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子测量(五)
- 格式:ppt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54
目录实验一电子测量基本知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模拟万用表与数字万用表的使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稳压电源的原理及使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频率测量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示波器性能的研究与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扫频仪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电压测量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电子测量基本知识一、使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一般注意事项电子测量仪器的类型很多。
各种不同的使用特点。
但下列若干注意事项,对一般的实验用仪器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减少测量误差,防止损坏仪器或被测电路,也可防止发上人身事故。
使用前应阅读技术说明书或有关仪器使用方法的资料,即使对实验经验丰富的人,当使用不熟悉的仪器时,也应做到这一点,切记盲目乱用,如使用中发现有异常现象,应即使报告实验室管理人员并记载于仪器履历卡中。
对精密仪器的实验,一般要求实验室提供所用仪器经周期鉴定后的修正值。
接通电源前,应先检查仪器的量程、功能、频段、衰减、增益、时基、极性等旋钮及开关,看是否有松脱及滑位、错位等现象,发现时应及时修复,然后把上述各旋钮置于所需位置。
当时被测对象不太了解时,一般情况下应将仪器的“增益”、“输出”、“灵敏度”、“调制”等旋钮置于最小部位,将“衰减”、“量程”等旋钮置于最高位。
要注意被测电路中是否喊有直流高压以及该直流高压是否超出了仪器的耐压能力。
必要时应加隔直电容。
有时,被测电路的直流成分会影响测量结果,这在选择及使用仪器时要特别小心。
1、接通电源前,应仔细检查实验装置的各连接线是否有接错和短路现象。
要特别注意地线的连接。
测量时,要先接地线在接高电位端。
电子测量原理电子测量是现代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电子设备测量物理量的数值。
电子测量的原理主要包括测量基本原理、测量仪表原理、测量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电子测量原理进行探讨。
1. 测量基本原理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子仪器测量物理量的数值。
测量基本原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传感器原理、信号处理原理、数据采集原理以及数据处理原理。
(1)传感器原理传感器是电子测量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它能将一种待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电子仪器进行处理。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2)信号处理原理信号处理是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以便更好地观测和分析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3)数据采集原理数据采集是利用模拟-数字转换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必要的编码和校验,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
(4)数据处理原理数据处理是对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进行分析、计算、显示等操作,从而获得所需的测量结果。
2. 测量仪表原理测量仪表是进行电子测量的工具,它包括测量仪器、测量传感器、测量电缆等。
测量仪表的原理可以分为仪表传感器接口、测量电路、显示装置等方面。
(1)仪表传感器接口仪表传感器接口是将传感器和仪表连接起来,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传递给测量仪器,实现测量功能。
(2)测量电路测量电路是测量仪表中的核心部分,它通过适当的电路设计,将传感器接口传递过来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3)显示装置显示装置是用于展示测量结果的部分,常见的显示装置有数码管、液晶显示屏等。
3. 测量方法电子测量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对比测量法。
(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最常见、最直接的测量方法,它通过测量仪表直接测量待测量物理量的数值,如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等。
(2)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已知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的方法,通常需要通过公式或者其他方法来计算得到待测量物理量的数值。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是机电、电子仪器与测量、检测技术与仪器仪表、电子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
电子测量技术,是以电子技术为基本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
它是测量学和电子学相互结合的产物。
电子测量除运用电子科学的原理、方法和设备对各种电量、电信号及电路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进行测量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敏感器件和传感装置对非电量进行测量。
开设《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测量方法,使之具有电子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专业技术工作,都能为之奠定坚实的、重要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电子测量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提高测量电路的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电子测量的基本组成原理;2、能够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分析测量误差、处理测量结果;3、了解电子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4、掌握测量频率、时间、相位等数字量的基本方法;5、掌握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模拟量的基本方法;6、了解频域测量和数据域测量的基本知识;7、了解自动测量系统及通信技术。
三、教学内容(一)、概述(2学时)1、电子测量的基础知识2、电子测量系统的组成3、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及发展(二)、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4学时)1、误差及其来源2、误差的分类3、随机误差分析4、系统误差分析5、系统误差的合成6、测量数据的处理(三)、电子示波技术(4学时)1、示波器基本原理2、模拟示波技术3、数字存储示波技术4、示波器的应用(四)、信号发生器(4学时)1、信号发生器概述2、函数发生器3、频率合成器(五)、频率和时间的测量(6学时)1、计数器2、频率计(转速仪)3、定时器(周期仪)4、相位差的测量5、频率-电压转换器(六)、电压的测量(6学时)1、模拟量的测量及其标准表头2、各种电参数的测量方法3、数字万用表(七)、频域测量(2学时)1、频谱分析基础2、频谱分析仪(八)、数据域测量(2学时)1、数据域测量基础2、逻辑分析仪(九)、自动测量系统及通信技术(2学时)1、自动测量系统概述2、通信协议四、学分及学时分配本课程2学分,授课32个学时。
现代电子测量中最佳测量方案的选择作者:武怀玉赵富宝杨延宁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13期【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电子测量的要求面越来越宽,电子测量仪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电子测量方法也日趋多-样化。
在实际测量中怎样选择出最佳侧量方案呢?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考虑:测量方法、综合误差、经济条件、测量过程是否简便易行以及干扰与共地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测量;方案;选择电子测量是以电子技术理论为依据、以电子测量设备为手段、对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所进行的测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国防建设等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都广泛应用着电子技术,而电子测量又是电子技术中进行信息检测的主要手段,它是一门发展快、应用面宽、实践性强的重要应用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关键,科学实验手段的现代化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而电子测量正是各个学科领域科学实验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电子测量的需求面越来越宽,促进了电子测量的应用范围更广泛,电子测量仪器种类更多,准确度和灵敏度更高,测量方法更加多样化。
在实际测量中该如何从众多的测量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从而选择出最佳测量方案。
1.测量方法要合理电子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按测量手续分类,分为直接测量法(万用表测电阻)、间接测量法(伏安法测电阻)和组合测量(电阻器电阻温度系数的测量);按测量方式分类,分为偏压式测量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零位式测量法(利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和微差式测量法)偏差式与零位式相结合的方法);按被测量的性质分类,分为时域测量(用示波器观察脉冲信号的上升沿、下降沿等)、频域测量(用频谱分析仪分析信号的频谱)、数据域测量(用逻辑分析仪等设备对数字量或电路的逻辑状态进行测量)和随机测量(对各类噪声信号进行动态测量和统计分析);另外,按照对测量精度的要求分为精密测量和工程测量;按照测量者对测量过程的干预程度分为自动测量和非自动测量;按照传感器与被测对象是否接触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按照被测量的属性分为电量和非电量测量等等。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子测量仪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 电子测量仪器适用专业: (中职)应用电子学时: 72一、学分: 4二、引言本课程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是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 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会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为以后的电子技术基础等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从而更好的学习后面课程。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主要是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 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会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电子技术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我校中等专业学校培养计划, 结合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使学生加深理解, 着重培养学生的务实能力, 能够学以致用, 特别是为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知识学习和应用打好良好的基础, 能分析和解决一些电子技术仪器的使用和故障问题。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子测量的内容、特点和测量方法。
理解误差的来源、表示方法和分类。
掌握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和数据处理。
了解现代智能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能阅读电子测量仪器说明书, 能根据被测对象正确地选择仪器。
熟练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
能正确使用仪器完成基本测量任务。
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2.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 在电子产品设计和维修中, 能熟练使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相关测量工作。
3.职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四、内容标准五、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由于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涉及基本的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的教学环节, 必须通过实验、实训才能达到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
电子行业电子测量1. 引言电子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测量的支持。
电子测量是指对电子电路的各种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和测量的过程,这些参数包括电压、电流、频率、功率、电阻、电容、电感等。
有效的电子测量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为产品的设计、生产和维护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本文将主要介绍电子行业中常用的几种电子测量方法和仪器,包括模拟电子测量和数字电子测量。
2. 模拟电子测量模拟电子测量主要针对模拟信号进行测量,常用的测量仪器有示波器、信号源和电阻箱等。
2.1 示波器示波器是模拟电子测量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它可以用来观察和分析电信号的振幅、频率、相位等特性。
示波器的工作原理是将电信号转换成可见的图像,通过观察图像的形状和变化来判断信号的特征。
示波器的基本功能包括波形显示、波形捕获、自动测量和触发功能等。
现代示波器还具有高速采样率、大容量存储和多通道功能,可以满足更复杂电路的测量需求。
2.2 信号源信号源是模拟电子测量中用于产生各种类型信号的设备,常用的信号源包括函数信号源、脉冲信号源和任意波形发生器等。
信号源可以提供标准稳定的信号源,用于校准和测试其他设备。
信号源的特点是频率稳定、幅度调节范围大、波形变换灵活。
在电子行业中,常用信号源测试电路的频率响应、增益和相位特性等。
2.3 电阻箱电阻箱是模拟电子测量中用来模拟和调节电阻的设备,可以提供不同范围的电阻值。
电阻箱常被用于电路的调试和校准,可以模拟电路中的电阻变化,以测试电路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电阻箱一般有多个固定电阻和一个可变电阻组成,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固定电阻或调节可变电阻的阻值来调整电路的电阻值。
3. 数字电子测量数字电子测量主要针对数字信号进行测量,常用的测量仪器有数字多用表、逻辑分析仪和频谱分析仪等。
3.1 数字多用表数字多用表是数字电子测量中最基本的仪器之一,它可以测量和显示电压、电流、电阻和频率等参数。
数字多用表以数字显示方式呈现测量结果,具有测量精准度高、测量范围宽和自动测量功能等特点。
实验名称 电子比荷的测量一、前言19世纪8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J.J 汤姆孙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将阴极射线受强磁场的作用发生偏转,显示射线运行的曲率半径;并采用静电偏转力与磁场偏转力平衡的方法求得粒子的速度,结果发现了“电子”,并得出了它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e m 。
电子荷质比是电子的电荷量与其质量的比值,是研究物质结构的基础,其测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经现代科学技术测定的电子荷质比的标准值是:111.75910C/kg 。
测定电子荷质比的方法有很多,如磁偏转法、磁聚焦法、磁控管法、滤速器法等。
本实验仪沿用当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思路,利用电子束在磁场中运动偏转的方法来测量电子的荷质比。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2、测量电子的荷质比。
3、掌握电子荷质比测试仪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4、通过实验加深对洛伦兹力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1、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四、教学难点1、电子圆运动轨道半径的测量。
五、实验原理当一个电子以速度v 垂直进入均匀磁场时,电子就要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图1):图1 电子在磁场中受力图f ev B =⨯ (1)由于力的方向是垂直于速度的方向,则电子的运动轨迹就是一个圆,力的方向指向圆心,完全符合圆周运动的规律,所以作用力与速度又有:2f mv =(2)其中r 是电子运动圆周的半径,由于洛仑兹力就是使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因此可将(1)、(2)式联立:2evB mv =(3)由(3)式可得:e vm rB=(4)实验装置是用一电子枪,在加速电压U 的驱使下,射出电子流,因此加速电场所做功eU 全部转变成电子的输出动能:22eU mv =(5)将(4)与(5)式联立可得:22()e U m r B =⋅ (6)实验中可采取固定加速电压U ,通过改变不同的偏转电流,产生出不同的磁场,进而测量出电子束的圆轨迹半径r ,就能测定电子的荷质比e m 。
按本实验的要求,必须仔细地调整管子的电子枪,使电子流与磁场严格保持垂直,产生完全封闭的圆形电子轨迹。
解释名词:①测量;②电子测量。
答:测量是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借助专门的设备,把被测量与标准的同类单位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与单位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最后用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测量结果。
从广义上说,凡是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的测量都可以说是电子测量;从狭义上说,电子测量是指在电子学中测量有关电的量值的测量。
解释名词:①计量基准;②主基准;③副基准;④工作基准。
答:①用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艺水平,以最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建立起来的专门用以规定、保持和复现物理量计量单位的特殊量具或仪器装置等。
②主基准也称作原始基准,是用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准确度的计量器具,经国家鉴定批准,作为统一全国计量单位量值的最高依据。
因此,主基准也叫国家基准。
③副基准:通过直接或间接与国家基准比对,确定其量值并经国家鉴定批准的计量器具。
其地位仅次于国家基准,平时用来代替国家基准使用或验证国家基准的变化。
④工作基准:经与主基准或副基准校准或比对,并经国家鉴定批准,实际用以检定下属计量标准的计量器具(找不到啊!)(见作业本)比较测量和计量的类同和区别。
答:测量是把被测量与标准的同类单位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与单位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最后用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测量结果。
计量是利用技术·阳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计量可看作测量的特殊形式,在计量过程中,认为所使用的量具和仪器是标准的,用它们来校准、检定受检量具和仪器设备,以衡量和保证使用受检量具仪器进行测量时所获得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计量又是测量的基础和依据。
列举电子测量的主要特点.。
答:(1)测量频率范围宽;(2)测试动态范围广;(3)测量的准确度高;(4)测量速度快;(5)易于实现遥测和长期不间断的测量;(6)易于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和测量仪器的智能化;(7)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处理复杂。
模块一电子测量基础§1-1 电子测量概述一、填空1.真实值2.同类标准量3.测量数值测量单位4.电能量的测量电子元件参数的测量电信号的波形及特性的测量电子设备性能的测量特性曲线的测量5.检测测量器具6.模拟式数字式7.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比较测量法8.零值法差值法代替法二、判断1.×2.√3.√4.×5.×6.√7.√三、选择1.A2.D3.D4.A5.B四、问答1. 直接、间接、比较测量法与其他测量相比,电子测量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1)测量频率范围极宽2)电子测量仪器的量程很广3)电子测量准确度高4)测量速度快5)易于实现遥测和长期不间断的测量6)易于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和测量仪器的微机化2.(1)测量数据不准确,误差大。
(2)损坏测量仪器。
(3)损坏被测对象。
§1-2 测量误差及表示方法一、填空1.测量误差2.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疏失误差3.附加误差4.偶然误差5.疏失误差6.两次测量平均值系统误差二、判断1.√2.×3.√4.√5.×6.√7.√8.√9.√10.×三、选择1.D2.D3.D4.A5.B6.D7.B8.B四、问答1.偶然误差主要由外界环境的偶发性变化引起。
例如外电场、磁场的突变,温度、湿度的突变,电源电压、频率的突变等,使得在重复测量同一量时,其结果不完全相同,从而产生偶然误差。
实际中,一次测量结果的偶然误差没有规律,但多次测量中的偶然误差是服从统计学规律的。
这种规律之一是: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多,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偶然误差出现的次数基本相等。
因此,我们通常采用增加重复测量次数,再取算术平均值的方法来消除偶然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为消除外磁场对电流表读数的影响,可将电流表放置的位置调换1800后再测量一次,则在两种位置下测得结果的误差符号必然是一正一负,取其平均值后,就能消除这种由外磁场影响而引起的系统误差。
电子测量原理电子测量是现代科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电子设备到通信系统,从医疗仪器到环境监测,电子测量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电子测量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电子测量是通过对电信号的测量来获取所需的信息。
电信号可以是电压、电流或其他电磁波的形式。
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显示。
1. 信号采集信号采集是将待测信号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过程。
常用的信号采集方法包括传感器测量、放大器放大和模数转换。
传感器是用于测量物理量的器件,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传感器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经过放大器放大,使得信号能够被后续电路处理。
模数转换是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模数转换器(ADC)将连续信号的幅值转换为数字代码,以便后续处理和显示。
2. 信号处理信号处理是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分析和计算等操作,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信号处理可以通过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实现。
滤波是对信号进行频率选择,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
滤波可以采用模拟滤波器或数字滤波器实现,常见的滤波器类型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
分析是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时域分析等操作,以获取信号的特征。
频谱分析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等方法实现,时域分析可以通过时间窗口和自相关函数等方法实现。
计算是对信号进行数学处理,以获得所需的结果。
计算可以包括峰值检测、平均值计算、功率计算等操作。
3. 信号显示信号显示是将处理后的信号以适当的形式展示给用户。
信号显示可以采用数字显示器、示波器、图形终端等设备。
数字显示器可以直接显示数字结果,如温度值、电压值等。
示波器可以以波形图的形式显示信号的变化。
图形终端可以将信号以图形的方式展示给用户,如频谱图、时域图等。
二、电子测量的应用电子测量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以及相应的电子测量方法。
1. 通信系统在通信系统中,电子测量用于测量信号的质量和性能。
《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标准目录一、课程名称二、适用专业三、必备基础知识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六、重点和难点七、内容及要求模块一:电子测量技术基础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二:电子测量仪器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三:电子测量实训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四:现代电子测量技术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八、说明1、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2、模块学时分配3、考核方法及手段4、注意事项5、其他说明一、课程名称: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
二、适用专业:电子工程系各专业、通信工程系各专业。
三、必备基础知识:电分析基础、路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等。
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1、课程的地位:电子工程系与通信工程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2、课程的作用《电子仪器与测量》课程是我院电子工程系与通信工程系各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有关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和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子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测量用信号源、波形测量与示波器、频率与时间的测量、电压测量、频域测量、频谱分析和非线性失真的测量等。
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电子仪器,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职业道德观得到加强。
该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就业能力。
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电子测量及测量技术基础、测量用信号源、电子示波器、电能量测量仪器、时间与频率测量仪器、频域测量仪器、常用元器件测量仪器、数据域测量仪器、现代电子测试技术与自动测试系统等。
一、填空题1、电子测量是泛指以电子技术为基本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它是测量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
电子测量仪器的主要功能是:转换、传输和显示功能。
在进行非电量测量时,可以通过传感器将非电量变换为电量后再进行测量2、按照测量手段分类,测量的方法有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等,电压表测量电压属于直接测量法;伏安法测量电阻属于间接测量法。
3、某台电流表的修正值由以下表格给出,求示值分别为0.4mA和0.8mA时的实际值各为多少4、测量两个频率值:f 1=1000Hz,f 2=100000Hz,得绝对误差分别为△ f 1 =1Hz,△ f 2=10Hz,一次测量误差较小(绝对误差来衡量),二次的测量准确度高些(用相对误差来衡量)。
5、电工仪表就是按引用误差γmm之值进行分级的。
我国电工仪表共分七级:0.1,0.2,0.5,1.0,1.5,2.5及5.0。
如果仪表为S级,则说明该仪表的最大引用误差不超过 0.1% 。
因此,在使用这类仪表测量时,应选择适当的量程,使示值尽可能接近于满度值,指针最好能偏转在不小于满度值 2/3 以上的区域6、将下列数据舍入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遵循奇进偶不进原则16.43 →16.4 (0.03<0.1/2=0.05,舍去)16.46 →16.5 (0.06>0.1/2=0.05,舍去且往前位增1)16.35 →16.4 (0.05=0.1/2,3为奇数,舍去且往前位增1)16.45 →16.4 (0.05=0.1/2,4为偶数,舍去)16.4501 →16.5(0.0501>0.1/2=0.05,向前进一)7、信号源按照调制方式分类可分为调频、调幅、调相、脉冲调制8、低频信号发生器又称为音频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1Hz~1MHz 的低频正弦信号、方波信号等。
其主振器常用RC文氏桥式振荡器。
其振荡频率为20Hz~1MHz 。
8、高频信号源主要包括主振器、缓冲级、调制级输出级等,主振器是信号源的核心,一般采用正弦调制,其振荡频率为100KHz~35MHz9、函数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函数波形的仪器。
实验五电子电荷的测量――密立根油滴实验引言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R.A.Millikan)从1909到1917年所做的测量微小油滴上所带电荷的工作,即所谓油滴实验,在全世界久负盛名,堪称实验物理的典范。
他精确地测定了电子电荷的值,直接证实了电荷的不连续性,所以说,密立根油滴实验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这个实验的原理清晰易懂,设备和方法简单、直观而有效,所得结果富有说服力,因此它又是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其设计思想是值得学习的。
密立根由于测定了电子电荷和借助光电效应测量出普朗克常数等项成就,荣获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以往,油滴实验中,用眼睛在显微镜中观测油滴,时间一长,眼睛感到疲劳、酸痛。
我们采用CCD摄像机和监视器,对实验加以改进,制成电视显微密立根油滴仪,从监视器上观察油滴,视野宽广,图像鲜明,观测省力。
实验目的1.通过对带电油滴在重力场和静电场中运动的测量,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并测量电子的电荷值e。
2.了解CCD图像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学习电视显微测量方法。
3.通过实验时对仪器的调整、油滴的选择、耐心地跟踪和测量以及数据的处理等,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态度。
实验原理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油滴处在两块平行极板之间,在平行极板未加电压时,油滴受重力作用而加速下降。
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下降一段距离后,油滴将作匀速运动,速度为vg。
这时重力与阻力平衡(空气浮力忽略不计),如图2.4-1所示。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粘滞阻力为fr=6πaηvg (2.4-1)式中,η是空气的粘滞系数,a是油滴的半径。
这时有6πaηvg=mg (2.4-2)当在平行极板上加电压U时,油滴处在场强为E的静电场中,设电场力qE与重力相反,如图2.4-2所示。
使油滴受电场力加速上升,由于空气阻力作用,上升一段距离后,油滴所受的空气阻力、重力与电场力达到平衡(空气浮力忽略不计),油滴将匀速上升,此时速度为ve,则有:6πaηve=qE-mg (2.4-3 )又因为由上述(2.4-1)(2.4-2)(2.4-3)式可解出)V (v v ge g U d m g q += (2.4-4) 为测定油滴所带电荷q,除应测出U、d和速度vg 、ve 外,还需知油滴质量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