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莉) 第十四章 地震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3.25 MB
- 文档页数:17
普通地质学(Word 版)Holly07.11.22第一章绪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资源与环境地学基础的研究内容和要求;课程学习方法问题;地质作用及其特点和研究方法一、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资源、环境、人口1、基本概念资源-----自然资源泛指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们所利用的自然物质,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等。
包括: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可再生自然资源——风能、太阳能、地热;可更新资源——土地资源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总体。
包括: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天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源的总合社会环境: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经过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2、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类能否继续繁衍下去的关键问题:社会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为了现代和后代人类而保护和改善环境——1972第一次联合国环发大会(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既符合当代人的利益,又不致损害未来人类利益——“地球宣言”1992第二次联合国环发大会(巴西里约热内卢)二、资源与环境地学基础的研究内容和要求1、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综合性学科地学: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自然景观的地学分支地质学——研究地球和地壳的形成演化、物质组成及其运动、构造变动的地学分支(是一门研究地球包括固体地球及其外部大气的一门学科,是地学两大体系(地理学、地质学之一),侧重与研究地球和地壳的形成演化、物质组成及其运动、构造变动,研究地面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查明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和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研究地质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关系等;研究对象:组成地球的物质;阐明地壳以及地球的构造特征;地球的历史;地质学的应用问题;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综合性研究)环境地学:研究人类与地质环境之间各种关系的学科研究对象:地质环境本身的自然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类地质作用所造成的环境及其对原生地质环境的影响2、学习目的和要求目的: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地球观、资源与环境观,为资源与环境科学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要求:概念清楚、观念和思路正确;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鉴定技能学习方法:理论学习----概念:对自然现象的定义;理论:对自然现象的说明或解释;记忆:理解之后并遵循数量律;分类:对自然界的描述;实践技能----三勤:眼、手、脑三、地质作用及其特点和研究方法(一) 地质作用及其分类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1.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和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有大气、水和生物;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有太阳热能、重力能和日月引力能。
2.将今论古: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类比过去,认识过去。
(莱伊尔)3.地球的外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4.地质构造: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力作用下所产生变形与变位的产物。
5.地层:一定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层状岩石。
6.岩层:两层面所夹的岩性均一的一套岩体。
(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石。
)7.克拉克值(丰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
8.矿物:自然产出的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
化学成分一定,可用化学式表达。
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9.晶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10.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11.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12.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的能力。
13.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形成的断裂面。
14.色率:暗色矿物在岩石中的百分含量。
15.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16.岩浆作用: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分为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
有气体,液体,固体三类;气体以水蒸气为主,其次为二氧化碳,硫化物,硫及少量的一氧化碳,氢气,氯化氢,氨气,氯化氨等。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的作用。
17.岩浆:地下形成的,含有大量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
18.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19.火成岩分类基础:岩浆成分和冷凝环境。
20.岩浆的物理性质有:温度、压力、黏度、密度21.火山岩包括火山碎屑岩、熔岩。
普通地质( 教案)谢文伟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学期授课计划首页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普通地质绪论我们今天要学的课程叫什么呢?叫“普通地质”。
这是你们进入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学习以来所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什么是“普通地质”?为什么学?学些什么?怎么学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这两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每天生活在地球上,同学们对地球了解吗?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平原,有海洋,有河流,湖泊,还有地震和火山,那么这些高山,平原,海洋,河流,地震,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同学们就不太清楚了。
我们先观看一段录像,粗略地了解一下地球的运动和变化。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地质学,他的任务是什么?包括那些内容?有那些分科?第一节地质学的任务、内容与分科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一切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都来自地球。
因此就必须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分布规律以及地球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就要研究寻找地下资源的技术方法。
这样就形成了一门科学——地质学。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综合性自然科学。
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上层的岩石圈。
1.地质学的任务①研究地球的过去,恢复地球的历史;②查明矿产资源和提供地质资料;③预测影响人类活动的地震、火山活动、地面沉降、滑坡以及生物大量灭绝等地质事件的时间、地点、性质和规模;④评价环境对人类所造成的影响。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与分科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划分成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①研究地壳物质组成;有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②研究地壳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演化规律;有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同位素地质学、岩相古地理;③研究地壳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有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球物理学;④研究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有矿床学;⑤研究地下资源的找寻和勘探方法;有找矿勘探地质学、探矿工程学、地球物理勘探学;⑥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和分布规律;有水文地质学;⑦研究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之间的关系;有工程地质学;⑧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相互关系;有环境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第二版)概念汇总第一章绪论1.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22、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成因的学问。
3、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作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5、地球:包括固体地球以及环绕着它并与其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水、生物与大气,是一个复杂的天体。
6、岩石圈:地壳加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幔7、具有一定规模的岩石圈块体称为板块可分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第二章矿物1.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
52.同位素: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同种元素的变种。
53.放射性同位素:有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射出能量,即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54.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
55.放射性同位素放射能量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蜕变(衰变)6.某一放射性同位素蜕变到它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它是一个常数7.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
58.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
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
69.其产出状态成因和化学组成等方面都具有与矿物相同的特征但不具有结晶构造的均匀固体。
准矿物10.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
6结晶质(晶质)11.不具有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体称为晶粒12.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非晶质13.化学键:晶体中各质点间的结合力就是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分子间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