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茶树生物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21.37 MB
- 文档页数:115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二)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茶树的种植习性1.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茶树的生长适宜温度一般在1030摄氏度之间,不同品种的茶树对温度的要求有所差异。
2.光照要求:茶树对光照的要求较高,日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越充分,茶树生长得越好。
3.土壤要求:茶树喜欢松软、肥沃、透气性良好的土壤,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但对排水不良的土壤不适应。
4.需要一定的湿度:茶树对湿度要求较高,较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80%。
二、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适应性1.海拔适应性:茶树的生长适应性较广,可以在海拔3002000米的地区生长,但不同品种对海拔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
2.气候适应性:茶树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能够适应多样的气候条件,但对寒冷和干旱的抵抗力相对较弱。
3.地理分布范围:茶树最初起源于中国,现已广泛分布于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如印度、斯里兰卡、等。
三、茶树的生殖方式1.有性繁殖:茶树可以通过有性繁殖,包括自交和异交两种方式,实现种子的形成和繁殖后代。
2.无性繁殖:茶树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如扦插、嫁接等方法,进行繁殖,这种方式能够保持品种的纯度和特性。
四、茶树的遗传变异1.基因型的变异:茶树的基因型在不同品种和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异,这种变异是茶树遗传多样性的基础。
2.表型的变异:茶树的表型特征也会因环境的差异和基因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异,这些变异包括茶叶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
五、茶树的病虫害防治1.常见的病害: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害的侵袭,如茶叶炭疽病、茶叶锈病等,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2.常见的虫害:茶树也容易受到一些虫害的侵袭,如茶小绿叶蝉、茶叶蚜等,这些虫害会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产量。
总结:茶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茶叶的主要来源,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它对生长环境适应性强,能够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具有较高的抗逆性。
茶树的繁殖方式多样,能够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方式进行繁衍。
茶树栽培学绪论茶文化:有关茶的物质文化(茶树品种、茶的栽培、茶叶加工、营销)和精神文化(茶的历史、人文、茶俗、茶道茶艺、茶的文学作品等)的总和。
一般人们所说的茶文化,主要是指茶的人文历史等精神文化。
茶商文化:是在一切茶事活动(茶的栽培、加工、营销)中,为了某种政治利益(对政府)和经济利益(对茶商)而进行宣传的所有文化和茶文化第一章:茶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茶树的分类一:茶树的分类地位:在植物分类学中,茶树属于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云南大叶种)二:茶树的种类:山茶属:全世界共347种,分为20个组,其中一个组为茶组,茶组共发现53种,这53种都可以做成商品茶,但许多种成品茶品质不好。
在茶组53种中,全世界60多个栽培茶树的国家中,栽培只有两种,叫栽培种,其余的属于野生或半野生种。
两种栽培种是:1:云南大叶种(也叫普洱茶):大叶类,原产云南,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四川和贵州的部分地区,以及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热带气候的国家和地区。
2:中国小叶种(简称小叶种):几千万年前由云南大叶种进化而来,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山东、河南、西藏,以及日本、前苏联的格鲁吉亚等温带气候的国家及地区。
野生种在云南利用的很多,主要有大理茶(云南第三大茶种)、大苞茶、滇缅茶、哈尼茶、勐腊茶、德宏茶、底纡茶、广南茶、马关茶、毛叶茶、多脉茶、圆基茶等。
野生种:是植物形态有别于栽培种的,自生自灭,化学成分和植物形态特征与栽培种相似的茶组植物。
栽培种:是人们千百年来栽培利用,经过人工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第二节:茶树的植物形态特征茶树的形态由根、茎、叶、花、果组成一:茎的特征:1:树形:茶树树形分乔木,半(小)乔木、灌木三种。
乔木:主干明显,最底分枝高度在1.5米以上的茶树。
灌木:无主干,分枝从地面开始,丛生的茶树。
半乔木:介于乔木和灌木之间。
2:树枝:分直立,半披张和披张三种。
茶树栽培学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一、怎样科学划分中国茶区?中国四大茶区各有何特点?答:1、茶区是依据茶树生物学特性,在适合于茶叶生产要求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综合第划分为若干自然、经济和社会提哦啊件大致相似、茶叶生产技术大致相同的茶树栽培区单元,依据中国茶区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分布、茶类结构、生产特点,将全国国家一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2、华南茶区:本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域划最适宜区,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整个茶区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
茶区土壤大多为砖红壤和赤红壤,部分是黄壤,主要生产茶类为红茶、普洱茶、六堡茶、绿茶和乌龙茶。
西南茶区:该去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去内各地气候差别大,但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
且土壤类型较多,主要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和黄壤。
主要茶类有红茶、绿茶、普洱茶和花茶。
江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
基本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春温、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
土壤类型基本上是红壤,部分为黄壤或黄棕壤。
生产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
江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次适宜区。
处于亚热带北缘,区内地形复杂,气温低,积温少。
宜茶土壤多位黄棕壤,部分为山地棕壤,主要茶类为绿茶。
第二章茶树生物学基础一、茶树学名及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答:学名: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 地位: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二、茶树枝梢生育有那些规律?答:茶树新梢:(1)凡是新梢具有继续生长和展叶能力的都称为正常的未成熟新梢;(2)当新梢生长过程中顶芽不再展叶和生长休止时,芽成为驻芽,称为正常的成熟新梢;(3)而有些新梢萌发后只展开2-3片新叶,顶芽就成驻芽,而且顶端的两片叶片,节间很短,似对生状态,称为对夹叶或摊片,是不正常的成熟新梢。
三、茶树叶片有那些可区别与其他植物叶片的特征?答:茶树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
高一茶树栽培(2018-9)-1.3-1茶树生物学基础编写:张军审核:张军学时:2课时班级:组别:姓名:任务3 茶树生物学基础(分类及总发育周期)◆教学目标:1、了解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和茶树的总发育周期。
2、了解茶树的形态特征及年生育规律。
◆教学重难点:1、了解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和茶树的总发育周期(重点)。
2、了解茶树的形态特征及年生育规律(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讲授时可用观察、提问、对比法、总结的方法。
◆问题模块:Ⅰ、任务准备——查阅教材、资料,梳理知识点一、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茶树属植物界、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二、茶树的变种分类1、庄晚芳根据茶树的亲缘关系、利用价值、地理分布等因素提出了以下分类系统:⑴、云南亚种:乔木型,分枝稀疏,叶大花少,结实率低,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高,抗寒性弱,包括云南变种、川黔变种、皋芦变种(苦茶变种)、阿萨姆变种。
⑵、武夷亚种:灌木或者小乔木,分枝较密,多中叶类,花多结实,芽叶中茶多酚与咖啡碱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抗寒性强,包括武夷变种、江南变种、不孕变种。
三、茶树的一生茶树由生到死的整个生命过程(称为茶树的总发育周期)可划分为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包括青年期、壮年期)和衰老期。
1、幼苗期幼苗期茶树幼苗期是指从茶子萌发到茶苗出土,第一次生长休止时为止,或从利用茶树枝条进行扦插到形成完整独立的植株止,大约经过4~8个月。
茶树实生苗的生长过程为:茶子播种→吸水膨胀→种壳破裂→胚根显露伸长→胚芽萌发→幼苗出土→真叶展开→第一次生长休止。
茶子萌发需要满足3个基本条件,即适宜的温度(25~30℃)、充足的水分(土壤含水量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和通气良好的土壤环境。
2、幼年期从第一次生长休止到茶树正式投产这段时间称为幼年期,一般3—4年。
幼年期是茶树生理功能活跃时期,自然生长茶树单轴分枝,顶芽生长旺盛,少有分枝,生长缓慢,主轴明显,分枝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