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知识点及训练
- 格式:wps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三峡》复习要点归纳以及练习题文学文化常识1.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撰有《水经注》,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因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课文选自《水经注疏》。
2.“三峡”按从下游到上游的顺序依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3.《三峡》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起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三峡》分别从夏季、春冬之季、秋季描写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5.分别用四个字写出春冬之季和秋季三峡的景物特征:清荣峻茂(清险奇秀),林寒涧肃(清冷凄寂)。
6.清荣峻茂”是对水、树、山、草四个对象的描写7.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中最见秋之精神的几个字是:寒、肃、凄、哀。
8.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课文内容分析✓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三峡怎样的特点?◆山的“连”“高”“窄”。
✓5、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6、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写法:侧面描写。
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8、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
三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虚词;背诵全文。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把握作者的情感。
(重难点)(二)过程与方法:1.重视朗读训练,培养语感;提高学生朗读和翻译的能力。
2.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峡的自然之美,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1、欣赏山峡雄奇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起画面美2、把握文章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法学法】诵读法,拓展阅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
【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
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著有《水经注》。
《水经注》是给《水经》所作的注文。
《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
郦道元作注时大为扩展,介绍了1252条河流,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
《水经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地理有很大参考价值。
是研究我国地理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
二、关于课文《三峡》是《水经注》其中的一篇,是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性散文。
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三、重点字词1.通假字①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2.古今异义①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②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③不以疾也(古义:快;今义:疾病)④良多趣味(古义:真;今义:好)3.一词多义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绝①沿溯阻绝(动词,断。
)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特别。
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三峡》(含答案解析)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三峡》(含答案解析)《三峡》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是明代作家杨慎《三峡记》的辑录和整理。
通过《三峡》这篇文言文作品的学习,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语法、修辞和表达方式。
同时,通过对《三峡》真题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本文将对《三峡》中的一些重要知识进行梳理,并提供一些相关的真题训练和答案解析。
一、词语解析1. 故士故士是《三峡》中常见的词语,指的是失去官职或退隐山林的士人。
他们以清廉自持、儒雅谦和的品质为人们所称颂。
例题1:下列句子中,“故士”一词的含义最接近的是:A. 有智慧的人B. 退隐山林的士人C. 悲伤的人D. 经验丰富的人答案:B解析:根据对故士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故士指的是退隐山林的士人。
2. 壮游壮游指的是寻幽探胜、游览名胜的行为。
《三峡》中壮游的描写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
例题2:下列句子中,“壮游”一词的意思相反的是:A. 游山玩水B. 寻找名胜C. 拘泥家园D. 千里迢迢答案:C解析:根据对壮游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壮游指的是寻幽探胜,相反的词应该是拘泥家园。
二、句子结构分析1.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句子并列在一起,通过并列连接词(如“和”、“与”、“又”等)进行关联。
在《三峡》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并列句的用法。
例题3:下列句子是并列句的是:A. 穷巷穷街,尽是故士与游子。
B. 水泄不通,人山人海。
C. 天寒地冻,风吹不断。
D. 明月当空,江水悠悠。
答案:A解析:根据对并列句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并列句是指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句子并列在一起,通过并列连接词进行关联。
选项A中的“与”连接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句子。
2. 现象句现象句是通过把具体的现象或事实进行叙述,来表达某种观点或态度。
在《三峡》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现象句的运用。
例题4:下列句子中是现象句的是:A. 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三峡课文知识点摘要:1.三峡工程的基本信息2.三峡工程的建设目的与意义3.三峡工程的组成部分4.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挑战与困难5.三峡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6.三峡工程的未来展望正文: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的湖北宜昌市,是我国一项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水利枢纽工程。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对于保障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三峡工程的基本信息三峡工程主要由大坝、水电站、船闸和灌溉渠等组成。
大坝全长2335米,最大高度18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水电站安装有26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800亿千瓦时。
船闸分为上游和下游两个部分,可通行万吨级船舶。
2.三峡工程的建设目的与意义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控长江上游洪水,降低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保护长江中下游地区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的安全。
同时,三峡工程还能充分利用长江丰富的水资源,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电力支持。
此外,三峡工程还有助于改善长江航运条件和促进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
3.三峡工程的组成部分三峡工程包括大坝、水电站、船闸、灌溉渠等多个部分。
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结构,最大高度达185米。
水电站安装有26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
船闸分为上游和下游两个部分,可通行万吨级船舶。
灌溉渠则主要为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水源。
4.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挑战与困难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如工程规模巨大、地质条件复杂、移民安置问题等。
在克服这些挑战的过程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水利工程建设队伍。
5.三峡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三峡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深远。
首先,三峡工程显著提高了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三峡工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清洁可再生的电力资源。
此外,三峡工程还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三峡》复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作品背景郦道元生活的时代,政治动荡,社会混乱。
他为了对古代的地理情况进行考订,走访了许多地方,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终写成了《水经注》。
其中的《三峡》一文,描绘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
二、重点字词1、字音阙(quē)处襄(xiāng)陵属(zhǔ)引沿溯(sù)飞漱(sh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2、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空隙)3、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4、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2)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失)5、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三、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了。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学习重点一、参考译文(教参)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
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词句基础知识归纳1.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2.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绝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回清倒影(名词,清波) 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3.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 ) (2)素湍.绿潭( ) (3)回清.倒影( ) (4)每至晴初霜.旦( )4.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 ) (2)虽.乘奔御风( ) (3)良.多趣味( )(4)自.非亭午夜分( )(5)属.引凄异( )(6)至于..夏水襄陵( )5特殊句式(1)省略句:清荣峻茂[省略主语,应为“(水)清(树)荣(山)峻 (草)茂”](2)倒装句:①有时朝发白帝[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有时朝 (于)白帝发”②飞漱其间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其间飞漱”三、课文理解重点(重要考点)1. 本文第一段总体描绘(概写)三峡的形势。
《三峡》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原文及翻译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二、字词分类整理(1)字词注释自:在,从。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时候。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三峡课文知识点
摘要:
1.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三峡工程的建设背景和目的
3.三峡工程的主要构成部分
4.三峡工程的社会经济影响
5.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正文:
【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三峡位于我国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长江干流上,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是长江流域著名的自然景观。
三峡地区地势险峻,江水流速湍急,自古以来就是长江航运的重要瓶颈。
【三峡工程的建设背景和目的】
为了解决长江航运问题,充分利用长江水资源,我国决定建设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主要目的是发电、防洪、航运。
【三峡工程的主要构成部分】
三峡工程主要包括大坝、发电站、船闸、升船机等部分。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全长2335 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大坝之一。
发电站共有32 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0 兆瓦,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船闸和升船机则是为了解决长江航运问题而设立的。
【三峡工程的社会经济影响】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三峡工程的发电功能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电力紧张问题,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三峡工程的航运功能极大地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提高了物流效率。
最后,三峡工程的建设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建筑业等。
【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如在大坝建设中采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在发电站运行中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
三峡知识点归纳一、三峡简介三峡是长江上最为壮丽的一段峡谷,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约 193 千米。
三峡地区不仅自然风光雄伟壮观,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
二、地理位置三峡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
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三、自然景观(一)瞿塘峡瞿塘峡以雄伟险峻著称,两岸山峰陡峭如壁,峡谷狭窄,最窄处仅有几十米。
夔门是瞿塘峡的入口,也是三峡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形如门户,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江水奔腾汹涌,气势磅礴。
(二)巫峡巫峡幽深秀丽,峡谷曲折迂回,两岸青山连绵,云雾缭绕,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巫峡还有众多的奇峰怪石,如神女峰,传说中是神女瑶姬的化身,形态婀娜多姿,令人遐想。
(三)西陵峡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以滩多水急著称。
这里有著名的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等,峡谷两岸景色壮观,历史遗迹众多。
四、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一)防洪三峡工程建成后,有效地调节了长江的洪水流量,大大减轻了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发电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巨大,年发电量可观,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持。
(三)航运三峡大坝建成后,改善了长江的航运条件,使万吨级船队能够直达重庆,促进了长江航运业的发展。
五、生态环境(一)生物多样性三峡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如中华鲟、白鳍豚等。
(二)生态保护措施为了保护三峡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水资源保护、开展生态修复等。
六、历史文化(一)古代诗词三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登高》等。
(二)历史遗迹三峡地区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如白帝城、张飞庙等,见证了三峡地区的历史变迁。
《三峡》复习要点归纳以及练习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左山右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撰有《水经注》,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因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课文选自《水经注疏》。
2.“三峡”按从下游到上游的顺序依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3.《三峡》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起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三峡》分别从夏季、春冬之季、秋季描写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三峡》知识点梳理及训练
文学常识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主旨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雄伟壮丽)的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2、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失)
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隙、缺口。
2、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4、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
1、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2、省略句(两岸)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注释自:在,从。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冲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时候。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朝:早晨。
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驾着,驾驶。
不以:不如。
疾:快。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素:白色的。
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绝(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
:高峰。
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急流冲荡。
漱: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荣:茂盛良:甚,很,实在,的确,确实。
晴初:天刚刚放晴的时候。
霜旦:下霜的早晨。
肃:肃杀、凄寒。
属引:接连不断,连续不断。
属(zhǔ):动词。
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响:回声。
哀转久绝:声音悲凉婉转。
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
绝:消失,停止。
转:通“啭”鸣叫。
三声:几声。
这里不是确数。
沾:打湿。
裳:衣服。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
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满衣裳。
”
【习题训练】
一、解释加线的词
1、重岩叠嶂
2、夏水襄陵襄:
3、乘奔御风奔:
4、素湍绿潭湍:
5、不见曦月曦:
二、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三、简答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2、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3、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