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症状表现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概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是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阻塞,导致视网膜急性缺血、严重损害视力的眼底病变,主要由血管栓塞、血管痉挛、血管壁的改变、血栓形成、血管外部压迫引起,表现为单眼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至数指甚至无光感,发病前可有一过性视力丧失并自行恢复的病史,治疗主要是扩血管和降低眼压,以尽快恢复视网膜血流循环及其功能。
本病预后与阻塞的部位、程度、血管的状况关系密切,特别重要的是开始治疗的时间。
本病视力预后较差,一般患者就诊时间较晚,失去抢救时机。
英文名称: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暴盲、络阻暴盲、落气眼。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相关性。
发病部位:眼。
常见症状:单眼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一过性视力丧失。
主要病因:血管栓塞、血管痉挛、血管壁的改变、血栓形成、血管外部压迫。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眼压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试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颈动脉超声。
重要提醒:患者应当及早就医,避免疾病进展为视网膜坏死、视力丧失。
临床分类:基于阻塞程度分类:1、完全性阻塞症状严重,发作迅速,视力可突然丧失,甚至降至无光感。
2、不完全性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不完全,视力下降程度不很严重,视网膜动脉轻度狭窄,视网膜轻度水肿,预后比完全性者稍好。
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病特点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因病因总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常为多因素致病,既有血管病变的基础,也有合并栓塞或其他诱因而综合致病,直接病因主要为血管栓塞、血管痉挛、血管壁的改变、血栓形成、血管外部压迫等。
基本病因:1、血管栓塞主要为各种类型的栓子进入视网膜中央动脉导致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与护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与护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由于栓塞、血栓子形成、动脉痉挛等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中断,引起视网膜组织缺氧、变性、坏死的致盲性眼病,多发于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病。
临床上,这种血管意外所产生的后果常很严重,是导致盲目的眼科急症之一。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动脉壁改变与血栓形成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全身或局部的炎症性血管病均可累及视网膜中央动脉,引起该动脉内膜增生或水肿,使管腔狭窄,内壁粗糙。
2.动脉痉挛急性进行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等引起动脉痉挛;慢性进行性高血压病病程经过中,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因素。
3.栓塞由栓子发生阻塞者,栓子来源于心瓣膜及附近大动脉内壁脱落的斑块及动脉瘤内的血栓等。
4.其他眼球后麻醉时球后出血及外科手术时俯卧位全身麻醉后,亦能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二、病情评估(一)临床表现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阻塞时,视力即刻或于几分钟内完全消失。
1.症状患者突发视力无痛性丧失,有些患者发病前有阵发性黑矇史。
多数患者初诊时视力在指数与光感之间。
2.体征患眼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极度迟缓,间接对光反射正常。
3.眼底①视盘色淡,边缘模糊,后期萎缩苍白;②视网膜动脉细如线状,血栓可呈节段状或念珠状;③视网膜后极部呈乳白色混浊水肿;④黄斑呈樱桃红色;⑤压迫眼球无动脉搏动出现;⑥发病数周后,视网膜水肿消退,血管更细且伴以白鞘或形成白线。
(二)辅助检查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1)脉络膜充盈时间多为正常。
(2)视网膜动脉充盈迟缓。
(3)视网膜静脉充盈迟缓。
(4)视乳头荧光。
(5)毛细血管无灌注。
2.眼电生理(ERG):ERG的b波下降。
3.视野:通常视野可完全丧失或呈管形视野,有些患者在颞侧能查出小岛状视野,黄斑区如有睫网动脉供应,可保留小区中心视力。
三、诊断要点(一)根据视网膜动脉阻塞部位分为中央总干阻塞、分支阻塞、前毛细血管小动脉阻塞和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概述】视网膜中央动脉是视网膜内层营养的唯一来源。
由于该动脉属于终末动脉,分支间无吻合,一旦发生阻塞,视网膜内层血供中断,引起急性缺血,使视功能急剧障碍。
本病发病急骤。
大多数为单眼,亦可在数日或数年后累及另眼。
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
【诊断】无论主干或分支阻塞,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
在主干阻塞中央静脉阻塞时,因肯底广泛出血和水肿,动脉可被隐没,仅凭眼底所见,易于误诊为单独的中央静脉干阻塞,可从视功能忽然丧失而予以鉴别。
【治疗措施】视网膜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一旦血供中断,在很短时间内即可陷于坏死而使视功能永久性丧失,因此,应尽可能及早抢救以挽回部分视力。
1.急诊处理一经确诊,立刻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每次0.2ml),每隔1~2小时1次,连续2~3次,舌下含服三硝基甘油脂片,(每次0.3~0. 6mg),每日2~3次。
球后注射阿托品1mg或妥拉苏林12.5~25mg,以扩张视网膜动脉及解除痉挛;眼球按摩或前房穿刺,使眼压降低,加强视网膜动脉扩张程度。
这样,假如是栓子引起的阻塞,就能使栓子随血流移向较小分支。
在上治疗的同时,亦可给以吸入加有5%二氧化碳的氧气,每次10~15分钟,连续数次。
2.后期治疗经急诊处理,视功能有所恢复时,连续内服血管扩张剂如:烟酸(0.1g,一日3次),丹参片(每次3~5片,一日3次)等。
亦可用丹参注射液40~60ml(每ml含生药1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500ml内,静脉滴注,一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中药可用下列方剂,葛根60~150克,黄芪50克、丹参50克、川芎4.5克、紫胡10克、桃仁0克、地龙10克,水煎服,一日1剂,分两次煎服,在病程早期,加用麝香0.5克,每日分两次冲服。
此外,各种辅助药物如:维生素B1、B6、B12、E、ATP、辅酶A均可应用。
【病因学】1.动脉壁改变与血栓形成本病多数病例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全身或局部的炎症性血管病(如颞动脉炎、血栓性脉管炎、结节性动脉四周炎、behcet病,Eales病、葡萄膜炎等)均可累及该动脉,引起该动脉内膜增生或水肿,使管腔狭窄,内壁粗糙。
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护理常规概述视网膜动脉阻塞是指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其分支阻塞,使该血管供应视网膜营养中断,血流淤滞。
病因1.动脉硬化2.视网膜中央动脉(CRAO)痉挛3.视网膜中央动脉周围炎4.CRA外部压迫5.凝血病6.栓子栓赛临床表现1.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阻塞,无痛性完全失明,外眼检查瞳孔直接光反射消失。
典型表现:无痛性视力突然丧失先兆症状:一过性黑蒙并自行恢复2.视网膜分支动脉主干阻塞,视野某一区域突然发生遮挡。
3. 眼底检查:视网膜动脉纤细,视网膜成急性贫血状态.黄斑区成樱桃红点诊断1.根据患眼无痛性急骤失明、眼底改变,即可诊断并立即治疗。
2.病情较陈旧者可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野等其他检查。
护理诊断1 感知紊乱:突然视力丧失或视野缺损。
与视网膜动脉阻塞有关。
2 恐惧与视力突然丧失,担心视力或视野恢复不良有关。
3 知识缺乏缺乏本病的防治知识。
护理措施1.遵医嘱持续氧气吸入。
熟悉吸氧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密切观察视力、眼压、血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3.保持镇静,消除恐惧、紧张心理,防止加重病情。
树立信心,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各项急救治疗及护理工作。
4.如伴有心血管病,应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高血压患者指导低盐饮食外应戒烟酒,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坚持长期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有糖尿病的患者予糖尿病饮食,应用胰岛素治疗者,要按时进食,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
5.出院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行按摩眼球的方法。
如有不适迅速就诊。
健康教育1,、普及该病相关知识。
告知患者遇到视力急剧突然下降,甚至看不见东西,又无眼部红肿疼痛时,首先考虑本病,立即服用家中常备的扩血管药物,同时分秒必争到医院检查,以免错过抢救时机。
2.发病后1小时,阻塞得到缓解可恢复视力,超过4小时很难恢复。
一旦发病,立即就医。
3.积极控制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025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眼科(074)(副高级)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患者男性,58岁,左眼突然视力下降1周就诊。
查体:左眼视力0.1,矫正无提高。
眼压正常,左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见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表面可见增殖膜,牵拉视网膜血管,增殖膜表面可见新生血管。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B.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C.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D. 脉络膜脱离E. 玻璃体后脱离答案:C解析:该患者左眼突然视力下降,眼底检查见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表面可见增殖膜,牵拉视网膜血管,增殖膜表面可见新生血管,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眼底检查结果,应诊断为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外伤、玻璃体长期积血、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引起的玻璃体视网膜增殖膜或条索,牵拉视网膜而造成的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表现为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下液,但视网膜表面一般无增殖膜,故选项A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不符合题意。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多由炎症、肿瘤、全身性疾病等引起,无视网膜裂孔,视网膜下积液由脉络膜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病变渗出液引起,非视网膜裂孔所致,故选项B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可排除。
脉络膜脱离时,眼底检查可见眼底呈青灰色,半球形隆起,多见于内眼手术、眼外伤或眼内炎症等,故选项D脉络膜脱离与题意不符。
玻璃体后脱离的眼底检查表现为玻璃体后皮质从视网膜内表面分离,可出现眼前漂浮物,但一般不会导致视网膜脱离,故选项E玻璃体后脱离可排除。
2、患者,女,58岁。
双眼视力缓慢下降2年,近半年加重。
查体:双眼视力0.3,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见双眼视盘充血水肿,边界不清,周围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可见散在片状出血及渗出。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D.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 视网膜色素变性答案:A解析:患者中年女性,双眼视力缓慢下降2年,近半年加重,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示双眼视盘充血水肿,边界不清,周围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可见散在片状出血及渗出,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典型表现,故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症状
*导读:视网膜中央动脉是视网膜内层营养的唯一来源。
由于该动脉属于终末动脉,分支间无吻合,一旦发生阻塞,视网膜内层血供中断,引起急性缺血,使视功能急剧障碍。
本病发病急骤。
大多数为单眼,亦可在数日或数年后累及另眼。
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为一种突发的血管意外,又叫眼中风,抢救不及时往往造成永久性失明,为眼科的危急重症。
该病病因复杂,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血管痉挛:多由血管运动神经功能紊乱或高血压所引起,发病前可有一过性视力障碍或偏头痛。
2、血栓形成:当血管硬化、管径狭窄或血管内膜炎时血管内壁粗糙,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致使血流中断。
3、动脉栓塞:在心内膜炎或大动脉粥样硬化时硬化斑块脱落,或由于心脏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子随血流至视网膜中央动脉引起
栓塞。
当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发生阻塞时,患者自觉视力骤减,常仅有光感乃至失明。
此时患眼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若有睫状视网膜动脉存在时,尚可保留一定的中心视力。
检眼镜下所见、视乳头边缘模糊,视网膜动脉明显变细而成线状,视网
膜静脉亦可变细,有时血柱间断呈串珠状、压迫眼球时无动静脉搏动,视网膜后极部出现弥漫性灰白色混浊,黄斑中心凹处在周围灰白色水肿区的陪衬下,呈现醒目的“樱桃红斑”,有睫状视网膜血管者,则可在视乳头与黄斑之间,保留一正常色泽的舌状区。
发病两周后视乳头呈苍白色萎缩,动脉极细或呈白线状,视网膜后极部水肿吸收,恢复原有颜色。
正确认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症状表现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有哪些症状表现?当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时就会患上各种疾病,而病症的症状表现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只有了解了病症在发作时的症状表现,才能够做到及早的发现和治疗。
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症状表现。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有哪些症状表现:
1、血管痉挛:多由血管运动神经功能紊乱或高血压所引起,发病前可有一过性视力障碍或偏头痛。
2、血栓形成:当血管硬化、管径狭窄或血管内膜炎时血管内壁粗糙,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致使血流中断。
3、动脉栓塞:在心内膜炎或大动脉粥样硬化时硬化斑块脱落,或由于心脏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子随血流至视网膜中央动脉引起栓塞。
当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发生阻塞时,患者自觉视力骤减,常仅有光感乃至失明。
此时患眼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若有睫状视网膜动脉存在时,尚可保留一定的中心视力。
检眼镜下所见、视乳头边缘模糊,视网膜动脉明显变细而成线状,视网膜静脉亦可变细,有时血柱间断呈串珠状、压迫眼球时无动静脉搏动,视网膜后极部出现弥漫性灰白色混浊,黄斑中心凹处在周围灰白色水肿区的陪衬下,呈现醒目的“樱桃红斑”,有睫状视网膜血管者,则可在视乳头与黄斑之间,保留一正常色泽的舌状区。
发病两周后视乳头呈苍白色萎缩,动脉极细或呈白线状,视网膜后极部水肿吸收,恢复原有颜色。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有哪些症状表现?想必各位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症状表现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在预防和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时能有所帮助。
了解更多有关得了近视眼怎么办相关知识。
视网膜动脉阻塞有哪些检查项目
视网膜动脉阻塞有哪些检查项目?相信在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医生都会在简单的诊断后让患者做一些检查,为的就是确保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患者的病情,最终可以对症治疗。
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视网膜动脉阻塞病症的检查项目。
视网膜动脉阻塞有哪些检查项目: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因造影与阻塞发生相隔时间阻塞部位和程度不同,阻塞后血循环代偿与重建情况不同,以致造影所见各异。
从动脉完全无灌注、迟缓充盈、小分支无灌注直至充盈完全正常等几种情况均可见到。
一般常有下列数种表现:
1.病程早期所见:临床上在阻塞一开始立即进行FFA的机会可以说是没有的。
所谓病程早期所见,实际上是指发病数小时甚至是超过24h后的造影改变。
主干完全性阻塞时,视网膜动脉无荧光色素灌注,但视盘有由睫状动脉供血的毛细血管,却很快有荧光充盈而且明显扩张,形成侧支吻合,并迅速回流于视盘上中央静脉根部,使造影苭灌注于静脉主干近端同时呈现特殊的逆流现象,即荧光从静脉主干向视盘外静脉支逆行充盈。
主干完全性阻塞突然有所缓解或是不完全阻塞时造影所见因当时的阻塞程度而异,阻塞较强者表现为荧光迟缓充盈视网膜动脉完全充盈时间,正常眼1~2s,而在受阻动脉可延长30~40s。
因此造影动脉期至静脉出现荧光层流(早期静脉期)时间也非常缓慢,正常时相差仅1~2s,而此时则长达30~40s静脉荧光暗淡或呈颗粒状提示血循环严重不畅。
阻塞程度较轻者,动静脉充盈时间稍有延长或完全正常。
分支完全性阻塞在造影时,可以见到血流至阻塞处突然中断在该处管壁有荧光渗漏,分支完全阻塞的另一指征为逆行充盈。
由于阻塞支末梢端的压力相当低,使毛细血管来的血液回流成为可能,因而在阻塞初期荧光片上,可见该动脉末梢端荧光素灌注早于阻塞处近端。
分支不完全性阻塞,阻塞处管壁无荧光渗漏。
该动脉支荧光充盈时间比其他正常分支略有延长或完全正常。
2.病程后期:是指阻塞发病后数周乃至数月之后,此时FFA在主干或分支完全性阻塞眼虽因侧支循环形成而动脉充盈时间恢复正常,但动静脉管径狭窄、血管鞘膜、侧支管道及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等仍能见到。
有时还可以发现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异常荧光及视网膜增生膜等所显示的假荧光。
视野检查呈现象限缺损或弓形暗点,ERG正常或有轻度改变。
视网膜动脉阻塞有哪些检查项目?想必各位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视网膜动脉阻塞病症的检查项目有了西医的了解,希望对您在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时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