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与质控
- 格式:ppt
- 大小:569.00 KB
- 文档页数:30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概述慢性肾脏病(CKD)作为一种复杂且多发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流行趋势。
其病程长、预后差、并发症多且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对于理解其发病规律、制定防控策略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从全球范围来看,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间的患病率差异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除了关注患病率的变化外,还需要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防控策略等方面。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被认为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也可能对慢性肾脏病的发病产生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还发现一些新的潜在影响因素,如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针对慢性肾脏病的防控,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期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方面。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对于理解其发病规律、制定防控策略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们会对慢性肾脏病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支持。
1.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与分类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简称CKD)是指肾脏功能逐渐减退,病程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的一系列肾脏疾病。
其定义主要基于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以及肾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表现为尿液成分异常、影像学检查异常或肾脏病理学异常。
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73m,持续三个月以上,即被认为是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引起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重大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
本文将从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将介绍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分类和病因。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性损伤,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损伤程度,慢性肾脏病可分为五个阶段。
病因方面,慢性肾脏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盂肾炎等。
其次,我将探讨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流行趋势。
根据全球多个研究数据显示,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亿人口患有慢性肾脏病,且每年新增患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慢性肾脏病的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
接下来,我将介绍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的相关进展。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例如,在调查慢性肾脏病的高风险人群方面,研究发现高龄人群、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等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此外,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学研究还发现了许多影响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如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此外,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对于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研究表明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肌酐和尿液比重等指标可以较早地发现肾脏损伤,从而早期干预和治疗。
在慢性肾脏病的预防方面,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以及避免长期使用肾脏有毒药物等措施被广泛提倡。
最后,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为制定慢性肾脏病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了解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可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在早期发现和干预慢性肾脏病,起到减少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作用。
因此,加强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慢性肾脏病作为当前全球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其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对于理解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慢性肾病医院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
慢性肾病作为一种长期、进展缓慢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慢性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医院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加。
本文将对慢性肾病医院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为相关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2. 慢性肾病的定义和分类慢性肾病是指肾脏结构和功能长期受损,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的一类疾病。
根据慢性肾病的病因和病理特点,可以将其分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不同类型。
3. 慢性肾病医院市场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慢性肾病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国内慢性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慢性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且呈上升趋势。
这说明慢性肾病医院市场潜力巨大。
4. 慢性肾病医院市场竞争格局目前,慢性肾病医院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医院数量增加随着慢性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涉足慢性肾病领域,导致市场上医院数量逐年增加。
4.2 医院服务水平提升为了吸引患者和提升市场竞争力,许多医院开始加大对慢性肾病的投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技术实力,以获得更多的患者信赖。
4.3 医疗费用竞争慢性肾病的治疗费用较高,因此医院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价格竞争。
一些医院通过降低医疗费用来吸引患者,从而抢占市场份额。
5. 慢性肾病医院市场发展趋势5.1 多学科协作模式慢性肾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肾内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等。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多学科的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诊断和治疗。
5.2 个性化治疗每位患者的慢性肾病病情和病因都有所不同,因此个性化治疗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医院将更加注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5.3 康复护理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患者对康复护理的需求也在增加。
慢性肾病医院将逐渐提供更完善的康复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生活能力。
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措施文献综述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废物和维持体内水平衡。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饮食习惯的改变、疾病的影响等因素,肾脏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就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能更好地认识和预防肾脏疾病。
一、流行病学调查1.1 全球肾脏疾病的患病率据WHO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5万万人口患有慢性肾脏病。
其中,发达国家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7-10%,而发展中国家则高达11-13%。
1.2 国内肾脏疾病的患病率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肾脏病研究所发布的数据,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已经高达10.8%。
而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患病率更是居高不下。
1.3 不同人群的肾脏疾病患病率据体检数据统计,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此外,高血压、血栓、肾脏感染等也是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诱因。
二、预防措施2.1 饮食控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在导致肾脏疾病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减少盐分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等措施,可以减少肾脏负担,防止肾脏疾病的发生。
2.2 疾病预防疾病对肾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疾病的早期治疗和恢复对于预防肾脏疾病、或是减轻对肾脏的伤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环境保护环境的污染和毒素的摄入也对肾脏健康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有害物质的使用,可以杜绝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
结语肾脏疾病的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
纵观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发现不合理的饮食、疾病的影响、环境的污染等因素都在导致肾脏疾病的发生。
因此,从我们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和身体健康等方面进行管控和调整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宣传,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肾脏健康,预防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
慢性肾病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以逐渐减退的肾脏功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严重程度分为五期,每个阶段的特征坚决迥异,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从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两个角度,详细分析并探讨慢性肾脏病在全球范围内的现状和以及对于该病的防治措施。
一、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全球成年人口中CKD患病率正在逐年攀升,全球CKD患病率已经高达13%,而在华人地区,CKD患病率更是达到了1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CKD因病而死亡人数已经接近200万/年,占到了全球死亡总人数的3%以上。
二、危险因素分析CKD的危险因素非常复杂,与生活环境、遗传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均有关系,通常与以下因素相关:1. 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CKD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对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导致了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
2. 糖尿病: 糖尿病是另一个导致CKD的独立因素,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硬化和管性损伤引起的。
3. 吸烟: 吸烟会对肾血管产生毒性作用,从而加重肾脏损伤。
4. 肥胖: 肥胖是导致CKD的独立因素之一,会使人体内炎症和代谢产物增加,从而导致肾脏受损。
5. 饮食: 饮食过度偏嗜油腻饮食,如高盐、高脂、高蛋白等,也会引起慢性肾脏病。
三、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和预防1. 以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为重点,防止和减少慢性肾脏病的风险。
2. 合理饮食:控制蛋白摄入,减轻肾脏负担。
限制盐的摄入,避免刺激较剧烈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3. 慢性肾病患者必须坚持规律化的生活方式,避免频繁的熬夜和大量饮酒等。
4. 慢性肾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透析或肾移植等治疗,同时还应该进行预防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贫血等。
总之,由于慢性肾脏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致死率,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需要加大知识普及,加强监测控制,引导人们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维护公众的健康。
中国肾脏病的现状绪言在中华医学会的支持下, CSN成立于1980年。
至2012年, CSN已成长壮大至超过5000名会员。
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均已成立省级肾脏病学会。
过去30年间, 经济的快速增长促使中国的临床流行病学也发生着变化, 且这种变化的速度和规模可谓史无前例。
具体而言,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中国公共健康资源的沉重负担。
尽管CKD的负担代表了一种巨大的挑战, 但同时也为中国肾脏病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
慢性肾脏病的负担中国的CKD患者约有1.195亿。
一项横断面、全国性的中国成人代表性样本调查显示, 不同地区间的CKD患病率差异较大, 总患病率为10.8%。
尽管中国CKD的估计患病率与美国(13.0%)和挪威(10.2%)等发达国家相近, 但却存在病因学上的差异。
据对透析患者进行登记的一个国家级系统——中国肾脏数据系统——数据显示, 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 57.4%)的最常见病因, 其次为糖尿病肾病(16.4%)、高血压性肾损害(10.5%)和囊性肾脏病(3.5%)。
这些数据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不同, 导致这些国家ESRD的主要病因是糖尿病肾病(图1)。
但值得注意的是, 已有报告显示, 中国肾脏病的流行病学正发生着转变。
在中国老年患者中, 导致CKD的主要病因是糖尿病和高血压, 而非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此外, 鉴于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 中国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有可能将继续增长。
实际上, 在香港和台湾等中国比较发达的地区, 糖尿病肾病如今已分别占ESRD病例的46.2%和43.2%。
中国大多数大型医院的肾内科均常规进行肾活检, 为流行病学数据提供组织学证据。
根据这些数据, 61.7%~68.6%的肾活检样本证实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45.3%~54.3%, 其他病因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1.1%~25.6%)、膜性肾病(9.9%~15.0%)、微小病变(10.9%)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7.75%)。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一、本文概述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影响深远且日益严重。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其发病率、患病率、影响因素、疾病进展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这些流行病学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慢性肾脏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社会医疗负担。
本文将综述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其全球及地区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趋势,以及不同人群间的差异。
我们将探讨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和并存疾病等。
我们还将重点关注慢性肾脏病的疾病进展和预后,分析其与患者生活质量、医疗资源利用和医疗保健成本等方面的关系。
本文将对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研究,为慢性肾脏病的防控策略制定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以促进全球肾脏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慢性肾脏病(CKD)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方法不仅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分布情况,还可以揭示疾病的病因、发展进程和预防措施。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其在CKD研究中的应用。
描述性流行病学: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描述CKD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CKD的流行趋势,确定高危人群,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分析性流行病学: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探索CKD的病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和临床数据(如血压、血糖、肾功能指标等),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找出与CKD发生发展相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实验性流行病学: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开展临床试验或干预研究来评估某种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对CKD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流行病学在肾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肾脏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已经成为制约全球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流行病学无疑是肾脏疾病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流行病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群健康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的科学,可以用于评估疾病及决策制定过程中的相关风险,并且能够为肾脏疾病的防控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在肾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其在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伴随症状、治疗效果等各方面的作用。
一、流行病学在肾脏疾病发病率研究中的应用流行病学在研究肾脏疾病发生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大样本调查数据和统计学模型分析方法,流行病学可以准确地评估特定社区和人群的肾脏疾病患病情况,供政府部门等机构参考,进而决策风险控制与疾病治理方案。
二、流行病学在评估肾脏疾病风险因素方面的应用流行病学还在评估肾脏疾病风险因素方面得到广泛运用。
通过大量的人群样本调查,在统计分析后发现并与肾脏疾病发生相关的因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小球肾炎等。
得到这些结论之后可以及早地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提高筛查效率,提高肾疾病防控能力。
三、流行病学在肾脏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流行病学在肾脏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前瞻性病例-对照设计,流行病学家能够追踪分析肾脏疾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差异,评估治疗效果,在临床上为医生提供参考意见。
四、流行病学在研究肾脏疾病复发和预防的应用流行病学在研究肾脏疾病复发和预防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一定人群的跟踪观察,分析其后续病情的发展趋势,筛选患者复发的高危因素和防御力量。
利用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制定科学的预防和干预方案,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管理和治疗。
综上所述,流行病学作为一种用于研究人群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的科学,在研究肾脏疾病方面应用广泛,其在疾病的预防、治疗、管理等方面,都能够提供有力的研究数据与依据,对于促进肾脏疾病研究和防治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肾病研究报告中国肾病研究报告引言近年来,肾病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肾病的状况和趋势,本文对中国肾病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报告对于影响中国肾病防治工作、促进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机构进行抽样调查。
涵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患者群体。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全面了解中国肾病的状况和特点。
肾病概况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肾病发病率持续增加。
其中,慢性肾脏病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肾病类型,占总体肾病的大约70%。
此外,尿毒症、肾上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亦有不容忽视的发病率。
影响因素分析生活方式本次研究发现,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饮食习惯的不健康、缺乏运动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和饮酒)等,都会导致体内废物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增加肾脏的负担,增加了患肾病的风险。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也是影响肾病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空气污染、饮用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都可能引起肾脏受损,最终导致肾病的发生。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遗传性肾脏疾病如多囊肾、肾小球肾炎等,容易在家族中传播,从而增加患病的风险。
预防与治疗策略为了减少肾病的发病率和提高治疗效果,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肾病的认知,普及正常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为肾脏健康奠定基础。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减少环境污染对肾脏健康的影响。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肾脏疾病,有助于提前干预和治疗。
合理用药合理用药非常重要,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对肾脏的损伤。
早期治疗一旦发现肾病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早期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
结论本次报告对中国肾病的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增强公众健康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定期体检,合理用药以及早期治疗等,都是减少中国肾病发病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肾脏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策略研究肾脏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对人体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肾脏疾病的流行情况并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许多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工作被展开。
本文将探讨肾脏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相应的防控策略。
在进行肾脏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时,我们需要了解该疾病的患病率、病因、发病机制等重要信息。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获取更准确的结论。
在具体的调查中,我们通常采用问卷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方法。
此外,从流行病学调查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肾脏疾病的高危人群因素。
例如,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感染的患者更容易患上肾脏疾病。
通过了解这些高危因素,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减少患者患病的风险。
为了防止肾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防控策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个体、社会和政策层面。
在个体层面,个人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减少患病的风险。
此外,亲近自然、减少压力也对肾脏的健康有益。
在社会层面,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肾脏疾病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肾脏疾病的预防知识,可以有效地向大众传达预防肾脏疾病的重要性。
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法规与政策,加强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患者的就医便利程度。
此外,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也需要加强对肾脏疾病的研究与诊治能力的提升。
通过开展多项研究项目,深入了解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
在实践中,早期筛查、早期干预也是防控策略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于肾脏疾病筛查和诊治的专业水平。
总结而言,肾脏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策略研究是减少肾脏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关键。
通过了解肾脏疾病的流行情况,掌握其高发人群和危险因素,我们可以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
个体、社会和政策层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各方合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肾脏疾病的发生。
慢性肾脏病(CKD)现状、争议与研究前景王海燕【摘要】@@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及分期于2002年在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组织撰写的肾脏病/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KDOQI)(AJKD,2002,39:51~226)中正式提出,并于2004年、2006年经过提高全球肾脏病预后(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国际组织的再次修改及确认已在全球肾脏病界取代了"慢性肾衰竭(CRF)""慢性肾损伤(CRI)"等名称,成为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统称,普遍应用于各种肾脏病及非肾脏病的国际学术期刊,并已被录入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第9版,从而成为正式疾病分类名词.【期刊名称】《中华保健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12)002【总页数】2页(P81-82)【关键词】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作者】王海燕【作者单位】100034,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及分期于2002年在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组织撰写的肾脏病/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KDOQI)(A JKD,2002,39:51~226)中正式提出,并于 2004年、2006年经过提高全球肾脏病预后(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国际组织的再次修改及确认已在全球肾脏病界取代了“慢性肾衰竭(CRF)”“慢性肾损伤(CRI)”等名称,成为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统称,普遍应用于各种肾脏病及非肾脏病的国际学术期刊,并已被录入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第9版,从而成为正式疾病分类名词。
“慢性肾脏病”的提出不仅是一个疾病名词的变更,更是全球肾脏科专业医生从业理念的革命。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目前,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公共卫生与健康问题,由于尚无特效药物或其他手段进行有效根治性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同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肾功能逐渐降低,甚至发展成为肾衰竭。
因此,对慢性肾脏病必须要及早诊断、及早干预治疗。
该文就近几年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做一综述,为临床诊治及临床工作者开展相关调查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现状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以及高危人群筛查、定期体检、诊断技术提高等,导致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根据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专家组制定的分期标准来看,慢性肾脏病发展阶段可分为5期,其中前3期患者存在夜尿增多、腰酸、乏力等轻度临床表现,进入第4期之后患者症状才会加重,导致部分患者错过了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机[1]。
因此,积极开展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对近几年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做一综述,在帮助人们正确了解慢性肾脏病的同时,为临床诊治及临床工作者开展相关调查提供参考依据。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慢性肾脏病定义及表现根据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专家组制定的慢性肾脏病定义及诊断标准来看,首先是出现肾功能异常或肾脏结构异常等肾脏损伤时间超过3个月,伴有或者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水平降低,影像学检查、血尿化验以及肾脏病理学检查出现异常;同时,肾小球滤过率连续3个月在60 mL(min·1.73m2)以下,伴有或者不伴有明显肾脏损伤表现。
通过上述诊断标准可以看出,慢性肾脏病不仅包括肾小管间质性疾病、遗传性肾炎以及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等传统肾脏疾病,同时还包括由于各种继发因素导致的肾功能损害等肾脏疾病。
既往研究显示[2],慢性肾脏病并不仅仅是肾脏系统疾病,还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
首先,慢性肾脏病增加了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发病率,其次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又会对肾功能造成一定损害,导致继发性的慢性肾脏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