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八章--语言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6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一节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语言接触的类型有五种:1.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如果不同的社会、民族在地域上不相邻,接触上也只有一般的贸易往来或文化交流,则语言的变动就只限于吸收对方语言中有而自己语言中没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名称,也即只有文化层面的、为数有限的借词。
2.语言(区域)联盟和系统感染:•在地域上比邻而居、深度接触(指有大量同地混居的人口,有通婚关系)的若干民族,许多人会成为双语或多语者。
如果接触是相对平衡的,则各民族的语言会长期地“和平互协”:不仅各民族的词汇会互相大量借用,音系和语法上也会互相感染而趋同。
结果是一片区域内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结构类型上都十分相似(即系统感染),但各个语言仍保持着相当数量自己语言的核心词根,这就是语言联盟。
3.语言替换和底层残留•如果若干民族在地域上比邻而居,接触极为密切但不平衡(指经济文化、人口的不平衡),则经过长期的双语或多语并存阶段后,各语言相对平衡的状态会打破,经济文化和人口占优势的民族的语言会替换其他民族的语言,成为唯一的胜利者。
被替换的语言不再使用,只在优势语言中留下自己的一些特征,这就是“底层”。
4.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随着社会的发展,通用书面语发展成为更高形式的民族共同语或国家共同语。
语言的这些高层形式通过读书识字等特别途径传播,所及之地不一定地域相邻。
因社会分化程度的不同,通用书面语或民族共同语与地方方言或民族语言的差异程度不同,对地方方言或民族语言的影响也有不同。
推平方言或替换民族语言是一种常见的可能。
5.洋泾浜和混合语两种或几种语言混合而成的临时交际语叫做洋泾浜。
如果后来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就叫做混合语。
第二节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一、借词(一)概念:借词是指音和义都借自外族语或外方言的词。
意译词: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不把这些词看做借词。
例如:语种英英英原语microphonecementpiano借词麦克风士敏土皮亚诺意译词扩音器水泥、洋灰钢琴(二)意译词的特点:1. 所谓意译,实际上是用汉语的材料和规则为词义重新命名的创造过程,所创造出的汉语意译词的内部形式与外语原词没有关系。
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名词解释。
1共同语: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叫做共同语。
在没有方言分歧的社会里,全体社会成员所使用的语言都是共同语。
2.方言:3.地域方言:地域方言也叫“地区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它是最为常见的语言分化现象。
4.社会方言:由于社会中的人们所处社会地位、职业、年龄、性别、文化高低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使人们在运用语言方面形成某些个性化或类型化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社会方言,各种行业语、阶级方言、黑话等,都属于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也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5.亲属语言:凡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若干种独立的语言,它们就是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也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6.标准语:7.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语是指在各种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出现的一种包含不同语言成分混合自然语言。
8.底层: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胜利的语言也必将从失败的语言中吸收一些成分来丰富自己。
或者说,被同化的语言不会马上彻底消失,还会有一些成分遗留在同化的语言中,这种现象就是底层现象。
复习思考题。
1.谈一谈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1)语言发展的原因:外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①社会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语言要不断地产生各种各样的词语以适应交际的需要。
②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是全社会的交际工具,当社会走向分化的时候,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之间交际就会逐渐减少,各个部分成员使用的语言就会产生差异,逐渐形成不同的方言或语言。
另外,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使社会上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集团,各个集团在语言使用上会形成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社会方言。
反之,如果已经分化的社会各个部分或不同社会之间逐渐走向统一,语言或方言之间的影响加强,促使语言逐渐趋向统一。
第八章-语言与言语一、单选题1.威尔尼克区受损后,将引起 ( )。
A.运动性失语症B.接收性失语症C.听一视失语症D.语义性失语症2.一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叫 ( )。
A.内部语言B.书面语言C.独白语言D.对话语言3.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是 ( )。
A.单位B.语素C.词D.句子4.对输人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是 ( )。
A.语言表征B.语言产生C.语言理解D.语言加工5.语言表征是指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其中把词语按层次网络形式组织起来的表征方式是 ( )。
A.表象B.命题C.心理词典D.分布表征6.语音知觉的效果可以用 ( )来度量。
A.清晰度与可懂度B.语音强度C.感知速度D.相似度7.如果一个失语症病人无法将看到的物体和听到的物名声音之间建立起对应的联系,而不能理解语词的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大致判断病人的 ( )受到损伤。
A.布洛卡区B.威尔尼克区C.弓形束D.角回8.儿童在出生后的很短时间内就能习得语言,产生出或理解他们从未说过或听过的语句,这种现象说明了语言的 ( )。
A.社会性和个体性B.创造性C.意义性D.指代性9.通过失语症的研究,人们相信语言功能是由( )来执行的。
A.左半球B.右半球C.两半球共同D.不同个体情况不同10.下面对内部语言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B.没有外部语言就不会有内部语言C.没有内部语言,就不能进行外部语言活动D.内部语言有隐蔽性、开展性、计划性特点11.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A.音位B.音节C.音强D.语素12.威尔尼克区受损后,将引起()。
A.运动性失语症B.接收性失语症C.听-视失语症D.语义性失语症13. 听和说正常,但不能识别文字,这可能是( )出现损伤.A.布洛卡区B. 维尔尼克区C.角回D. 中央前回——躯体运动14.进行思维时所伴随的言语活动称()A.外部言语B. 内部言语C.对话言语D.口头言语15、身段表情可以分成()。
08第八章--语言第一节语言的一般概念一、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1、概念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我们一般所说的语言,指的是用于交际的所有语言,它包括各种具体语言及这些语言的变体。
2、特征(1)创造性语言的创造性表现在,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词语和合并这些词语的规则,便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这些语句是他们以前从未说过或听到过的。
(2)结构性任何语言符号都不是离散、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而存在的。
语言收到一定规则的约束,只有符合一定规则的语言,才是人们在交往时可以接受的语言。
不同语言的具体结构规则是不同的。
(3)意义性语言符号与其所代表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的联系。
(4)指代性语言的各种成分都指代一定的事物或者抽象的概念。
(5)社会性与个体性。
语言是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的交际活动,具有社会性。
二、语言的结构语言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
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句子。
(1)音位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2)语素语素也称词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词的组成要素。
(3)词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4)句子句子是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
三、语言的种类语言活动通常分为两类: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
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
(一)外部语言定义: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流时的语言活动,如聊天、座谈、辩论等。
特点:1、对话语言是一种情境性语言。
2、对话语言是一种简略的语言。
3、对话语言是对话双方的直接交流。
4、对话语言常常是一种反应性语言。
(二)独白语言定义:独白语言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特点:1、独白语言是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语言活动。
2、独白语言是一种开展的语言。
3、独白语言是有准备、有计划进行的语言活动。
(三)书面语言定义:是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通过阅读来接受别人语言的影响。
特点:1、随意性2、开展性3、计划性(二)内部语言定义: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
特点:1、隐蔽性2、简略性四、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一)语言的表征就是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
语言的表征具有层次性。
(二)语言的加工就是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语言的加工可分为自动加工和受控制加工,系列加工和平行加工。
模块化加工和交互作用式加工。
五、研究语言的意义1、研究语言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心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因而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研究语言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语言活动是人类最重要、最频繁的一种活动。
正确地表达和接受语言,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
语言的研究对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有重要意义。
3、语言是一种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语言的交际功能不仅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且也日益成为人——机交往的工具。
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一、语言的发音机制语音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来的。
这个振动物体就是人的发声器官。
它由三部分组成。
(一)呼吸器官语言发音的原动力是由呼吸器官产生的气流。
(二)喉头和声带声带长在喉头里,是主要的发音体。
(三)口腔、鼻腔和咽腔口腔、鼻腔和咽腔起共鸣器的作用,其中作用最大的是口腔。
二、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一)布洛卡区(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患有这种病失语症的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
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
在布洛卡区病变的情况下,有些病人不能使用代词、连词,不能处理动词的变化,不能使用复杂的句法结构,她们的话语是一种吞吞吐吐的、电报式的语言。
布洛卡区损伤还可能出现词语反复现象。
布洛卡区损伤的病人不仅产生语言运动障碍,而且语言的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二)威尔尼克区(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区在大脑左半球颞叶颞上回处,它的主要功能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因而和语言的接受(或印入性语言)有密切的关系。
威尔尼克区病变会引起接受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
病人说话时,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
接受性失语症的一种较轻的形式叫词盲。
接受性失语症的另一种表现,是对词义作出错误的估计。
患有接受性失语症的病人谈吐自由、语流很快,但她们的话语没有意义,几乎不能提供任何信息。
切断或损伤威尔尼克区与布洛卡区联系起来的神经纤维束-弓形束,也将产生同样的效果。
(三)角回(单词视觉记忆)角回位于威尔尼克区上方。
顶—枕叶交界处。
角回实现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转换。
角回损伤将会引起语义性失语症。
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实现视与听觉的跨通道联合。
角回不仅将书面语言转换成口语,也可将口语转换成书面语言。
切除角回将使单词的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失去联系,从而引起阅读障碍。
这种病人能说话,能理解口语,但不能理解书面语言。
切除角回还将引起听—视的失语症,这种病人由于在看到的物体和听到物名的声音之间失去联系,因而不能理解词语的意义。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语言在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
(割裂脑的研究),研究证实语言活动主要是大脑左半球的功能,但大脑右半球在语言理解中也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语言理解含义: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语言理解以正确感知语言为基础。
语言理解可以分为三级水平:1、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是语言理解的第一级水平。
2、句子的理解是语言理解的第二级水平。
3、课文或话语的理解是语言理解的第三级水平。
一、语音知觉语音知觉有时也叫言语知觉,是指人们对语音的识别过程。
语音就是语言的声音,亦即人说话的声音,这是口语的物质外壳或形式。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的物理性质:音调、音强、音长与音色。
音调是指语音的高低。
语音的高低决定于声带的长短、厚薄和松紧程度。
音强是指语音的强弱。
语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时呼出的气流量的大小。
音长是指语音的长短。
这取决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音色是指语音的特色。
语音的音色有声波的波形来决定。
(二)音位及其区别性特征音位是在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分元音和辅音。
研究音位的区别特征有助于解释人对语音的感知。
(三)影响语音知觉的各种因素语音知觉的效果可以用语言清晰度与可懂度进行度量。
清晰度与可懂度是指听者了解讲话者说话的百分率,或指听者听对的百分率。
影响语音知觉的各种因素有:语音类似性,语音强度,噪音掩蔽,语境,句法、语义的作用。
二、词汇理解词汇理解是指人们通过视觉或听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
词汇理解也称词汇识别或词汇通达。
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单词的部位信息、正字法规则、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字形结构、字词的使用频率、语音的作用、语境的作用、语义的作用。
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有:(一)单词的部位信息(二)正字法规则(三)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四)字形结构(五)字词的使用频率(六)语音的作用(七)语境的作用(八)语义的作用三、句子理解句子理解是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
影响句子理解的因素有:(一)句子的类型(二)词序(三)语境(四)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四、课文理解课文理解是语言理解的最高级水平。
它是在理解字词、句子等基础上,运用推理、整合等方式揭示课文意义的过程。
影响对课文理解的因素:(一)推理(二)语境(三)图式的作用第四节语言的产生语言产生也叫语言表达。
一、语言产生的性质语言产生是指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包括说话和书写两种形式。
无论说话或书写,人的语言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的支配下产生的。
说话的目的和动机不同,语言表达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同。
语言活动又是受认知系统直接支配和调节的活动。
语言的产生不仅取决于说话者的说话目的与动机,而且取决于说话者对情境分析和对听者的正确了解。
语言产生和记忆也有密切关系。
人们必须从记忆系统中搜索所需要的思想,才能用口语或文字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
二、语言产生的单位研究语言产生的单位主要是通过语误分析来进行的。
人们常常吧语言产生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单位当做语言产生的单位。
语误分析表明,语言产生的单位主要有:音位,音节,语素,词,短语。
三、语言产生的阶段语言产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如:构造阶段:根据目的确定要表达的思想;转化阶段:运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语言的形式;执行阶段:将语言形式的信息说出或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