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试卷(专家版一)语文试题.doc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28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试卷(专家版一)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游记》为何以神话小说定型
竺洪波
按一般文学史常识,以书名“西游记”所标,表现“西天取经”母题的《西游记》理应是一部名人旅行记或英雄历险记,正如《马可·波罗游记》和《鲁滨逊漂流历险记》。当然,从“取经求法”的佛教题材上看,《西游记》则更有理由是一部弘扬佛法的宗教小说。然而令我们深感诧异的是,《西游记》却偏偏是一部恣肆汪洋、瑰玮壮丽的神话小说。这一“反差”中隐含着《西游记》演化的机制与线索。。
最早记载取经史实的是玄奘《大唐西域记》(玄奘口述,辩机执笔),它具有神奇性神话元素。大唐初年,国门未开,虽然历史上不乏张骞、班超、朱士行、法显等先贤的“通西域”之旅,但国人对西域的认知尚停留在想象层面。西域,狭义所指为我国西部领土,广义上则泛指包括今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玄奘《大唐西域记》所指大约介于两者之间。因为地理、气候、语言、宗教和历史的特殊性,《大唐西域记》所记西域见闻颇具神奇性,有的简直就是微型神话。
另一部重要史著是慧立、彦悰所著《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取经归来,唐太宗特制《圣教序》予以表彰,慧立、彦悰为了美化师尊的人格、功绩,又在传记里加入了许多神话因素,仿佛玄奘取经是“承天命”,有神力相助。《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取经史实最为详尽,胡适称它为“中国传记中第一部大书”,“极大地强化了玄奘取经的‘神话化’方向”。
据目前资料,今存最早的“西游”文学作品是无名氏的俗讲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正是它既有的神话品质为《西游记》莫定了发展的基础和方向。就神话渊源而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影响之一是首次加入神话人物。最重要的是首次加入猴行者,替代玄奘成为作品主人公,直接奠定了后世《西游记》神魔小说的性质。另一神话人物是北方毗沙门大梵天王。他曾邀请三藏法师在天界水晶宫讲《法华经》,作为奖赏,賜隐形帽、金镮锡杖、钵盂三件法宝。
由于猴行者等神话形象的加入并成为主人公,直接影响到《西游记》内容和结构的变化。玄奘是得道高僧,然终为凡人,以人的思维方式感受世界,所以取经途中所见所闻不过是西域之道里风俗,所历险难也不外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毒虫猛兽的危害。而猴行者的出现,一举突破了真人真事的局限,他亦人亦猴,亦仙亦妖。这样人物必然有超越常人的生活逻辑:他能腾云驾雾,变化作法,自然灾难不足以成为其对手,故必须引入妖魔鬼怪;为了保证取经成功,他到北方毗沙门大梵天王水晶官求得护法之宝隐形帽、金镮杖、钵盂各一件,这就使作品引入了神;一般得道高僧只是精通佛理而已,既不能长生,又无诸般神功可言,所以取经对象必须是一位若即若离、至高无上的佛主。这样,神、佛、魔三者齐集,作品内容和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此外,《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启了降妖模式。玄奘取经,历难无数,《西游记》作九九八十一难,历难的主要模式是降妖伏怪。而这无疑是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首见。今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可以确定的历难故事为树人国遇妖术、火类坳遇白虎精、九龙池遇九头鼍龙。三难数量虽少,但意义远大。它将历史上玄奘所历“此等危难,百千无以备述”的情形拟人化,将历难对象由恶劣的自然条件转变为妖魔鬼怪。这三个除妖故事也为后世《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提供了了基本类型。胡适认为它是《西游记》唐僧历难的主要来源和缩影。
(节选自国际思想家寓言家韩非子研讨会”。很多专家提交了论文。韩非子出生在韩国,韩国当时的都城即今天的河南新郑,这没有争议,但是就《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中那株树桩到底在哪里,今天还存不存在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有学者说:韩非子写得清清楚楚,守株待兔是战国时期发生在宋国的事,宋国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和土查村不很沾边。
有专家反驳:当时只有宋国的兔子才撞死到树上吗?土查村村前的这株古树,就是一只猫、一条狗撞上去也会没命的。况且,韩非子写明宋国,是要有理有据地给国君讲道理。如果他写明是土查村发生的,国君既没有来过,也不知道这个地方,他讲的道理国君咋会相信呢?
有专家呼吁大家开阔视野,说目前世界上最老的树,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棵名叫“麦修彻拉”的刺球果松,树龄高达六千四百岁;另外还有一棵1868年毁于一场风灾的非洲西部加那利岛的龙血树,活了八千多岁。韩非子写的这棵树算起来才三千岁左右,咋可能有不存在之说呢?简直是无稽之谈。
有专家就进一步启发大家:这几天我们大家都实地感受到了,土查村这里有山,有山就一定有野兔,村委会门前的树又长在一片农田里,三千多年前,冬天山上一片荒凉,农田里却长有庄稼,野兔于是跑下山来寻找吃的,正好有位农夫在田里劳作,野兔受惊,铤而走险,撞死在树上,农夫白捡了一只兔回家打牙祭。
三天的会议开得圆满成功,取得的成果是:土查村是“守株待兔”的发源地之一,几位外籍华人和国内的专家、领导还为发源地授了牌。
村委会门前的那棵古树被花台围了起来,花台上塑了个农夫,农夫手握锄把立在田中,向远方殷切地望着:一只兔在他身后正要撞到树上。花台旁立了一块碑,上面刻了守株待兔的古文及现代文,还刻了英译文。
媒体对会议进行了一番报道后,土查村确实热闹了一阵,但大多数都是取经的,村里并没有像当初所设想的那样游人如织。一些零星来的参观者看后,大呼上当,说这里的山没有气势,树矮矮的,院落打造成了似成相识的堂皇展厅,一些粗糙的字画和文字资料让人看后就像枯死的树桩般了无生气。
村委会也为负债累累而喘不过气来,一班人直叹息文化无用。
(取材于李永康的小说,有改动)
链接材料: ×省拟开发“孙大圣故里风景区”
本报讯×省×县文物旅游局17日指出,当地文物旅游部门决定,由花果山生态苑有限公司着手开发建设“花果山孙大圣故里风景区”。近年来,国内文化学界对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主人公孙悟空的“户籍”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多位专家经过20多年的考察研究后认定,孙悟空老家为×省×县说的依据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当地政府官员表示,孙大圣的故里在花果山,这是历史赐予我们的一处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要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中,保护、利用好这一遗产。
“大圣故里”烂尾,扇了“故里热”一耳光
×省×县“孙大圣故里”折腾了两年之后只建成了一座接待中心。据该县旅游局局长估算,这个项目需要过亿投资,即使建成,“这个景区只有一个传说,从面上来看,我县周边没有出名的旅游景点,形不成旅游环境”。“名人故里”搞得多了,都搞出套路来——先请“权威专家”来研讨、论证;然后建故居,最好弄几件名人用过的旧物装装门面,实在没辙,就根据传说弄一些景点糊弄游客。万事俱备后开门卖票收钱。×县也不例外,“孙大圣”毕竟不是真人,不可能有文物存世,于是当地就准备投巨资,修建什么南天门、御马监、蟠桃园、白骨洞、女儿国等等,简直要做成一个《西游记》的微缩景区。可惜,“孙大圣故里”还没能建成,就遭遇资金链断裂而“烂尾”、先期投入的数千万元就这样打了水漂,交了“学费”。
(以上两则新闻均选自《广州日报》) 4.下面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中不同专家的发言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努力证明土查村就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发源地之一。
B.小说结尾的叹息表明,面对文化素养不高的游客,靠宣传文化遗迹来致富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C.土查村用本村的一棵枯死古树附会寓言故事中的情节,这种“文化创新”,只能以失败收场。
D.小说不乏荒诞色彩,故事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在批评跟风行为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份同情。
E.小说作者采用讽刺的手法,通过村主任动员、专家论证、院落改造等情节巧妙地表现了主题。
5.简析第一段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6.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有哪些含义?
【答案解析】4.CE
5.①突出土查村的偏僻。②表现村民希望改变现状的心理。③为下文写打造文化品牌,获得经济利益做铺垫。
6.①指韩非子的寓言“守株待兔”。②土查村打造文化品牌以吸引游客获取经济利益。③借原词语的讽刺意味表达对以上现象的批评。
4.试题分析:应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A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B无稽之谈,指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C游人如织,用来形容游人很多,密密麻麻。D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常用来形容人在绝境之时的自发反抗。根据文意,文中的野兔是由于受惊,不小心撞到了树上,并非主观地求生行为所致,与“铤而走险”的本意不符。故选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试题分析: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是否表达完整和句子结构形式以及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来判断。第7段填应为“”,第12段为《》。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应从小说的主题、情节、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选项是否正确,A项,专家“都努力证明”说得过于绝对,文中有专家进行反驳和怀疑。B项,“靠宣传文化遗迹来致富本来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与“文化素质”高低无关;D项,作者是赤裸裸的批评,没有同情。故选CE。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因为需要,所以繁荣。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年大约有50所学院诞生。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目前,还有71个国家的约400所大学强烈要求办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美国圣玛丽中学孔子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8年前参加该国孔子学院的会议,会上一句“让我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孔子学院对大学而言意味着多样性。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女士说,该院活动涉及41所学校,举办过67场会议、11次培训,组织过15次专家旅行等,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州。
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奥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
(摘编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2013年12月9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2006-2014年全球孔子学院分布情况
(资料来自高永安《十年来孔子学院的布局及其相关性报告》)
材料三
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