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泰语培训:泰国兰甘亨碑文
- 格式:pdf
- 大小:41.11 KB
- 文档页数:1
天上设置日月,陈列星辰,调节阴阳,布设四季。
白天由阳光照耀,晚上让它们休息,用风来吹干,用雨露来润湿。
上天化育万物,却看不到是怎样养育,但万物倒茁壮成长了;上天杀灭万物,却看不到是怎样杀灭,但万物倒凋落死亡了。
这种无形的生灭手段,叫做神明。
圣人仿效大自然,所以他在给人们带来福祉时,看不见他有什么行动,但幸福却降临了;他在为人们除去祸害时,看不见他在采取什么措施,但祸害却消除了。
这正是远离之却靠近之,延近之却疏远之。
稽查它们得不到踪影,观察它们却又不虚妄。
每天算计,效果甚微;长年累月则功效卓著。
湿气降临,看不见它的形状,但木炭却已增加了重量;风将吹临,看不见它的形象,但树叶却已摆动了;时光的推移,不留明显的痕迹,但草木却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枯萎;千里马日夜兼程奔驰传递着,而烽火台上的烽燧并不见它的传递,但传到下一站的时间,总在驿马之前。
所以,天将要起风,草木还没有反应,而鸟儿却已经从树上飞离;天将要降雨,乌云还没有聚集遮盖天空,而鱼儿却已经浮出水面喘气了,这是阴阳二气互动交感的缘故。
因此,寒暑、燥湿,按照类别而相随从;声音回响的疾速、缓慢,按照音类而相呼应。
所以《易经》说:“鹤在树荫里鸣叫,它的同类小鹤在附近应和着。
”殷高宗武丁居丧,三年内闭口不言,四海之内随之寂然无声;但一旦他发布号令,便震撼天下,这是遵循天意而使天下像呼和吸那样感应。
所以,一旦触动根本,百枝万叶都会随之摇晃,如同春雨浇灌万物,浑浑然流淌,源源不断地施泽着,没有什么地方不受润滋,没有什么植物不被养育。
所以圣人顺应天意,一出声音就震动天下。
因此人的内心世界如果感发起至精至诚的情感,那么他的形体之气就会感化天,随之就会有吉祥的瑞星出现、神龙也会降临、吉祥的凤凰也会翔临、甘泉也会自地涌流、五谷未布而生长、江河不会泛滥、大海不会肆虐。
所以《诗经》说:“祭祀安抚众神,并顾及黄河五岳。
”如果违逆天意,暴虐万物,就会出现日食、月食,五星也会偏离它的正常运行轨道,四季就会与时令相违背,白天昏暗、夜晚放光、山峰崩塌、河流枯涸、冬天响雷、夏天打霜。
法亚小语种_成都泰语培训 成都泰语培训:泰国人物简介-他信·西那瓦
他信·西那瓦1949年7月26生于泰国清迈府,是第四代泰国华裔。
他信自幼学习刻苦勤奋,曾获得美国肯塔基大学硕士学位和美国休斯敦德州州立大学博士学位。
1983年,他信创办了西那瓦电脑服务与投资公司。
1990年他信的公司上市,基本上垄断了泰国当时电视卫星和移动电话行业。
他还控制了泰国最发达的有线电视——I B C 的业务。
泰国通讯卫星“泰空一号”“泰空二号”都是他信公司的杰作。
他信于2000年入选《财富》杂志,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500人之一。
他信于2001年2月9日出任泰国总理,于2006年9月19日的军事政变中被推翻。
PS:此文章由成都泰语培训_法亚小语种张老师收集整理。
甘烹碧游玩攻略
甘烹碧,这个泰语中意为“绿色之地”的府,位于泰国北部,距离首都曼谷约450公里。
这里山峦叠嶂,森林密布,是泰国最美丽的风景之一。
在这片绿色宝藏中,游客可以尽情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感受泰国的风土人情。
一、甘烹碧游玩景点推荐
1. 甘烹碧国家公园:作为泰国最大的国家公园,这里有壮观的瀑布、清澈的湖泊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游客可以在这里徒步、野餐,享受大自然的宁静。
2. 塔佩寺:这座寺庙位于甘烹碧市中心,是当地最著名的地标之一。
寺庙内有精美的佛像和壁画,游客可以在此领略泰国的佛教文化。
3. 甘烹碧夜市:夜市是泰国的一大特色,这里汇集了各种美食、手工艺品和纪念品。
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地道的泰国小吃,购买特色礼物。
二、甘烹碧游玩建议
1. 交通:甘烹碧交通便利,可以选择乘坐飞机、火车或长途汽车前往。
在甘烹碧市内,可以租用摩托车或自行车出行,环保又方便。
2. 住宿:甘烹碧有各种类型的住宿选择,从豪华度假村到经济型旅馆,应有尽有。
推荐选择靠近国家公园的住宿,以便更好地欣赏自然风光。
3. 美食:泰国美食闻名世界,甘烹碧也不例外。
这里有很多地道的泰国餐馆,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佳肴。
三、总结
甘烹碧,这片绿色的宝藏,等待着游客们来探索。
在这里,你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在这里,你可以领略泰国的风土人情,体验异国文化的魅力。
让我们背起行囊,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开始一场难忘的旅行吧!。
泰语百科名片泰语(ภาษาไทย),旧称暹罗语(Siamese),泰国的官方语言。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使用人口约5000万。
有中部、北部、东北部和南部等4个方言区。
曼谷话是泰语的标准语。
泰语是一种分析型、孤立型语言,基本词汇以单音节词居多,不同的声调有区分词汇和语法的作用。
构词中广泛使用合成和重叠等手段。
泰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梵语、巴利语和相当数量的孟语、高棉语、汉语、马来语和英语词汇。
目录[隐藏]来源历史所属语系使用地区方言音系学习泰语文化习俗来源历史所属语系使用地区方言音系学习泰语文化习俗∙趣闻∙词汇[编辑本段]来源泰语至少有60%以上的字汇来自古代印度话———梵文及巴利语,大部分是政治、哲学、宗教、艺术、心理及抽象用语,随着婆罗门教及佛教传播而来,多半是全盘照抄,但为了发音的方便,最后1、2个音节常常简化掉,在书写上却依旧保留梵文、巴利语原来的完整字型。
因此,书写泰文,比起说泰语,要难上很多倍。
举例:s这个音在泰文里有三个字,原来是因为梵文有三个S,在梵文中,3个S分别代表不同的发音部位,梵文用3个不同的字母表示这3个S,但泰语把3个S音发成一模一样,而字型却保留梵文原来的样子——也用三个不同的字母表示。
于是,在泰文拼音的时候,发S音却有三个可能的字母,而这个S,不过是泰文拼写令人头痛的一堆麻烦中的一个小麻烦而已。
撇开拼音不说,泰语的发音对华人而言其实算是相当简单的,因为有为数不少的字汇跟闽南话的音很近,尤其是对从小生长在台湾的人来说,常常觉得有点像在听台语或客家话。
但泰语中包含着大量的古代印度话,也就是梵文(Sanskrit)及巴利语(Pali)字汇,大多是多音节,元音有长短音,又有卷舌音、跳舌音,连音及因简化音节而出现的尾音,要讲一口清楚的泰语,第一是音调,第二是长短音,特别是中文所没有的子音尾音。
梵文字如:车(Ratha泰音:Rod)、云(Megha泰音:Meg)、语言(Phasa)、泰语(PhasaThai),刹那(ksana泰音:Sana),全都是梵文、巴利语,泰国人的正式姓名也都是完全用巴利文,例如流行歌曲天王BirdThongchai(音译:通猜)Bi rd是小名,Thongchai是巴利文,即「胜利的旗帜」之意。
法亚小语种_成都泰语培训 成都泰语培训:泰国人物克立·巴莫
克立·巴莫(1911-1995)泰国总理、作家、亲王、政治家。
1991年4月280日生于信武里府的贵族家庭,祖父是曼谷王朝拉玛二世王的儿子,哥哥社尼·巴莫和他一样曾三次任泰国总理。
克立15岁在泰国玫瑰园学校毕业后留学英国,22岁获得牛津大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学士学位。
回国后在法政大学和朱拉隆功大学任教。
1946年当选议员,后当过部长,总理。
1950年创办《沙炎叻日报》《沙炎叻周刊》并开始文学创作,。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四朝代》、《殊途同归》(又译为《芸芸众生》)、《封建洋人》、《红竹》等,以及短片小说多篇。
还编著中国历史小说《终身丞相曹操》、《慈禧太后》。
PS:此文章由成都泰语培训_法亚小语种张老师收集整理。
泰国汉语教师培训班开学典礼在厦门大学举行
澜
【期刊名称】《海外华文教育》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2004年4月8日上午在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隆重举行中国国家汉办国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项目泰国汉语教师培训班开学典礼。
参加此次培训的教师共有33名,分别来自泰国主流大学、中学,是由泰国教育部选拔推荐的。
他们将在这里接受为期4周的汉语教学培训。
【总页数】1页(P65)
【作者】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2
【相关文献】
1.2011年汉办赴泰国、菲律宾等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厦门大学培训点选拔工作圆满结束 [J], 本刊记者
2.泰国皇太后大学汉艺艺术团汉语进修班在厦门大学顺利结业 [J], 王碧华
3.厦门大学研究生赴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圆满完成支教任务 [J], 张峰
4.菲律宾华裔青少年汉语进修团开学典礼在厦门大学举行 [J], 澜
5.我院举行中泰祖冲之学院2019级泰国留学生开学典礼 [J], 祖冲之学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都泰语培训:泰国的象文化大象与佛教相关,是很多佛教故事和传说中的主角,大象又是泰国历史上身经百战的“功臣”。
走进泰国,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大象之国。
走进泰国,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大象之国。
在泰国各旅游景点,人们喜欢穿着印有大象图案的T恤;在夜市上,木雕大象、象皮皮具和印有大象图案的手提包和靠垫最受游客青睐。
如果要喝地道的泰国啤酒,只要说“Chang”(泰语,意为“大象”),店家就会送上香甜醇厚的大象牌啤酒。
在清迈,一位泰国女孩送给笔者一幅她的画作:一头小象和一只熊猫环臂相拥,用来象征泰中友谊。
大象与佛教相关,是很多佛教故事和传说中的主角,大象又是泰国历史上身经百战的“功臣”。
如同中国古代将领身骑战马冲锋陷阵,泰国古代战将大都骑着大象驰骋沙场。
传说在历史上,泰国皇家军队中曾有2000只训练有素的战象,连国王出巡都是骑着大象。
在泰国曼谷的大皇宫展出的一个3米多高的御象台,就是专供国王乘象而设立的。
东南亚历史上几次著名战役也与大象有关,一位泰国历史学家曾说:如果没有大象,泰国的历史可能要重写。
大象品种中,数白象最为珍贵。
除了白色,大象还有金黄、银白、嫩绿、淡红等肤色。
这种得了“白化病”的大象,在东南亚被视为至宝,象征着王权与繁荣,无论谁发现了白象,都要献给国家。
历史上,暹罗(泰国的旧称)与缅甸之间著名的“白象之战”就是为争夺两只白象而引发的。
至今,泰国海军舰旗上仍是白象的图案。
泰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如果泰国国王对哪个部下不满,就会送他一只白象,为了供奉白象,这个大臣很快就会倾家荡产。
后来,英语里也有了这个比喻,“white elephant”(白象)可用来形容“需要高昂费用维持,却难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资产”。
泰国素林府、素辇府、清迈府每年都举办“大象节”,开幕当天的佛教仪式,唤起泰国人对大象文化的集体记忆。
大象在泰国象征着荣誉、神圣和尊贵,也是力量的“标尺”。
大象的力量再大,也大不过人们的戮力同心。
因此有谚语云:箭装满袋,大象踩不断;团结起来,力量胜过大象。
成都泰语培训:泰国华人国王-郑信王泰国名字叫达信(Taksin),史称“达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是泰国人心目中五位伟大的“大帝”之一(五大帝分别为:兰甘亨大帝、纳黎萱大帝、达信大帝、马古大帝、朱拉隆功大帝。
因其爱民、仁德之心,为后世所怀念。
或者将兰甘亨、纳黎萱、那莱王、郑信、拉玛一世、拉玛五世、拉玛九世为七大帝。
兰甘亨、纳黎萱、拉玛五世为三大帝。
)他的父亲郑达出身于中国广东澄海华富里(今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清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居大城府,是一位摊主,致富后改名为镛。
他的母亲诺央是暹罗人。
郑信就出生于大城府。
他7岁时开始在一所上座部佛教僧院接受教育,经过7年的学习,成为一名皇家侍从。
传说有一次,他和他的朋友、佛教初学者通銮出寺托钵化缘,见一中国算命老先生,算命先生看了手相,告诉他们,他们两人将成为国王。
他们当然没有认真对待,但后来郑信果然称为暹罗王,而通銮也真的成为郑信的继承者拉玛一世。
郑昭在来兴府任副府尹(后来成为总督)时,得到了他的泰国名字达信(T aksin),正式头衔是披耶达信。
他的泰国名字也有可能来自中国潮汕方言的音译(潮汕方言中“郑”的发音即近似Tak)。
当他晋升为甘烹碧府总督时,他不得不返回大城。
因为当时缅甸袭击了泰国,并包围了泰国首都。
郑信领导并参加了首都的防卫工作。
但大城很快在1767年沦陷,郑信率领一小支军队冲出了城市。
这一行动从来没有得到充分解释,郑信和他的追随者如何冲出缅甸的包围至今仍是一个谜。
大城被毁,泰王驾崩,国家分裂为为六个部分,郑信控制着昭披耶河东岸,他连同通銮,在昭披耶河附近,成功地击退了缅甸军队,并打败了他的对手,实现了国家统一。
位于澄海的达信大帝衣冠冢入口趁着清缅战争爆发而缅甸大城驻军大部被迫回国抵抗清军,郑信率众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基地,组织抗缅军,光复大城,并迁都吞武里。
当年12月28日被拥立为王,史称吞武里王朝。
1770年随后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暹罗全国,又多次对柬埔寨进行军事扩张。
曼谷半岛酒店门口布施,虽是作为旅行体验的一个时刻,那一瞬间也不免心怀虔诚,祈求不多,平安就好。
布施回来,有大把时间在河边餐厅吃早餐,水波粼粼,半岛的摆渡船儿摇摇晃晃接送着来往客人,慢生活才是好生活啊!来这家寺庙布施,花100泰铢捐功德箱,另外用粉色信封包一些钱,多少随意,赠给僧侣,之后听大师念经。
外国人可能感触不深,但是本地人很真诚,不管是跪拜祈祷还是在功德瓦上写名字,他们都很认真。
寺庙里还做白事,会有棺材停放,不能拍照,以示尊重。
另外还有一个牛棚,饲养了一些牛,据说是寺庙的僧侣养的,是出于怜悯之心。
在泰国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人刚生下来是鬼,长大之后成为“半鬼”,而成人礼这天出家才会成为真正的人。
所以在古时的泰国也有着这样的习俗,男子在20岁时要剃度出家。
沿袭至今,虽已不限制男子出家的年龄和时间,但大家都认为去寺庙里“走一遭”才算真正成人了。
僧人化缘泰国僧侣的晨诵一般在凌晨四点钟,六点至中午的十二点则是他们的化缘时间了。
僧人们化缘也有着不超过七户人家的规定。
参加布施的民众也是怀着十分虔诚的态度,每当有僧人出现在家门口就代表着这一天有着十分好的运气。
与中国僧人吃素不同的是,泰国僧人的化缘讲究随缘。
施主布施什么便吃什么,这是对施主最大的尊重。
可以是鸡鸭鱼肉、也可以是饼干泡面。
当然,布施的东西也不一定要是食物,可以是一包餐巾纸,也可以是一支日常使用的牙膏。
最为注意的是,泰国僧侣化缘时是不接受金钱的,想参加布施的朋友们一定要记住!大家都知道泰国对僧人十分的尊敬,女性是不能靠近僧人的。
因此有流传这一个说法:要是女性不小心碰到了僧人,那名僧人便要还俗,布施的时候也不例外。
那布施时要怎么做呢?首先要脱下鞋子放在一边,然后将布施的物资放在化缘钵里,然后双手合十跪地行礼。
这个时候僧人便会为布施者诵上一段经文以示感谢。
女性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在放置物资的时候不能触碰到僧人。
僧人化缘后化缘后,僧人们就捧着满满的食钵,迈着急匆匆的脚步离开。
成都泰语培训:泰国国王-兰甘亨大帝
兰甘亨大帝
兰甘亨大帝是鹰沙罗铁的儿子,也是素可泰王国的三世王,在位时间20年(1279-1298),兰甘亨大帝时期是素可泰王国的全盛时期,也因此获得了鱼米之乡的美称。
兰甘亨大帝的成就记载在《兰甘亨石碑一》上,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法律,文字,外交,等众多方面。
经过多年扩张,素可泰王国已经成为中南半岛的一个强国,其领土包括今泰国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北到老挝的琅勃拉邦,南到马来半岛北部,西到今缅甸东南的丹那沙林地区,东到今日的老挝万象地区。
在1283年兰甘亨大帝根据高棉文创造了泰文字,此后素可泰王国就有了自己的文字。
在统治管理方面,兰甘亨大帝实行父与子式的管理模式,与老百姓打成一片。
并且还积极推崇佛教,设立僧王。
兰甘亨大帝时期就与中国的元朝交好,兰甘亨大帝派使者敬献贡品,中国也承认了素可泰王朝的地位。
种种的这些使得兰甘亨大帝成为受人民尊敬的国王,在泰国历史上
他成为仅有的五个大帝中的一个。
(兰甘亨19岁时随父与功德城的君主沙木槎作战。
膺它沙罗铁的士兵战败而逃,只有兰甘亨一人驱赶战象,坚持战斗,结果转败为胜。
因而他父亲给他命名为甘亨,即勇敢的意思。
后人称他为坤兰甘亨,是因为坤是素可泰时期对国王的称呼,兰是梵文“伟大”之意,坤兰甘亨意即“勇敢而伟大的君主”。
)
PS:此文章由成都泰语培训_法亚小语种张老师收集整理。
泰国文字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283年,当时的国王兰甘亨(Ramkhamhaeng)在古高棉文的基础上创造了泰文,也被称为“素可泰文”。
在此之前,泰国人使用的文字是高棉文,这是高棉人(现今柬埔寨的主体民族)的文字。
兰甘亨对泰国文字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创造的新文字不仅成为泰国的官方文字,而且促进了泰国书面文学的产生。
在兰甘亨创造泰文后,这种新文字在泰国中部地区开始广泛使用,但在其他地区,如北部和东北部,古孟文和古高棉文仍然被用来书写泰语。
这些文字系统后来发展出了各自的变体,如多坦文、兰纳泰文、泰国高棉文、小泰文和豆荚泰文等。
在泰国历史上,不同的王朝和政治时期也对泰文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例如,在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统治期间,泰国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封建制度,这也促进了泰文的发展和普及。
在这个时期,泰文不仅被用于宗教和官方文件,也开始被用于文学作品,如《三界经》等。
总的来说,泰国文字的发展史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到政治、历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也反映了泰国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从兰甘亨创造泰文开始,泰文逐渐发展成为泰国的官方文字,并成为了泰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浅析影响泰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因素赵绍平 曲靖师范学院摘 要: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作为文化记录的主要载体,文学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特色。
泰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影响因素较为多样,尤其是早期原始状态生产力水平偏低,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导致泰国文学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历经波折。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影响泰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泰国;古代文学;自然环境作者简介:赵绍平(1980.4-),女,汉族,云南施甸人,大学本科,曲靖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127-01任何一个民族在发展中,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作为记录文化特色的主要形式,泰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受到了多种因素影响。
对于文学的研究,本质上是对文化的另一种探究,通过对影响泰国古代文学发展因素研究,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支持。
一、自然环境对泰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泰国古代文学发展中,自然环境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文学发展初期。
在文学发展初期,泰国处于原始状态,生产水平偏低,难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但是受到社会发展和其他条件限制影响,导致泰国古代文学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自然环境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就自然环境对泰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来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内容泰国古代文学发展中,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在内容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古代早期神话和民间传说,如创世神话、洪水神话。
但是,早期泰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偏低,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力度局限性较大,主要是来源于周边社会的不良影响。
在泰国古代早期社会发展中,对于自然灾害的认知不足,更多的是源于本能上的畏惧转变为崇拜,进而形成了原始宗教信仰,即支撑发展的原始教义,主要是以口传形式在民间流传[1]。
(二)表现形式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偏低,受限于泰国地区湿热的自然气候,所以主要是以碑铭方式呈现出来。
泰语构词研究学校代码:10270 学号:092100030博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泰语构词研究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方向南方民族语言研究研究生姓名何冬梅指导教师杨光远教授潘悟云教授完成日期 2012 年4月10 日中文摘要泰国是我国的友好邻邦,泰民族与我国的傣族属于同根生的民族,泰文是壮侗语族中文字历史最悠久的文字,很有研究价值。
我国泰语界对泰语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泰语词汇学中的构词研究还相当薄弱,因此,我选择了“泰语构词研究”作为我的研究课题。
本课题结合汉藏语系这个研究背景,借鉴汉藏语系语言构词研究的相关理论和丰富成果,对泰语构词进行专题性研究。
本文共分为九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第至第七章,对泰语的词汇系统、词的分类、单纯词、复合词、派生词和四音格词等问题从构词的角度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分析。
第八章阐述了巴利语梵语借词对泰语的重要影响,重点探讨泰语中巴利语梵语借词的构词情况。
第九章,泰语、傣语构词比较,探讨和总结泰语和傣语构词的异同情况。
最后部分是结束语,对整个论文的泰语构词研究作全文归纳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对泰语构词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力图探究和揭示泰语的构词特点和规律。
泰语尽管是跨境民族语言,但它具有着汉藏语系的共同特点,泰语同样属于单音节型语言,在构词方式上复合构词占有主要地位,大部分泰语复合词结构和句法结构具有基本的一致性,如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和补充式等五种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同样可以采用句法结构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分析。
此外,泰语同我国的傣语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语言,语言上关系非常亲密,在构词上具有本语支的共同特征。
但由于所处环境不同,语言接触层面不同,词汇量的增加,时代的变迁等多种因素,泰、傣两种语言在原有的基础上,后来产生了分化,差异性也在不断增加。
将泰、傣两种语言从构词方面进行比较,可以弥补单个语言研究的片面性,找出其异同特点及造成异同性的原因。
泰国骈文举隅作者:谭家健《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06日13版)泰国郑王庙资料图片泰国与中国早有交往,明清以降,华人移居泰国甚多。
泰国第一所华文学校始建于1782年,不久停办,1851年重建。
1905年曼谷福建会馆创办万源学校,1907年建坤德女校,1909年同盟会开办华益学校,1914年建明德学校。
1914年至1939年间,先后成立的华校近三百所,1939年以后遭到摧残,抗战胜利后逐渐有所恢复。
泰国第一份华文报纸是1903年出版的《汉境日报》,1907年有《华暹日报》,1912年有《中华民报》,稍后有《美南日报》《同侨报》《中民日报》《联侨报》《国民日报》等,为华文交流提供了平台。
相当长的时期内,当地华人社会之间沟通的文字就是古典散文和骈文,“五四”以后逐渐用白话文。
目前,收录泰国文言文最多的书籍,当推德国旅马教授傅吾康主编的《泰国华文铭刻汇编》。
此书所收限于金石木刻之文字,纸质本之文书不曾入选,尚有待收集。
现依写作时序简介如下。
一、无名氏昭应庙《万古流芳碑》,光绪元年(1875),曼谷碑前序文如下:“日若稽古,昭应庙名,盖谓其孤魂昭明而灵应也。
溯厥受封,原自南郊;名其尊号,创于北国。
我等素蒙恩庇,未报神光。
别井离乡,急难求之则应;梯山航海,险阻祝之则灵。
既感应之相孚,宜报答之不奕。
窃恐号风泣雨,莫奠其幽灵之栖依;必尔僻古穷崖,反形其饕餮之为厉。
所以众志成城,同心立庙。
每逢瓜月,必设兰盂。
行见神有灵爽之式凭,人多福祥之共迓。
于是乐捐,各倾囊箧。
自兹新庙,共睹竹松。
商耆鸠工庀木,巍峩庙貌以维新;经董峻宇告成,士庶芳名而共泐。
庶几集腋成裘,肇万世之丕基;旋异肯构有志,绍千年之光迪。
则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
猗与休哉!俾昌而炽。
神其鉴之,终和且平;人多善愿,福有攸归。
芳姓佳名,垂于奕禩。
镂金刻石,示于来兹。
不觉登斯楼也,有其喜洋洋者矣,因乐而为之序。
光绪元年岁次乙亥孟秋月十有八日仝众立。
从《素可泰坤兰甘亨碑文》看坤兰甘亨的智、勇一、引言素可泰王国是泰族人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真正独立的王国,“素可泰”一词在巴利文里意为“幸福的开端”或“幸福的曙光”。
1238年,在高棉王国统治下的湄南河流域的泰族,在其首领坤邦克郎刀的领导下推翻高棉的统治,建立了素可泰王国(SuKhothai,1238—1378),在素可泰的三世王坤兰甘亨统治时期(1275—1317),国势日益强盛,政治、经济、宗教以及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素可泰碑铭就镌刻于13世纪泰国的素可泰王朝时期(1238—1378),是泰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已经发现的素可泰时期的泰文碑铭共20方,其中最早的是1293年的兰甘亨碑文……素可泰碑铭中最著名的是10号碑铭,即《素可泰坤兰甘亨碑文》。
据碑文记载,“大历一二〇五(末)年,坤兰甘亨精心思构,创设泰文。
”这使得《素可泰坤兰甘亨碑文》的出现成为可能。
碑文有四面,其内容主要叙述了素可泰国王的生平事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坤兰甘亨用第一人称自述身世;第二部分改用第三人称,叙述坤兰甘亨治理国家时期素可泰的建设,泰国文字的创造,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生活状况以及当时的重大事件;第三部分记载素可泰的版图,歌颂坤兰甘亨功绩。
而通过对这些文字的分析,也让我们从侧面看到坤兰甘亨其人拥有的一种个人德才魅力。
笔者认为,这种魅力,在通过碑文描述后,具体表现在孝、悌、恕、智、勇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对《素可泰坤兰甘亨碑文》内容的引述及其分析,来着重说明坤兰甘亨如何在智、勇这两方面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的。
二、坤兰甘亨之智有“智”有“勇”者才可称得上是“双全”;有“勇”无“智”只能称为“蛮夫”。
至今仍然被泰族人尊称为“泰国之父”的坤兰甘亨可谓“智勇双全”。
坤兰甘亨为免“城乡之中,民有争执,口角不和”于是悬铃于门外,只要有“欲诉诸王……仅须往敲门铃,坤兰甘亨国王,一闻铃声,即呼入询问,予以公平裁判”。
此举使各种矛盾得到及时解决,有力地保证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因而才有“素可泰全境,万民称赞”的效果。
法亚小语种_成都泰语培训 成都泰语培训:泰国兰甘亨碑文
素可泰王朝(1257~1377)建立之时,佛教和婆罗门教已在这个地区流传,各种祀典上诵念的经文,以及称颂国王的仁政和佛绩的赞词,曾镌刻在石碑上,这些素可泰碑文是至今发现的泰国最早的历史、文学作品。
公元一八三三年在泰国古都素可泰发现的兰甘亨碑铭,是一块记载十三世纪素可泰王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这块碑铭高一·一一公尺,顶部呈园锥形,四边各三十五公分,均刻有古泰文。
石质纹理细密,呈黑色。
兰甘亨是当时素可泰王朝的国王,这块碑铭就是其本人所作,世称“兰甘亨碑铭”。
碑铭所述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原始法律、政治经济和历史宗教等各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碑铭明确记载了泰文为兰甘亨国王所创造,前此泰国没有泰文。
这就为泰国古代文字史填补了空白。
泰人视此碑铭为“国宝”,放置于曼谷国家博物馆大厅中央,供国内外参观者瞻仰。
泰国于公元1257年建立素可泰王朝,形成了统一的国家。
兰甘亨国王为使泰国彻底摆脱高棉(吉蔑)王国的控制和影响,于1283年在古高棉文的基础上创造了素可泰时期的泰文,泰国书面文学随之诞生。
泰国的古代文学基本上是宗教文学和宫廷文学。
PS:此文章由成都泰语培训_法亚小语种张老师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