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钢加固计算表格(GB50367-2006)
- 格式:xls
- 大小:171.00 KB
- 文档页数:16
1加固构件编号:KL-1梁面(砼规范6.2.6) 砼强度修正系数α1 =1加固后实际弯矩M =535kN·m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 30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o =14.3N/mm 2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fyo =360N/mm 2钢筋受压强度设计值fyo' =0N/mm 2加固钢板抗拉强度设计值fsp =215Mpa 加固钢板抗压强度设计值fsp' =0Mpa 已配受拉钢筋面积Aso =2281mm 2已配受压钢筋面积Aso' =0mm 2考虑受压钢板面积Asp' =0mm 2构件计算宽度 b =300mm 构件计算高度h =750mm 受拉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 =35mm 受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 =35mm 构件计算有效高度ho =715mm加固规范公式10.2.3-1x(h-x/2) =131408.07二次方程参数 A =0.5二次方程参数 B =-750二次方程参数 C =131408.07B^2-4AC =299683.87中间值受压区高度x =0.00mm 1297.43实际受压区高度202.57mm 考虑受压钢筋时x≥2a'x =0.00mm x =202.57mm受拉钢板的滞后应变(不考虑二次受力影响)ξspo =0混凝土极限应变ξcu =0.0033加固规范公式10.2.3-3 强度利用系数Ψsp =1.00加固规范公式10.2.3-2 钢板有效面积Asp =222.55mm 2钢板的层数nsf =1层钢板弹性模量设计值Esp =2.06E+05N/mm 2多层粘贴厚度折减系数km =1.00实际应粘贴钢板面积Aspf =222.55mm 2钢板宽度b1 =100mm 钢板数量m1 =2块安全系数实际应粘贴单层钢板厚度tsf =4mm3.59实际粘贴钢板面积Asp =800mm 2满足要求粘贴钢板计算KL-1梁面。
一、工程信息工程名称:梁底粘钢加固梁编号:KL6计算截面:梁底跨中采用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和之前x不同加固类型:梁受弯加固加固方式:正截面受弯粘贴钢板加固按实际混凝土强度取芯检测值对构件进行验算后,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协商,是否采取粘贴钢板加固二、已知条件构件几何参数(KL6)计算简图:梁截面宽度:b=250mm 梁截面高度h=600mm 梁截面有效高度ho=565mm两排钢筋 偏小PKPM验算结果内力:M=375KN-M怎么来的考虑二次受力时内力Mok=0KN-M设计砼强度等级:C35f c=14.3N/mm²;εcu=0.0033质检砼强度达到百分比:100%fco=14.3N/mm fyo=300N/mm²;fyo'=300N/mm²Es=2.0×10²×10²×10N/mm²受拉、受压钢筋面积:As0=1963mm² As0=0mm²三、加固钢板参数受压钢板截面面积:A sp'=0mm²fsp=310N/mm²;fsp'=310N/mm²E sp=206000N/mm²钢板宽度和单层厚度:tsp=3mm; bsp=250mm 四、构件加固计算:1.不考虑二次受力影响,即:εsp,0=0为何不考虑2.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10.2.3条第10.2.3-1式:x=136mm 请写下推导过程3.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10.2.3条第10.2.3-3式:αsp=〖(0.8εcuh/x)-εcu-εsp,o〗/(fsp/Esp)=1.04.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10.2.3条第10.2.3-2式:Asp=a1fcobx=fyo' Aso'=fsp' Asp'-fyoaso/αsp fsp=300mm²加号不是等号6.根据所选钢板单层厚度及宽度,应粘层数为:Nsp=Asp/tspbsp=0.4~1.0层设计钢筋强度等级HRB335级钢板钢号:Q 345钢 t≤16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正截面采用粘贴钢板加固计算书加固原因:根据整体分析,该梁原正截面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说明:1、重要构件指其自身失效将影响或危及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构件。
一般构件指其自身失效为孤立事件,不影响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构件。
2、高强度I级、高强度II级是指符合表4.4.2-1的加固材料。
3、抗剪强度折减系数ψvb按表9.3.3取值。
4、16栏“碳纤维材料宽度b”对于“已知弯矩求碳纤维面积”的求解结果没有影响,对“已知碳纤维面积求承载力”及“实际每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宽度”的求解结果有影响。
5、第1栏“弯矩设计值”对“已知碳纤维面积求承载力”的求解结果没有影响,表4.4.2-1 碳纤维复合材安全性及适配性检验合格指标注:当λ为中间值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ψvb值梁抗弯抗剪加固计算表格表9.3.3 抗剪折减系数ψvb值说明:1、计算偏心受压时,第50栏应为偏心方向的截面高度h。
2、计算偏心受压时,仅适用于矩形或方形截面3、柱计算长度见混凝土规范(50010-2002)第7.3.11条:对于现浇框架结构底层柱1.0H,其他楼层为1.25H。
底层柱H为从基础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其他楼层H为柱净高说明:1、第87栏与第80栏均是为了输入剪跨比而设置的。
当在第87栏输入剪跨比以后, 第80栏的数值不起作用。
第80栏输入数据可以计算框架柱的剪跨比λ=Hn/2h0,此时,务必使第87栏的数值务必为0。
2、与碳纤维受力条件有关的抗剪强度折减系数ψvc,按表9.5.2取值。
3、柱截面形状与体积配箍率计算有关,默认为方柱。
注:1、λc为柱的剪跨比,对框架柱,λc=H n /2h 0,H n 为柱的净高,h 0为柱的有效高度 2、中间值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混凝土柱受压加固计算表格表9.5.2 ψ值混凝土柱抗剪抗震加固计算表格受拉构件加固计算表格说明:1、表中计算采用单位,除有说明外,长度宽度均为毫米,面积为平方毫米。
2、使用时请不要修改非数据输入部分数据。
绿色部分为可修改数据。
3、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加固计算书根据业主提供的梁板加固后的数据及弯矩图,对工程的梁、板构件进行加固设计本工程对原结构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MCAD-2010版进行计算。
本工程采用: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4、《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5、《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9、《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碳纤维布材采用双面网格编织方法,其容重300克每平方米,厚度0.167mm抗拉强度标准值3000兆帕,应符合"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材料安全鉴定(含耐久性检测)要求,同时采用配套树脂,要求有胶和布的匹配试验报告.1.钢筋:HPB300级、HRB400级2.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应小于50%;3.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避开梁端、柱端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
4.钢筋的绑扎搭接及焊接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楼层梁和板的纵筋需要连接时,上部筋一般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下部筋一般在跨中1/3范围之外。
6.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详见《11G101-1》。
双辽加固数据1一层顶梁:JGL-2: 0.167X300X1600=fy*As As=222下部筋2800-2454=346 346/222=1.6 粘3T-300碳纤维布上部筋原配筋已足够。
JGL-3: 0.167X300X1600=fy*As As=222下部筋2300-1963=337 337/222=1.52 粘3T-300碳纤维布上部筋原配筋已足够。
梁加固计算书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松原市体育馆梁加固工程,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梁支座负弯矩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采用粘贴钢板加固法,加固计算如下。
二.计算举例:此加固共涉及100个框架节点,200个梁支座加固计算,计算量较大,故采用表格计算方式表达。
现以E轴1轴处左边框架节点为例:梁截面:b×h=350mm×850mm,截面有效计算高度 ho=850-35=815mm,C40混凝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o=19.7N/mm2,支座弯矩为M=933 KN·M,根据弯矩计算配筋面积为A so =3610 mm2,f yo =360N/mm2,由于锚固长度不足,考虑原配筋有效面积为10%,即原配筋为361 mm2,由:其中:x—混凝土受压区高度(mm);fsp—钢板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Esp=210N/mm2;Esp—钢板的弹性模量,取=2.06×105N/mm2;Asp—受拉钢板的截面面积(mm2);ψsp—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受拉钢板抗拉强度有可能达不到设计值而引用的折减系数;当ψsp>1.0时,应取ψsp=1.0;εcu—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取εcu=0.0033;εsp,0—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受拉钢板的滞后应变,考虑到作用在加固结构上的活荷载基本卸除,故不考虑二次受力的影响,取εsp,0=0。
把各值代入式1,有:933000000=1.0×19.7×350×(850-x/2) -360×361×(850-815)解得,x=176.81mm又把x=176.81代入式3,有Ψsp=(0.8×0.0033×850/176.81-0.0033-0)/210/206000=9.213>1.0 取Ψsp=1.0由式2Asp=(1.0×19.7×350×176.81-360×361)/210=5186.40实配梁钢板为:10mm×520mm(厚度为10mm),即10× 520=5200mm2,满足要求。
一、梁基本数据梁截面尺寸: 300 × 650 (mm)楼板厚度: 80 (mm)荷载形式: 集中荷载截面腹板高度hw: 600 (mm)梁箍筋级别: HPB235箍筋肢数: 2 肢箍箍筋直径: 8 (mm)二、梁加固设计数据采用粘贴钢板类型: Q235采用粘贴钢板厚度: 3 (mm)侧面粘贴钢板高度hf: 600 (mm)加锚方式: 胶锚或钢板锚U型箍剪跨比λb:2.4 加锚方式:胶锚或钢板锚U型箍查GB50367表10.3.3计算抗剪强度折减系数 ψvb=0.804原梁抵抗剪力值综合下列各式求解:当 时(10.3.2-1)当时 (10.3.2-2)原梁抵抗剪力值Vb0=447.49(KN)先选用 1 层 3 (mm)厚 50 (mm)宽 Q235 钢板试算(10.3.3-1) (10.3.3-2)Sf=123(mm)选用1 层 3 (mm)厚 50 (mm)宽 mm宽 间距 120 mm的 Q235钢板加固,满足计算要求。
梁斜截面抗剪加固设计剪力值: 700 (KN.m)三、计算过程4/≤b h w o co c bh f V β25.0≤6/≥b h w 0025.17.0h SA f bh f V sv yv t cs +=o co c bh f V β20.0≤spb bo V V V ,+≤sp sp sp sp vb sp b s h A f V /,ψ=p p py s sb y p cs a A f a A f V V V sin 8.0sin 8.0+++≤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 1.1 (n/mm2)剪跨比λb:2.4梁纵筋排数: 1 排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210 (n/mm2)箍筋间距s: 100 (mm)未设置弯起钢筋采用粘贴钢板设计强度: 215 (n/mm2)试算粘贴钢板层数: 1 层侧面粘贴钢板宽度ωf: 50 (mm)锚方式:胶锚或钢板锚U型箍强度折减系数 ψvb=0.804(10.3.2-1)(10.3.2-2)(7.5.4-2)(GB50010)(7.5.5)(GB50010)35 钢板试算(10.3.3-1)(10.3.3-2)间距 120 mm的 Q235钢板加固,满足计算要求。
一、梁基本数据受拉钢筋级别: HRB335受拉区钢筋排数: 2 排二、梁加固设计数据进行二次受力影响计算查GB50367-2006表10.2.6 αsp= 0.07采用粘贴钢板类型: Q235粘贴钢板设计强度: 215 (n/mm2)根据(9.2.3-1)式解出XX= 82.28 (mm),代入(10.2.3-3)式选用粘贴钢板厚度: 8 (mm)二次受力影响: 考虑三、计算过程梁正截面抗弯加固梁截面尺寸: 300 × 800 (mm)混凝土标号: C30设计弯矩值: 804 (KN.m))('')()2(1o so yo sp sp so yo co h h A f h A f a h A f x h bx f a M --+'-''+-≤spsp sp cu cu f E f x h /)/8.0(0,εεεψ--=ψf= 21.77 取ψf= 1 代入(10.2.3-3)式273 (mm)选用 1 层8 mm厚 100mm宽的 Q235 钢板,满足计算要求。
sp sp so yosp sp sp so yo co A f A f A f A f bx f a ''1-''-+=ψspsp sp sp n t b A ⨯⨯==⨯=sp sp sp sp n t Ab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c: 14.3 (n/mm2)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300 (n/mm2)梁受压区钢筋排数: 2 排初始弯距: 400 (KN.m)εsp,0=αsp×M0k/(Es×As×H0)= 0.00008粘贴钢板弹性模量: 210000 (Mpa)粘贴钢板层数: 1 (层)ρte=As/Ate= 0.01弯加固计算书)(osoyosphhAfh--计算要求。
sp sp soA f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