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核心课:4自然资源的社会学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55.00 KB
- 文档页数:25
自然资源学课程一、引言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利用的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气候资源等。
自然资源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自然资源的形成、分布、利用、管理和保护等问题,旨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管理和保护等方面展开阐述。
二、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并可供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
根据其形成过程和性质,可以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1. 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够通过自然过程进行再生和补充的资源,如森林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这些资源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也需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利用。
2. 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不能通过自然过程进行再生和补充的资源,如矿产资源、石油资源等。
这些资源形成时间长,再生周期长,一旦消耗殆尽就无法再生,因此必须谨慎利用和合理规划。
三、自然资源的特点自然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有限性: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其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一定的限度。
因此,人类必须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分布不均衡:自然资源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区的资源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
因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考虑地域差异,进行合理配置。
3. 可替代性:在一定条件下,某些资源可以通过其他资源进行替代。
例如,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非可再生能源,降低对有限资源的依赖程度。
4. 价值性: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应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5. 脆弱性:自然资源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资源的破坏和枯竭。
因此,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应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四、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是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具体措施如下:1. 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计划,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手册(2009-2010-1)教务处2009年9月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目录目录 0说明 (3)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3)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分类 (3)三.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学分 (4)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选课 (5)课程介绍 (8)环境变化与中华文明 (9)文学与人生 (10)数学与文化 (11)科学技术史 (12)哲学智慧与创新思维 (13)逻辑与思维训练 (14)交响音乐鉴赏 (15)中西乐理及其应用 (16)美国的文化与历史 (17)天文学史 (18)中外文化 (19)大学语文 (20)民主的智慧 (21)财富与美德 (22)法律与社会 (23)当代传媒文化研究 (24)文化的魅力 (25)跨文化交流 (26)英语写作 (27)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 (28)建筑赏析 (29)Core Curriculum for General Education工程经济与管理 (30)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 (31)脑与机器人 (32)形象思维与工程语言 (33)自然界中的混沌与分岔 (34)人与环境 (35)在实验中探究化学 (36)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I (37)工程技术探究 (38)生命科学发展史 (39)大学化学 (40)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 (41)生命科学导论 (42)药物发展——延续生命的奥秘 (43)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44)上海交通大学关于设置本科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意见 (45)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上课安排表(2009-2010-1) ......... Ⅰ-Ⅷ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说明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是指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非专业教育,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
我校将本科教育定位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多年来,为摆脱狭窄的专业教育,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展了一系列的通识教育探索,并从2009级开始,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导言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资源学作为研究自然资源的学科,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
本文将对自然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管理等内容进行综述,以供自然资源学的复习资料。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所需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水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特点是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非再生性。
人类通过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 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包括农田、林地、草地等。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都至关重要。
2. 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
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其中地表水又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3.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壳中储量丰富的矿石和地下资源,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矿产资源对于工业、建筑和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4.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指能够提供能源的物质,包括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能源资源的利用对于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自然资源的管理自然资源的合理管理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管理原则:1. 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未来世代的利用权。
2. 保护与恢复:对于易受破坏的自然资源,应加强保护措施,如林木保护、水资源保护等。
对于已遭受破坏的自然资源,应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
3. 法律和政策: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明确自然资源的管理权责,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4. 国际合作:自然资源的管理是全球性的挑战,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与技术,共同应对自然资源管理的问题。
结论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自然资源学是研究自然资源的形成、分布、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当今社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课题,因此了解自然资源学原理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然资源学原理涉及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自然资源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受地质构造、气候、生物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矿产资源的形成通常与地壳构造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而水资源的分布则受地表地貌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了解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其次,自然资源学原理涉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资源的保护、开发方式、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另外,自然资源学原理还涉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成为了当前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
这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执法、推动科技创新等多种手段,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学原理涉及自然资源的形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加强自然资源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将有助于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社会学中的自然资源管理与社会系统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维持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往往会导致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管理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成为了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生态社会学作为一门与环境相关的社会科学,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自然资源管理的概述自然资源管理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
这一领域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工程、政策法律等多个方面,需要广泛的跨学科合作。
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的协调发展,促进可持续的社会进步。
二、生态社会学的基本思想生态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等多个领域。
生态社会学的基本思想是建立起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互动的模型,以及探究其互惠互利的关系。
生态社会学理论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更注重从社会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减少资源与环境的浪费和损失,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社会系统分析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社会系统分析是生态社会学中重要的方法论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将社会系统看作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在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社会系统分析可以通过构建多维度的模型,研究自然资源管理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
社会系统分析具有多种应用方法。
比如,研究水资源管理方案时,需要评估不同方案对于人类生产、民生、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建模、模拟、优化等手段,找到一个能满足多种需求的最佳方案。
在研究能源开发利用时,社会系统分析可以通过系统仿真模拟,预测不同开发方案的结果,找到最优解决方法。
此外,社会系统分析还可以用于食品安全、气候变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中。
四、自然资源管理的思考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实践中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如何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性质(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自然资源的定义和性质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随着我们生活环境的恶化以及自然资源的短缺,人们开始认识和关注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一个庞大的集合名词,它所涉及的内涵较广。
由于学科特点和研究目的不同,各学科研究自然资源的侧重点和方向也不同,对自然资源的科学定义及其内涵也不近相同。
目前,对自然资源的研究有三大方向,即地理学方向、经济学方向和生态学方向。
地理学者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以被人类所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地理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经济学者认为人在其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成分,只要能以任何方式为人类提供福利的都属于自然资源;生物学者则认为自然资源是对于人类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
可以看出,虽然不同领域学者对自然资源的侧重点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被人类所用或为人类服务。
下面从各个学科角度来认识自然资源的定义的发展。
首先看地理学者下的定义。
1.较早给自然资源下较完备定义的是地理学家金梅曼(Zim-mermann,1951),他在《世界资源与产业》一书中指出,无论是整个环境还是其某些部分,只要它们能(或被认为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就是自然资源.他的“自然资源”是一个主观的、相对的、从功能上看的概念。
2.萨乌式金认为: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这些要素可以用作动力生产、食物和工业原料。
3.伊萨德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用来满足自身需求和改善自身的净福利的自然条件和原料。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学者认为:“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利用或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利用来作为生产、生活的物质、能量的来源,或是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研究条件下,为了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而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
”这个概念相比之前对自然资源的定义来讲,更为详细,也更全面。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是指在大学教育中常见的五类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基础和综合素养。
以下是关于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的介绍:
1. 人文与社会科学:这个模块包括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价值观以及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 自然科学: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学科。
这些课程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3. 艺术与审美:包括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欣赏和创作。
这个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4. 语言与文化:涉及到多种语言的学习,包括英语、汉语、法语、德语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语言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价值观。
5.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包括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
这些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以及计算机编程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的设置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他们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些课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自然资源学作为研究自然资源的一门学科,旨在探讨自然资源的获取、利用和管理,以及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管理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自然资源学有所了解。
首先,自然资源可以根据其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
按照来源可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再生资源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而非再生资源则包括矿产资源、石油资源等。
按照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如风能、太阳能等,而不可再生资源则是指一旦使用就无法再生的资源,如煤炭、石油等。
其次,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自然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分布不均匀性,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
其次,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和不可再生性不同,这决定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再次,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可能会引发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污染。
最后,自然资源的利用受到人类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针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原则,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要考虑到未来世代的需要,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其次,要实行综合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的多功能性和综合利用价值,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再次,要实行保护优先的原则,即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要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避免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
最后,要实行科学管理的原则,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获取、利用和管理的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管理原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希望本文对自然资源学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自然资源概述概念介绍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
自然资源的种类繁多,包括土地、水资源、森林、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自然资源进行概述。
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素,其中包括农田、林地、建设用地等。
土地资源对于农业、工业、城市化等方面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
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水资源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资源,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水密切相关。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成为了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应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采取措施减少水污染。
森林资源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极高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
森林资源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调节气候、提供木材和原料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乱砍滥伐和非法盗伐等原因,全球森林资源面临严重的破坏和减少。
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务之急。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存在于地壳中的矿石、矿物和地下水等自然物质。
矿产资源对于工业生产和技术发展至关重要,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源。
然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带来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等问题。
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促进绿色发展的关键。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支撑现代社会经济的基础,包括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传统能源如化石燃料、煤炭和天然气等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然而,传统能源的使用带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空气污染问题。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被认为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
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应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