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谁而来
- 格式:doc
- 大小:1.50 KB
- 文档页数:1
半部论语治天下典故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南宋朱熹谢世之后,首先是一个叫林駧(dòng)的人所撰《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八《儒吏》所记:“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
”赵普所学的书籍,除了《论语》之外,没有别的了。
在这段话下面,有个小注,写着这样的话:“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这个典故说的是赵普在担任宰相期间,曾经声称自己凭借半部《论语》就足以治理天下。
这个典故的含义在于强调学习儒家经典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说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点事儿》“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话咱老早就听说过,一直觉得挺神奇,挺有意思。
这《论语》到底有啥魔力,能让一个人靠着读一半就能治理天下呢?咱就先来聊聊这故事的由来。
相传宋朝的赵普,那可是个厉害角色,他就声称自己靠着半部《论语》就帮助皇帝把国家治理得妥妥当当。
想象一下,要是咱现在拿着半本书,说能搞定一切大事儿,那别人肯定觉得咱在吹牛。
可人家赵普还真就做到了,厉害吧!有时候我就琢磨,这半部《论语》里到底有啥宝贝呢?难道里面藏着什么绝世秘籍,就跟武侠小说里的武功心法似的?细细一想,其实《论语》里讲的都是一些关于做人、做事、道德、伦理的道理。
比如要仁爱啦,要懂礼啦,要诚信啦,这些都是很实在的东西。
也许赵普就是把这些道理悟透了,运用到治理国家中去,所以才有这么大的成效。
再想想咱自己的生活,虽然咱不是治理天下,但这《论语》里的道理也同样适用啊!比如说和朋友们相处,咱要是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肯定能处好关系。
再比如工作上,要是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那肯定能少犯错误,进步也快。
虽然咱不能靠半部《论语》就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是多学学里面的智慧,对咱的人生肯定有帮助。
这就好像是给咱的生活添加了点调料,让它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咱也可以把这些道理当作是咱们的秘密武器,遇到困难了,拿出来用一用,说不定就能解决问题啦。
说不定哪天我也能拍着胸脯说:“嘿,我靠着半部《论语》,还真就把我这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了呢!”哈哈,开个玩笑。
不过说真的,这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确实给了我不少启发和思考,让我明白了道理的力量。
咱虽然不能治理天下,但可以管好自己的小天地呀,用这些道理让自己变得更好,让周围的人也能更加受益。
哎呀,总之呢,“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事儿,咱就得好好琢磨琢磨,取其精华,为咱所用。
让咱也能在生活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精彩大戏!。
半部《论语》治天下公元959年,赵匡胤是后周柴荣的心腹武将,掌控着兵马大权。
柴荣的突然离世,给赵匡胤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是继续辅佐后周,成就一番霸业;二是拥兵自重,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
此时,寻找一位知识渊博的文官是他当务之急。
正当他非常着急之时,一位教书先生进入了他的视线,这个人就是赵普。
与之交谈,发现他谈吐不凡,智慧过人。
赵匡胤十分高兴,于是委以重任。
然而,这个赵普并非经纶满腹,他只懂得一部《论语》。
好在他十分聪颖,虽然才学不高,但应酬赵匡胤还是绰绰有余。
由于赵普的辅佐和操纵,公元960年,发生了陈桥驿兵变,赵匡胤终于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赵普也坐上了丞相宝座。
登上皇位后的赵匡胤,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他决定亲定国号。
通过苦思冥想,他选定了两个十分满意的字——乾德。
当赵匡胤在文武百官面前说出自己选定的年号之后,赵普第一个拥护:“好啊!好啊!朗朗乾坤,德泽后人,多么吉祥而大气!”听到丞相地赞赏,太祖皇帝非常得意。
正当他拿起御笔就要书写之时,只听一个大臣奏道:“起奏陛下,此二字已先后被大唐和西蜀王衍使用,因而不可作为大宋国号。
”堂堂大宋怎能使用别人用过的国号?太祖十分恼怒。
他猛一抬头,正好赵普与他近在咫尺。
于是,他边念边在赵普的脸上写道:“好个屁!”说完拂袖而去。
唐朝的历史不过三百余年而已,而“乾德”二字先后两次被使用,丞相赵普居然不知道!可想而知,皇帝是多么的失望。
赵普的学问在他心中也大打折扣。
不久,太祖皇帝就罢免了赵普的丞相职务。
公元976年,太祖猝然离世,太宗继位。
然而,太宗皇帝总找不到合适的丞相人选,最后不得不重新启用赵普。
赵普在丞相地位置上干得有声有色。
有人偷偷地问他:何以能辅佐两代君王?他答道:“我是用半部《论语》使太祖皇帝得到天下,用另外半部《论语》为太宗皇帝治理天下。
”后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流传开来。
由此看来,智慧离不开知识,知识更需要智慧啊!。
三一文库()〔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
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半部论语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
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
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
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总是十分敏快。
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不过是一部《论语》。
于是人们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第1页共4页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赵普仍然担任宰相。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
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
”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所以又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妙对宋太祖赵普是宋朝的开国功臣,他的功劳可以和汉朝的张良和萧何相比,一次,宋太祖问赵普:“天下什么东西最大?”赵普没有立刻做出回答,他的头脑正在快速地思考着。
他想,当然不可能是某种有形的东西了。
那么,应回作父母最大呢,还是皇帝的皇权最大呢?就在赵普还没考虑好答案的时候,宋太祖又问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比其他物件都大”?24。
儒学史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宋史·赵普传》载:赵普"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赵普少年时当过小吏,没有学术,也不喜欢读书。
后来当了宰相,宋太祖经常劝他读书。
他一旦读书以后,很感兴趣,特别是晚年,手不释卷。
他一回到家,就关起门来,打开箱子,拿出书来,一读就是一整天。
第二天去办公,一切都处理得非常顺利。
他死以后,家属打开箱子一看,就只是《论语》二十篇。
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论语》载赵普对宋太宗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论语》),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后人从此引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治天下,就是管理天下。
半部《论语》就可指导统治者管理天下,说明《论语》是一部宏观管理学的精品著作,赵普读了此书,"次日临政,处决如流",确实对宏观管理有指导作用。
日本一些企业家把《论语》当作职工必读书,并用《论语》上的观点实行企业管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
可见《论语》也可以作为微观的企业的管理学著作。
中国这种管理学,与西方管理学很不相同。
中国传统管理学是模糊的、抽象的、不容易操作的。
不像西方管理学那样明确、具体而又容易操作。
中国传统管理学有这些特点,需要高水平的人去细心体悟,才能加以应用,也才能获得成功。
如果以为管理学就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那么对于中国传统管理学来说,则不能适应。
这是需要"好学深思",才能"心知其意"。
欧洲一些人认为日本企业管理是最成功的,而这其中就有中国传统管理学的内容。
中国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就在辽阔的国土上管理着五千九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国,中国传统管理学当然有很丰富的成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
半部《论语》治天下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在后周节度使赵匡胤手下当推官。
后周显德七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
于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
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
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
从宋太祖取得政权开始,到平定南方,赵普是主要的谋士,立了不少大功。
宋太祖拜赵普为宰相后,事无大小,都跟赵普商量。
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
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
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认真诵读。
第二天上朝,他处理起政事来思维总是十分敏捷。
人们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赵普仍然担任宰相。
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粗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合适。
宋太宗不以为然。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能超出《论语》。
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另外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会使天下太平。
”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历史上就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
赵普之所以能够稳坐宰相之位,除了他深研《论语》之外,还离不开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善于不断总结经验。
[键入文字]
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是谁
赵普
自宋太祖以后,北宋王朝的君主大臣们都极其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在皇帝、宰相亲自带头的榜样影响下,崇尚儒学重视文化的风气很快流传开来。
宰相须读书
北宋初年的一个冬天,夜里天寒地冻,大雪纷飞。
在一片银妆素裹之中,两位客人先后来到汴京城内的某处深宅大院,在温暖的火炉旁宾主三人饮酒夜谈,就是在到这里,北宋王朝结束五代乱世,平定天下的策略诞生了。
这两位来客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和他的胞弟、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这座深宅大院的主人则是北宋的开国元勋赵普(922~992)。
赵普的原籍在幽州蓟县(今北京西南),后来他的父亲带领家族迁到洛阳(今属河南)居住。
后周时,赵普在军中担任小吏,以勤奋能干得到赵匡胤的赏识,很快被提拔为归德军节度使掌书记,成为他的幕僚。
赵匡胤称帝以后,赵普的官职不断提升,最终在乾德二年(964)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身为朝廷重臣的赵普并非文人出身,这在极重文治的北宋实在是一个罕见的特例。
曾为小吏的赵普年少失学,虽然认识文字,读的书却并不多,再加上他平素不擅言辞,所以很多人都以为他从不读书。
决心大量任命文官,开创一个全新制度的宋太祖经常劝他在平时多注意学习文化,甚至为此很严厉地批评赵普。
从此赵普开始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努力地学习儒家典籍。
《论语》治天下
赵普读得最多的是被儒生们分外推崇的《论语》,赵普将这部号称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书籍放在卧室的盒子里,每天退朝回家就关上房门用心攻读。
在后世作为启蒙读物的《三字经》中,有这样几句话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这段
1。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
处
成语名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读音: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成语解释: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成语出处: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
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
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
成语造句: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
近义词:半部论语
反义词:金瓯无缺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强调学习儒学的重要
成语繁体:半部論語治天下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形式:7字成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成语接龙:
下不为例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
表示只通融这一次。
下车泣罪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下车伊始伊:文言助词;始:开始。
旧指新官刚到任。
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下车作威原指封建时代官吏一到任,就显示威风,严办下属。
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一点厉害。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
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下阪走丸阪:斜坡;丸:弹丸。
在斜坡上往下滚弹丸。
比喻说话敏捷流利。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意思是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2016年国考行测常识知识3000问(三)行测答题技巧:常识判断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常识一般多靠积累,所以说日积月累很重要!哪怕是你现在暂时不考公务员,看看这些知识学习一下,对自身的提高也是棒棒哒!下面,贵州中公教育为大家整理了常识3000问(三),以供考试查看:201、按有关法律规定,经营者可以从事的抽奖式有奖销售,最高奖的奖金额的限度是:答:5000元人民币202、按照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股份在公司设立几年内不能转让?答:3年203、按照世界银行新的评价国家财富标准,人均最富的国家是:?答:澳大利亚204、按照我国禁毒法律规定,吸毒是什么性质行为?答:违法行为205、按照我国《合同法》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答:需要取得债权人同意206、按照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时?答:推定未变更207、奥林匹克的格言是否属于《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保护的奥林匹克标志?答:是208、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口号是?答:更快、更高、更强209、奥斯卡金像奖的造型是一个男人,他的手里有?答:一柄长剑210、奥运会各项比赛的第四、五、六名,所获的奖励为?答:只有奖状没有奖章211、“奥斯卡金像奖”是哪个国家的奖项?答:美国212、奥运会第一个只有女子才能参加的比赛项目是?答:艺术体操213、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会期不超过?答:16天214、奥运会上的马拉松比赛的起源与什么有关?答:战争215、澳门的总面积目前?答:不断增加216、"芭蕾舞”是从哪国传进的外来语?答:法国217、奥运五环旗中的绿色环代表?答:澳洲218、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的法院是?答:行政法院219、八股文的题目主要摘自?答:《四书》220、八路军的全称是?答:国民革命军第八军221、巴金的作品有?答:家222、巴林在东半球的哪个地区?答:波斯湾223、“八仙过海”中的八仙除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外还有答: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汉钟离224、巴黎公社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这个政权仅存活了? 答:两个月225、巴西的首都是哪座城市?答:巴西利亚226、把房屋全部荷载传递给地层的是?答:基础227、把人类血液分为A型、B型、O型或AB型的依据是:答:红细胞具有不同抗体228、把占城稻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种植的是?答:北宋政府229、把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并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世界观的译著是? 答:《天演论》230、把塑料袋放在水中,用手将其按到水底,稍等片刻,浮出水面的是? 答:无毒的231、"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见于?答:《史记》232、白炽灯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答:钨丝蒸发233、“白眉”这个由典故引申来的词语是指称?答:兄弟中的优秀者234、白闪闪的银变成极细小(只有十分之几微米)的银粉时,银是?答:黑色235、白酒加热到40-50度后饮用为好,是因为?答:是甲醇挥发236、白求恩是何方人士?答:加拿大237、“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答:格林童话238、白燕鸥一生共生几枚蛋?答:1枚239、白鳍豚用什么呼吸?答:肺240、"百老汇”是什么建筑的名字?答:一条街241、白种人眼珠呈蓝色是因为眼珠上的虹膜含有答:较少的黑色素242、"百会穴”在?答:头顶正中243、百慕大三角海区引人关注的原因是答:发生种种神秘事故244、“百岁神医”孙思邈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人,您知道他是用什么导尿的吗?答:葱管245、板眼是中国民间传统音乐中表示节拍的术语,请问板代表?答:每小节最弱的拍子246、办理铁路行李、包裹托运,以下哪种票有效?答:硬坐车票247、百叶箱不能完成的气象观测项目是?答:降水248、"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谁而来?答:赵晋249、帮助商鞅在秦国人民中树立威信的是?答:一根木秆250、“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赵普原籍幽州蓟县(现在的北京),因为少时经历了很多叛乱纷争,读书不多,从小学的是如何做个小吏。
后来,赵普位极人臣,学历便显得有点低了,连宋太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就经常劝他读点书。
赵普虚心听取意见,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诵读,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总是十分得当。
赵普死后,人们才发现他的书箱里只藏了一部《论语》,而且只翻看了一半。
于是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便不胫而走,成为当时最大的新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战经验有时强过书本经验。
比起许多书生,赵普的官运无疑是亨通的,三次入相,经历太祖、太宗两代政权之更替。
为保全自己,公元992年,赵普三次上表以年老多病请求辞官,但太宗仍下诏慰留,并加太师衔、封魏国公,享受宰相待遇。
当年七月,赵普走完了生命历程,终年七十一岁。
宋太宗派官员治丧,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谥号"忠献"。
历史中的赵普留给我们的是多面和复杂性,他有时是严厉正直的谏官,雪夜决策、杯酒释兵权,但其收受贿赂、随波逐流、见风转舵,同样引来无数非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普是典型的官吏代表,在强权体制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但以身家性命为重,他从来不是真英雄,只是一个在多变的封建君主威严下,战战兢兢、游走其中的官吏。
善于揣摩上意的部下公元959年,后周世宗去世,由遗孀佐幼主宗训即位。
当时赵匡胤执掌护卫皇帝之禁军,担任殿前都检点要职。
公元960年春,传契丹勾结北汉入寇。
匆忙之间,赵匡胤率军北征,兵行开封东北四十里之要道陈桥驿时,将士托故不行,将赵匡胤灌醉,然后以杏黄龙袍加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
由此,赵匡胤统一中原,建立大宋。
在旧史的记载中,总说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是被迫的,看似是军人起哄。
但事实上,这是场精心策划的布局,而当时担任军中谋略的赵普无疑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他做了赵匡胤心中想做而又不便明言的事。
这些事是弄刀舞枪、迷信武力的将领们所无法想出来的。
国学知识竞赛海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20×2=40)1、随着《宫》、《甄嬛传》、《山河恋》等一系列清宫戏的热播,清朝前期的几位君主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以下几位皇帝正确的世系排序是:( B)A.顺治-乾隆-康熙B.顺治-康熙-雍正C.康熙-嘉庆-顺治D.康熙-乾隆-雍正2、2013年上映的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讲述的是中国特工同日本黑帮以及英国大盗三方之间为了保护和争抢辗转流失、历经磨难的中国元代传世之作《富春山居图》而发生的夺宝故事。
请问,《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 C )A.郑樗B.吴洪裕C.黄公望D.倪瓒3、故宫养心殿西暖阁是乾隆皇帝的书房,因这里收藏有三件绝代精妙的书法作品而被乾隆命名为“三希堂”。
请问,以下哪一件不是属于三希堂的三件法帖:( A )A.寒食帖B.快雪时晴帖C.伯远帖D.中秋帖4、郭沫若的历史剧《虎符》取材于战国时期“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请问这一事件与下列哪一位有关:( B )A.黄歇B.魏无忌C.田忌D.百里奚5、“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古代人常用的形容美女的词汇,据传是从四大美女的故事演化而来,请问它们分别对应的是:( B )A.貂婵;杨玉环;王昭君;西施B.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C.杨玉环;貂婵;西施;王昭君D.王昭君;西施;杨玉环;貂婵6、山东曲阜的'“三孔”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是我国历代推行儒学、尊奉孔子的文化见证,请问,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曲阜三孔”:( B )A.孔府B.孔祠C.孔庙D.孔林7、《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在太虚幻境得见诸女儿判词,其中一首云:“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x。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请问这一首写的是:( C )A.袭人B.麝月C.晴雯D.碧痕8、王先生最近在微信上发了一条信息“庆祝弄瓦之喜”,请问他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C )A、乔迁新居B、生了个儿子C、生了个女儿D、女儿嫁人9、中国传统戏曲往往按照角色的性质将其划分为不同行当,请问,《西厢记》中的红娘和《文昭关》中的伍子胥应分属什么行当:( C )A.文丑;武生B.青衣;穷生C.花旦;老生D.武旦;红生10、下列哪个不属于“文房四宝”:( D )A.湖笔B.端砚C.宣纸D.诗筒11、白居易有诗云:“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一部论语就治得了天下吗?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出处。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是说公元960年,赵普辅佐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登上了皇帝宝座。
赵普也由此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开国名相,后来,宋太宗继位,赵普又两次出任宰相。
当时人们纷纷传言赵普读书甚少,仅仅一部《论语》而已。
宋太宗便问赵普,是不是这么回事?赵普从容回答说:“我平生的学问哪有那么多?只有半部而已。
当初我用半部《论语》辅佐太祖皇帝平定天下,现在打算仍用这半部辅佐陛下达到天下太平”为什么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推动这段历史发展的这位高级谋士也就是宋朝初年的著名宰相。
这位宰相虽然能谋善断,但早年读书太少,晚年常读《论语》,他曾经对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说:“我用半部《论语》替太祖打天下,我再用半部《论语》替陛下治天下。
”所以,后人赞誉他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近年来甚嚣尘上,《论语》作为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地位,再一次被大肆宣扬,有人甚至说,《论语》将是二十一世纪的福音书。
为此,我们对“半部论语治天下”前世今生及时代变迁后的时代作个分析。
半部论语治天下不过是元代以降儒生参政议政的广告词。
在赵普生前,以及整个北宋,没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
此说真正流传开来是在元朝。
但恰恰是在元朝,对儒术表示了极大的轻蔑,所谓“九儒十丐”,那些满腹经纶的儒生,其地位与乞丐不相上下,连自己的生计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何谈治天下。
这句台词既是向往也是自我广告。
邹纪孟先生在《半部论语治天下:元代失意儒生的自我广告》1一文众考证后指出三点:其一,在赵普生前,以及整个北宋,没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
其二,此说真正流传开来是在元朝。
但恰恰是在元朝,对儒术表示了极大的轻蔑,所谓“九儒十丐”,那些满腹经纶的儒生,其地位与乞丐不相上下,连自己的生计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何谈治天下。
为此,元杂居中的那句台词,既是地位低下的儒生们对前朝文人地位的向往,对自己学问的一种自负,也是向当朝执政者的一种自我推荐。
《论语》名句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论语》名句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论语》有多大的威力呢?历史上有一个人只读了半部《论语》,就敢说自己可以治理天下了。
这个人就是宋代的丞相赵普。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论语》名句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的知识,欢迎阅读。
【论语其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唱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话,就出自《论语》的第一篇《学而》。
开幕式上,那些头戴长冠,手持竹简,宽衣长袖的儒生,也是模仿当年摇头晃脑地吟诵《论语》的儒生;而他们手中的竹简,就是孔子曾经“韦编三绝”的“韦编”,上面就是用毛笔竖排书写的《论语》。
《论语》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记录老师孔子的一些善言的书。
据国学家考证,《论语》不是一个人在一个时期里面完成的,而是不同的人先后完善而成,最后成书在战国初期,据今天已经有两千四百年了。
【论语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温习,这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有朋友从遥远的地方赶来,可以和我讨论学问,这不是很愉快的事情吗。
这是《论语》首篇《学而》中的话。
宋代的大学问家朱子分析说,《论语》将学习放在书的开篇,就是让大家明白,学习是一切的基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读:学习但不思考,或者思考而不学习,都会变得迷惑、懈怠。
孔子主张学与思不能偏废,只有学思结合,方可成为有学识、有道德之人。
《论语》中多处言及学的重要,也有多处言及思的重要,都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言的,但总体强调应将学与思适当地结合起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态度才是明智的。
这是孔子告诉子路如何求知时说的,这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对于文化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
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毕竟有限,总有不懂之处,故应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不足,不断学习,这才是明智之举。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导语】中国历“国学”是指以“国⼦监”为⾸的官学,⾃“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泛指“中国传统思想⽂化学术”。
下⾯是分享的国学知识问答题⼤全及答案。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四季歌》起源于?(魏.晋时期) 2.《孙⼦兵法》共有多少篇?(13篇) 3.《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是谁?(纪晓岚) 4.《孙⼦兵法》的作者是?(孙武) 5.《藤王阁序》的作者是?(王勃) 6.《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莆) 7.《西游记》中的⽕焰⼭位于?(新疆) 8.《阳关三叠》是甚么时候的琴曲?(隋唐) 9.《周易》是哪家的经典之⼀?(儒家) 10.《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 11.阿诗玛是我国云南哪个民族塑造的艺术形象?(彝族) 12.“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语最早见于谁的⽂章?(鲁迅) 13.按风俗,“腊⼋粥”应在阴历哪⼀天喝?(12⽉初⼋) 14.按图索骥中的“骥”本意指的是?(马) 15.⼋股⽂的题⽬主要摘⾃?(《四书》) 16.巴⾦的作品有?(家) 17.把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并整整影响了⼀代⼈的世界观的译著是?(《天演论》) 18."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 19."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谁⽽来?(赵晋) 20.帮助商鞅在秦国⼈民中树⽴威信的是?(⼀根⽊秆) 篇⼆ 1.“榜上⽆名,脚下有路”。
我国古代落第著书终成⼤器的是:(蒲松龄) 2.被称为荷⽉的⽉份是?(六⽉) 3.被称为“三苏”的北宋⽂学家⽗⼦中的⽗亲是?(苏洵) 4.被称为菊⽉的⽉份是?(九⽉) 5.被称为我国最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窟是哪⼀个?(⽢肃敦煌莫⾼窟) 6.被称为“书圣”的古代书法家为(王羲之) 7.被称为我国“瓷都”的是指哪⼀城市?(景德镇) 8.被称为杏⽉的⽉份是?(⼆⽉) 9.被称为"中国17世纪⼯艺百科全书"的<<天⼯开物>>是谁创作的?(宋应星) 10.被称作东⽅威尼斯的是?(苏州) 11.被国内外⼈⼠誉为“中国三⼤国粹”的是?(京剧、国画、中医) 12.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是?(王维) 13."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语出?(《西厢记》) 14.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欧洲早了多少年?(400) 15.鞭炮和爆⽵哪⼀个历史⽐较悠久?(爆⽵) 16."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川剧) 17.九宫格”的创始⼈是:(欧阳洵) 18.旧时我国的⽼百姓称什么动物为“仓神”:(⿏) 19.就体裁⽽⾔,正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20.康熙皇帝的庙号是:(圣祖) 篇三 1.科举考试中把考⽣的姓名糊没称“弥封”,它初始于: (武则天) 2.科举中,会出现⼀⼈兼解元、会元、状元的“连中三元”,其分别是在什么考试中取得的?:(乡试、会试、殿试) 3.“孔”姓的来源是:(祖先的字) 4.孔⼄⼰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科举制度始创于何时?(隋朝) 5.孔⼦曾说过:“微管仲,吾被发左衽”,这的“左衽”是指:(少数民族) 6.昆剧因何地⽽得名?:(江苏昆⼭) 7.腊⼋粥”最早起源于:(佛教) 8.来龙去脉”的成语产⽣于:(风⽔勘探) 9.“兰桂齐芳”的“兰桂”指:(⼦孙) 10.狼毫”的原料取⾃:(黄⿏狼)。
[键入文字]“半部论语治天下”由何而来?赵普真的做到了吗?《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在儒家学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儒家对于《论语》有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那么“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谁而来?是什么意思呢?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的典故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
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
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赵普是赵匡胤最信任的心腹和谋士,北宋开国功臣。
早在赵匡胤担任后周同州节度使一职时,赵普即追随其鞍前马后,在赵匡胤手下任掌管刑狱的推官。
赵匡胤创业之初,赵普尽心尽力、忠心耿耿的辅佐他,为他出谋划策、赞襄军事。
赵普是“陈桥兵变”的主谋和参与者之一,他为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也为北宋草创之初的稳定和之后的统一大业、生存发展、繁荣富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谁说的什么意思二赵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于汉高祖刘邦和丞相萧何,久经考验,互为倚重。
虽然在历史上赵普的名气远远不如萧何,但二人的施政理念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无为而治,与民生息。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靠半部古书就能治国安邦,这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真的发生过吗?史料记载,赵匡胤虽然行伍出身,但他或许是历代帝王里最喜读书的一位。
无论是以前行军打仗,还是当了皇帝,一有空即手不释卷,勤读不缀。
在后周为将时,每攻下一座城池,别人忙着抢夺金银财宝,子女玉帛,他却不辞辛苦扛回一箱一箱的书籍,这不合时宜的嗜好连柴荣也觉得诧异。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句有些霸气的名言就出自这位赳赳武夫之口,这等1。
郭继承半部论语治天下心得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能否治天下姑且不论,那是治国的事情;但是我受到的却是关于治学、读书的启示。
“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鹤林玉露》(宋·罗大经)卷七(或乙编卷一):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
”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
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
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可见其本义是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赵普的文化水平不高,读书也不多。
这从《宋史》(卷二百五十六)的本传中可以知道: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邸,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赵普的读书面十分狭窄,但他的精读《论语》让人感受到读书的真谛,让人知道怎样读书,让人获得建构性阅读的快乐。
何以见得?先说其精读而感受读书的真谛。
一个正常的人一生总要获得一点读书的切身体会吧,获得读书体会的方法自然很多,非赵普一种。
可是,赵普精研细读,能化为己有,至于为我所用。
他读了《论语》之后,“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这就是学以致用的说明。
一般说来,读书要善于将人家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见识,而“转化”这种“暗箱操作”在心理学上尚不明确是怎样形成的;但是考察赵普“输入”——《论语》和“输出”——“处决如流”,他的这个“暗箱操作”肯定是对《论语》的仔细品读和精细加工。
当然,对我们并不直接“治天下”的语文教师而言,选一部有价值的经典进行赵普似的精读,对你的语文教学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这样说自然也源于对语文教师读书现状的考虑。
去年年底我应邀到辽宁省的一所著名重点中学评课,上课的老师是我的同龄人,讲《史记》选修课,分析《史记》的人物和语言特点。
这种课型我在东北师大附中的时候(2002年)就搞过,请学生课外查找相关文献,课堂上分小组展示研究成果。
>>>>点击查看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3000问汇总行测答题技巧:常识判断是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常识一般多靠积累,所以说日积月累很重要!哪怕是你现在暂时不考公务员,看看这些知识学习一下,对自身的提高也是棒棒哒!接下来,考试吧就带大家一起来走进常识3000问(一)!1.《胡笳十八拍》琴曲记述的是什么故事?答;蔡文姬流落塞外2.《广陵散》根据《晋书嵇康传》讲的是什么故事?答;聂政刺韩王3.唐朝的宫廷乐舞是?答;燕乐4.七国象棋的发明者是?答;司马光5.中国最古老的围棋棋谱专著是?答;忘忧清乐集6.研究开局的象棋古谱是?答;梅花谱7.135照相机的“135”指的是什么?答;胶卷编号8.17岁的小明如果违法,应该负完全刑事责任吗?答;错9.1800年以前,西方医生认为手术成功的标志是?答;患者疼痛10.18世纪德国贵族热衷于收集并定制各种树木做的“木头书”,以木头做成的盒子,盒面用树皮制作,你知道盒子里面都用来装什么?答;与此有木头有关的如树叶,果实等11.100支纱针织品的纱线比24支纱的?答;细12.1947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了,这是炊用炉具的一次革命,下列对微波炉的表述,错误的是?答;它的微波发生器是一种晶体管13.1946年至1947年,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发现了铀核“三分裂现象”的我国科学家是?答;钱三强.何泽慧14.1922年11月,日本海军设计建成了排水量为7470吨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
请问它装备了多少架舰载机?答;21架15.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进行了一次划时代的飞行,成为航空史上的里程?答;“飞行者”1号16.1941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执行的原子弹研制计划代号为?答;曼哈顿工程17.1907年11月22日,出现在大西洋上的“毛里塔尼亚”号是世界上第一艘现代化的?答;客轮18.1955年的亚非会议是在哪里召开的?答;印尼19.1961年拍摄的电影“红色娘子军”的导演是?答;谢晋20.1962年出版的科普作品《寂静的春天》首次提出了环境保护问题。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在儒家学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儒家对于《论语》有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那么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谁而来?半部论语治天下是什么意思?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谁而来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的典故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
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
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半部论语治天下
儒家学子引用宋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后世所谓的儒生将其混淆,认为只需半部论语便可治理天下国家。
实际上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其真正意义在于统治天下,而非治理天下。
当时赵普说半部论语知天下时明确了并不是一部论语治天下,是因为儒家论语用于统治而非用于治理,后世却增加到了四书五经,确实是悲剧。
《论语》相关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有关治国的道理在《论语》中也有重要的位置。
《论语》体现了孔子的治国思想是,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前提在于君子主要严于律己,基本方法是选才、富国、育人,立法,基本原则是讲究信用,爱护人民。
但不可否认的是,《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儒家思想一样也具有其局限性。
儒家统治国家可以,但治理国家还是以应法家、兵家、纵横家辅佐。
可惜后世扭曲了这句话的真正意义,使得治国只知统治,只知孔儒,而不知治理,这才是封建社会的真正病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