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
- 格式:ppt
- 大小:644.50 KB
- 文档页数:58
6月9日《语言学概论》讨论主题:语言系统的发展语言学概论教材第七、八、九章虽然分立为三章,但实际是一个整体,讲的都是语言发展变化的有关问题。
第七、八章讲授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理论。
主要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谈语言的发展变化问题的;第八章讲授语言接触的种种现象,实际是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的扩展。
第九章主要从语言内部结构要素角度阐述语言的发展演变。
正确理解、把握这三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对语言发展变化这个问题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语言作为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个问题的认识。
第七章辅导1、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如何万物皆流,万物皆变,发展变化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世界上不存在固定不变的事物。
语言也一样,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
如我们今天用普通话去读古代的诗词,会发现许多词语不押韵了;英语当中有许多词的写法与读音不相一致了。
语言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
语言也同世界上其它事物一样,变化发展是永恒的,语言如果一旦停止了发展,也就没有了生命。
只不过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缓慢,不易被人们感觉到罢了。
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这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第一,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同样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
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如我国的战国时期是个社会大分裂的时期,诸侯割据,形成了社会的分化,因而形成了"言语异声"的局面。
而两汉时期是中国社会对外交往较多时期,汉语中的外来词也是吸收最多时期之一。
第二,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一、填空1、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英语“deer”原来指“野兽”,现在指“鹿”,这属于词义的(缩小)。
“兵”原来指兵器,后来指士兵,这属于词义的(转移)。
2、语音演变的规律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二是(时间性),三是(地区性)。
3、从宾动语序变为动宾语序这是语法演变中(组合)规则的变化。
4、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
5、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
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作(类推)。
6、“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词语的替换)。
7、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替换),用(双音节)为主的格局来取代(单音节)为主的格局。
8、研究语音变化的凭借主要有(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和(古代的借词)。
9、“信”原指送信的人,后来指“书信”,这一词义演变是上(转喻)认知机制引起的。
10、汉语孤立语的特点使得汉语的语法化不会产生(屈折成分)。
二、单项选择1、汉语发展过程中量词的出现属于( C )方面的变化。
A.语义B.语法组合规则C.语法聚合规则D.形态2、以下哪一项表明词义发表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则性( C )A.词义随着祔的发展而发展B.基本词汇变化慢,一般词汇变化快C.具有相同或相近语义的词倾向于出现相同的变化D.词义可以扩大、缩小或转移3、中古英语的wifeman(妇女)由wife(女人)和man(人)构成,是个复合词。
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 (妇女)成为一个词了。
这是( D )。
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B.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4、以下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消失。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以今证古,可推测一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原始面貌。
有了这个起点,整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分化、发展的过程也就能得到说明。
所以历史比较法是推溯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演变过程的有效方法。
这种方法曾经系统地应用于印欧系语言的研究,拟测出各个语族乃至整个语系的原始母语,使印欧系语言的演变过程大致得到了说明。
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来研究其他语系的语言。
应用这种方法研究汉语的中古音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2.词语的替换即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换一种说法。
这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可能是社会方面的,如“邮差”改为“邮递员”、“戏子”改为“演员”等就是由于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改变而替换的,而“目”改为“眼睛”则是由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化这一语言系统内部原因造成的。
3.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
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多,如“布”,古代只指麻织物,而今天则是棉、麻、化纤织物及混纺织物的统称,这是由于现实现象的变化而引起的词义变化。
再如“虹”,古人认为它是一种有生命的虫,能饮水,而今天人们则认识到“虹”是由于阳光照在水滴上,经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圆弧,是一种天气现象。
这是由于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而引起的词义的变化。
词义的演变,从其演变的结果来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4.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就是词义的扩大。
如汉语中的“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现指所有的江河;“皮”原专指野兽的皮,现则泛指皮肤,这些都是词义的扩大。
5.词义的缩小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
如“丈人”,原指年长的男子,现专指妻子的父亲;“臭”原指一切好闻和难闻的气味,现则只指臭味,这些都是词义的缩小。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一、填空1、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英语“deer”原来指“野兽”,现在指“鹿”,这属于词义的(缩小)。
“兵”原来指兵器,后来指士兵,这属于词义的(转移)。
2、语音演变的规律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二是(时间性),三是(地区性)。
3、从宾动语序变为动宾语序这是语法演变中(组合)规则的变化。
4、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
5、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
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作(类推)。
6、“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词语的替换)。
7、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替换),用(双音节)为主的格局来取代(单音节)为主的格局。
8、研究语音变化的凭借主要有(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和(古代的借词)。
9、“信”原指送信的人,后来指“书信”,这一词义演变是上(转喻)认知机制引起的。
10、汉语孤立语的特点使得汉语的语法化不会产生(屈折成分)。
二、单项选择1、汉语发展过程中量词的出现属于( C )方面的变化。
A.语义B.语法组合规则C.语法聚合规则D.形态2、以下哪一项表明词义发表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则性( C )A.词义随着祔的发展而发展B.基本词汇变化慢,一般词汇变化快C.具有相同或相近语义的词倾向于出现相同的变化D.词义可以扩大、缩小或转移3、中古英语的wifeman(妇女)由wife(女人)和man(人)构成,是个复合词。
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 (妇女)成为一个词了。
这是( D )。
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B.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4、以下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消失。
第九章语⾔系统的发展第九章语⾔系统的发展第⼀节语⾳的发展⼀⼀、何以知道语⾳的发展语⾳⼀发即失,如何知道语⾳在发展变化呢?主要有以下⼏条线索。
⼀是⽅⾔和亲属语⾔,⼆是记录了语⾔过去状态的⽂字。
(⼀)⽅⾔和亲属语⾔第⼀条,利⽤语⾳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语⾔的地区差别中发现语⾳发展的线索。
语⾔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使同⼀语⾔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差异。
这些差异往往代表某⼀语⾔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正可以从地域的差别中去探索有关现象的发展过程。
例如尖团⾳的演变:所谓尖⾳是指⾆尖前塞擦⾳、擦⾳与齐、撮⼆呼的组合;所谓团⾳是指⾆⾯前塞擦⾳、擦⾳与齐、撮⼆呼的组合。
汉语中的有些⽅⾔齐、撮⼆呼前的⾆尖前塞擦⾳、擦⾳因腭化⽽变成⾆⾯前塞擦⾳、擦⾳,这种现象属于尖团合流,在语⾔中不分尖、团⾳。
有些⽅⾔仍要分尖、团⾳。
我们只要把⽅⾔的有关差别稍加排列,就可以找到尖、团合流的轨迹。
⼀种语⾔在地域上的差别可以反映它在时间上的发展序列。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差别作⼀个系统的⽐较,⼏乎可以整理出⼀部活的汉语史来。
总之,研究⽅⾔或亲属语⾔的差别就探索语⾔的发展史是⼀个重要的途径。
(⼆)记录了语⾔状态的⽂字第⼆条,利⽤⽂字的保守性发现语⾳发展的线索。
⽂字是记录语⾔的书写符号,⽂字的读⾳和拼写规则要适应语⾔的状况。
但⽂字具有保守性,语⾔起了变化,⽂字往往还是⽼样⼦,或者虽然作了调整,但过了⼀些时候⼜会落在语⾔的后⾯。
⼈们就可以利⽤⽂字的保守性去探索过去的语⾔⾯貌和它的演变线索。
这在⼀些采⽤拼⾳⽂字的语⾔中是⼀种⾏之有效的⽅法。
英语“fight”“lighi”“height”等词中的“- gh-”不发⾳,根据拼法并参照现代⽅⾔的读⾳,我们可以知道它过去念[x],后来消失了。
汉字虽然是意⾳⽂字,具有跨时代、跨地域的特点,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凭借汉字知道汉语语⾳的发展。
1、利⽤古代韵⽂发现语⾳发展的线索。
诗⽂⼀般是押韵的,于是⼈们可以从诗⽂的⽤韵中看到古⾳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