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下雨了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422.51 KB
- 文档页数:4
6 下雨了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的“下雨了”这一课题所设计的。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雨的基本特征,掌握表现雨的绘画技巧,并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雨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的基本特征,如雨滴的形状、颜色、下落方式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表现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雨景作品。
三、教学内容1. 雨的基本特征:雨滴的形状、颜色、下落方式等。
2.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等。
3. 雨景作品的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雨的特征,如雨滴的形状、颜色、下落方式等。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雨。
2. 新课内容(1)雨的基本特征教师讲解雨的基本特征,如雨滴的形状、颜色、下落方式等。
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表现雨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雨。
(2)绘画技巧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表现雨。
例如,如何用线条表现雨滴的形状和下落方式,如何用色彩表现雨的氛围等。
(3)雨景作品的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雨景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思路,如雨中的街道、雨中的植物等。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雨景作品的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欣赏、评价作品,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雨的基本特征和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天气下的雨景,如春雨、夏雨、秋雨等,以及不同场景下的雨景,如城市雨景、乡村雨景等。
《下雨了》美术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美”,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节。
通过描绘下雨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雨的绘画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下雨场景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发现生活中的美。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下雨场景中的细节,如雨滴、雨雾、地面反光等。
2. 教学重点:下雨场景的绘画技巧,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颜料、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下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下雨的场景。
学生分享自己对下雨天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下雨场景的绘画技巧,如雨滴的形状、雨雾的处理、地面反光的表现等。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幅下雨场景的作品,分析绘画技巧和步骤。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了解创作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技巧,进行随堂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创作实践(3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技巧,独立创作一幅下雨场景的作品。
教师提供实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6.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下雨场景绘画技巧雨滴:形状、大小、方向雨雾:颜色、浓淡、层次地面反光:颜色、形状、表现2. 创作步骤构思起稿填色深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下雨了”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答案示例:描述:画面中有行人、树木、建筑等元素,表现出下雨的场景。
技巧:运用雨滴、雨雾、地面反光等绘画技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2024年《下雨了》美术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4课《下雨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雨的成因,学会表现下雨的情景,培养观察能力与绘画技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观察雨的成因、下雨的场景描绘、色彩搭配及氛围渲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的成因,认识下雨的情景,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
2. 学会运用线条、色彩描绘下雨的场景,提高绘画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观察雨的情景,学会运用线条、色彩表现下雨的氛围。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将观察到的下雨场景生动地表现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绘画示范视频、雨伞、雨衣等。
学具:水彩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盘、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展示下雨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雨的印象。
2. 范例讲解(10分钟)(1)展示教材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下雨场景的表现方法。
(2)播放绘画示范视频,讲解线条、色彩运用技巧。
3. 实践操作(20分钟)(1)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现下雨的情景。
4. 课堂展示(5分钟)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雨了》2. 教学重点:下雨场景描绘、色彩搭配及氛围渲染3. 教学难点:绘画技巧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下雨了”为主题,创作一幅描绘下雨场景的美术作品。
2. 答案要求: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合理,表现下雨的氛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天气现象,进行创作练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对雨的成因的理解:学生在学习描绘下雨场景之前,需要先了解雨的成因。
这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更好地表现雨的气氛。
《下雨了》美术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课《下雨了》。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描绘出下雨的场景,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表现出雨中世界的美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描绘下雨场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绘画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表现雨中的景物,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激发他们创作美术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描绘下雨场景的绘画技法,表现雨中的景物。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生动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绘画工具、范画。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水彩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描绘下雨场景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雨中的美丽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教材中的绘画技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雨中的景物特点,如雨滴的形状、地面的反光等。
3. 实践环节(15分钟)(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构思画面,进行绘画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雨了》2. 绘画技法:(1)线条的运用(2)色彩的搭配3. 创作提示:(1)观察雨中的景物特点(2)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下雨了”为主题,创作一幅描绘雨中景物的美术作品。
2. 答案:(1)作品要求: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合理,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生动性。
(2)评分标准:创意(30%)、技法(40%)、画面效果(3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下雨了》美术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下雨了》。
本课详细内容为:通过观察和回忆,描绘出下雨的场景,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手法表现雨中景象,感受下雨天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雨的绘画表现方法,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表现下雨天的氛围和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雨的绘画技巧,学会观察和表现生活中的雨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范例作品。
学生准备: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盘、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下雨天的景象,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0分钟)讲解下雨天的绘画技巧,分析雨的形态、色彩和氛围表现方法,让学生对雨的绘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学生作品进行讲解,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如何改进。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方法,现场完成一幅下雨天的画作。
6. 展示评价(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学会观察和表现大自然的美。
六、板书设计1. 雨的绘画技巧2. 雨的形态、色彩和氛围表现3. 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幅描绘下雨天的画作。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观察生活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氛围表现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关注下雨天的景象,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手法表现雨中的美好瞬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表现下雨天的氛围和情感。
2.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学美术《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雨天的基本绘画技巧,如雨水滴落的效果、雨天场景的构图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雨天的基本绘画技巧。
2. 雨天场景的构图与设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雨天的绘画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雨天场景的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雨天的氛围和情感,使作品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绘画示范作品、学生作业示例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雨天的特点和氛围。
2. 基本技巧讲解:教师讲解雨天的绘画技巧,如雨水滴落的效果、雨天场景的构图等。
3. 学生创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进行雨天场景的创作。
4. 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
2. 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创作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不以专业水平为唯一标准。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运用所学技巧,创作不同天气状况的美术作品,如晴天、多云、雪天等。
2.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weather-themed 美术作品展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尝试独立完成一幅雨天场景的美术作品。
2. 家长可鼓励孩子描述作品中的故事,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雨天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
二年级美术下雨了教案5篇二年级美术下雨了教案1蛋蛋秀活动目标:1、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
2、在做做玩玩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蛋壳、熟鸡蛋和熟鸭蛋、双面胶、彩色纸、毛线、各色颜料、彩泥、剪刀和魔术棒。
活动过程:1、教师手持魔术棒,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
(用棒点击托盘,让个别幼儿上来看看变出了什么?)2、“你们想不想做魔术师呢?”“那好,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有各色彩纸、颜料、彩泥,还有毛线等等,希望你们把这些蛋变成新的东西,并且你要告诉好朋友或者客人老师,你是怎样变的?用的什么东西变的,好吗?”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帮助并鼓励幼儿。
幼儿向客人老师或和同伴介绍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二年级美术下雨了教案2蘑菇活动目标:1.会用大小不同的椭圆形和半圆形画出蘑菇的基本形状。
2.学习使用多种颜色来装饰蘑菇。
3.掌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色彩均匀的涂色技巧。
活动准备:小兔头像、蘑菇图片,范画、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1.教师一边出示小兔头像,一边说:今天小白兔早早起床,拿了一只篮子要到树林里去它边走边唱,非常高兴,因为它要到树林里采它最喜欢吃的蘑菇。
终于来到了树林,可这时太阳公公却躲起来了,还下起了毛毛雨,小白兔没带雨伞,怎么办呢?你猜猜小白兔想到了什么办法来避雨吗?(幼儿自由议论)2.原来小白兔一口气跑到了蘑菇地里避雨,这里的蘑菇可神奇了(出示蘑菇图片),大大小小的,不仅有小白兔喜欢吃的小蘑菇,大蘑菇还可以做小兔的蘑菇房,这不,小白兔跑到大蘑菇下避雨来了,所以小兔子最喜欢蘑菇,它想摘很多很多回去送给它的好朋友们,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它吧,画些漂亮的蘑菇送给小兔子的朋友好不好?二、教师示范作画1.出示范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蘑菇长什么样子的?怎么画呢?(幼儿观察后自由讨论)2、教师请幼儿说说,总结画蘑菇的方法,创编成儿歌的形式(PPT出示):圆圆的,扁扁的,像房子,像花伞,一个个,地上长,小白兔,真喜欢。
二年级美术下雨了教案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二年级美术《下雨了》教案
教学目标: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神奇的天气现象。
了解有关“雨的形成”的科普知识,以及“雨与人类”“雨与地球”“雨与生态环境”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
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用不同长短、粗细、疏密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雨的方法,并表达出自己对下雨的心理感受。
教学重点:带领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去感受雨,并用画面表现出对下雨的心理感受。
教学难点:用不同长短、粗细、疏密的线条以及形状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种类的雨的技能方法?
教学用具:不同雨声的音效录音、《小雨沙沙》歌曲
学习用具:彩笔或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师:(播放雨声的音效录音)猜一猜,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生:下雨的声音。
三、讲授新课
1、下雨的原因师:有谁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能给大家讲一讲吗生:传说中是因为东海龙王在天
上打了一个喷嚏,所以地上就下起了雨;是因为地上的水被太阳蒸发到天上,变成了云,云越积越厚,小水珠也越变越重,在天上站不住了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2、雨的用途师:谁能来说说下雨的作用生:可以灌溉庄稼;可以净化空气;可以给地球洗澡;雨后有彩虹;有时候也会带来可怕的洪水;……
3、雨带来的变化师:下雨的时候,周围会有什么不一样人们的衣着会有什么变化街道上有什么不一样小动物、昆虫们在干什么雨天的色彩是怎样的……生:人们会穿雨衣、穿雨鞋、打雨伞;街道上到处都是水;小动物们都躲在自己的窝里不出来;下雨天光线比较暗,室内要开灯;下雨天天空是灰色的;……
4、雨的不同种类师:雨也有不同的性格脾气,时而温柔、时而暴躁、时而顽皮、时而阴郁,你知道不同性格脾气的雨它们都叫什么名字生:大雨、中雨、小雨、雷阵雨、太阳雨、毛毛雨、雨加雪、梅雨、酸雨…… 师:用你的声音模仿一下不同的雨声生:沙沙、沙沙——哗哗、哗哗——滴答、滴答——哗啦、哗啦——
5、欣赏《小雨沙沙》的歌曲,跟唱,做动作。
6、拿着自己的雨伞到室外去,直接观察一下下雨的情景。
(此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删减,或有意识的选择下小雨的天气上此课)教师引导学生:看,树叶被雨水洗得多么干净;听,雨滴的声音多么动听;闻,雨中的空气多么清新;触,小雨打在手背上的感觉多么冰凉。
7、回教室交流感受。
小组讨论,说说在室外你都感受到了一些什么对下雨天你有那些不同的感受师:喜欢下雨,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不喜欢下雨,又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参与到学生小组讨论中去)
小结:(渗透环保观念)从刚才大家的表现中,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
雨,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界水资源循环的一种形式,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使大自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
四、学生作业你希望画出下雨时的那种情绪或感受?自选绘画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你印象最深的雨中的情景。
五、评价与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