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赞襄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经验
- 格式:pdf
- 大小:203.73 KB
- 文档页数:2
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临床表现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常为单眼发病,双眼发病较少,仅占2.2%~14%。
本病的病因复杂,老年患者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密切关系;青年患者多系静脉本身的炎症引起。
在临床上,视网膜静脉阻塞有不同的类型。
根据阻塞部位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半侧视网膜静脉阻塞和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并根据其阻塞程度、眼底改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及预后的不同,又分为缺血型(出血型)和非缺血型(郁滞型)。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比较常见,发生率仅次于分支静脉阻塞。
其静脉阻塞点位于中央静脉主干,病变波及整个眼底。
临床分为两型:①缺血型:视力损害严重,常在0.1以下。
眼底可见视盘充血水肿,边界模糊或被出血掩盖。
视网膜静脉高度纡曲扩张,甚至呈腊肠状,或节段状。
视网膜呈弥漫性水肿,整个眼底布满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呈火焰状或点片状,掺杂灰白色棉絮状斑。
黄斑区水肿明显者可呈丘状隆起,中心凹形成囊样改变。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视网膜静脉充盈迟缓,纡曲扩张,毛细血管广泛渗漏,黄斑中心可有囊样荧光贮留。
数月或1年后,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大部分吸收,静脉管径变细、管壁呈白鞘或白线状,视网膜可出现新生血管。
此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大面积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无灌注区后缘以及视盘可以出现新生血管。
当新生血管长入虹膜和前房角时,则可造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②非缺血型:视力减退较轻,多在0.1以上。
视网膜出血和水肿都较轻。
很少出现棉絮状斑,静脉扩张程度较轻。
数周后,水肿、出血逐渐吸收,预后一般良好。
但亦有少数患者由于黄斑囊样水肿继发黄斑囊样变性而造成视力障碍。
个别的非缺血型病例也可转变为缺血型。
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临床发生甚少。
阻塞点位于视盘筛板处,造成视网膜上支或下支静脉阻塞。
视网膜受累范围常为1/2,偶见1/3或2/3者。
沿受累静脉有出血和渗出,黄斑常受波及,晚期也可发生新生血管以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庞赞襄眼底病治验(上)作者:陈锐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第40期眼底病多从郁治眼底病虽有实证、虚证之分,但多为因郁致病。
实证为因郁而滞,虚证为因郁致虚。
凡性急之人,肝必抑郁,郁久生热,湿与热合,蕴结于脾,使精气受损而目暗不明。
眼底病者,盲而不见,日久不视,渴望复明,焉不郁耶!如《审视瑶函》所说:“久病生郁,郁久生病。
今之治者,不达此理,俱执一偏之论,惟言肝肾之虚,只以补肝补肾之剂投之,其肝胆脉道之邪气,一得其补,愈补愈蔽,至目日昏,药之无效,良由通光之脉道瘀塞耳。
”盖情志不舒,则气机不畅;七情内伤,则升降之机阻滞;肝经郁热,脉络受阻,则神水瘀滞;肝郁日久生热,热邪上犯于目,损气伤血,脉络阻遏则精光之道受损。
久郁亦可致虚,肾阴不足,阴阳两亏则源枯而流竭。
总之,“郁”是导致眼底病的主要原因。
善治眼底病者,宜先解郁。
盖本病多郁,若郁结不解,脉络不通,郁热不除,玄府郁闭,气血何以上下流通,目何以得养,怎能视万物察秋毫?故曰:眼底病多从郁治,郁结热邪清散,脉络通畅,目得所养,则目明矣。
其治疗常从疏肝解郁,健脾清热法入手,多用散结导滞,宣通开窍之品,方如逍遥散加减。
随症加丹参、赤芍、羌活、荆芥、防风活血疏络,散风解郁,开通玄府;加香附、郁金、陈皮、蝉蜕、木贼、枳壳理气化痰,清肝解郁,导滞散结;加丹皮,栀子、黄芩清解郁热;加五味子、升麻敛阴升阳。
灵活加减,疏肝气,解肝郁,散郁结,气血冲和,病始向愈。
而眼底病后期,也应注意疏肝解郁,务必先顺其条达之性,发其郁遏之气,同时加用健脾益肾之法,使气血调和,精血充足,目得濡养,则可复明矣。
调补肝肾、脾胃目为肝之窍,肝得肾精之滋养,则可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如肾精不足,肝失所养,常常导致视物昏花,发生眼疾。
故治疗眼底病时,多用补益肝肾之法,当肝郁已结,湿热已除时,多用此法滋水涵木。
阳虚者,加附子、肉桂;虚火不盛者,用左归丸;注意补中有散,酌加荆芥、防风、蝉蜕、木贼,使滋补而不留邪,降浊而不伤正。
[转载]治眼病中药方(转)(2013-06-14 22:52:07)转载▼标签:转载分类:中医养生美容原文地址:治眼病中药方(转)作者:小红治眼病中药方(转)一、治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秘方1舒肝破瘀通脉汤【来源】庞赞襄,《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组成】当归、白芍、银柴胡、茯苓、白术、羌活、防风、蝉蜕、木贼草各9克,丹参、赤芍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舒肝解郁,破瘀行血,健脾通络。
【主治】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证属七情郁结者)。
【加减】大便燥,加番泻叶3~9克;胃纳欠佳,加青皮、枳壳、焦三仙各9克;大便溏,加苍术9克,吴茱萸6克;口渴烦躁,去羌活,加生石膏、瓜蒌各15克,麦冬9克,沙参12克。
【疗效】屡用效佳。
2育阴潜阳通脉汤【来源】庞赞襄,《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组成】生地、珍珠母各15克,山药、麦冬、盐知母、盐黄柏、生龙骨、生牡蛎、怀牛膝、丹参、赤芍、蝉蜕、木贼草各9克,枸杞子、白芍、沙参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益肾,平肝潜阳,破瘀行血。
【方解】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证属阴虚阳亢者)。
【主治】大便燥,加番泻叶9克;头痛眼胀,加钩藤、菊花各9克;心悸失眠,加远志、炒枣仁各9克;胸闷气结,加苏子9克,瓜蒌15克。
【疗效】屡用皆效。
3通络汤【来源】柏超然,《千家妙方·下》【组成】新会皮3~6克,甘菊花、毛冬青、紫丹参、酒炒黄芩各15~30克,粉葛根、生蒲黄(包)各9~15克,酒蒸大黄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祛风,活血通络。
【方解】视网膜静脉栓塞。
【主治】阳亢者,酌加生石决明、钩藤;阴虚者,酌加生地、麦冬;湿重者,酌加茶树根、绛香;血滞者,酌加当归、焙地鳖虫;后期以柔肝为主,重用丝瓜络、苏梗、何首乌、甘菊花、童桑枝、制扶筋等。
【疗效】治疗194例,结果痊愈176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达100%。
服药最少者21剂,最多218剂,平均治愈天数为59天二、治闪辉性暗点秘方1舒络解痉汤【来源】庞赞襄,《千家妙方·下》【组成】吴茱萸、党参各12克,大枣2枚,干姜、半夏、桔梗各9克,甘草3克。
面部注射致视网膜中央动脉及鼻背动脉阻塞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对策蒋蓓;郑轶【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of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tic therapy after angiography of super selective ophthalmic artery and dorsal nasal artery.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ased on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tic therapy an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retinal central artery and nasal artery occlusion in our hospital. Results the procedure of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tic therapy was successful. Patient's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was improved and nose skin damage was basically restored, while 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 Super-selective ophthalmic artery and dorsal artery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tic therapy is a safe, reliabl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central retinal artery and nasal artery occlusion. Full quality care can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treatment a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such patients.%目的:探讨超选择性眼动脉及鼻背动脉造影后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视网膜中央动脉合并鼻背动脉阻塞患者进行介入溶栓治疗及护理体会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介入溶栓治疗过程顺利,视力提高、鼻部患处皮肤基本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眼动脉及鼻背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及鼻背动脉阻塞,是目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全程优质、细致的护理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保障.【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7(026)007【总页数】3页(P119-121)【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鼻背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护理【作者】蒋蓓;郑轶【作者单位】西安市第四医院介入科陕西西安 710004;西安市第四医院介入科陕西西安 7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1视网膜中央动脉是供应视网膜内层的唯一动脉,一旦阻塞可引起视网膜缺血,导致视功能严重受损[1-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及护理发表时间:2016-12-09T14:11:00.960Z 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6月作者:方国霞[导读]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应在4h内进行及时治疗,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是视力恢复的关键。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常州 213000【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抢救及护理工作的必要性。
方法:对28例临床确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及护理,并通过临床资料观察分析疗效。
结果:急性期内通过积极治疗及急救护理效果较好,视力由入院时的无光感提高到~0.7。
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应在4h内进行及时治疗,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是视力恢复的关键。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急救;治疗;护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c retinac arcery occlusion, CRAO)是由于血液粘度增加,导致动脉的主干或分支阻塞,造成血栓或动脉痉挛,致使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中断,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变性和坏死[1],造成一眼或双眼无痛性突发性完全失明。
由于视网膜缺血短时间光感受器即可死亡且不可逆转,故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为眼科急症,发病后的抢救及护理非常重要[2]。
我科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共治疗28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通过医务人员的紧急抢救与适宜护理,大部分患者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现将的急救和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 28 例30只眼,其中男性15例 , 女性13例,年龄在18~65 岁,平均年龄50岁,右眼15例 ,左眼15例 ,从发病至就诊时间<4h14例,4~12h7例, 12~24h4例,> 24h3例。
高血压10例 ,动脉粥样硬化8例,动脉内膜炎3例,无器质性病变 7 例。
入院时视力:光感14例 ,手动8例 ,眼前指数6例。
1.2临床表现28例均为突然发生,来院前未经过任何紧急处理,临床症状均为无痛性视力急剧下降至指数甚至无光。
庞赞襄“目病多郁论”及用药经验探讨
庞午;张铭连;庞朝善;杨赞章;孟兢晶;李亚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年(卷),期】2015(0)6
【摘要】庞氏中医眼科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历经6代人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用药经验.庞赞襄教授作为第三代传人,亦是最具影响的中医眼科学家之一,他在继承家族医学经验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目病多郁论”,并形成了独特的用药特色,对眼科临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就“目病多郁论”及用药特色进行探讨分析.
【总页数】3页(P431-433)
【作者】庞午;张铭连;庞朝善;杨赞章;孟兢晶;李亚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河北省眼科医院;河北省眼科医院;河北省眼科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
【相关文献】
1.庞赞襄老中医"目病多郁论"浅析 [J], 张彬
2.庞赞襄教授以"郁"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辨治经验 [J], 庞荣;马军玲;王新玲;魏顺利
3.探讨庞氏"目病多郁"论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应用 [J], 庞璐;白世淼;庞午;任孟伟
4.纪念庞赞襄教授诞辰90周年暨首届庞氏眼科学术思想研讨会议召开 [J], 武智
5.庞赞襄从脾胃论治儿童麦粒肿眨眼症的经验 [J], 庞荣;张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心得
庞万敏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1989(000)F12
【摘要】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
笔者近年来诊治该病213例(217眼),其中45例(49眼)进行了眼病荧光血管造影。
现就运用家传秘方结合自拟验方治疗该病情况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54)
【作者】庞万敏
【作者单位】邢台地区眼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4.1
【相关文献】
1.行气活血健脾利水方联合小剂量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临床研究 [J], 刘向芹
2.自拟黄斑水肿消解汤联合雷珠单抗及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J], 刘艳琳
3.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J], 范琳华;滕思莹;惠鹏;孙雅彬
4.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患者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J], 毛蕾;朱静吟;武蓉;沈念慈
5.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J], 李瑞华;张静;聂素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