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的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利川红1号茶树品种特征
利川红1号茶树品种,是经过毛坝镇技术人员努力,成功繁育出的本土优良品种,俗称“冷后浑”。
其特征如下:
1. 适应性:利川红1号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多种环境条件。
2. 成活率:该品种的成活率较高,移植后易于存活。
3. 品质:利川红1号是制作利川红茶高端品种的原料,其茶叶品质优良。
4. 产量:经过繁殖的茶苗预计明年9月能出苗,年产值可达300余万元,
有助于“利川红1号”推向全国各地,进一步提升利川红知名度,助力利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农业专家。
茶树的特征特性1.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据考证,茶树起源至今已有六七千万年.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七阶的粗分)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种.2. 茶树植株是有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等器官构成..根、茎和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和种子为生殖器官.根系称为地下部分,其他则称为地上部分,亦称为树冠.根茎是地上下部的交接处,它是茶树各器官中比较活跃的部分.3. 茶树的根担负着固定植株、吸收、运输、合成、贮藏营养和水分以及气体交换等主要功能.茶树根系是由主根,侧根,细根(吸收根)和根毛构成的轴状根系,胚根生长形成主根,向地下伸长,并不断发生侧根,侧根的前端分出乳白色的吸收根,其表面密生根毛,吸收根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少量二氧化碳,寿命短而处在不断衰老更新中,未死亡的则发育成侧根.在吸收根外表可见到缠绕的菌丝,这种菌丝具根毛作用4. 茶树的茎是联根,叶,花和果的地上轴状结构,担负着输导,支持和贮藏等作用并可进行繁殖和光和作用,茶树的茎包括主干,分枝和当年的新枝.茶树树型有乔木,小乔木和港木三种.5. 茶树的芽和叶:芽是指茶树系统发育过程中产生叶,枝条,花的原始体,是茶树系统发育过程中新梢与花的雏体.茶芽有叶芽和花芽两种.叶芽有为营养芽,其发育成枝条;花芽发育为花.叶芽依其着生部位分为定芽和不定芽,定芽又分为顶芽和腋芽(侧芽),生长在枝条顶端的芽为顶芽,生长于叶腋间的芽称腋芽.一般情况下,顶芽大于腋芽,而且生活力强,对腋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具顶端优势,除去顶芽或使顶芽生长受阻时,就能促使腋芽或不定芽的萌发.按茶芽形成季节分为冬芽和夏芽.冬芽较粗壮,秋冬间形成,次年春夏萌发,外有鳞片3~5片,密生茸毛,茸毛有防止水分散失和防寒作用.夏芽较冬芽小,春夏间形成,夏秋发育,外有1~2片鳞片或无鳞片.休眠芽是指在茶树上暂时处于休眠状态的芽.休止芽是在营养生长期间不在继续展叶的茶,通常是新梢芽完全成熟后或因肥水失调或强光;炎热时,顶芽停止生长而成细小的芽,也叫(驻芽).因此,驻芽与尚未分化完全的腋芽统称为休眠芽.6. 叶是茎尖的叶原基发育而成,是进行光合作用;呼吸和蒸腾作用以及感受周期的主要气官,是茶树的利用对象.茶叶有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鳞片有幼叶的变态,无叶柄,质地较硬,色黄绿或褐色,外表有茸毛和蜡质,能分泌树脂,其表层细胞细胞为厚壁组织,有保护内部幼嫩结构,防止寒冷;干旱;降低蒸腾失水以及防止虫害作用.[鳞片]是复瓦状,越冬芽一般有3~5片,随着芽的膨大和叶片的伸展很快脱落.(鱼叶)是新梢上抽出的第一片叶子,也称“胎叶',由于其发育不完全,形如雨鳞,并因此而得名.鱼叶叶柄宽而扁平,侧脉隐而不显,叶缘全缘或前端锯齿,叶尖圆或内凹,叶色黄绿,芽质厚而硬脆.(真叶)是发育完全的叶片,茶树叶片一般指真叶而言.7. 一般大叶种,叶大柔软而小叶种则厚而脆硬,大叶种是在10对以上.凡叶面积>50厘米为特大叶、28~50厘米属大叶、14~28厘米称中叶、而叶面积<14厘米为小叶型.8. 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生长、发育、繁殖的特点和有关新性状称为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是多年生作物,茶树的一生,既有总发育(一生)周期,又有1年中生长、发育和休止的年周期.总发育周期是在年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而年发育周期又是受总发育周期的制约,按总发育周期的规律而发展的.9. 茶树总发育周期:茶树总发育周期是指茶树一生的生长、发育进程.茶树在自然生长下的一生的生长年龄称为生物学年龄.按茶树生物特点和生产实际应用,常把茶树划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10. 幼苗期:因生产上茶树通常是从种子萌发或从扦插苗成活开始计算其生物学年龄,故茶树幼苗期是指茶子萌发出土,第一次生长休止时或从营养体再生到形成完整独立的植株止.这段时间大约经4个月(种子繁殖)或6~12个月(无性繁殖).幼苗期虽短,但它生长的好坏对以后各时期的生育都有很大影响.胚芽尚未出土,培育抓好选种、耕作以满足其对水分、温度、和空气的要求;当茶苗出土,从异养到自养,除注意水、温、气外,还需养分的供给.扦插苗在生根前主要依靠茎、叶中的贮藏物,水分供应尤为重要;生根后则需吸收养分.幼苗期茶树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要做好遮荫、防旱和防寒工作.11. 幼年期:从第一次生长休止到茶树正式投产这一时期称为幼年期,约3~4年.幼年期是茶树生育十分旺盛时期,分枝成单轴分枝,且在3年生后,便开始花开结石(花量低且结实率低).茶树幼年期实生苗的根系为直根系,具明显主根.茶树幼年气可塑性大,易培养符合生长要求的树冠.因抓好定型修剪,仰制主干向上生长,促进侧枝生长,培养强壮骨干枝;加强肥水供应,防治病虫,注意保护并切忌乱采.12. 成年期:是指从茶树正式投产到第一次更新改造时为止(亦称青、壮年时期)的时期.这一时期较长,约20~30年.成年期是茶树生育最旺盛时期,产量、品质都处于高峰阶段.营养和生殖生长都较强,新陈代谢活跃,养分供求矛盾突出.随着成年期的进程,频繁采摘,茶树的萌芽能力逐渐衰退;所以,这一时期要注意抓好各项技术措施,尽量延长它的持续时间,通过加强肥培管理,轻剪和深剪,仰制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更新树冠,调控采叶与养树的关系,保持旺盛生长的树势,以遍最大限度地获得高产、稳产和优质的采摘新梢.13. 衰老期:从茶树第一次更新开始到整株死亡.的时期,茶树度过成年期便进入衰老期.自然生长的茶树寿命很长,此时期经历时间相当长;但在栽培条件下,因受管理、环境条件和品种等不良影响,不能按正常生活史生长发育而出现衰老状态.茶树经人为更新后,可重新恢复树势,新树冠形成而使其“返老还童'.但随采摘和修剪后数年,茶树在度趋向衰老,随之又进行第二次更新,如此循环,茶树的复壮能力也渐渐减弱,而更新、衰老的间隔越来越短,最后完全丧失更新能力而整株死亡. 14. 茶树年发育周期:年发育周期就是茶树在一年中萌发、生长、休眠、开花、结果以及根系活动的过程,主要是茶树各气管在外形和内部组织结构、内含成分的生理生化及生态变化.15. 茶树根系的生长:“根深叶茂”生动的揭示了茶树地下部分生长与地上部分生长的关系.在年周期中,茶树根系的生长与地上部分的生长互相消长,互相交替.当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时,根系生长较缓慢;而地上部分趋于休止时,根系则生长较旺盛.当春季土温上升到10度左右时,茶根便迅速生长,随后地上部分发芽生长,茶根生长便转入低潮;当春梢生长缓慢、休止时,根系又进入生长高峰.茶树根系与地上部分的交替生长,实质是营养物质的吸收、制造和贮藏、互相转运、生长平衡的结果.16. 茶树枝梢和叶片的生长:茶树新梢由叶腋处等的营养芽生长而成,当气温和水分等条件适宜时,叶芽便开始分化T芽体膨大T鳞片展开T鱼叶展开T真叶展开T 驻芽形成;若不采摘,经短期休止后,驻芽又继续生长,如此每年可重复生长2~3次.第一次是越冬芽萌发—生长—休止,成为春梢;第二次生长的称为夏梢;第三次生长的称为秋梢.长成的新梢若采摘,那会使留在小桩上的叶芽又可继续萌发形成新梢.这样,新梢的生长期便缩短,表现“轮性”特,征年周期中新梢行成可达4~5轮,甚至7~8轮.有的萌发后只展开2~3片新叶,顶芽便呈17. 驻芽,且顶端的二片叶节很短,似对生状的称为“对夹叶”(开面叶),是不正常成熟新梢.18. 新梢生长的叶片数及其成熟程度不同,其物质代谢活动和物质含量明显不同.叶片老化,与之相关的物质(糖、纤维素等)含量增高,而嫩叶和芽中的含氮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可溶灰分、水溶性果胶、水浸出物等成分含量则较高.新梢生育初期,光合强度随生长而不断增强,至新梢成熟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有随组织老化而渐趋降低,但在较长时间(留在树上)仍保持一定的稳定强度.新梢上叶片展叶所需时间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当叶片生长到30天左右,就已定型成熟;而叶片寿命一般约1年,由于也片形成时间不同,落叶便有先有后,茶树便始终保持常绿;每个品种都有一个落叶较多的时期,一般以新叶萌生量最大的5月份为落叶高峰.19. 茶树的适生条件:茶树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生态条件是茶树生育必要的因素,对茶树的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特性均有重要影响.茶树与环境是统一体,在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茶树适应了某些环境条件,故形成了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这些生态因这成为适宜其生育的条件.20.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对茶树生育影响十分明显,光、热、水等气象因子尤为重要21. 光照:茶树生物产量的百分之90至百分之95是叶片利用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所形成的,茶树经济产量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光照强度、光质和光照时间对生育影响很大,茶树是耐荫植物,忌强光直射,对光照强度要求的可塑性较大,幼龄茶树的光饱和点大致为2.1j(平方厘米每分钟),成龄茶树的光饱和点最高,四茶为最低,仅占全光量的百分之一左右,约为哦,0.12~0.13j/(平方厘米.min)因遗传耐荫习惯,茶树对散射光能较好的利用,直射光会破坏原生质的叶绿体而对生长不利.茶树在红、橙光下生长最好;光合速率在相同的光量子通量密度下,红光〉蓝紫光>黄光〉绿光•蓝光为短波光,在生理上对氮代谢、蛋白质形成有重大意义,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橙光偏长,对碳代谢、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具有很高的活性,是物质积累的基础;紫光比蓝光更短,不仅对碳代谢、蛋白质形成有重大意义,而且与一些含氮化合物和香气成分形成有直接关系.茶树是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对春茶早日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越冬芽的萌发时间与日照时数直接相关.据印度研究表明,冬季连续6周每日的光照时间11小时,即使温度、水分、营养等都能满足,但茶树仍进入相对休眠期,若延长光照时间为13小时,便可打破某些茶树品种的冬季休眠,促进茶树生长,并仰制茶树开花.22. 热量:热量状况一般与温度来表示,而影响茶树生育的主要是气温和土温.茶树的生物学最低温一般为100C左右(生长起点温),早芽种有低于100C的.茶树生长最适温是指茶树生育最旺盛,最活跃时的温度,因品种和产地不同而有所差异,大多为2O~3O o C.温度,昼夜温差直接影响光合物质的积累.白天温度高,光合物质合成合成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产物消耗少,故昼夜温差大,利于生产物产量的形成,从不同季节来看,春季气温对新梢生育的影响明显大于夏秋季,茶树年生长较适积温,以不低于100C的活动积温应在50000C左右.进入12月以后,当平均气温低于100C时,茶芽进入越冬休眠;当气温下降到1-2o C时,萌发的茶芽会枯焦,降至-2o C时,茶花大部份脱落而死亡.一般灌木型茶树耐低温能力强(-120C左右),小乔木型的茶树次之(-8o C),乔木型的茶树最弱(云南大叶种约为-5o C);茶树耐受的最低临界温度依品种,树龄,树势和出现低温时的天气状况而不同,茶树耐受的最高临界温为450C;在自然条件下,日均温大于3O o C,茶梢生长便缓慢;35o C持续数天,新梢就会枯萎,落叶南方类型基因的品种,往往具较强的耐高温能力.土温影响茶树根系列产品的生育,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o C;地温1O O C时,对根系14-2O O C时,地温对新梢生育最适宜.23. 水份:水既是茶树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茶树生育过程中生理化活动,物质吸收和运输等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水分不足或水分过多,均会有碍茶树的生育.水分主要表现在降雨,空气和土壤湿度等方面.茶树喜温润,适宜茶树裁培的地区,年降雨量需在1000mm以上,一般认为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年降雨量为1500mm左右,生长期间的月降雨量要多于100mm,若连续几个月降雨量小于50mm,茶树的产量会受到明显影响.空气湿度能影响水分蒸发和茶树的蒸腾,在茶树生长活跃时期,空气相对湿度以80%-90%为宜,小于50%,新梢生长受阻;40%以下茶树便会受害.24. 土壤是茶树一生扎根立足的场所,是提供水,肥,气,热,根系生长发育的基地.土壤条件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等,这些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茶树的生育.茶树是喜酸性土壤的植物,在pH4.0~6.5范围内都能生长,但最适为PH5.5左右(氢离子浓度为316nmol/L).土壤有机质含量,按我国现有生产水平,3.5%~2.0%列为一等,2.0%~1.5%列为二等,1.5%以下为三等.高产优质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都在2.0%以上.生物环境与土壤形成的土壤肥力密切相关,人类活动会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影响,茶树本身的枯枝落叶,修剪枝叶留在茶园而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茶树种植覆盖也成了土壤的保护因素.土壤中的蚯蚓(昆虫)和微生物对改良土壤,土壤肥力形成以及植物营养转化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茶园土壤中生物组成数量最多的是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有对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茶树生长显著作用的自生性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纤维分解细菌等种群.根系分泌物的多少是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主导因素;各种土壤管理措施的施用,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条件等都会影响茶园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而土壤微生物又会反过来影响土壤的理化环境.25. 地形条件:地形包括纬度,海拔,坡向,坡度和地势等,这些因素对茶树的生育和茶叶的品质均有很大的影响.地理纬度不同,其日照条件,气温,地温和降雨等气候因子均不同,一般而言,纬度偏低的茶区年均气温高,地表接受阳光辐射量较多,年生长期长,往往有利于碳素代谢,而含氮化合物形成较低.海拔越高,气压与气温越低;而降雨量和空气湿度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海拔升高百增加,当超过一定的高度后又下降,山区云雾弥漫,接受日光辐射和光线的质量与平地不同,漫射光及紫外光较丰富,加之昼夜温差较大,相对湿度高,芽叶持嫩性好,鲜叶的有效成分含量就会提高,故高山茶品质较好,但因高山温度低,茶芽生产较慢,全年生长期短,茶叶产量不高.地形对茶园小气候的影响很大,坡度对花园小气候的影响,主要决定于斜坡的坡度,方位和地形状况,这是缘于辐射差额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特点,坡度不同而接受的热量差异明显,南坡所得太阳辐射总量大于水平面,北坡所得太阳辐射总量低,坡度加大,而土壤含水量减少,冲刷程度则越大,坡地比谷地温暖,全年长期长,不同方位的山坡,其降雨,日照和风的影响亦不同,进而使不同方位斜坡的土壤结构,热量获得等都有所不同.26. 茶树种苗繁殖的种类及其特点:有性繁殖又称种子繁殖,指通过茶树两性细胞结合,以种子的形式繁殖后代,茶树无性繁殖是直接利用母体的枝条,根,芽等营养体的再生能力进行繁殖后代,即利用花树营养器官(一部分营养体)产生新个体的育苗,不通过雌雄配子结合,不由受精卵产生子代的所有繁殖现象,又称营养繁殖.大多数茶树品种兼有有性和无性繁殖的能力.茶树是异花授粉,其所产生的种子具有不同的两个亲本的遗传特性,因此,有性繁殖具复杂的遗传性,,适应环境能力强;茶苗的主根发达,入土深,抗旱,抗寒能力强;繁殖技术简单,苗期管理方便,省工,种苗成本低且茶子便于贮藏和运输,但植株间性状杂,生长差异大,不便管理;鲜叶不匀,不利于加工且结实率低的品种难以用种子繁殖。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茶树是一种常绿植物,属于山茶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它是一种原产于中国南部的植物,现在已经被广泛种植在世界各地。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非常独特,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 外观特征茶树是一种小乔木,通常高度在1-2米之间,最高可达10米。
茶树的树皮光滑,呈灰色或棕色。
茶树的叶子呈椭圆形或卵形,长5-15厘米,宽2-5厘米,表面有光泽,叶缘有锯齿。
叶子的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天的叶子呈嫩绿色,夏天的叶子呈深绿色,秋天的叶子呈黄绿色。
2. 根系特征茶树的根系比较发达,主要分为两种:浅根系和深根系。
浅根系主要分布在地表层,深度约为20厘米,主要吸收养分和水分;深根系则向下延伸,深度可以达到2-3米,主要稳定树体,并吸收深层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3. 茶花特征茶树的花比较小,直径约为2-3厘米,通常呈白色或粉色。
茶树的花通常在春天开放,花期持续时间较短,大约只有1-2周。
茶树的花香味浓郁,非常适合用来制作花茶。
4. 果实特征茶树的果实为茶果,通常呈椭圆形或圆形,直径约为1-2厘米。
茶果的外皮呈绿色或红色,内部有1-2个种子。
茶果通常在秋季成熟,可以采摘下来进行加工制作茶叶。
5. 生长环境特征茶树适合在温带或亚热带地区生长,通常需要年均温度在15-20℃之间,年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
茶树需要充足的阳光和养分,喜欢生长在酸性土壤中。
总之,茶树的植物学特征非常独特,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植物,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
通过对茶树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茶叶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也可以更好地欣赏茶树的美丽。
茶树辨别最简单方法引言茶树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类繁多,让人有时难以辨别。
然而,对于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来说,准确辨别茶树的种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探讨了茶树辨别的最简单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轻松地鉴别茶树种类。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最直观,也是最基本的茶树辨别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茶树的叶子、芽头和茶叶的形状、颜色来判断种类。
不同种类茶树的叶子形状和芽头特征各有不同。
一些常见茶树种类的外观特征如下:1. 绿茶:绿茶的叶子呈现出鲜明的绿色,叶形多为长椭圆形或披针形。
茶叶的芽头多为尖锥状。
2. 黄茶:黄茶的叶子呈现出黄绿色,通透度较高。
茶叶的形状多为扁平或卷曲,芽头较小。
3. 红茶:红茶的叶子呈现出红褐色,茶叶较大且呈现出卷曲或扁平状。
4. 白茶:白茶的叶子较为嫩绿色,叶形较小,呈现出椭圆形或圆形。
茶叶的芽头多为短尖状。
5. 乌龙茶:乌龙茶的叶子呈现出乌龙色,茶叶的形状多为卷曲状或球形,芽头较大。
嗅感辨别嗅感辨别是茶树辨别的另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不同种类的茶树具有独特的香气,通过闻味可以辨别茶树的种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种类茶树香气的特点:1. 绿茶:绿茶具有清新、草香的味道,有时还带有微苦的口感。
2. 黄茶:黄茶具有鲜香、幽香的味道,香气独特。
3. 红茶:红茶具有鲜花香和果香,如玫瑰花香、桂花香等。
4. 白茶:白茶具有清香、花香,有时伴有淡淡的果香。
5. 乌龙茶:乌龙茶具有香气浓郁的花香和果香,中等刺激性。
通过闻味对比和辨别,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茶树种类。
叶底观察叶底观察是茶树辨别的一种隐性方法,它需要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来观察茶叶的叶底细节。
通过观察茶叶叶底的绒毛和细胞构造,可以帮助确定茶树的种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种类茶树叶底的特点:1. 绿茶:绿茶的叶底有绒毛,细胞构造较为均匀。
2. 黄茶:黄茶的叶底绒毛较少,细胞构造规律。
3. 红茶:红茶的叶底绒毛较多,细胞构造较为杂乱。
4. 白茶:白茶的叶底绒毛较少,细胞构造均匀。
茶树基本特点简介茶树(学名:Camellia sinensis),是茶科植物,是广泛栽培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茶树原产于中国,后被引入许多国家和地区,如印度、日本、斯里兰卡等。
茶树栽培的品种繁多,根据不同地区和种植方式的不同,茶树可以生长成不同形状的树型。
茶树的叶子可用来制作茶叶,是世界上广泛饮用的饮品之一。
特点茶树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 乔木或灌木茶树可以生长成乔木或灌木,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种植方式,茶树的高度可以在1米至10米之间变化。
通常情况下,乔木茶树高大且有粗壮的主干,可以达到数米高;灌木茶树较矮小,常高不过1-2米。
灌木茶树更适合密植和采摘。
2. 绿色叶片茶树的叶片通常为深绿色,有光泽。
叶子的形状也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有长圆形、狭长形、椭圆形等。
茶树的叶片上有小锯齿状的边缘,使得叶片整体上呈现出波浪状。
3. 白色花朵茶树开出白色的花朵,花朵单独生长在叶腋部位。
花朵一般为单瓣,直径约为2-3厘米,花瓣较大且花瓣朝下。
茶树的花香清香怡人,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4. 果实茶树的果实称为茶果,是由花朵经过授粉后形成。
茶果呈椭圆形,果肉呈淡黄色,内含1-2颗种子。
种子通常被用来繁殖茶树。
茶果成熟后可以采摘,提取茶籽进行繁殖或制油。
5. 适应性强茶树对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可以在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下生长。
茶树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0摄氏度,多雨的气候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茶树对土壤的要求较为宽松,适合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小结茶树是一种广泛栽培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具有乔木或灌木的形态特征。
茶树的叶片绿色,呈现出波浪状,花朵为白色,果实为椭圆形的茶果。
茶树对环境适应性强,能够适应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
茶树的特点使得它成为世界上广泛栽培和利用的植物之一,为人们提供了美味的茶叶和其他相关产品。
茶树的特点有哪些特征茶树原名:茶,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
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茶树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茶树的特点(一)茶树的茎茶树的茎,指的是茶树的地面生长部分,包括主干、分枝和当年生长形成的新枝。
因为其分枝性态不同,可分为半乔木型(小乔木型)、乔木型和灌木型茶树3种。
1、半乔木型茶树(小乔木型)半乔木型茶树的主干明显,主干和分枝容易区分,但分枝距离地面较近,是我国主要栽培树种。
2、乔木型茶树乔木型茶树的主干高大,主干、侧枝、分枝明显,多为野生古茶树。
主要生长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一般树高10米以上,主干直径粗大。
3、灌木型茶树灌木型茶树的主干矮小,主干和分枝不明显,分枝较稠密,是我国主要栽培树种。
(二)茶树的芽茶树的芽分为营养芽(又称叶芽)和花芽两种,营养芽发育后分形成枝叶。
营养芽因生长部位不同,又分为定芽和不定芽。
定芽生长于茶树的枝顶(又称为顶芽)及叶腋处(又称为腋叶),顶芽比腋芽粗大。
不定芽生长于树枝的节间或根茎处,当枝干遭受伤害时,不定芽能萌发成长为新枝。
花芽即发育成花。
发芽即发育成花。
茶芽因萌发季节不同又可分为春芽、夏芽和冬芽。
春芽在春季形成,夏季发育生长;夏芽在夏季形成,秋季生长发育;冬芽在冬季形成,次年春季生长发育。
(三)茶树的叶茶树的叶是常绿的,茶树的同一时期既有老叶又有新叶,新生的嫩叶是制作茶叶的原料,芽及嫩叶的背面有茸毛。
茶叶为网状脉,有明显的主脉,主脉上又分出侧脉,侧脉数多为7-10对,主脉明显,叶背、叶脉凸起,侧脉延伸至离边缘三分之一处向上弯曲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形网状系统。
茶叶的边缘有明显的锯齿,锯齿数一般在16-32对。
(四)茶树的花茶树的花为两性花,属于异花受粉的植物,它的花是虫媒花。
花芽于每年的6月中旬形成,10-11月为盛花期,花对为白色,只有少数为淡红色。
(五)茶树的种子茶树的形成从花芽到种子成熟,约需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一般10月中旬左右种子成熟,此时茶树的花果共存。
茶树种类与区别
茶树种类与区别
茶树是茶叶的原材料,是制作优质茶叶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茶树产生的茶叶口感也有很大的差异。
茶树根据种类可分为水仙茶树、大吉岭茶树、福鼎茶树等不同品种,以下是茶树种类以及它们的不同特征:
1、水仙茶树(CameLLIA SINESIS):
这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茶树,大多数传统茶叶都是由这类茶树长出的。
水仙茶树的叶片形状狭长,茶叶的口感清新柔和,口感回甘。
2、大吉岭茶树(CAMELLIA ASSAMICA):
这是一种原产于印度的茶树,深受中国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它的叶片形状较大,口感较重,味道醇厚,入口即化,回味悠长。
3、福鼎茶树(CAMELLIA ASSAMICA,VAR.FU-DING):
这是一种经过长期驯化改良的茶树,也是台湾茶叶的主要原料。
它的叶片形状和水仙茶树相似,口感较重。
福鼎茶树所产出的茶叶口感柔和,回甘甘滑,回味长久。
以上就是茶树种类以及它们的不同特征,通过了解不同茶树的区别,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茶树品种。
- 1 -。
茶树的分类
茶树是属于山茶科的乔木,分布于中国南部及其邻近地区。
根据形态、功能和遗传特征,茶树可以分为大叶种、小叶种和山茶种三种类型。
大叶种茶树叶片较大,茶汁较浓,口感较醇厚。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湖南等地,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小叶种茶树叶片较小,茶汁较淡,口感清新。
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是中国主要的绿茶和乌龙茶产区。
山茶种茶树叶片较小,花朵艳丽,果实可以提取油脂。
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是生产茶油的主要原料。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茶树品种,如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大益茶”、贵州凯里地区的“白茶”等,也具有一定的特殊价值。
- 1 -。
茶树的形态特征作者:陈荣冰来源:《茶道》2018年第06期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山茶科、茶属、茶种。
茶树由根、茎、叶、花、果及种子等器官组成,各器官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
根、茎、叶为营养器官,主要功能是担负营养和水分的吸收、运输、合成和贮藏,以及气体的交换和营养繁殖等;花、果实和种子是生殖器官,主要担负繁衍后代的任务。
茶树的各个器官是有机的整体,彼此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根系茶树的根系由主根、侧根、吸收根和根毛组成,也称地下部。
按发生部位不同,根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
主根和各级侧根称为定根,而从茶树茎、叶、老根或根颈处发生的根称为不定根。
根系的主要功能是把茶树固定于土壤,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合成和贮藏有机物质。
主根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成,垂直向地下生长,入土较深,可达1-2米。
将茶树固定在土中;主根上生出侧根,组成输导网,输送养分和水分,称输导根;侧根上再生出更细的细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称吸收根。
无性繁殖的茶苗,是在嫩枝条的基部切口或附近愈伤形成不定根的,其中一条或几条继续分化生长,向土壤深处伸展,其余的根则向水平方向发展,形成根系,故其根系形态与种子繁殖的茶树根系有所不同。
茶苗在一年生时主根较发达,随后侧根开始旺盛生长;向四周伸展,形成较广的根系。
到成年茶树,主根一般长达1米左右,侧根和细根分布于耕作层5~50厘米的深处;而在20~30厘米之间,根系分布幅度大多比树冠幅度大,一般相当于树冠幅度的一倍或二倍以上。
根系分布的深度、广度与品种,树龄、土壤性质、耕作管理方法等有很大的关系。
茶树根系的分布与生长动态是制定茶园施肥、耕作与灌溉等管理措施的主要依据。
根深才能叶茂。
茎茶树的茎部,也称为地上部,分为主干、主轴、骨干枝、细枝。
茎是联系茶树根与叶、花、果的轴状结构,其主干以上着生叶的成熟茎称枝条,着生叶的未成熟茎称新梢。
主干和枝条构成树冠的骨架。
茎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和运输,它使叶片获得充分的阳光,以利光合作用。
种植茶叶知识点总结高中一、茶叶植物学知识1. 茶叶植物的科属特征茶叶的植物学名称为Camellia sinensis,属于山茶科茶属。
这种植物是一种长期生长的常绿小乔木,能够持续产茶50-100年,甚至更长。
2. 茶叶的生长环境茶叶生长的环境要求比较苛刻,一般要求海拔700-2000米、年平均气温13-21℃,年降水量1800-2200mm,土壤以呼吸性肥沃的栅栏壤为佳。
3. 茶树的形态特征茶树的树皮光滑,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花单生或2-3朵聚生在叶腋内,花茎有绒毛;果实球形或略扁,黑色。
4. 茶叶的繁殖方式茶树主要通过种子繁殖,也可通过嫁接、扦插等方式进行繁殖。
二、茶叶的种植技术1. 茶园规划茶园应选择地势平坦或轻微坡度,且光照充足、湿度适宜的地方进行规划。
要注意避开污染源,保持空气清新,土壤肥沃。
2. 茶树的培育要选用质量良好的茶苗,栽培过程中要注意灌溉、施肥等管理,使其生长茂盛。
3. 茶叶树的修剪茶叶树的修剪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技术,在茶叶生长过程中,定期修剪并调整树形,有利于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4. 茶叶的灌溉管理茶叶生长需要充足的水源供给,因此要注重灌溉管理,根据地下水位和土壤情况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
5. 肥料施用茶叶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给,因此要根据茶叶的生长阶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保证茶树的养分需求。
三、茶叶的采摘与加工技术1. 茶叶的采摘时间茶叶的采摘时间对其品质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春茶要在春季三月至五月采摘,夏茶在六月至七月采摘,秋茶在八月至十月采摘。
2. 茶叶的采摘方式茶叶的采摘可以采用手工采摘、机械采摘等不同的方式,手工采摘要求茶农具有一定的技术,机械采摘则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摘机械。
3. 茶叶的加工茶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环节,其中不同种类的茶叶还需要添加不同的加工环节。
4. 茶叶的质量检测茶叶的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外观、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要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和要求进行相应的检测。
茶树的特征第一节茶树形态特征人们要种好茶、制好茶、饮好茶、用好茶, 首先就要了解茶. 茶的性质,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理特性、生化特性、药理特性等, 都是人们认识和掌握茶的本质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人们的需要, 最终达到“按我所需, 为我所用”。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茶树形态特征的认识,都用了比拟的方法,缺乏当代植物学性状的描述。
东晋•郭璞《尔雅注》载:“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仅说明了茶树是一种常绿灌木,而且是一种叶用植物。
唐•陆羽的《茶经》,对茶树形态特征的描述已较具体。
如“一之源”中载:“茶者……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
”由此可见,在近代植物学出现之前,我国对茶树性状已有一定的认识深度。
茶树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组成的,它们分别执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其根、茎、叶执行着养料及水分的吸收、运输、转化、合成和贮存等功能,称为营养器官。
其花、果实及种子完成开花结果至种子成熟的全部生殖过程,称为繁殖器官。
根茶树的根为轴状根系,由主根、侧根、细根、根毛组成。
根系按其发根的部位和性状分为定根和不定根,它们均可发育成根系。
主根和侧根上分生的根称为定根。
而从茎、叶上产生位置不一定的根,统称为不定根。
由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茶苗所形成的根,就是不定根,其中往往有二三条发育粗壮,外表上类似主根,并具有直根系的形态。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有明显的层次,最上层根群着生角度较大,分根性强,但因离地面近,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层根群着生角度较小,分根性弱,因离地面远,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
茎茎是联系茶树根与叶、花、果,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轴状结构。
茎和根所处的环境不同,在形态结构上也有很大差异。
茶树幼茎十分柔软,着生茸毛,表皮呈青绿色,茎围直径从基部至顶端逐渐变细,随着新梢伸长,茎围逐渐增粗。
在茎上,叶着生的部位称节,两节间的部分称节间,间长度,因品种、树龄、栽培管理的不同有很大差别。
在茎的顶端和节上叶腋处都生长有芽,当叶片脱落后,在节上留有的痕迹称叶痕。
自然生长的茶树,主枝生长明显,侧枝生长受抑,分枝粗细悬殊,每年生长轮次又少,无法形成整齐密集的采摘面。
茶树枝干上的芽按其着生的位置,分为定芽和不定芽。
定芽又分顶芽和腋芽。
通常每一叶腋处只生一个,也有两个或几个芽同生在一个叶腋内。
根据芽的生理状态,分越冬芽(或休眠芽)、活动芽和休止芽。
越冬芽多在秋季形成,处于休眠状态。
新梢展叶多少,分一芽一叶梢、一芽二叶梢……,将其摘下即成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制茶鲜叶原料。
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上,常将其组成比例或其重量,作为判断茶树生长势强弱和鲜叶原料老嫩的主要依据。
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的一芽二叶百芽重15~30克,一芽三叶的百芽重25~50克,大叶种茶树的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的百芽重分别为30~60克和50~100克。
叶茶树叶片的可塑性最大,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就同一品种而言,叶片的形态特征(尤其是无性繁殖的茶树)还是比较一致的。
因此,在生产上,叶片大小、叶片色泽,以及叶片着生角度等,可作为鉴别品种和确定栽培技术的重要依据之一。
茶树属于不完全叶,有叶柄和叶片,但没有托叶,在枝条上为单叶互生,着生的状态依品种而异。
茶树叶片可分为鳞片、鱼叶和真叶鳞片质地较硬,色泽黄绿或褐色,有保护幼芽和减少蒸腾失水等作用,当芽体膨大开展,鳞片就会很快脱落。
鱼叶因形如鱼鳞而得名,其侧脉隐而不显,叶缘全缘或前端有锯齿,叶尖圆钝或内凹,叶色黄绿,叶质厚而硬脆,一般每梢基部有1片鱼叶,也有多至2~3片或无鱼叶。
真叶的大小、色泽、厚度和形态各不相同,并因品种、季节、树龄、立地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叶片形状有椭圆形、披针形、卵形等。
叶片质量一般以厚度或比叶重表示,叶片厚度一般为0.2~0.5毫米,成熟叶为0.3~0.5毫米,细嫩叶为0.2~0.3毫米。
比叶重是指单位面积(平方厘米)上的鲜叶重(毫克)。
叶片上的茸毛是茶树叶片形态的又一特征。
茶树新梢上顶芽和嫩叶的背面均着生茸毛。
茸毛多是鲜叶细嫩、品质优良的标志。
但茸毛多少与品种、季节和生态环境有关。
在同一梢上,茸毛的分布以芽上最多,且密而长,其次为幼叶,再次为嫩叶;随着叶片成熟,茸毛渐稀短而逐渐脱落,一般至第四叶叶片上虽留有痕迹,但已无茸毛可见。
花、果实、种子茶树的花芽由当年生新梢上叶芽基部两侧的数个花原基分化而成。
茶花为两性花,微有芳香,色白,少数呈淡黄或粉红色。
花由花托、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五个部分组成,故属完全花。
茶树果实属于宿萼蒴果类型,果实通常有五室果、四室果、三室果、双室果和单室果等,它是山茶科植物的特征之一。
果实的形状与内含种子粒数有关,每果1粒的呈圆形,2粒的近长椭圆形,3粒的近三角形,4粒的近方形,5粒的近梅花形。
种子钝锥形,色泽:黑褐、棕褐、油黑等类型。
第二节茶树生物学特性(一)茶树的生育特点1、茶树的个体生育周期茶树的生命周期很长,从种子萌芽、生长、开花、结果、衰老、更新直到死亡,要经历数十年到数百年。
茶树幼苗在正常的培、剪、采控制下,经3~4年后,它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进入旺盛期。
茶树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势渐趋衰退,主要表现为树冠面上新梢节间缩短,芽叶变小。
枝干灰白光滑,着叶稀小,生机衰退,落花、落蕾增多,产量品质明显下降。
茶树进入衰老期,人们利用其树体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经自然或人为更新,仍可复壮,构成新的树冠。
2、茶树的年生育周期(1)茶树年生育周期的顺序性年初,当地上部生长休止时,根系生长却处于活跃状态;随着气温上升,茶芽开始萌动,芽叶生长逐渐旺盛,而地下根系生长又相对减弱。
在一年中,根系与芽叶有多次交替生长的现象。
(2)茶树体内营养物质运转的方向性深秋与严冬季节,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时,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主要向下运输,部分供根系生长需要,部分贮藏于粗根和茎干中;春天,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茶芽萌动,茶树叶片的光合产物主要运向腋芽部位,根、茎中的贮藏物质也迅速向芽梢运转,供新梢生长;当地上部花蕾盛发时,则供花蕾。
(3)茶树生长的周期性茶树生长的周期性主要表现在昼夜生长周期和季节生长周期。
在季节性气候变化明显的地区,这种生长周期性就愈显著。
春季白天快于晚上,夏季晚上快于白天。
我国大部分茶区,在自然生长条件下,茶树全年有3次生长和休止,即:越冬芽萌发→第一次生长(春梢)(下旬/3月~上旬/5月)→休止→第二次生长(夏梢)(上旬/6月~上旬/7月)→休止→第三次生长(秋梢)→冬季休眠(中旬/7月~上旬/10月)但在人工采摘条件下,全年可萌发5~6轮新梢。
在四季温差不大的华南茶区,新梢虽也具轮性生长特征,但休止期并不明显。
茶树花果的生长发育,大部分茶区5~6月份开始出现花芽分化,9月中、下旬开始开花,10月进入盛花期,12月为终花期。
(二)茶树器官的生育特性在外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下,茶树各器官在一年中有节奏地进行着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生命活动。
1、种子的萌发生长茶籽萌发进程:子叶吸水膨胀→种壳破裂→胚根显露→胚芽显露→幼苗出土→真叶展开→第一次生长休止。
2、根系的生长活动茶树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根系类型。
一般一、二年生的茶树,为典型的直根系,三年生侧根开始向四周发展,四、五年后侧根生长旺盛。
3、新梢的形成和生长新梢是由营养芽生长发育而成的,当新梢增粗成熟后即为茶树枝条。
它在一年内生育的过程为:枝条上越冬芽的分化、膨大→鳞片展→鱼叶展→真叶展→形成驻芽。
4、叶片的生长特点叶片是茶树生命中最活跃的营养器官,它具有行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功能,又是供人们采收的主要对象。
在正常情况下,叶片的寿命只有一年左右,茶树常绿是由于老叶逐渐脱落,新叶不断形成的缘故。
茶树叶片是最富可塑性的器官,很易受环境和栽培技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在实践中常以叶片的形状、色泽与大小等变化,作为确定品种优劣与采取相应栽培技术措施的依据。
例如,叶面隆起、叶色亮绿、芽与叶背白毫多、叶形大、叶质柔软等,可作为鉴定优良品种的特征;如果叶片绿色转暗、表面无蜡质光泽、强光下嫩叶下垂或叶缘卷曲,这是土壤干旱的征兆;若土壤水分适宜而叶片呈现黄绿色,则是土壤缺乏营养的表现。
5、花果的生育过程花是茶树的生殖器官。
花芽由当年生新梢上腋芽处分化而成;由花芽发育到开花受精形成胚,最后形成果实与种子,繁衍后代。
从花芽分化到开花结实,可分两个阶段。
(1)花芽分化与花蕾形成阶段花芽分化期(6-7月)、萼片形成期、花瓣形成期、雄蕊形成期、雌蕊形成期。
(2)花蕾形成到种子成熟阶段包括三个过程:开花过程、受精过程、果实发育过程。
第三节茶树生理特性茶树生理特性是研究茶树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理的学科,它的内容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代谢、水分代谢、生长发育等。
归纳起来三方面的基本内容,就是物质转化、能量转化和形态转化(即器官形成)。
(一)茶树光合作用1、茶树光合作用的基本规律成熟新梢中部叶片高于老梢;上午高于下午;春夏高于秋冬。
2、茶树光合产物的累积、运转与分配茶树叶片在生育初期光合能力极低,生长所需的养料和能量靠邻近老叶和根部供给;秋冬季光合产物的累积对来年春梢生长具有积极响。
3、环境因素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茶树光合作用的潜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这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对光合的限制。
(1)光照;光照是决定茶树生产力的重要因素(2)温度;在25℃以下时,光合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强;25~35℃为最适范围;35℃以上时,净光合作用急剧下降;气温达39~42℃时,基本没有净光作用。
(3)水分;缺水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4)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
因此,茶园力求通风透光,保证CO2供给,以利于提高茶树的光合作用。
(二)茶树的呼吸作用(1)叶的呼吸速率最高,根、茎则比较低。
衰老器官比年幼器官的呼吸要低,花蕾和花的呼吸强度明显高于幼果。
(2)新梢昼夜呼吸强度随季节而异,春夏高,秋冬低,且一般白天比夜间为高。
(3)茶树茎干的呼吸最盛的组织,是形成层及其附近组织,韧皮部次之,木质部最低。
(4)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温度,冬春低,夏秋高;水,缺水呼吸增强;气体成分,氧含量低,呼吸增加。
(5)内在因素:生长旺盛器官比生长慢和衰老器官强,生殖器官比营养器官强。
(三)茶树营养及生理营养是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茶树树势,鲜叶产量,成茶品质,都与营养密切相关。
茶树体内的矿质元素:氮、磷、钾、钙、铁、镁、硫及其他微量元素(锰、锌、硼、铜、钼)是保证茶树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
(四)茶树水分生理在茶树生命活动中,水的生理功能,有以下四个方面:①水是原生质的主要组成成分;②水是气体、盐类和其他溶质出入于细胞和从一器官到另一器官之间的溶剂;③水是光合作用和许多水解过程中的反应物;④水是保持植株膨胀状态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