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对建筑的影响
- 格式:pptx
- 大小:3.86 MB
- 文档页数:17
2021年第8期(总第404期)浅析解构主义的精神内涵以及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以山顶度假屋为例杨思远林卓森(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在建筑设计探索的过程中,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组成部分,是具有极大影响的一个建筑流派。
解构主义的理解可以分两个方面,从形式上看,是对结构的打碎重组;从哲学角度看,是对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的否定与批判,从而建立新的艺术价值观。
以扎哈学生高仕棠设计的山顶度假屋为例,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剖析解构主义创造出的艺术价值,以及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山顶度假屋;解构主义;建筑设计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
新材料的创造与应用,使得建筑设计水平达到新的高度,造型奇特的建筑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
在当今追求个性化的时代里,解构主义以它独特的建筑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也正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别具一格,体现创造性的建筑形态而被人们记住。
探索与剖析解构主义的精神内涵与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对于当代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解构主义的产生及其内涵“解构主义”一词最早被法国哲学家、语言学家雅克·德里达所提出,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m )一词是德里达所创造出的。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m )一词源于“破坏”(destruction ),也可以讲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 )一词中演化而出的,前缀“de ”来自拉丁语,有“离开”(away from )的意思。
从中可以揭示出解构主义与结构主义之间的关系,同时“破坏”不能等同于“摧毁”,随之“解构”也不是对于固有结构的完全否定,而是对结构(现代主义)建筑的丰富与发展。
解构主义哲学的出现是以人本主义的哲学理论为基础的,在欧洲哲学界开始发展新的非理性的哲学思维,解构主义思潮是在这种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新思潮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解构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艺术哲学和建筑设计理念,在当代建筑设计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构主义的出现是对现代主义建筑规范、规则和对称性的一种挑战,它试图通过打破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结构限制,探索更具自由性和表现力的建筑语言和形式。
首先,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于提倡建筑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传统的建筑设计往往追求规则性、均衡性和对称性,而解构主义试图通过不规则、不对称和非均衡的设计元素来突破传统限制,给建筑带来新的鲜活感和动感。
解构主义的建筑作品通常强调建筑形式和结构的断裂、错位和错觉,使建筑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其次,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于引领建筑技术的突破。
解构主义建筑通常涉及复杂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系统,需要运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来实现。
例如,托马斯·海瑟威克的吉姆·谢林斯卡学院图书馆(Hesselbach’sche Buchhandlung)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和结构分析技术,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实现了曲线、倾斜和非对称结构的精确控制。
这些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创新,也提高了建筑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再次,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于强调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和对自然资源的尊重。
解构主义建筑设计主张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追求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例如,法兰克·盖里的吉默教堂(Gehry Residence)结合了建筑与景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感。
解构主义建筑对可持续建筑的理念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强调建筑应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自然光线,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此外,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还表现在建筑表达和艺术氛围的塑造。
解构主义建筑通常具有强烈的表达意图和艺术氛围,通过破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结构,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和视觉效果。
例如,弗兰克·格黑利的肯特·斯塔克研究中心(Kentuck Knob)以其独特的弧线形式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而广受赞誉。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中国建筑的影响李萍发布时间:2023-06-17T10:15:22.314Z 来源:《小城镇建设》2023年4期作者:李萍[导读]天津天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市空港经济区 300000一、解构主义建筑思潮(一)解构主义背景以人文哲学为背景的解构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在二战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思潮平分秋色,欧美哲学即是在此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以结构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存在主义为主要代表流派的“人本主义”哲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拥有了发展空间。
其中,结构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语言符号学的方法,成为了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个派别,从而创始了建筑学中的符号学理论。
综合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法国哲学家)和罗兰巴特的观点,可以把反二元对抗、反权威、反中心、反“非黑即白”概括为解构主义的特点。
一些建筑师受此影响,将解构主义建筑不断往前推进,涌现出了大批的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及划时代的建筑作品,为世界建筑发展史增添了强有力的一笔。
(二)解构主义建筑的概念界定建筑中的解构主义,它的哲学基础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所提倡的解构主义哲学。
此前德里达在这之前被人们认为是结构主义者,后来他全面攻击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将自己的哲学思想转为解构主义哲学,解构理论刚刚提出的那段时间,西方文化界掀起了一阵解构风。
文学、社会学、心理学以至于神学都在德里达的启蒙下,尝试进行各种分解、颠倒、变构、重建似的研究。
最终这阵风也吹进了建筑界学子们的头脑与创作中了。
运用解构哲学在建筑中表现“无”、“不在”、“不在的在”等等,在建筑创作中采用“编造”、“解图”、“解位”、“虚构基地”“编造出比现有基地更多的东西”,“对地的解剖”还有“解位是同时又在基地上又不在基地上”。
解构建筑的形象特征可以总结为“散乱、残缺、突变、动势和奇绝”,解构建筑的形状、色彩、比例、尺度和方向的处理都打破原来建筑的条条框框,建筑手法极度自由,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疏散凌乱感。
浅谈解构主义对传统建筑设计的颠覆作者:武静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时间进入20世纪中叶,在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辗转反侧,对它的反对与延续,都是在叙述一种先锋的的艺术。
解构主义应运而生,它的登台对当代社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它的理念也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空间、建筑表皮形式的认知。
把完整的建筑形式打破处理,然后从新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感性的、破碎的空间和形态。
本文就借助解构主义的代表作之一的: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通过分析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部解构,以及解构主义的中心思想,浅析解构主义对传统建筑的影响与颠覆。
关键词:古根海姆博物馆;解构主义;传统建筑;颠覆中图分类号:TU-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6-0054-02一、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如图1),位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市,是世界公认的解构主义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 O. gehry)设计。
它是欧洲第一座古根海姆博物馆,1997年10月建成,耗资1.35亿美元。
在美国杂志《名利场》的评选中成为1980年以来最重要的建筑,同时,被报业评为地球上最美丽的博物馆,也是“上帝之眼”镜头下绮靡的地球神话。
它的出现让日益衰落的毕尔巴鄂城再度崛起。
这座庞然大物就如未来的建筑提前降临人世,在雨天或阴霾的天气里会变成金色,通体散发出或幽深或明亮的光芒。
这座建筑物占地面积有2.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体量异常复杂弯曲,到处都存在着难以名状的弯曲流动的建筑分体,可以说在这个建筑中找不到两件完全相同的内部构件,这座建筑的制造就像是在建造一艘巨大的船舰,外表完全由钛板覆盖,整体设计几乎不用图纸,完全由电脑计算和设计。
传统意义上的结构在这里完全被盖里解析和打破了,体块的分割、碰撞和穿插,造成了一种极富力感的新空间表现。
盖里的设计代表了解构主义的精神精华,但是有许多持反对意见的看法,认为其建筑设计破坏了城市的气氛和面貌。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点
解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设计风格,源于哲学上的解构
主义思想。
解构主义设计常常追求不规则造型,破坏传统的构图,打
破一切规则,突破常规思维,从而达到独特的视觉效果。
解构主义的设计原则是“扭曲、重叠、不规则、错位、突兀”,
这些原则的运用使得设计更加具有震撼力、激情和视觉冲击力。
解构
主义设计创造了一种混乱和不稳定的感觉,使人感到惊奇和不安。
在
很多解构主义建筑中,许多建筑元素不仅被放大和缩小,还会被扭曲,重叠和错位,以显得不规则和突兀。
解构主义的设计风格在当代艺术、建筑和设计中仍然广泛应用。
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常常用不同大小的砖块、石头或木头制作不规
则的墙面,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而在平面设计中,解构主
义的设计元素常常在品牌形象设计、海报设计、书籍封面设计中得到
广泛运用。
总之,解构主义设计风格通过不规则的造型、破坏性的构图和突
出性的视觉效果,使人们对设计产生强烈的感官冲击和视觉体验。
在
当今多元化的设计环境中,解构主义的设计理念仍然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解构主义建筑的历史发展解构主义建筑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它以“解构”为特征,推翻传统的建筑规则和观念,强调建筑的非线性、非对称和非常规。
本文将从解构主义建筑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探讨其历史发展。
解构主义建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由建筑师彼得·库克和约翰·霍奇森领导的著名建筑师团体“黑色红字”提出。
解构主义建筑在当时的建筑界引起了轰动,被视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反叛和颠覆。
与传统的建筑风格相比,解构主义建筑更加关注形式的自由和抽象,强调建筑的动态感和不确定性。
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初期阶段,建筑师们通过使用不规则形状、错位和错落的空间布局等手法,打破了传统建筑的线性和对称性。
他们试图通过拆解和重组建筑元素,使建筑更具表达力和个性化。
代表性的建筑包括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和美国洛杉矶的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随着时间的推移,解构主义建筑逐渐发展出更加复杂和前卫的形式。
建筑师们开始尝试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更具艺术性和哲学性的作品。
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格拉西亚公园就是一个以解构主义为特征的城市公园,它将建筑、景观和艺术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公园的界限和规则。
解构主义建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建筑领域,还扩展到了设计、艺术和文化等领域。
许多设计师和艺术家受到解构主义的启发,创造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独特性的作品。
解构主义建筑的理念也对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创新和变革。
然而,解构主义建筑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人认为,解构主义建筑过于追求形式和效果,忽视了建筑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解构主义建筑的建造成本较高,施工和维护也较为复杂,不适用于所有场景。
总的来说,解构主义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对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通过打破传统规则和观念,探索建筑的可能性和表达方式。
解构主义建筑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不断演变和创新。
解构主义对现代建筑的影响现代设计活动的发展与大体的轮廓,常常体现为各种设计理念和设计流派的演化、更送、交替与转换。
正是这些理念与流派的变化,促进了设计的范畴、设计形态、设计形式、设计语言、设计风格以及设计文化、设计美学的发展,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风格的倾向,使得不同类型的设计在同一理念的引导下具有某种共同的语意特征,决定了现代设计史的基本面貌与进程。
而我要谈论的解构主义,正以它那独特的本质理念,进行着对古典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质疑与颠覆。
现代设计活动的发展与大体的轮廓,常常体现为各种设计理念和设计流派的演化、更送、交替与转换。
正是这些理念与流派的变化,促进了设计的范畴、设计形态、设计形式、设计语言、设计风格以及设计文化、设计美学的发展,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风格的倾向,使得不同类型的设计在同一理念的引导下具有某种共同的语意特征,决定了现代设计史的基本面貌与进程。
而我要谈论的解构主义,正以它那独特的本质理念,进行着对古典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质疑与颠覆。
一、解构主义理论概述所谓的“解构主义”,核心内容就是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对传统的功能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转向两者叠加、交叉与并列,用分解和组合的形式表现时间的非延续性。
在所包含的广义概念里,“文化元(文学)”、“视觉元(影视)”、“结构元(建筑)”等共同决定着解构主义的形式和发展方向。
(一)解构主义文学解构主义原本是60年代后期起源于法国的一种哲学思潮,最初的影响是在哲学和文学批评领域。
利用更加宽容的、自由的、多元的方式来建造新的建筑理论构架。
建筑理论上解构主义理论最重要的人物巴修斯。
解构主义哲学包含了对一切话语现象进行随意评说和反讽的近乎无政府主义的自由精神,使建筑师们找到了一种逆向解决过于理性和呆板的现实处境的方式。
(二)解构主义建筑建筑不是叙述的艺术,它没有一套完备的可穿透的话语体系,因此,想要像在一部电影或小说中那样把哲学渗透在建筑中,是绝不可能的。
浅析彼得埃森曼的解构主义理念解构主义建筑是80年代晚期出现的一种较为激进的建筑思潮。
解构主义是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所创立的批判学派,其主要观点是认为作品是开放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读者对文本的解读永远是未完成、不确定的。
解构主义的哲学观,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其影响也是深远的;所提出的通过“移心”的方式,从而消除建筑的中心,达到解放人的意志,使其得到自由的解放。
彼得-埃森曼,当今前卫的建筑师,在美国建筑界的评价很高,代表作品有辛辛那提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与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艺术中心。
他认为建筑的设计是一个排除个人和文化因素过程,建筑形式是一种符号,是由建筑自身的逻辑关系演化而来,强调建筑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埃森曼的实践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早期是对意大利建筑师特拉尼的形式主义解读和“卡纸板住宅”系列的建筑抽象语言元素的研究。
2、中期的柏林IBA社会住宅和俄亥俄州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等设计建筑的抽象图形如何融入复杂关联的“场域”的研究。
3、近期是哥伦布会议中心等设计对城市和建筑环境自发组织能力的研究,包括运用计算机技术对非笛卡尔几何学和复杂空间几何的研究探讨。
彼得-埃森曼通过自己的理论与实践,回应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对其思想研究和分析列举了以下几个关键词:1.非建筑通过对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的研读,埃森曼把“纯建筑”理念下的建筑空间视为一种形式的游戏,从空间的形式入手的“中间”,只是最后刻画而成的建筑的内容。
如从海滩周边的容器和空间的“之间”概念生成的海滩别墅形式,或者是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生成某个物理研究所的形式,又如采用银河星系的概念生成天文研究所等。
通过一系列的分解和破碎来表现“无中心”、“非建筑”、“非否定”、“非存在”和“反构成”等各种概念。
埃森曼还通过实践表明,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建筑。
2.之间埃森曼所追求的“之间”,是解构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解构主义建筑风格的特点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建筑风格也不断更新换代,其中解构主义建筑的出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解构主义建筑风格是一种具有现代思维的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领域中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其特点入手,深入探究解构主义建筑风格。
二、概述解构主义建筑风格最初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建筑形式和风格被视为 20 世纪末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解构主义建筑倡导另辟蹊径、打破常规,以独特的视角和创造性的方式设计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强调建筑的空间关系和结构连贯性,追求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从而营造出新颖而独特的建筑形象。
三、特点1. 视觉效果解构主义建筑通常采用爆炸式的、分裂式的视觉效果来创造建筑兴趣点,让人们对建筑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解构主义建筑强调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解构和再构,使建筑看起来更为抽象、不规则和独特。
此外,解构主义建筑还尝试在立面设计中使用重叠和平移的元素,营造出多样的视觉效果。
2. 空间布局解构主义建筑的空间布局强调非线性、不规则和自由度高的空间特征。
设计师常常通过破坏或重新排列建筑间隔,使空间布局更具变化和活力。
解构主义建筑在空间布局上力求灵活性、创造性和自由度,这有助于营造出更为独特的空间形态。
3. 结构解构主义建筑强调建筑的结构,通常使用复杂的结构系统,如网结构、拱形支撑结构、空心墙和斜拉索等,以创造更为独特的建筑形态。
此外,解构主义建筑还尝试使用复杂的材料和技术,如玻璃、钢和混凝土等,以尽可能体现建筑结构的独特性。
4. 材料及颜色解构主义建筑往往采用一些创新性的材料和颜色,以体现其极具现代感的设计理念。
如钢、混凝土、玻璃等现代主义材料,以及鲜艳明亮的色彩配备,使建筑更鲜活且时尚。
四、结语通过对解构主义建筑风格的特点的概述,可以看出其对现代建筑领域产生的巨大影响。
无论是建筑形式、空间布局还是结构和材料等方面,解构主义建筑都强调自由度和灵活性,为建筑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和创意。
浅析解构主义在现代建筑中常用的设计手法摘要:在解构主义建筑师持之以恒的努力下,解构主义建筑思想不断成熟并成为了一个建筑新时代的开启者,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建筑美学,成为现代主义之后引领建筑发展的建筑思潮。
在建筑创意设计上,解构主义理论所主导的建筑设计手法突破了固有的建筑造型,消解了古典建筑的构成比例等数理特征,而以一种模糊的不定式空间予以代替,使得解构主义建筑不只在建筑形式的创新中获得充足的发展,而且使其在建筑空间的丰富上也做出极大的贡献,对建筑设计和建筑理论的发展都有着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解构主义;现代建筑;设计1解构主义概述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1967年提出了解构主义理念,而解构主义设计风格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后现代背景下在建筑领域等其他跨越各种设计领域渗透着解构主义的新思想和新意识。
其多元化、个性化和创新性的特点也在各个领域得到运用,尤其是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打破了人们传统的观念和常规的审美标准,而且将不同的思想、元素、风格混搭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设计语言,使现代建筑设计得到了跨时代的转折。
解构主义其实就是打破现有自成系统的秩序,这秩序并不仅指社会秩序,道德秩序、伦理道德规范等,而且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等总之就是打破原有的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它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
用德里达的话说,解构主义并非一种在场,而是一种迹踪。
它难以限定,无形无踪,却又无时无处不在。
解构的两大基本特征分别是开放性和无终止性。
2解构主义建筑的审美特点2.1解体理性解体理性是指在时间上解体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在空间结构上,解体本建筑和与周围建筑的关联性;在设计观念中,解体理性主要体现为局部比整体更重要以及单体比群体更重要这两个方面。
解构主义建筑名词解释
解构主义建筑是一种建筑风格,源于20世纪初期欧洲现代主义运动,强调对建筑结构的分解和重构。
这种建筑风格主张将复杂的结构分解为基本组件,并通过对这些组件的重新组合来创造新的建筑形式。
解构主义建筑的主要特点包括:
1. 反对传统建筑形式:解构主义建筑试图摆脱过去建筑形式的束缚,创造出新的、更加现代化的建筑形式。
2. 强调结构的重要性:解构主义建筑认为建筑结构是建筑的灵魂,通过分解和重构结构,可以创造出更加美观和高效的建筑。
3. 重视材料的质感:解构主义建筑强调材料的质感和纹理,追求独特的建筑外观。
4. 对建筑形式进行批判性思考:解构主义建筑对建筑形式进行批判性思考,试图发现传统建筑形式的弱点,并对其进行改进和创新。
在解构主义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组件包括:
1. 块:解构主义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组件是块。
块可以是各种形状和大小,通常被组合在一起以创造新的建筑形式。
2. 线条:解构主义建筑中的线条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元素,可以用于创造建筑的形状和韵律。
3. 形式:解构主义建筑中的形式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用于描述建筑的形状和结构。
除了以上常见的结构组件外,解构主义建筑还有许多其他组件和元素,如窗户、门、管道、楼梯等。
解构主义建筑的形式通常以简单的几何形状为主,但也
可以采用复杂的抽象形式。
解构主义建筑的影响十分广泛,不仅影响了现代建筑,也对当代艺术、文学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建筑的进一步发展,也是现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风格之一。
解构主义对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风格影响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
解构主义建筑设计风格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国家,其哲学渊源主要始于1976年,解构主义对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风格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本文就解构主义对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风格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解构主义;建筑设计;工业设计风格;影响引言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可以说是从构成主义(Struc-turalism)的字眼中演化出来的,解构主义和构成主义在视觉元素上存在着相似之处,两者都试图强调设计的结构要素。
不过构成主义强调的是结构完整性、统一性,个体的构件是为总体的结构服务的;而解构主义则认为个体构件本身就是重要的,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1解构主义概述解构主义产生背景。
解构主义诞生的前夜,正是尼采哲学对传统西方世界产生冲击的时候,尼采对传统的质疑和颠覆开始影响着周围的大环境,当尼采哲学遇到了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以及左派的批判理论时,解构主义诞生的条件已成熟。
“结构主义运动受到彼此颇不一致的思想之影响,如马克思、弗洛伊德、海德格尔、尼采和索绪尔。
在此运动中可以区分一种自诩为科学性的倾向(拉康、列维─斯特劳斯、阿尔杜塞)和一种较具思辨性的倾向(德里达、福柯)。
”普遍认为催生了解构主义的是学生激进运动---“五月风暴”,“五月风暴”的短命一方面让革命者看到了资本主义的难以撼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让革命者选择另辟蹊径去与强大的国家机器对抗,将游行和冲突转为对资本主义固有制度和规范的拆解。
当形而上学且僵硬死板的体系被批判时,解构主义应运而生,解构运动宣扬消解主体和延异意义。
终于在1967年前后,法国哲学家、文艺批评家,原结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雅克·德里达提出了解构主义思想。
(2)解构主义特点。
想要了解解构主义的特点,那就不得不提及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的主旨是认识和研究事物,其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以某种方式组合形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就是结构。
解构主义建筑的问题及发展
解构主义在声势上很大,在建筑设计探索上具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解构主义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具体问题。
解构主义建筑理论试图从建筑语言上重组建筑,实现建筑意义的真实表达,虽然实现了反传统的建筑形式,但同时造成了光怪陆离的建筑景观和对解构主义的混乱认识。
从为数不多的优秀解构主义作品中,可以看到现代主义风格之外的一种理性风格,从这种意义上说,解构主义建筑作品实现了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冲击。
但是由于本身的一系列问题,如:结构过于复杂,增加工程技术的困难和建筑造价、建筑形式的破碎感与城市的文脉毫无联系,无法成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大众对解构主义建筑理论存在保留心理;这些问题是解构主义与生俱来的弊端,这些使它没有什么可能成为国际建筑的主流。
它仅仅是实验性、艺术表现性的支流而已,其市场化几乎不可能。
或许荷兰建筑师库哈斯为我国中央电视台设计的这一组新大楼,将成为解构主义建筑在新世纪的一个里程碑性的建筑。
它由两座高达230m的“Z”字楼交叉缠绕,打破了传统摩天大楼的呆板格局,给人一种标新立异的感觉。
可以用“美与力的雕塑”来形容这一设计,其造价当然也是惊人的,可能达100亿人民币。
但是象这样的实验建筑,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原本可以用十分之一的钱完成具有相同功能的建筑,却选择了这样的方案。
这也许也只能在“暴发户”意识形态
影响下的中国才能将这样的建筑付诸实施。
当然,如果仅仅从建筑学的角度上看,该建筑的确是建筑形式的一个进步。
解构主义对可持续建筑的影响解构主义的理论在建筑设计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解构主义开始兴起,该理论强调对传统建筑形式的拆解与重组,突破线条和形式上的规范,追求不规则和错位的结构。
在可持续建筑方面,解构主义对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设计方法,从而推动了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首先,解构主义鼓励建筑师重新审视建筑材料的使用。
在传统建筑中,材料通常根据其功能和传统用途来选择。
但解构主义强调自由选材和组合材料的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枷锁。
这种思想对于可持续建筑非常重要,因为它促使建筑师使用可再生和环保的材料,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例如,建筑师可以使用再生钢、竹子、可回收的建筑废料等,来设计创新的建筑材料和构造。
这样做可以减少对原始材料的需求,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解构主义强调了建筑空间的灵活性和功能性。
在传统建筑中,空间布局往往受到固定的规则和传统布局的限制。
而解构主义打破了这种约束,提倡开放、灵活的空间设计。
这对于可持续建筑来说非常有利,因为它可以为建筑师提供更大的创造空间,使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的需求。
例如,解构主义的设计思想可以通过可拆卸墙壁、可调节的隔断和可移动的家具来实现灵活性,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能源利用。
此外,解构主义提倡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和互动。
在解构主义建筑中,建筑师常常通过形式和材料的选择来回应周围环境和气候条件。
这一思想可以促使建筑师设计更具响应性的建筑,使其能够更好地与环境互动。
例如,建筑师可以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来减少能源消耗,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来供给灌溉和冲水,利用绿化屋顶和立面来提供自然隔热。
因此,解构主义对可持续建筑起到了推动和鼓励的作用,促使建筑师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
此外,解构主义对建筑施工和运营过程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变化。
在传统建筑中,大部分建筑构件都是标准化的,便于组装和拆卸。
然而,解构主义的设计思想常常涉及到复杂的构造和非常规的形式,这对建筑施工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