很好,那你们觉得这个故事里,卖木雕的少年做得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是什么?生2:我觉得是少年即使自己生活不容易,还是愿意帮助别人。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通用14篇)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篇1教学目标:1、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难点: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7,黑人少年出售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黑人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
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黑人少年的心灵,一起品味这份感动吧1、自由读文,画出描写黑人少年言行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
2、生汇报3、抓遗憾这个词让学生找出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指名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1我为什么遗憾?2、少年为什么遗憾?4、解决“我为什么遗憾?默读1-6段找原因同时完成填空练习。
5、出示填空练习:(读一读,再试着填一填)(一)学习瀑布的壮观。
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
(二)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象墩构思新颖,栩栩如生。
指导朗读,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6、小结:就是这样一位真诚的少年,他用心体会着顾客的需要和感受。
同学们,我因为带不走木雕而遗憾,可是这位少年为什么也露出一丝遗憾呢?7、试着说一说。
阅读课文后一部分。
8、汇报原因。
9、引导出问题:少年为什么在猜测并证实我是中国人后露出遗憾的神情呢?(世界游客那么多)他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朋友呢?10.介绍中国援建铁路资料11.师总结,板书。
12.老师激qing引读:正因为我们中国的无私援助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非洲人民,所以,少年把中国人当成朋友,因为朋友遗憾所以也跟着遗憾。
多么真诚可爱的少年啊!让我们齐读最后两段,读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身处异国他乡的我,听到少年说:我们是朋友,怎能不让我感动,让我们读出这份感动吧!一位普通的卖木雕的少年,都懂得珍惜我们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这怎能不让我们激动呢!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的读出来吧!小结:他笑了,笑得那么可爱,这位非洲少年可爱的形象不仅深深的刻在作者的心里,我想他也深深的刻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热情诚恳,对中国人民有着友好情谊的黑人少年说点什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2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本日说课的标题是小学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卖木雕的少年》。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7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策略:讲解与感悟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中非友谊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神秘的非洲,那里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生长着各种热带动植物,住着与我们不同肤色的人。
在非洲南部,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瀑布周围,有许多出售木雕的摊点,就在这里,我们将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二、新授:(一)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我和少年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2、看谁会填:(这个填空你一定会填)“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空留一个(遗憾)。
而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非洲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
这段话其实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我们连续填了两次,是哪一个?(遗憾)(二)、研读遗憾1、师:“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感到惋惜)师:“遗憾”一词出现在文中哪个段落?(指名读,齐读)2、出示第九自然段: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第一部分:体会“我”的遗憾1、师:让我们先来看看,文中的“我”为什么遗憾?指名回答(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2、作者说工艺品非常精美,你能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了工艺品的精美,请用横线划下来。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卖木雕的少年》,让学生了解木雕的制作过程和木雕艺术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手工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卖木雕的少年》,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的意识,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和劳动者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卖木雕的少年》,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卖木雕的少年》课文,课外阅读资料,音乐资源教具:PPT,小组活动评价表学具:学生绘本,学生手工创作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 师生互动:出示一些木雕作品图片,请学生说出自己对木雕的观感和认识。
2. 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木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需要经历哪些步骤?二、阅读与赏析(20分钟)1. 学生除阅读课文《卖木雕的少年》,边阅读边适当地讲解生词和语法点。
2. 课文赏析:就课文的情节、人物、描写进行细致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冲突和高潮。
3.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选出一个小组代表发表讨论结果。
三、合作学习与表演(30分钟)1. 学生细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角色的性格、心理发展和转变,自由讨论后组织小组表演。
2. 学生分工合作,分别扮演文中的小明、张大爷等角色,并进行小组表演。
3. 全班观看表演,评价各小组表演的优缺点,进行评奖选出最佳表演奖。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者自行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文化。
2. 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手工艺品进行制作,并在下节课展示作品。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精选6篇)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2、让朗读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由地读,自由地说,在自读自悟、主动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本课力求初读读通,再读读透,品读读情的教学设计达到课堂上学生文本教师的情感共鸣。
3、渗透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和体验。
教学内容:《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学情与教材分析:1、教材简说课文讲述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作者旅行非洲南部,对非洲木雕爱不释手,却因木雕沉重只得放弃,为了不让作者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
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勾勒了非洲自然淳朴的美丽,更衬托了少年美好的心灵。
本课15个自然段,叙述详略得当,对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一笔带过,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情节上。
课文准确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适合学生积累和使用。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学情分析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比较亲切。
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与学生认知有一定距离;故事发生在非洲,是学生了解甚少的地方;所以相关背景的补充便显得尤为重要。
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位非洲少年,与学生学习的心理与年龄特点相符。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默读能力,有一定的分角色朗读的基础。
学生已初步学会了自读自悟,教师要透过课堂让学生了解中非友谊,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最了课文的故事背景。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在读与用中积累词语: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等等;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优秀8篇)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一1、在最近学的一些课文,我被一种情感深深地打动着,于是随手编了几句诗:(投影)朋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有朋之远方来的笑脸朋友是天涯若比邻的心境朋友是患难见真情的感动朋友是阮恒颤抖举起的生命小手朋友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浸透衣服的汗水朋友她跳出个圈跨越国界迈向大洋彼岸架起中非那抹友谊彩虹于是一个不知名的少年用那小小的木雕诠释礼轻情义重的友情真谛2、中非友谊源远流长,我们先来简略了解一下:(投影并阅读)中国和非洲虽相距万里,远隔重洋,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源远流长,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和非洲就开始相互了解。
明代是中非古代交往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友好关系已发展到双方官方代表相互访问。
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时期,中国坚定地站在非洲人民一边,全力支持他们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并在道义和物质上给予支持。
之后,又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努力帮助非洲国家兴建工厂、农场、水利、能源、交通、电信和文教卫生等各类基础设施。
被非洲人民誉为“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非工程。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非洲国家建设了800个成套项目,其范围涉及农场、工厂、医院、学校、电站、政府办公大楼、体育场、铁路等基础设施。
阿尔及利亚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援助行动。
3、今天,我们就去看看那只木雕,掂量那份情谊。
(出示课题,学生读题)4、下面老师先检查昨晚的预习情况,请你们大声地朗读,我看嘴型,听音量就能大概了解你的朗读训练程度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5、检查普通劳动者词语:(自由读,抽读,齐读)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配图)游览壮观出售陈列观赏摊点驮着构思诚恳宾馆掏钱犹豫即将晚饭一堆流露遗憾牙齿标准付钱工艺品6、出示四字词语,齐读根据老师描述抢答词语:名不虚传游人如织五官端正琳琅满目栩栩如生一模一样爱不释手语无伦次清晰可辨7、出示以下词语并问有什么特点,能否用上它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黑人少年:五官端正牙齿诚恳流露遗憾标准8、少年的这一丝遗憾,就是那友谊种子的萌芽。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生字“卖、售”,认识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非洲木雕和卖木雕的少年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教学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木雕的精美。
三、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把课文读熟练。
2、老师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带有视频和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美图,激趣导入:1、这节课,刘老师带领同学们到一个大家从未去过的地方旅行,仔细看。
(老师出示非洲南部风景图片,并介绍:这里是黑人的故乡;这里很贫穷,很多人还缺衣少穿;但是这里有举世闻名的大瀑布;这里有无边的草原,草原上生长着各种野生动物,瞧,长颈鹿正在悠闲地散步,成群的斑马在快乐地驰骋,一对羚羊在草丛中眺望远方。
)这是哪里?指学生说。
2、出示非洲地图。
师:尽管非洲现在贫穷落后,但是这里迷人的自然风光、奇特的民族风情,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国女作家吴晴到这里旅行时不仅欣赏到了迷人的风光,还结识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师板书课题。
卖——最后一笔是长点,雕——左边一个周,右边一个隹字旁,共四横。
谁来读一下课题?齐读。
(不拖长音,干脆自然,必要时师示范读)二、学习生字“卖和”“售”:(5)1、学习生字“卖”,与“买”辨析。
①示范书写:“卖”是这课的生字,看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
(调到实物投影仪,老师在上边范写,边写边讲解:十字头位置高一点,横和竖稍短,第三笔横钩十分关键,写得长一点,而且压住横中线,最后一笔是长点。
)齐读。
②扩展反义词:有一个字和它的意思相反,谁知道?(指生说:“买”)师相机在旁边书写买。
它们俩在一起还能组成一个词语?(指生说:买卖)③这两个字虽然意思相反,长得却很像,你有什么办法分清他们吗?学生交流辨析方法。
师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补充介绍。
(1、看,买上边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说明家里的东西用光了,所以需要再去买一些。
《卖木雕的少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
通过事情的叙述,勾勒出一个纯朴而又美好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爱是相互的主题,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
文章中两处少年和“我”的对话,也是反映全文主题的重点部分,需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体会少年的内心,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此外,三年级学生对于非洲了解甚少,它可以说是第一篇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课前需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课时教师也要提供有关资料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课时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卖、售”2个生字。
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重难点】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非洲行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读〈〈中国救援队,真棒!〉〉了解课文的背景;预习课文。
【课前欣赏】出示一组非洲木雕的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
(非洲木雕)咱们来欣赏欣赏。
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主要出自非洲民间艺人之手,这些木头经过民间艺人一番奇妙的构思后,就创作出一件件充满非洲风情的工艺品。
瞧,这娴熟的刀法,生动的表情刻画,神秘而怪异的造型,使得它成为世界各地的人们乐于收藏的艺术品。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壶知道为朋友们整理了9篇《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生字,理解“象墩、爱不释手、栩栩如生、语无伦次、遗憾”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我”和少年之间的对话以及少年在暮色中等“我”的片断。
3、通过默读,找到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通过人特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把握课文情感教学流程一、小诗导入小朋友们,在最近学的一些课文里,徐老师总觉得被一种情感深深打动着,于是写了几句诗与大家分享一下:朋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有朋之远方来的笑脸朋友是天涯若比邻的心境朋友是患难见真情的感动朋友是阮恒颤抖举起的生命小手朋友是大地无情面对地震人人献出的那份爱朋友他跳出个圈跨越国界迈向大洋彼岸架起中非那抹友谊彩虹于是一个不知名的少年用那小小的木雕诠释礼轻情义重的友谊真谛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这节课我们就去结识这位卖木雕的少年,去看看他的那只木雕,掂量那份情谊。
1、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2、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生字读正确,课文读流利3、检查词语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一模一样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五官端正语无论次(1)开火车读(2)模是多音字三、看瀑布1、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词)还有一个词,不好念,得多读几遍。
看谁读得顺溜。
(学生练)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也称维多利亚瀑布,在世界十大奇迹中排名第七。
作者此行去非洲之前,朋友就叮嘱她: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2、要不我们也去欣赏一下。
(出示图并解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全貌呈“之”字形,绵延97公里。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借助提示语读懂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一、直接导入课题
齐读课题:卖木雕的少年
1.这个“卖”字有个双胞胎兄弟,买,妈妈为了区分他们,就在卖字的头上加了个“十”字,我们一起写一下这个字。
2.学生书空,教师范写。
二、检查预习
四字词语处理
课前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预习,我要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1.出示第一组: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
读着读着你发现……
2.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指导学生读好瀑布的名称。
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瀑布吗?
3.不只是大瀑布,非洲还有一件代表性的工艺品,那是木雕,欣赏木雕图片,汇报()的木雕
出示: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积累词语
4.把词语放在句子中,你还会都好吗?(出示句子)你来试试
三、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词语掌握得很好,可见预习很认真,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1.指名回答(学生回答不是很理想)
2.老师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抓住关键人和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买送
板书:我——木雕——少年
3.指名看板书概括主要内容。
(2-3人)
我们抓住关键人物做的关键事,就很容易把主要内容总结出来,遇到写人记事的文章都可以这种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四、精读“买木雕”
出示:
1.自读课文5-9自然段:
(1)画出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
(2)想象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
2.指名回答,画下了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3.出示:“买一个吧!”
“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生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第二个语气更加诚恳。
诚恳,是对话中的提示语,关注提示语就能把句子读的更好。
板书:关注提示语
4.少年为什么这么诚恳?找到原因我们就能很好的读出来,生再读。
总结:找准提示语,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你就能很好地读出句子的味道来。
5.出示:“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提示语是什么?
找到提示语,想想他在想什么,试着读读这两个句子。
展示
6.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7.出示第一句,你能找到提示语吗?这是少年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根据刚才我们对人物的理解,试着给第一个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出示:
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他地说:“买一个吧!”
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学习买木雕这一部分时,先画出人物的语言,再关注提示语想人物内心,最后感情朗读读出人物语气。
五、大家小组合作,运用刚才的方法学习“送木雕”部分。
出示:
1.合作学习10-15自然段:
(1)画出人物的语言
(2)关注提示语想人物内心
(3)三人一组,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语气
2.学生合作学习后,指名分角色朗读。
3.采访学生读书时的心情
4.补充资料:我和少年毫不相识,为什么我会受到如此的待遇?猜想
出示:补充资料(师读)
我们人民和非洲人民有着深厚的情谊,20世纪60年代,中国为非洲援建了坦赞铁路。
全长1860公里,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困难。
穿越坦、赞部分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在施工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生命。
5.读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我们深深地记住了这位善良友好的朋友,也见证了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
六、拓展延伸
非洲人民有困难时,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在我们危难之际有位加拿大医生朋友也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请大家阅读《手术台就是阵地》出示自读要求:
1.默读课文
抓住关键的人和事概括主要内容
2. 画出语言
关注提示语读出人物语气
交流:抓住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白求恩救助伤员)
指名读画出的语言,找到提示语“坚定”,一起坚定地读出语言。
总结:白求恩临危不惧,不顾生命危险救助伤员的英雄事迹印在了每一个
中国人的心里,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无私帮助,也同样印在了每一个非洲人民心中。
这就是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
齐:国际理解与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