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第一章绪论教学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742.00 KB
- 文档页数:63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导入新课】有人说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有人说在财务部门工作的人就是会计;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说法对不对?究竟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样产生的?日常的会计工作主要有哪些?【讲授新课】一、会计的概念(重点)(一)会计的发展历程从会计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结论:第一,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第二,会计的发展是以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为条件;第三,社会生产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过渡:什么是会计?这是学习、研究会计这门学科和做好会计工作首先应当了解的一个问题。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二)会计的概念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的本质:它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2、会计的主要特点: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3、会计反映的范围:特定的经济单位(会计的主体);4、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5、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综上所述,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那么,会计这种管理活动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有什么不同呢?会计有如下特点(板书):1.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3.有一套专门的会计方法;4.会计核算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全面性。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重点)(一)会计的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1.事后核算:综合反映企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是会计的基础工作。
记账、算账、报账、分析、考核是会计执行事后核算职能的主要形式。
2.事前核算:其主要形式是进行预测,参与计划,参与决策。
3.事中核算:其主要形式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过程按计划或预期的目标进行。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
《基础会计学》教案课程名称: 基础会计学学时: 64适用专业: 管理类各专业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根据会计学科体系的特点,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和从事会计实践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通过基础会计的整个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用会计符号和语言反映经济业务的能力, 对实务中企业披露的信息能予以理解和利用。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对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方法等进行概括地说明, 概括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 是会计学最一般的理论基础, 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章教学, 要求学生: 了解会计的起源、发展与现状;了解会计的对象;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 掌握会计的核算方法。
(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会计的发展。
会计是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由单式簿记发展为复式簿记, 会计方法也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
2、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通过专门的方法, 对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或称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系统。
(二)会计的对象1、会计对象的概念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扩大再生产过程、资金运动、经济业务、会计事项、会计要素、会计对象。
2、会计对象是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三)会计的职能1、会计职能的概念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2、会计核算职能(1)会计核算的概念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完整的记录、计算和报告。
(2)会计核算的内容(3)会计核算的要求(4)会计核算的程序3、会计监督职能(1)会计监督职能的概念会计监督是依据监督标准, 通过会计的专门方法, 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进行的指导、控制和检查。
《基础会计》完整版优质教学教案一、个人简介经济管理学院二、课程要求会计学科体系简介“会计”这个词,早在我国西周时代(约在公元前1 100年到770年之间)就已经出现。
但是,会计作为一种专业知识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过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
会计学的分支:从应用范围上看,可分为:1.宏观会计学反映和监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
2.微观会计学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或组织的经济活动情况。
微观会计学,按照其所服务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1.预算会计(也叫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反映和监督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
2.企业会计(也叫营利组织会计)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情况。
企业会计,按照其服务对象,可以分为:1.管理会计提供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关于未来的经济信息。
2.财务会计提供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服务的、关于过去的经济信息。
财务会计,按照其所应用的行业,可以分为: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学基础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第一章总论(绪论)一、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二、会计的职能(一)基本职能:1. 核算2. 监督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证(二)其他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三、会计对象特定主体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四、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五、会计基本假设1. 会计主体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2. 持续经营3. 会计分期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4.货币计量记账本位币六、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八、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第二章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是会计工作的具体对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财务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特点;明确会计的职能;熟悉会计的定义,会计学及其体系;掌握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及会计核算方法。
重点:会计概念、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核算方法难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会计对象第三节财务会计职能第四节财务会计的目标和任务第五节会计学体系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的产生概括地讲,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和人们对社会生产活动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是为管理好生产而起作用的。
具体地讲,会计是基于对生产过程的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有效地反映(计算、记录)和监督,借以了解和控制生产活动,使生产活动按预期目标进行的客观需要而应运而生的。
在原始社会,对生产活动的计算和计量仅凭部落首领的记忆即可。
当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生产活动频繁,劳动产品增加,剩余产品出现,单凭头脑计算和记忆已远远不足,于是产生了“结绳记事”,“刻竹作书”等记录和计算方法。
这就是会计萌芽会计萌芽期,会计还是生产职能的“附属工作”,会计基本成型期在西周,这时候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会计的产生。
(二)会计的发展1。
国内发展(1)西周时期:有“司会”专管朝廷财务和税赋,对财务的收支进行“月计岁会”会,总和计算,岁会记账、算账计,零星计算,月计(2)、唐宋时期:“四柱清册”的出现四柱: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存(3)、明清时期:明末清初在“四柱清册”的基础上出现了“龙门账” ,将经济事项科学地分为进、缴、存、该,其关系为:进-缴=存-该全部收入全部支出全部资产全部负债及业主投资进缴表存该表合龙门(4)、新中国1985年制订了会计法。
1999年5月修订会计法并在2000年7月1日执行。
1993年7月1日颁布和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财务通则,与国际接轨。
课程名称课时安排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与解决措施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环境与媒体的分析使用教学反思基础会计授课专业及班级4授课类型讲授设计者基础会计的授课对象是会计专业一年级学生,会计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
对如何学习基础会计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另外中职学生学习能力较差,不喜欢理论说教,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本节主要介绍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目标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知识目标:1.掌握会计的概念;2.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3.了解会计的目标;4.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技能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会计知识打下基础。
三、情感目标:1.帮助学生从会计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2.培养锻炼学生严谨仔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会计的概念、特征;2.会计的职能;3.会计的质量要求。
教学难点:会计的质量要求。
解决措施:举例说明。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本节又属第一次课,因而讲述会计的概念一定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可照本宣科。
既要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又要加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导入新课】有人说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有人说在财务部门工作的人就是会计;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说法对不对?究竟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样产生的?日常的会计工作主要有哪些?【讲授新课】一、会计的概念 (重点)(一)会计的发展历程从会计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结论:第一,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第二,会计的发展是以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为条件;第三,社会生产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第一章总论学习目标: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内容和掌握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2、了解会计核算方法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了解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需要生产活动。
生产活动一方面创造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发生劳动耗费,包括人力、物力的耗费。
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
为此,就必须在不断改革生产技术的同时,采用一定方法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并加以比较和分析。
这种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予以确认、计量、报告,并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基本意义上的会计。
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得到不断发展的科学。
知识链接: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由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将收入、支付等事项记载下来。
如原始社会的早期的结绳记事、绘图记事、刻木记日等。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即原始社会的中期和后期,出现剩余产品以及有了商品生产和以某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的交换,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的附带工作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委托当事人的独立职能或工作。
在远古的印度公社中,产生了农业记账员。
中国西周时期,也曾出现了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官员,名曰“司会”,进行“月计岁会”。
古代会计主要指服务于王室赋税征收、财政支出、财产保管等。
因此,早在公元前的古巴比伦、埃及、中国和希腊就因私有财富的积累而有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
社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会计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过程。
在中国的宋朝,以编制“四柱清册”来办理钱粮报销及移交手续,具体算清并明确经管财务的责任,后由官厅拓展到民间,逐步形成我国传统的中式薄记。
在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
近代会计基本特征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授课教师:肖晓龙教学过程§1-1 会计的概述一、什么是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任何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二、会计学科的分类三、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管理是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
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亦称会计的反映职能。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从核算的时间看,它既包括事后的核算,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核算的内容看,它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和考核。
会计的基本职能可归结为核算和监督两个方面。
1.监督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进行2。
将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能否提高经济效益3。
监督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四、会计的特点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2.会计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3.会计具有一整套科学实用的专门方法为了正确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会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实用的专门核算方法,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和计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
这些专门核算方法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的方法体系,是会计管理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1-2 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一、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结构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
二、财政部的管理职责1.主要任务在我国,由财政部的会计事务管理司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
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的主要任务是在财政部领导下管理全国会计工作,制定全国性的会计法令、制度、规划和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第一_单元教学设计第芷周至第Z周1 •什么是会计?2.特点?3.说明“司会” “四柱清册” “龙门账” “天地合账” 复习过程各出现在什么时期? 4.哪本著作确定了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作者?时间?引入新课本节课将学习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提问回答问题讲解新课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谷(一)会计对象1•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因此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
2•资金是指一个单位所拥有的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
3•资金运动的客观性体现在任何单位的资金都要经过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这样一个运动过程。
资金的投入一一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金运动的起点)资金的退岀一一偿还各项债务、缴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资金运动的终点)国民经济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及其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会计主要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也不完全相同。
制造业的会计对象:辛j「I挪朗】I h二连童耳葩牛产掛用酋酋过提贺币资金图1.1 制造业资金运动图说明:生产经营过程:供应T生产T销售劳动对象的实物形态:原材料T在产品T库存商品资金形态的变化:货币资金T储备资金T生产资金T成品资金T结算资金T货币资金4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第一层次一一会计对象(资金运动)最高概括第二层次一一会计要素第三层次一一会计科目提醒学生注意: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的运动,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在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换一句话来说,只有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是会计的对象。
当然,也不是所有能用货币来反映的均是会计的对象,例如总产值、净产值等也用货币来计量,但它们属于统计学的对象。
不定项选择:1•下列各项经济业务中,属于企业资金退岀的有()A偿还借款B上缴税金C发放工资D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课堂回答:由该知识点可能出现的选择题和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