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疾病临床实践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178.51 KB
- 文档页数:42
2017 KDIGO临床实践指南更新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CKD-MBD)诊断、评估、预防和治疗更新部分标注在框中3.1:CKD-MBD的诊断:生化指标异常3.1.1:成人患者,推荐从CKD G3a期开始监测血清钙、磷、PTH和碱性磷酸酶活性(1C)。
儿童患者,建议从CKD G2期开始监测以上指标(2D)。
3.1.2:CKD G3a-G5D期患者,应根据生化指标异常及其严重程度与CKD 进展速度来决定监测血清钙、磷及PTH 水平的合理频率(证据未分级)。
合理的监测间隔包括:•CKD G3a-G3b期:每隔6-12个月检查血清钙、磷水平;根据PTH基线水平和CKD进展情况决定PTH 的监测间隔时间。
•CKD G4期:每隔3-6个月检查血清钙、磷水平;每隔6-12个月检查PTH水平。
•CKD G5期,包括G5D期:每隔1-3个月检查血清钙、磷水平;每隔3-6个月检查PTH水平。
•CKD G4-G5D期:每隔12个月检查碱性磷酸酶活性,如PTH水平升高,可检测频率可增加(见3.2)。
对于接受针对CKD-MBD治疗或已经出现血清生化指标异常的CKD患者,可以合理地增加检测频率,从而监测病情变化趋势、疗效以及药物副作用(证据未分级)。
3.1.3:CKD G3a-G5D期患者,建议检测25(OH)D (骨化二醇)的水平,并根据基线水平和治疗干预措施决定监测频率(2C)。
建议采用针对普通人群的方法纠正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2C)。
3.1.4:CKD G3a-G5D期患者,推荐根据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综合考虑CKD-MBD相关评估结果而非单次实验室检测值来制定治疗决策(1C)。
3.1.5:CKD G3a-G5D期患者,建议同时分别对血清钙、磷测定结果进行分析、评估,以指导临床实践,不建议使用钙-磷乘积(Ca×P)(2D)。
3.1.6:在CKD G3a-G5D期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报告中,推荐临床实验室向临床医师提供关于实际使用的检测方法信息,并注明操作规范、样本来源(血浆或血清)以及样本处理细节等方面的任何变更,以便临床医师对生化检查结果做出合理的解读(1B)。
KDIGO临床实践指南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的诊断、评估、预防和治疗执行概要3.1CKD-MBD的诊断:生化指标异常3.1.1对于成人患者,推荐从CKD3期开始监测血清钙、磷、PTH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水平(1C)。
对于儿童患者,建议从CKD2期开始以上监测(2D)。
3.1.2对于CKD3-5D期患者,根据生化指标异常及其严重程度与CKD进展速度来决定监测血清钙、磷及PTH水平的频率是合理方案(证据未分级)。
合理的监测间隔时间包括:�CKD3期:每隔6-12个月检查血清钙、磷水平;根据PTH基线水平和CKD进展情况决定PTH的检查间隔时间。
�CKD4期:每隔3-6个月检查血清钙、磷水平;每隔6-12个月检查PTH水平。
�CKD5期及5D期:每隔1-3个月检查血清钙、磷水平;每隔3-6个月检查PTH水平。
�CKD4-5D期:每隔12个月检查碱性磷酸酶活性;如PTH水平升高,则可增大检测频率。
对于接受针对CKD-MBD治疗或已经出现血清生化检查异常的CKD患者,可以合理地增加检测频率,从而监测病情变化趋势、疗效以及药物副作用(证据未分级)。
3.1.3对于CKD3-5D期患者,建议检测25(OH)D(骨化二醇)的水平,并根据基线水平和治疗干预措施决定重复检查的频率(2C)。
建议采用针对普通人群的方法纠正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2C)。
3.1.4对于CKD3-5D期患者,推荐根据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对CKD-MBD相关评估结果的综合考虑而非单词实验室检测结果来制定治疗决策(1C)。
3.1.5对于CKD3-5D期患者,建议分别对血清钙、磷测定结果进行独立分析,以共同指导临床实践。
不建议使用钙-磷乘积(Ca×P)(2D)。
3.1.6在CKD3-5D期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报告中,推荐临床实验室向临床医师提供关于实际使用的检测方法的信息,并报告在操作规范、样本来源(血浆或血清)以及样本处理细节等方面的任何变更,以促进临床医师对生化检查结果做出合理的解读(1B)。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慢性肾衰竭(附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概述】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肾功能代偿期;(2)肾功能失代偿期;(3)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前期);(4)尿毒症期(表48-1)。
表48-1 我国CRF 的分期方法(根据1992 年黄山会议纪要)CRF 分期肌酐清除率(Ccr) 血肌酐(Scr) 说明205(ml/min) (μmol/l) (mg/dl)肾功能代偿期50~80 133~177 1.5~2.0 大致相当于CKD2 期肾功能失代偿期20~50 186~442 2.1~5.0 大致相当于CKD3 期肾功能衰竭期10~20 451~707 5.1~7.9 大致相当于CKD4 期尿毒症期<10 ≥707 ≥8.0 大致相当于CKD5 期注:肌酐分子量为113,血肌酐的单位互换系数为0.0113 或88.5。
如: 1.5 mg/dl=1.5×88.5= 132.75μmol/l ≈133μmol/l或1.5÷0.0113=132.74μmol/l≈133μmol/l晚近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 专家组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的分期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议(见附录: 慢性肾脏病)。
显然,CKD 和CRF 的含义上有相当大的重叠,前者范围更广,而后者则主要代表CKD 患者中的GFR 下降的那一部分群体。
CRF 的病因主要有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狼疮性肾炎等)、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病等)、肾血管病变、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