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贴钢板加固砌体墙计算方法分
- 格式:pdf
- 大小:184.70 KB
- 文档页数:2
墙体工程量的计算方法一、墙体体积=长×宽×高—门窗洞口体积—墙内过梁—墙内柱—墙内梁等1、实心砖墙、空心砖墙及石墙均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扣除门窗洞口、过人洞、空圈、嵌入墙内的钢筋混凝土柱、梁、圈梁、挑梁、过梁及凹进墙内的壁龛、管槽、暖气槽、消火栓箱所占体积。
不扣除梁头、板头、檩头、垫木、木楞头、沿缘木、木砖、门窗走头、砖墙内加固钢筋、木筋、铁件、钢管及单个面积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
凸出墙面的腰线、挑檐、压顶、窗台线、虎头砖、门窗套的体积亦不增加,凸出墙面的砖垛并入墙体体积内。
A、墙长度:外墙按中心线,内墙按净长计算。
B、墙高度:①、外墙:斜(坡)屋面无檐口天棚者算至屋面板底;有屋架且室外均有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200mm;无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300mm,出檐宽度超过600mm时按实砌高度计算;平屋面算至钢筋混凝土板底。
②、内墙:位于屋架下弦者,算至屋架下弦底;无屋架者算至天棚底另加100mm;有钢筋混凝土楼板隔层者算至楼板顶;有框架梁时算至梁底。
③、女儿墙:从屋面板上表面算至女儿墙顶面(如有混凝土压顶时算至压顶下表面)。
④、内、外山墙:按其平均高度计算。
⑤、围墙:高度算至压顶下表面(如有混凝土压顶时算至压顶下表面)围墙柱并入围墙体积内。
2、现浇混凝土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扣除门窗洞口及单个面积0.3m2以外的孔洞所占体积,墙垛及突出墙面部分并入墙体体积计算内。
A、钢筋混凝土墙应扣除门窗洞口所占的体积。
B、墙的高度按下层板上皮至上一层板下皮的高度计算。
C、混凝土墙与柱连在一起时,如混凝土柱不突出墙外,混凝土柱的体积并入墙体内计算;如婚凝土柱突出墙外,混凝土墙的长度算至柱子侧面,与墙连接的柱另行计算。
D、混凝土墙与梁连在一起时,如混凝土梁不突出墙外且梁下没有门窗(或洞口),混凝土梁的体积并入墙体内计算;如混凝土梁突出墙外或梁下有门窗(或洞口),混凝土墙与梁应分别计算。
砌筑工程计算方案有哪些一、材料计算1. 砖头数量计算砖头数量的计算是砌筑工程中的基础工作,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成本。
砖头数量计算主要包括墙体面积计算和砖头用量计算两部分。
(1)墙体面积计算砌筑墙体面积计算是指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墙体尺寸和高度,计算出墙体的总面积。
计算公式为:墙体总面积=(墙体高度+底座长度)* 墙体周长。
(2)砖头用量计算砖头用量计算是指根据墙体面积和砖头的规格,计算出所需的砖头数量。
计算公式为:砖头数量=墙体总面积/砖头的单块面积。
2. 灰浆用量计算灰浆用量计算是指根据砌体的种类和墙体的面积,计算出所需的灰浆数量。
计算公式为:灰浆用量=砌体总面积*单位面积的浆料用量。
3. 砂浆用量计算砂浆用量计算是指根据砌体的种类和墙体的面积,计算出所需的砂浆数量。
计算公式为:砂浆用量=砌体总面积*单位面积的砂浆用量。
二、施工方案1. 砌筑工序明细砌筑工程的施工步骤包括砖头的切割、湿砌和干砌等工序,其中需要明确每个工序的进行时机和操作要求。
2. 材料采购计划根据砌筑工程的材料计算结果,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供应的充足性和及时性。
3. 施工环境要求确定施工现场的环境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以保证砌筑工程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4. 安全生产要求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要求,包括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操作规范等,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三、成本控制1. 材料成本计算根据砌筑工程的材料计算结果,计算出施工所需材料的成本,对材料成本进行合理控制。
2. 施工工期计划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计划,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人力、机械和材料的使用,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3. 施工质量控制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减少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的重复施工和材料浪费,降低施工成本。
四、工程技术支持1. 技术人员配备确保施工团队中有技术过硬的工程师和砌筑工,保障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支持。
2. 施工技术培训对施工团队进行相关的施工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
内外墙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内、外墙工程量,按墙体长乘墙体高再乘以墙厚以m3体积计算。
应扣除门窗洞口、空圈和嵌入墙身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等所占体积;不扣除梁头、板头、加固钢筋、铁件、管道、门窗走头和0.3m2以内孔洞所占体积,具体见下表一所示。
墙体工程量计算公式如下:墙体工程量=(墙长×墙高-∑嵌入墙身门窗洞面积)×墙厚-∑嵌
入墙身混凝土构件体积
式中:
1、墙长——外墙按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按内墙净长线计算。
2、墙高——外墙自室内地坪标高算至屋面板板底;内墙自地面或楼面算至上一层板的顶面。
附加:计算墙体工程量应扣除和不扣除的内容表一。
砌体墙工程量计算(1)砌墙不分清、混水墙及艺术形式复杂程度,砖旋、砖过梁、砖圈梁、腰线、砖垛、砖挑檐、附墙烟囱等因素,均已综合考虑在定额内,不另列项目计算。
阳台砖隔断按相应内墙定额执行。
(2)砌块墙、多孔砖墙、窗台虎头砖、腰线、门窗洞边接茬用标准砖已包括在定额内。
(3)砌砖、砌块定额中已包括了门、窗框与砌体的原浆勾缝在内,砌筑砂浆强度等级按设计应分别计算。
(4)砖砌体内钢筋加固及墙角、内外墙搭接钢筋应以“吨”另行计算,套用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砌体、板缝内加固钢筋”定额执行。
(5)“小型砌体”:是指砖砌大小便槽、隔热板砖墩、地板墩、门墩、房上烟囱、水槽、水池脚、垃圾箱、台阶面上矮墙、花台、煤箱、容积小于3m3水池等、阳台栏板等砌体,均按体积以m3计算。
(6)墙体厚度按表规定:单位mm墙厚/砖1/4 1/2 3/4 1 1又1/22标准砖53 115 178 240 365490(7)各种砖和砌块规格表(8)墙基与墙身的划分:《1》同一材料时,以设计室内地坪(或地下室地坪)为界,以上为墙身,以下为基础。
《2》不同材料时,位于设计室内地垃正负300mm以内时,以不同材料为分界线;位于室内地坪正负300mm以外时,以设计室内地坪为分界线。
(2)石墙:外墙以设计室外地坪为界,内墙以设计室内地坪为界线,以上为墙身,以下为基础。
(3)砖、石围墙:以设计室外地坪为分界线,以上为墙身,以下为基础。
2、主要计算规则:(1)砖基础:按实体积以立方米计算。
外墙墙基体积=外墙中心线长度×基础断面面积内墙墙基体积=内墙基最上一步净长度×基础断面面积《1》不扣除体积:基础大放脚T形接头;嵌入基础的钢筋、铁件、管道、基础防潮层;通过基础的每个面积小于或等于0.03m2孔洞。
《2》应扣除体积:通过基础的每个面积大于0.30m2孔洞;混凝土构件体积。
《3》应增加体积:附墙垛基础宽出部分体积。
(2)墙身:按实体积以立方米计算,分别以不同厚度按定额执行。
包钢加固外包钢加固技术分湿法外包钢和干法外包钢两种。
随着建筑结构粘结剂的研制和开发使用,干法包钢已逐渐退出舞台,尽而由湿法包钢所取代。
湿法外包钢是将角钢、钢板箍通过胶栓与混凝土柱或梁外表面固定后用专用结构胶封闭形成“空腔”,而后灌注高强建筑结构灌注专用胶使用钢板或型钢和原混凝土构件可靠地连结成一个整体,该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物构件的承载力。
1.表面处理:包括原结构贴合面处理及钢板贴合面处理,贴合面处理是关键的工序,应认真进行。
(1) 原结构贴合处理:用钢丝刷将表面松散浮渣刷去并用吹风机吹去表面灰尘,如原结构凹凸不平应再用环氧树脂砂浆进行修补。
(2) 钢板贴合面处理:用角磨机打磨、直到露出金属光泽。
打磨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纹路与受力方向垂直,固定前用棉纱沾丙酮擦拭干净。
2.划线定位:根据加固施工图,准确地在混凝土表面划出处理部位轮廊线及定出定位螺栓位置。
3.螺栓固定:用电锤钻孔,孔洞、螺栓界面处理,放胶管,安装螺杆。
4.钢板制作:(1)下料前应对钢板进行划线,要求长度和宽度误差不超过5mm 。
(2)钢板的切割采用剪板机剪切。
切割前钢材切割区的铁锈、污物应清理干净。
5.钢板固定:将已经处理好的钢板固定在指定的位置,留出注胶缝隙,螺杆固定。
6.封缝:将注胶四周进行封闭处理,留出泄气孔。
尤其注意螺杆四周的缝隙的封闭处理。
7.埋注胶嘴:将注胶嘴按施工要求埋设妥当。
8.配胶: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将建筑结构灌注专用胶 A、B两组份倒入干净容器内,以人工或电动工具将其完全调匀,注意翻看容器底部的颜色,确保配好的胶体色泽一致。
9.灌胶:从底嘴开始注胶,使胶从下向上浸透,胶从排气孔溢出并封堵。
10.检测:一般采用非破损检验。
即用小锤敲击钢板检验钢板的有效密实面积。
如无空洞声,表示已灌注密实,否则应补胶。
11.固化:固化时间达到 72小时后可以进行使用。
12.外表面处理:用角磨机配钢丝轮对钢板外表面进行打磨,除去钢板表面的锈蚀、污物等。
砌体结构加固技术方案一、总则1、为了使砌体结构的加固做到技术可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方案。
2、本方案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砌体结构的加固设计。
3、砌体结构加固前,应根据不同建筑种类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和《民用建筑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等进行可靠性鉴定。
当与抗震加固结合进行时,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或《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等进行抗震能力鉴定。
注: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及原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适用范围应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地震灾后建筑鉴定加固技术指南》确定。
4、砌体结构的加固设计,除应遵守本方案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现行国家标准和指南的要求:(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4)《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地震灾后建筑鉴定加固技术指南》。
二、基本规定【1】一般规定1、砌体结构经可靠性鉴定确认需要加固时,应根据鉴定结论和委托方提出的要求,由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本方案的规定和业主的要求进行加固设计。
加固设计的范围,可按整幢建筑物或其中某独立区段确定,也可按指定的结构、构件或连接确定,但均应考虑该结构的整体性。
2、在加固设计中,若发现原砌体结构无圈梁和构造柱,或涉及结构整体牢固性部位无拉结、锚固和必要的支撑,或这些构造措施设置的数量不足,或设置不当,均应在本次的加固设计中,予以补足或加以改造。
否则,加固设计无效。
3、加固后砌体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结构的重要性和加固设计使用年限,由委托方与设计方按实际情况共同商定。
4、砌体结构的加固设计,应与实际施工方法紧密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新增构件及部件与原结构连接可靠,新增截面与原截面粘结牢固,形成整体共同工作;并应避免对未加固部分,以及相关的结构、构件和地基基础造成不利的影响。
砌体墙计算
砌体墙设置构造柱和圈梁
构造柱间距一般为排架方向开间,按扶壁柱计算,圈梁间距满足砌体规范要求。
1.受压计算(墙高一定时确定墙体宽度)
均按轴心受压计算每米宽墙
N<0.9φfA,其中H0/B>50时φ取值为0.19(参考混凝土规范)
f 为砌体强度,A(每米宽)=1000*墙厚
N为砌体自重*1.2分项系数。
2.受弯计算(确定扶壁柱配筋)
按初始偏心距,假定墙顶偏心H/60,且不小于200
M=N*e /2; M<[M]
N为砌体自重,
e为偏心距。
【M】为扶壁柱承受弯矩值
3.风载计算(确定圈梁配筋)(外墙扶壁柱配筋)
内墙圈梁可按构造配筋,与外墙圈梁协调。
M=w*B*L^2/12
W为风载设计值
B为圈梁间距
L为扶壁柱间距
4.地震验算(内,外墙扶壁柱配筋)
M=F*H/2
M为验算弯矩,抗力可乘1.2系数。
F为地震力,F=αG
α为地震加速度最大值
G为砌体自重
H为墙高
H取墙实际高度+500;受压计算时内外墙按顶端悬臂计算,风和地震受弯计算时外墙按上下铰接(顶面有屋盖系统),内墙按悬臂计算。
砌筑工程计算方案一、前言砌筑工程是指利用建筑材料进行修筑工程,主要包括砌筑墙体、安装梁柱等。
设计施工砌筑工程需要进行相关计算工作,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就砌筑工程计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砌筑材料计算1. 砖石用量计算对于不同种类的砌筑工程,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建筑规范计算砖石用量。
一般来说,砌墙用砖的数量可以根据墙体的面积来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墙体面积/砖的实际面积=砖的数量。
而砌墙用石的数量可以根据石的实际尺寸和石墙的面积来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石墙面积/石的实际面积=石的数量。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考虑到砖石的吸水率、砌筑绝对线、砌筑缝和结构力学等因素对砖石用量进行修正。
2. 砂浆用量计算在砌筑工程中,砂浆是起粘结作用的材料。
砂浆的用量计算可以根据砌体的类型和尺寸来确定。
一般来说,砌墙用水泥砂浆的用量可以根据砖石的数量和砌墙的面积来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墙体面积*砂浆砌墙比=砂浆用量。
而砌墙用石灰砂浆的用量可以根据石的数量和砌墙的面积来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石墙面积*砂浆砌墙比=砂浆用量。
需要注意的是,砂浆用量计算时需要考虑到砂浆的拌制、搅拌和运输损耗等因素进行修正。
3. 钢筋用量计算在砖石混凝土建筑中,钢筋是起加强作用的材料。
钢筋的用量计算可以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尺寸和受力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砌墙用的钢筋的数量可以根据砖石砌墙的高度、墙体的长度和厚度以及砖石的种类来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墙体高度+墙体宽度)*砖石密度*钢筋比例=钢筋用量。
同时,需要考虑到钢筋的加工、布置和连接损耗等因素进行修正。
三、砌筑工程造价计算1. 砌筑材料造价计算砌筑材料的造价可以根据砖石、砂浆和钢筋的用量和价格来确定。
需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和材料价格调查,以确定合理的材料价格,并结合材料的实际损耗进行修正。
2. 砌筑工程人工造价计算砌筑工程的人工造价可以根据工程的施工工艺、难易程度和人工工资标准来确定。
盈建科砌体结构鉴定-1下面为您找到了盈建科砌体结构鉴定-1的大致内容,一起来看一下吧!盈建科YJK鉴定加固计算结果说明书鉴定计算结果分为图形结果与文本结果两种查看方式。
加固计算结果分为图形结果与文本结果两种查看方式。
图形结果在设计结果-鉴定加固版块输出:文本结果在设计结果-构件信息里输出:加固计算书在梁柱验算中输出:输出了各种加固做法的计算过程。
增大截面法结果以梁增大截面法为例:梁底加高100mm,梁顶与梁侧未加大。
梁只有底部加高,则对梁底进行加固计算,加固计算的结果为梁底需要新增的钢筋面积,在鉴定加固结果-新增钢筋查看。
梁顶与梁侧由于没有加大截面,则软件对梁顶,梁侧分别进行鉴定计算。
对梁顶左右两端的纵筋与梁侧的箍筋实配面积判断够不够。
柱增大截面法新增钢筋如何配置?.柱对称加固新增钢筋配置:.新增钢筋只配在新增的混凝土部分,所以,四条边每边各配24。
.柱不对称加固新增钢筋配置:.软件能识别柱子为非对称加固,所以,输出的新增钢筋面积只需配在增大的一侧即可。
外粘钢板法结果外粘钢板法不需要新增钢筋,所以,不需要看配筋简图,配筋计算结果不必去管怎么得来的,没有意义。
外粘钢板法只需看,钢板的做法面积够不够用。
图形结果:在设计结果-鉴定加固结果-新增面积,输出梁外粘钢板法的加固结果。
梁外粘钢板法做法面积结果:括号前的数字表示计算所需钢板的面积;括号中的数字表示输入实配钢板的面积;第一行数字表示梁侧计算与实配钢板的面积。
第二行数字表示梁顶计算与实配钢板的面积。
第三行数字表示梁底计算与实配钢板的面积。
第四行文字表示梁采用的加固做法。
当括号前的数字大于括号内的数字,即计算所需钢板的面积大于输入实配钢板的面积时,梁结果就会显红,表示此加固方案不合适,需要调整加固方案。
对于钢板面积不足,可以加大钢板的宽度或厚度,或者换其他加固做法也可。
文本结果:查看构件信息,可以看到,计算所需钢板面积大于输入值。
外包型钢法,外贴复合纤维材料法,钢绞线法加固结果查看:对于外包型钢法,外贴复合纤维材料法与钢绞线法的做法面积,输出结果跟外粘钢板法的形式一样,大家可以比对外粘钢板法的结果来看其他三种加固做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