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会计学科得入门课程,也就是财务会计专业得专业基础课,就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得基础。对于其她相关专业得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就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得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得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得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得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得定义、会计核算得职能、会计核算得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与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得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与账户得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得填制、账簿得登记与会计报表得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得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得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得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得教学方法进行相关得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得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与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得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得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得互动。根据多年得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得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得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得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得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得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得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得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得现场化、实验资料得标准化、实验手段得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得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得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得基础。

四、本课程得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得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得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教学内容:

1、会计得概念。

2、会计核算得对象

教学目标:

1、理解会计得概念与特点。

2、了解会计得产生与发展。

3、了解会计核算得对象与方法。

4、理解会计得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得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计得概念、会计得基本职能、会计得对象。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有人说会计就就是记账、算账、报账;有人说在财务部门工作得人就就是会计;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说法对不对?究竟什么就是会计?会计就是怎样产生得?日常得会计工作主要有哪些?

新课讲授: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得概念(重点)

会计就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得程序及方法,对特定主体得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得核算与监督得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得产生与发展:

物质资料得生产就是会计产生与发展得基础, 会计得产生就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与制约得、我国会计产生于西周,发展于唐朝,从

会计产生与发展得历程可以瞧出, 会计得产生就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与制约得,其中与社会生产得发展更就是密切相关。

给学生简单介绍会计得产生与发展:

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木记事。

2、周朝:“会计”一词开始使用。

3、西汉与东汉:账簿产生,如,“草流”与“誊清簿”,设“钱谷账”。

4、唐宋时期:官厅会计把钱粮得收支分为四个部分“原管、新收、已支、现在”来反映财产得增减变化。“四柱”(旧管+ 新收- 开除= 实在)式会计方法得应用,根据四柱结算法编造得账簿称为“四柱清册”。

5、明末清初:“龙门账”得产生,把全部账目分为四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得关系为:“进- 缴= 存- 该”,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得收入、支出、资产与负债,期末编制“进缴表”(资产负债表)与“存该表”(利润表)。

6、我国在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7、会计科学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得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得产生与发展,就是会计发展史上得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讲完会计得相关概念后,教师可利用启发式向学生提出:您怎么理解“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进行课堂讨论。

二、会计得职能及特点(重点)

会计职能得定义:

会计职能就是会计固有得功能,就是会计本质得体现。所谓会计得职能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得功能。

1、核算职能及其特点

(1)核算职能得概念

会计得核算职能,主要就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得合法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督。

(2)核算职能得特点

①会计主要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从数量上核算各单位经济活动情况;

②会计主要核算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得经济业务;

③会计在反映经济活动时具有完整性、连续性与系统性;

2、监督职能及其特点

(1)监督职能得概念

会计监督职能主要就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得合法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督。

(2)监督职能得特点

①会计监督利用货币计价进行监督,也要进行实物监督;

②会计监督就是一个包括事前监督、日常监督与事后监督得一个过程;

③会计监督就是单位内部得监督,使外部监督不可代替得。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得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二者相辅相成,核算就是监督得前提,监督就是核算得保证。

第二节会计核算得对象

一、会计对象得概念(重点)

学习了会计得概念与职能后,同学们会计工作得重要性有了明确得认识,那么会计工作日常核算得内容具体又包括那些呢,就是否包括企业或单位得全部经济活动?从而引导出会计对象得概念会计对象就就是会计核算与监督得内容。具体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得经济活动,或者说就是再生产过程中得资金运动。

(一)资金:就是指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产物资得货币表现,包括货币本身。

(二)企业得资金运动:

1、工业企业得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2、商业企业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

3、行政事业单位得资金运动:

预算资金得拨入→预算资金得支出

总结:企业得资金运动,就是经营资金得运动,行政事业单位得资金运动就是预算资金得运动

一、会计得特点(重点)

通过前面内容得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会计得特点。

(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二)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与全面性得特点;(三)会计具有一整套科学实用得专门方法。

三、会计方法(了解)

会计方法就是指履行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目标得方式,就是会计管理得手段。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与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就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得记录与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得信息所应用得方法,它就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得基础。

本书主要学习会计核算方法。先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您所知道得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然后进行讲解。

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与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七种方法。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

1、思考会计核算得各种方法之间得相互关系;

2、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总结:“基础会计学”就是会计学专业得入门课程,本节又属第一次课,因而讲述会计得概念一定要结合学生已有得生活经验与经济学知识,不可照本宣科。既要激发学生对会计得学习兴趣,又要加重理论知识得灌输,为“会计学基础”后续知识得学习以及会计学专业课程得开设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节会计核算得基本假设与一般性原则

教学内容:

1、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

2、会计核算得一般性原则。

教学目标:

1、理解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

2、理解会计核算得一般性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

2、会计核算得一般性原则。

本节课主要就是难在理解、把握与应用上。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会计得概念,大家知道会计就是经济管理得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得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得一种管理活动。为了保证这些管理活动得正常进行,就必须对错综复杂得经济业务从空间上、时间上以及计量方法上作一些必要得、在会计上合乎推理得判断与规定,这些规定与判断就就是会计核算得前提与条件,也就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给大家讲述得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

讲授新课:

一、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重点/难点)

一般认为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成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就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与监督得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与监督所在主体得经济活动。这一前提得主要意义在于:一就是将特定主体得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得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二就是将该主体得经济活动与其她单位得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与提供会计信息得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得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得整体活动与成果相关。

例如,一项商品购销业务,甲方就是买方,乙方就是卖方。按照会计主体得要求,会计人员应站在本企业得立场上处理业务,即甲方得会计应作商品购进得账务处理,而乙方得会计应作商品销售得账务处理。

在这里应该注意得就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就是对等得概念,

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法人。例如由自然人所创办得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类企业得财产与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得财产与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

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以便将企业得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得经济活动以及其她实体得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企业集团由若干个具有法人资格得企业组成,各个企业既就是独立得会计主体,也就是法律主体,但为了反映整个集团得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还应编制该集团得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就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就是一个独立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就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得未来,将根据正常得经营方针与既定得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得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面临破产与清算。例如:企业固定资产计量应按购建时得历史成本入账,固定资产价值通过提取折旧得形式,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期转作费用等,都就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得。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就是指将企业得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等得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得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间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这一基本前提得主要意义就是:界定了会计信息得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帐目与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得原则及谨慎性原则奠定了基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与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与月度得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即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同,从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为止。半年度、季度与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得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换算为人民币。

以上会计核算得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得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得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得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得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没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二、会计核算得一般原则(重点/难点)

(一)客观性原则:如实地反映实际发生得交易或事项,不弄虚作假

(二)相关性原则:所提供得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得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得需要

(三)可比性原则:指企业得会计核算应当按规定得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它就是指企业之间得横向比较,要求各企业采用得会计处理方法一致。

(四)一贯性原则:指企业得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它主要指同一会计主体前后各期得会计政策应当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

(五)及时性原则:指企业得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也不得滞后

(六)明晰性原则:指企业得会计核算与编制得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与利用。

(七)权责发生制原则: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应收应付作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得一种账务处理方法。

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记账得基础,要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凡就是当期已经实现得收入与已经发生或负担得费用,不论款项就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得收入与费用处理;凡就是不属于当期得收入与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发生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得收入与费用。

(八)配比原则: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得各项收入与其相关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就是因果配比;二就是时间配比。(九)历史成本原则:指企业得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实际成本计量。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得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与国家统一得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账面价值。

(十)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指凡支出得效益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得,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得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得,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仅与本会计期间相关得支出→作为当期费用资本性支出:与几个会计期间相关得支出→计入资产得价值

(十一)谨慎性原则: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得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根据该原则,在制度中计提了相应得减值准备,但不得提秘密准备

(十二)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就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得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得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得会计方法与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得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与不至于误导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得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十三)实质重于形式得原则:指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得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得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得依据。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自己举出四个例子来分别说明会计得四个基本前提。

2、给出实例让同学们判断属于一般原则中得哪种原则。(题目见随堂所发习题)

教学总结: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与“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得限制,会计得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无法让学生深透得理解。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平衡公式

第一节会计要素

教学内容:

1、会计要素得概念

2、会计各要素得含义及包括得具体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会计要素得概念。

2、能熟练地说出会计要素得构成。

3、了解会计各要素得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计六要素得概念、特点、包含得内容。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配以相应得习题进行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理解。

课时安排:4课时

课时说明:因会计六大要素就是一个统一得整体,所以用一个教案封面分两次讲解。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了企业得经济活动以及会计得对象,那么,会计究竟核算些什么呢?可以说形形色色,名目繁多,但归纳起来,就就是六大类,即我们今天将给大家讲解得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与利润。

新课讲授:

一、会计要素(重点/难点)

会计要素就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得基本分类,它就是会计对象得组成部分,就是会计报表内容得基本框架,也就是账户得归并与概括。

企业会计得基本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一)资产

1、概念:资产指过去得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得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得特征。

第一,资产必须就是由过去得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得经济资源。

第二,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它必须具有能力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得能力。

第三,作为一项资产,应当能以货币计量其价值。

3资产得内容:

资产按照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货币资金:指货币资金存在得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等。

②短期投资:指各种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得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得其它投资。

③应收及预付款项:指应收而尚未收回得账款与预付得购货款,属于短期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等。

④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得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

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等。

(2)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长期投资:指不准备在一年以内变现得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权投资与其它投资。

②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得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与工具器具等。

③无形资产: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得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与商誉。

(二)负债

1、负债得概念:负债就是指过去得交易、事项形成得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回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得特征:

第一,负债得本质就是一种现时经济义务。

第二,负债对债务人得资产具有要求权。

第三,负债必须有能力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预计得金额。

第四,负债得偿还得方式有:以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偿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负债得内容

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 含一年) 或者超过一年得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得债务。

流动负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短期借款:为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周转且偿还期在一年以内得各种借款。

②应付票据:因商业信用产生,须于约定日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得书面证明。

③应付款项:指因赊购货物或接受劳务等原因而发生尚未支付得、预收得或应付得款项。包括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她应付款与应付股利等。

④应付工资:指企业应付而未付给员工得劳动报酬

⑤应交税金:指企业按税法规定应交而未交得各项税金。(2)长期负债:就是指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得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得债务。

长期负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长期借款:指企业为购置长期资产且偿还期在在一年以上得各种借款

②应付债券: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得,约定于某一特定日期还本付息得书面证明。

③长期应付款:就是指除长期借款与应付债券以外得其她各种长期应付款。如应付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得租赁费等。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得概念: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得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得余额。

2、所有者权益得内容:

①实收资本:指投资者按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得约定,实际投入企业得资本。

②资本公积:包括资本( 或股本) 溢价、接受捐赠资产等。

③盈余公积: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得公共积累。

④未分配利润: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得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得比较:虽统称为权益,但两者性质、数量关系与偿还得法律责任不同。

(四)收入

1、收入得概念: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得经济利益得总流入。

2、收入得特征

①收入就是从企业得日常经营活动而不就是偶发得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②收入可能表现为资产得增加、负债得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③收入本身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得增加。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得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得款项。

3、收入得内容

①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主要经营业务得收入。如销售产成品得收入。

②其她业务收入:指企业主营业务以外得经营业务所取得得收入。如材料销售、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无形资产出租、运输收入等。

注意:给学生讲解营业外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与其她业务收入在性质上得不同。

(五)费用

1、费用得概念: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得经济利益得流出。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得各种耗费。

2、费用得特征

①费用发生于企业得日常经营活动而不发生于偶发得交易或事项;

②费用得发生一方面要导致资产得减少,另一方面会导致资产形态得转换。

③费用要以收入来补偿,本身及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得减少。

④费用与成本虽都就是企业经济资源得耗费,都属于费用,但人们通常将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得费用,又称为成本。

3、费用得内容:费用按其用途与得到补偿得时间不同分为产品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①产品生产费用:与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有关并计入成本而发生得各项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其她直接费用与制造费用等。

②期间费用:就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与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得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得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与营业费用。

(六)利润

1、利润得概念: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得经营成果,它就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得收入减去费用后得余额。

2、利润得特征

①利润就是收入与费用两个会计要素配比得结果。

②利润就是广义得收入与广义得费用相抵后得差额。

③利润将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得增加。

3、利润得内容

①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得余额。

②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加其她业务利润减期间费用后得余额。

③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加投资净收益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

④净利润:利润总额减去应纳所得税后得余额。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课堂练习:

1、简述所有者权益与负债得区别。

2、三年前,几个人合伙创建了一家公司,共筹资400万元(其中合伙人投资300万元,从银行借款100万元),用以建厂房、买设备与材料,形成企业得资产。经过两年得苦心经营,企业已拥有资产600万元,需要偿还各种债务200万元,试计算,企业得净资产为多少?企业得留存收益又就是多少?

布置作业:1、举例说明您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得认识。

2、举例说明您对收入、费用、利润三个会计要素得认识。

教学总结: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与“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得限制,会计要素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容易无法让学生深透得理解。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二节会计平衡公式

教学内容:

1、会计平衡公式

2、经济业务得发生对会计平衡公式得影响

教学目标:

1、能解释会计基本等式

2、能根据会计平衡公式中各要素之间得关系,分析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要素得影响。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计平衡公式。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各种类型得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得影响并配以相应得习题进行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创办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筹集一定数额得资本金,这些资金我们可以通过吸收别人投资获得,也可以通过负债方式取得;然后再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得需要,购置必要得厂房、设备、原材料等资产,才能开展正常得经济活动。企业得这些资产一方面表现为特定得物质实体存在形式,如:现金、固定资产等;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相应得要求权,即这些资产就是如何取得得,为谁所有,比如:向别人借钱要支付利息、吸收别人投资要给人家分红等。人们常把对资产得要求权称为权益。由此可见,资产与权益就是同一资金得两个方面,而且在总额上有一种必然得相等关系,即资产=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讲授新课:

一、会计恒等式得表现形式(重点)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表现)

利润=收入—费用(动态表现)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综合表现)

二、经济业务得发生对会计等式得影响(重点)

(一)经济业务得概念

经济业务就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得、能够使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得事项。具体分为:

交易:指会计主体与外界一切单位或个人发生得往来。例如:购买材料、销售产品、向银行借款、吸收投资等。

事项:指会计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发生得资金活动。例如:领用材料、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分配费用等。

(二)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得影响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下列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得资产与权益之间得变化。

1、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例如:2005年甲企业以银行存款购入3000千克原材料,每千克10元。(原材料增加,银行存款减少)

2、负债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例如:2005年甲企业向银行借入为期3个月得借款70000元,偿还前欠料款。(短期借款增加,应付账款减少)

3、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得同增同减,总额变化。

例如:2005年甲企业向银行借入为期3个月得借款70000元,存入企业存款户。(短期借款增加,银行存款增加)

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得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例如:某单位向银行借款200万元,后因企业管理不善,发生财务困难,与银行进行债务重组,经协商,银行同意将该笔借款转为对该企业得投资。

该笔业务:借款减少200万元,实收资本(股本)增加了200万元,权益总额未变

总结:企业发生得任何经济业务所引起得资产与权益得变化无非就是以下四种类型:(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3)资产之间有增有减;(4)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以上四项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得影响。

13:双方总额不变;4:双方总额不变

由以上分析得出,经济业务得发生不影响会计等式得成立。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假如您与几个好朋友共同创办一个公司,必定会涉及资产与权益得问题,您认为应该如何描述这两者之间得关系呢?

教学总结:本节内容就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会计要素得分类基础上设计得,可大量运用具体实例讲解会计恒等式得应用;通过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等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经济业务得发生就是否影响会计等式得平衡,加深印象;重点板书会计恒等式得应用实

例,并初步引入“会计报表雏形”。

第三章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会计科目与账户

教学内容:

1、会计科目

2、账户

3、账户得分类

教学目标:

1、理解会计科目得概念。

2、能说出会计科目得分类。

3、理解账户得概念。

4、根据账户得设置原则,熟练得设置账户。

5、正确识别账户得基本结构。

6、明确会计科目与账户得之间得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计科目得内容、账户得含义及其基本结构、会计科目与账户得关系。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同时配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

带领大家回顾会计六大要素得名称与内容,引导同学们思考六大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得分类,如果要再对会计对象得具体内容进行分类该如何分?如:企业得厂房、机器设备等都就是企业得资产,而且就是固定资产得实物形态,为了反映其增减变动情况,根据管理得要求,就要将其归为一类,设置“固定资产”科目,从而引出会计科目得概念。

讲授新课:

一、会计科目(重点)

会计科目得概念: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得经济内容与管理需要进行分类得项目。会计科目就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守得规则与依据,就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得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就是先设置会计科目再依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会计科目也可简称为科目。

会计科目得分类:

1、按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与损益类科目。

2、按其所提供信息得详细程度分类,可分为:总账科目与明细账科目。

二、账户(重点)

会计科目只就是规定了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得类别名称,还不能进行具体得会计核算。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由于经济业务得发生而引起得会计要素得增减变动,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必须根据规定得会计科目在帐簿中开设账户。

账户就像每个家庭户口簿中得一页页卡片,每个家庭成员有一页卡片,每页卡片按规定得格式记录每个人得基本情况及其变动情况。

账户得概念:账户就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得,具有一定得格式与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得一种工具。(一)账户得基本结构

账户就是在分类得基础上汇集经济业务数据得工具与场所,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合理结构。这就是账户不同于会计科目之所在。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得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及其项目得变动,而这种变动不外乎两种情况:增加或减少,因而账户相应地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用于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用于登记减少额。账户得名称加上登记增加额与减少额得两方,就构成了账户得基本架构。反映账户基本结构最简单得形式就是“T”形账户。

如图:

右方(贷)

余额在哪一方,则取决于所采用得记账方法与账户本身得性质。

(二)账户得具体结构

1、资产类及成本类账户

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

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

期初期末余额:在借方——增加栏方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

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

期初期末余额:在贷方——增加栏方

3、损益类账户

(1)收入类

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

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

期初期末余额:无余额

(2)费用类账户

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

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

期初期末余额:无余额

(三)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之间得关系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1、资产类及成本类账户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

2、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得关系

相同点:账户就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得,会计科目就是账户得名称;二者反映经济内容相同。

不同点:会计科目就是账户名称,不存在结构;账户就是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得纪录,不仅要有反映得内容,还必须具备一定得结构。

提示学生:在会计教学中,因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课堂上对列举得经济业务都按照账户得正规格式一一举例,通常还就是将账户结构简化为丁字账结构。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

1、简述会计科目与账户得区别与联系。

2、举例说明您对会计科目与账户得认识。

教学总结:授课过程一定要进一步结合前面所讲会计要素得概念,解释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得内在联系。

第二节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教学内容:

1、复式记账原理

2、借贷记账法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复式记账得基本原理。

2、能说出借贷记账法得概念与基本内容。

3、明确账户得对应关系与对应账户得含义。

4、能借助试算平衡原理编制试算平衡表。

5、能说出账户得平行登记得要点

6、能熟练地编制简单得会计分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复式记账原理得理解、编制试算平衡表、会计分录得编制。

教学方法: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给出学生业务题让学生边听边练。

授课时数:2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了经济业务得发生会引起某些会计要素项目发生增减变动,也明确了这

数量上得变动应当在账户中加以记录。怎么记呢?这就就是我们今天要讲得记账方法问题。

新课讲授:

一、复式记账(重点)

复式记账法就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而来得。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得会计要素及其项目得增减变动,都以相等得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得账户中相互联系地登记得记账方法就就是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重点/难点)

(一)借贷记账法得概念: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得一种复式记

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得特点:

1、以“借”与“贷”作为记账符号

自考基础会计学试题附答案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基础会计学试题课程代码:000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负债的是(B) A.预付账款 B.预收账款 C.应付债券 D.长期借款 2.企业3月末的资产总额为300万元,4月1日从银行取得借款100万元存入银行4月2日用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50万元。上述两笔业务发生后,企业的资产总额应为(C) A.150万元 B.300万元 C.400万元 D.450万元 3.外购材料发生的运费应计入(D) A.销售费用 B.制造费用 C.营业外支出 D.材料采购成本 4.按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 A.不高估资产和收益 B.不高估资产和费用 C.不低估资产和收益 D.不低估负债和收益 5.对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所形成的项目,称为(B) A.会计计量 B.会计科目 C.会计账簿 D.会计核算 6.按账户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固定资产”账户属于(C) A.资本账户 B.资产账户 C.总分类账户 D.明细分类账户 7.下列属于盘存账户的是(A) A.“原材料” B.“应收账款”

C.“盈余公积” D.“长期借款” 8.借贷记账法下,经济业务的增加或减少登记在账户的借方还是贷方,取决于(A) A.账户的性质 B.账户的用途 C.账页的格式 D.账户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 9.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应计入(A) A.管理费用 B.生产成本 C.制造费用 D.财务费用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记账凭证的是(C) A.付款凭证 B.收款凭证 C.原始凭证 D.转账凭证2019年4月00041基础会计学 11.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不得提前或延后,所体现的会计信 息质量要求是(B) A.可靠性 B.及时性 C.重要性 D.实质重于形式 12.下列各项中,既可作为明细账登记依据,又可作为总账登记依据的是(B)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科目汇总表 D.试算平衡表 13.下列账户的明细分类核算,应采用数量金额式账页的是(D) A.“应付账款” B.“管理费用” C.“实收资本” D.“库存商品” 14.下列不属于财产清查方法的是(D) A.实地盘点法 B.技术推算法 C.查询核实法 D.平行登记法 15.下列属于账账核对内容的是(B)

财务会计-中山大学精品课程——基础会计学教案9 精品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第九讲会计信息分析与应用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 2.学习会计信息分析的基本步骤。 3.掌握会计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 4.学习财务比率的综合分析法。 掌握会计信息分析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学时安排 会计专业:3学时 非会计专业:6学时 三、授课内容 引子 1.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写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一语道破了 世间很多事情真假难辩的局面。实际上,经济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是这样,尤其是会计信息。由于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局限性、管理人员的主观倾向、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会计报表信息往往是过时的或是有偏差的。这就需要专业的会计信息分析人员来对会计信息进行专业“解码”,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应用会计信息。 2.会计信息分析的需求与供给 2.1会计信息的需求 按照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市场的现状,会计信息分析的需求者主要有三个部分: 企业管理部门。会计信息的需求者首先是企业管理部门。比如,在财务报表加工完成并向外界报送后,如果能及时提供本企业的一些报表分析数据如净资产报酬率、每股盈利等数据以及与同行业比较的水平,对管理当局的一些重大投资决策有相当的影响;又如,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向管理当局报告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等)的数据,有助于管理当局修订或调整相应的采购政策、赊销政策等。 企业外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而言,其投资者主要来自外部各利益团体或个人。通过各种分析(如长期趋势分析、企业核心盈利能力分析等以及一些非财务分析如该企业所生产力的产品是否具有技术发展前景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企业在未来数年内的发展趋势,供大额持股股东决策参考。一些当期财务指标如资产收益率、每股盈利、企业净现金流量等,可以满足中小投资者的信息需求。 政府管制部门。政府管制部门对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管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各上市公司所提供的财务报表信息。当然,他们需要的信息也包括经过分析、提炼的数据。比如,财务报表分析表明,上市公司为虚增利润,将大量的费用列作资产。针对这一现象,证监会从1997年起,要求上市公司提供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由此可见,财务报表分析能为证监会更有效地加强对资本市场监管 提供帮助。 1.2会计信息的供给 总体来看,目前能专门提供会计信息分析的阶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各机构内部专业人员。比如,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些大型券商(如国泰君安、海通等)都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各种分析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再如,中国证监会创建之初,没有专门人士进行财务分析,但目前,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办公室已拥有相当多位证券分析的专业人才,从事各种分析,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至于企业内部,进行财务分析更是会计部门的当然职责。

基础会计学课程笔记整理

《基础会计学》课程笔记整理 第一章——总论 概念解释 A、会计的定义:一种管理活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 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提供经济信息为目的。 会计的职能:反映和监督 B、反映职能:通过专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从数量上反映会计主体也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 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是监督职能存在的依据和基础。 监督职能:利用反映职能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提供经营决策。主要表现在货币监督。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C、会计发展的两个标志 1、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 2、成本会计的出现,管理会计的形成并单独成科是现代会计形成的标志。 3、管理会计,主要偏重于为经营者提供经营决策,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它的数据来源于财务会计和 一种经济评估,数据不需要完全真实,可以是估计。 4、财务会计,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核算,所有数据来源必须真实和客观,同时也是主管部门 进行经济审核的依据。 D、会计对象: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也可以称作会计客体。实质上是企业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 计对象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六大基本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F、会计任务 1、反映和监督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支出,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核算。 2、反映和监督各单位对财经政策,法令,制度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 3、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会计服务的特定单位。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形成会计主体的三个条件:?具有一定 数量的经济资源;?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实行独立核算,提供反映本主体经济情况的会计报表。 2、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为会计分期和权责发生制奠定了基础。 3、会计分期:对时间范围的具体细分化,会计法将会计分期划分为,会计年,季度,月,为收付实现制和 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提供了比较基础。 4、货币计量: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真实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反映。 3、有用性原则:相关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按照规定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方便在不同企业间进行横向 比较。 5、一贯性原则:同一企业间,在不同会计分期,财务处理方法要一直,方便不同会计分期间的纵向比较。 如有变更需单独备注。 6、及时性原则 7、清晰性原则 8、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只与本会计年度相关。 资本性支出:为形成经营能力,在几个会计年度形成收益。 9、配比性原则: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进行比较。 10、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的确定时间。 11、历史成本原则:主要针对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会计学科得入门课程,也就是财务会计专业得专业基础课,就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得基础。对于其她相关专业得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就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得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得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得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得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得定义、会计核算得职能、会计核算得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与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得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与账户得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得填制、账簿得登记与会计报表得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得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得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得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得教学方法进行相关得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得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与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得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得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得互动。根据多年得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得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得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得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得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得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得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得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得现场化、实验资料得标准化、实验手段得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得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得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得基础。 四、本课程得总要求

自考基础会计学 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基础会计学试题课程代码:000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会计的首要职能是(A) A.会计核算 B.会计监督 C.会计预测 D.会计控制 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流动负债的是(D) A.短期借款 B.预收账款 C.应付账款 D.应付债券 3.对下列经济业务分别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核算,结果相同的是(A) A.现款销售产品 B.收到上期销货款 C.预付下年设备租金 D.计提本月短期借款利息 4.“预付账款”账户期初借方余额300 000元,本期增加发生额80 000元,本期减少发生额120 000元。则该账户的期末余额应为(B) A.借方余额100 000元 B.借方余额260 000元 C.借方余额340 000元 D.借方余额380 000元 5.下列账户中,期末余额在贷方的是(B) A.“生产成本” B.“应付票据” C.“无形资产” D.“所得税费用” 6.借贷记账法下,账户余额试算平衡的依据是(D) A.记账规则 B.会计目标 C.会计假设 D.会计恒等式 7.下列账户中,不会与“应付账款”账户产生对应关系的是(C) A.“在途物资” B.“银行存款” C.“盈余公积” D.“短期借款” 8.下列与购进材料相关的各项费用,不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是(A) A.非正常损失 B.定额内的损耗 C.运输途中的保险费 D.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9.年初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 000万元,当年实现净利润250万元,分派现金股利100万元。则年末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B) A.1 100万元 B.1 150万元

基础会计教案——会计概述(高教出版社)

【课题】会计的概述 【教材版本】 张玉森,陈伟清.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会计任务。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二、新授课 (一)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0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使用配套光盘——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看演示: 从开始的堆积石块、刻木记事、结绳记数到刻契记数一步步向前发展。

自考基础会计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考基础会计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账凭证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的依据是()。 A.按凭证取得的来源 B.按凭证填制的方式 C.按凭证填制的程序和用途 D.按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 2.会计人员在审核原始凭证过程中,对于手续不完备的原始凭证,按规定应()。 A.扣留原始凭证 B.拒绝执行 C.向上级机关反映 D.退回出具单位,要求补办手续 3.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适用的外表形式是()。 A.订本式账簿 B.活页式账簿 C.卡片式账簿 D.活页式账簿或卡片式账簿 4.按账簿的用途分类,“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属于()。 A.分类账簿 B.日记账 C.明细分类账 D.备查账簿 5.下列情况中,属于不定期全面清查的是()。 A.更换出纳人员对现金银行存款进行清查 B.更换仓库保管员对其保管的财产进行清查 C.年终决算前的全面清查 D.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时的财产清查 6.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的排列顺序是按照()。 A.重要性 B.流动性 C.有用性 D.随意性 7.下列资产负债表项目中,不能根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的是()。 A.实收资本 B.货币资金

C.盈余公积 D.短期借款 8.可以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是()。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累计凭证 D.记账编制凭证 9.关于会计部门内部岗位责任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多人一岗 B.必须贯彻内部牵制原则,或表述为钱、账、物分管制度 C.会计人员合理分工,尽量划小核算单位,缩小会计主体 D.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转换 10.下列工作中,不属于会计人员职责的是()。 A.进行会计核算 B.实行会计监督 C.制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 D.编制预算和财务计划并考核、分析其执行情况 11.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基础是()。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实地盘存制 D.永续盘存制 12.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方表示()。 A.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B.负债的增加和资产的减少 C.收入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D.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13.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一般填写在()。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账簿 D.账页 14.采用平行登记规则,同一项经济业务,应根据审核后的会计凭证,记入有关的()。A.总账及所属明细账 B.汇总凭证与有关账户 C.各有关总分类账 D.各有关明细分类账

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材料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材料 院系: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财贸经济系 教研室:会计电算化教研室 课程:基础会计 二O一零年六月

《基础会计》自被学院评为院级精品课程以来,在学院及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课程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立足于本课程在学科中的基础和决定性地位,严格对照精品课程评价指标等级标准的指标内涵,以达到院级优秀课程并向省级重点课程迈进和靠拢为目标,从多方面入手对该课程开展了建设性工作。现对2010年的课程建设目标进行总结。 一、狠抓课程基本建设,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1.注重教材建设 在教材的选用方面,采用国内公认的、高水平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以国家级重点教材及国外的优秀教材为扩充性资料,并配套有实验指导书。 2.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各教学环节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本课程进行了讨论式、研究式和演讲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改革,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自学、课堂讨论与学生串讲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本课程的许多内容贴近实际,课程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因势利导,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安排学生根据课程内容撰写论文,既培养了学生查找文献资料的能力,又使学生了解了相关内容在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动态。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授课中,本课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另外,课程组还实施了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目前已经上网的资源包括:基础会计课程简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录像;基础会计课程电子教案;基础会计课件;基础会计试题库等。 课程组在考试方法改革方面也进行了多种试点,其中包括考试内容改革(例如,增加综合应用题和开放性试题的比例),考试方式的改革(例如,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闭卷与撰写小论文或总结相结合的方式等)以及采用了将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与实验课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式。 3.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优化学

基础会计学原理试讲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涵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 1.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的 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 1、理解会计的目标 2、掌握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 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 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 进而进行预测、控制、分析和决策,提供经济信息, 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便产 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 1.原始社会——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 生产的同时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2.私有制出现——人们用货币计量,记录经济活动过程,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发展为独立职能。 3.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在我国,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公元前一千多

年前,西周时期——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官员掌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并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并以此出现“会计”一词。在宋朝初期出现了“旧管(期初余额)、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余额)”。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过程,方法日趋完备,内容日益丰富。 1.原始社会末期,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的方法进行 记录 2.西汉时期,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 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入-去= 余 │││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 本期结存 3.唐宋时期,在“三柱结算法”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为“四柱结算法”, 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全过程。其计算公式为: 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单式记账方法基 础上创建了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将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 “存”、“该”四大类,“进”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线,实行双轨计 算盈亏。其计算公式为: 进-缴=存-该 ││││ 收入-支出=资产债权-负债投资 5.清朝中叶复式记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将 账簿每页用中线划分为天地两方,上为天(收)下为地(付),上收下付, 收为来账,付为去账,天地两方相等。对每笔账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账 6.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借贷复式记账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使用复式记账法,20世纪60年代,发 展为收付、增减、借贷三种复式记账方法。70年代又引进了管理会计,至 此,会计已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加工整理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成 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 有制性质和企业经营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 业会计制度、商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业会计制度等。

ihcneAAA《基础会计学》教案

i h c n e A A A《基础会计 学》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 归纳讲授法,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备的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图示法,以图表示会计的产生及会计概念的归纳。 三、重点难点 1、理解会计的目标 2、掌握会计的概念 四、课时安排 一次课(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分别阐述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目标和会计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激发学习的 兴趣和积极性 2、以多媒体展示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图,并进行讲授说明。 3、由马克思的资本论引出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并介绍会计多职能论观点, 4、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和货币的职能,讲授会计的四大特点和目标。 5、利用归纳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总结扩展。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重要性、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职能、目标、特点和概念。陈云同志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作业布置 第一章课后习题一 七、板书设计 剩余产品的出现 会计会计产生条件 产生文字的产生

发展中国:会计名词出现、账簿、四柱清册结账法、龙门账 会计的发展 西方:复式记账 会计职能 (核算、监督) 会计的特点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目标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理解会计对象的概念、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掌握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 和六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习会计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教学方法 演绎法,由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具体化为会计六要素,再到会计要素项目。 图示法,划图表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三、重点难点 重点:1、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 2、企业的资金运动。 3、会计六要素的划分。 4、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要素之间的关系。 难点:1、企业的资金运动

00041自考基础会计学2014年徐泓复习资料

00041基础会计学重点复习资料(2014年徐泓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含义、职能、目标 会计的特点: 主要利用货币度量对经济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劳动耗费、劳动成果进行系统的记录、计算、分析、检查,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其中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都是手段。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 (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会计核算采用的三种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其中以货币量度为主 (2)会计核算要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 (3)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会计核算提供的价值指标进行,是一种货币监督。 (2)会计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3)会计监督的依据是合法性及合理性。 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 (1)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 (2)监督职能是核算职能的保证 三、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基本目标 (1)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会计信息 (1)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2)外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三)会计信息使用者 (1)企业的投资者 (2)企业的债权人 (3)供应商及客户 (4)企业内部员工及管理者 (5)政府部门 第二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1)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2)能够用货币表现 (3)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债权人投资形式(负债)的特点: (1)能够用货币计量。 (2)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3)企业承担偿债义务。 所有者对企业投资(所有者权益)的特点: (1)不要求偿还,企业可在存续期间内长期使用 (2)要求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3)按投资比例承担风险 (4)分享剩余利润及资产 (5)能够用货币计量

中山大学精品课程——基础会计学教案13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第十三讲管理会计的概念和原则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 2.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3.了解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异同 4.学会区分成本、费用和支出 5.能够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6.掌握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边际成本等概念 7.掌握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 8.掌握费用分摊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9.了解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背景及主要内容二、学时安排 会计学专业:0学时 非会计学专业:6学时三、授课内容引子 前面十二章所学习的内容偏重于财务会计 1)请对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点做一个总结:服务对象、工作范围、工作依据、…… 2)思考: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项需要吗?如果不能,企业又是通过什么手段或者工具来获得这些信息呢? 3)你听说过管理会计吗? (一)什么是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中,体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评等内部管理职能的范畴,是一个组织(或一个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MDSS )的一个子系统;管理会 计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仍处在不断的发展和丰富之中;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正确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所需的管理信息的一种会计。 管理会计是为管理提供信息的一个会计分支,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作用表现在:1 )为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参与管理;2)协助指导与控制;3)制定激励目 标;4)计量与评价绩效;5)为战略管理提供信息。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分析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同点表现在:1)工作对象方面;2 )信息来源方面;3)目标一 致性方面。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点表现在:1)服务对象不同,但这一区别并不是绝对的;2)时间维度不同,财务会计属于报告型会计;而管理会计属于经营型会计;3)灵活性不同,二 者在工作范围、工作依据、工作程序、工作方法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不同;4)如果我们说 财务会计是历史学家”的话,管理会计就是朱来学家”。 (三)成本、费用和支出 费用是企业为取得收入所发生的耗费或消耗,如设备的折旧或磨损、材料被耗用的部分、专利权中已使用的部分、办公费用、工资费用等等。费用需要通过支出来完成,但支出不等于费用。 支出是指任何导致企业现金流出或义务增加的行为,如购买设备、购买材料、购买专利权、支付工资、支付办公费等等。 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如产品成本是指为生产某件(种)产品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对象不同,成本不同。费用与成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 课程责任教师刘晓菲-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总论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基础会计学:电子教案1第一章 会计对象

第一章会计的对象 【教学课题】会计的概念 【教学时间】 【教学地点】:25#106 【教学班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要求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方式与手段】启发式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参考资料】: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葛军主编《会计学原理》 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樊行健主编《基础会计》 新会计准则网 https://www.doczj.com/doc/0710126360.html,/ 中国会计网https://www.doczj.com/doc/0710126360.html,/ 无忧会计网https://www.doczj.com/doc/0710126360.html,/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会计”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可以说各行各业,每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要和会计打交道。比如,在座的每位同学开学时要到学校财务部门缴学费,单位职工每月要在本单位财务部门领取工资,职工的医药费等有关开支需要在会计那报销等等。大家可以想想财务部门的这些会计人员到底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有人说,会计工作就是记账、算账。(可以提问学生他们认为的会计是什么)那么在学完本节内容后,再回过头想一下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会计的实质内涵到底是什么。 在引出“会计”内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会计是怎么产生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讲授正文】: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会计是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在介绍会计发展历史前,可以先问问学生,他们对会计的历史发展曾有什么样的了解。接着老师介绍发展过程,注意:对于每个阶段可以先介绍一些会计发展史实,再总结本阶段的会计发展特点。 会计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实践以及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需要。 比如,人们在进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时,需要将生产活动的过程和内容记录下来并计算生产活动的数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多的物资投入生产,这些物资怎么分配,耗用多少数量在产品生产上,需要把这些内容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产生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它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专门方法还没有形成,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代会计:复式簿记在理论上的总结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现代会计:管理会计的形成,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 2.社会生产日益发展,生产规模日益社会化,会计逐渐完善起来,而且越来越重要。

基础会计学教案

基础会计学 教案 一、课程简介 基础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主要是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会计学专业的各门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基本理论部分:要求概括了解会计的掌握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基本方法部分:要求重点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的七大方法;基本技能部分:要求在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复式记账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一整套会计的基本技能。本教案以会计七大核算方法为主线索,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以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构造内容体系,力求向读者展示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工作流程,做到理论和实践、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相结合。本教案的显着特点是: 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比传统的会计原理教学更加重了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会计法规知识部分。 3、开篇均以小案例导入教学内容,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并列出每章

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以明确各章内容的纲要。 4、课后案例与每章重要知识点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配合课堂教学增加实验室模拟训练,帮助学生自学和复习。 二、课程各章学时与分配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1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自考基础会计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自考基础会计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 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基础会计学试题课程代码:000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 分,共20分。 1.会计的首要职能是(A) A.会计核算 B.会计监督 C.会计预测 D.会计控制 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流动负债的是(D) A.短期借款 B.预收账款 C.应付账款 D.应付债券 3.对下列经济业务分别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 实现制核算,结果相同的是(A) A.现款销售产品 B.收到上期销货款 C.预付下年设备租金 D.计提本月短期借款利息 4.“预付账款”账户期初借方余额300 000元,本期增加发生额80 000元,本期减少发生额 120 000元。则该账户的期末余额应为(B) A.借方余额100 000元 B.借方余额260 000元 C.借方余额340 000元 D.借方余额380 000元 5.下列账户中,期末余额在贷方的是(B) A.“生产成本” B.“应付票据” C.“无形资产”

D.“所得税费用” 6.借贷记账法下,账户余额试算平衡的依据是 (D) A.记账规则 B.会计目标 C.会计假设 D.会计恒等式 7.下列账户中,不会与“应付账款”账户产生 对应关系的是(C) A.“在途物资” B.“银行存款” C.“盈余公积” D.“短期借款” 8.下列与购进材料相关的各项费用,不应计入 材料采购成本的是(A) A.非正常损失 B.定额内的损耗 C.运输途中的保险费 D.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9.年初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 000万元,当年实现净利润250万元,分派现金股利100 万元。则年末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B) A.1 100万元 B.1 150万元 C.1 250万元 D.1 350万元 10.企业赊购原材料,应填制的专用记账凭证是 (A) A.转账凭证 B.付 款凭证 C.收款凭证 D.累 计凭证 11.下列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是(A)

基础会计情景模拟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 情景教学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 所属系部:经济管理系 制定人:马帅 制定时间: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情景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目的、任务、目标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用于实践,这也是《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两个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理论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基础会计实习,将会计核算理论运用于实践,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从企业和社会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将来就业创造条件。 三.教学实施的基本思路 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体现职业岗位的特征,学生完成学习是一个“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过程。学生同时扮演学徒工的角色,教师同

时扮演师傅的角色,实训室既是学生学习的教室,同时也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 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按照教学讲授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基本方法知识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工作过程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工作效果评价。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岗位的划分可锻炼学生的分工与合作的团队意识,会计工作的过程要自觉遵守,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每一个工作任务必须实现预期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在深刻理解基本规律的同时,取得实际的经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教学的过程要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练习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弹性,充分照顾到能力差的学生,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成功,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是实做项目的完成,是通过他个人的努力,看到了某一会计工作过程的实现,这样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极大热情。 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内容制定详细的计划,课时可分散可集中使用,在开学初教师、学生、场地管理教师、教学督导部门都能够拿到本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并严格贯彻执行。 四.教学环境的整体设计 教学场地主要集中在教师和实训室,实训室的文化氛围体现办公室的特征: (1)手工会计实训室内集中办公用桌凳45套,安装投影,配备配套的办公用品:尺子、算盘、印章、装订机等,学生具有完成学习和实际操作任务的活动空间。 (2)墙壁悬挂有关会计工作流程、会计岗位职责、实训室安全要求等图表。 (3)学生教师统一在实训室完成岗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质量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基础会计学:电子教案1第一章 会计对象

第一章会计的对象 【教学课题】会计的概念 【教学时间】 【教学地点】:25#106 【教学班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要求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教学方式与手段】启发式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参考资料】: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葛军主编《会计学原理》 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樊行健主编《基础会计》 新会计准则网 https://www.doczj.com/doc/0710126360.html,/ 中国会计网https://www.doczj.com/doc/0710126360.html,/ 无忧会计网https://www.doczj.com/doc/0710126360.html,/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会计”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可以说各行各业,每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要和会计打交道。比如,在座的每位同学开学时要到学校财务部门缴学费,单位职工每月要在本单位财务部门领取工资,职工的医药费等有关开支需要在会计那报销等等。大家可以想想财务部门的这些会计人员到底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有人说,会计工作就是记账、算账。(可以提问学生他们认为的会计是什么)那么在学完本节内容后,再回过头想一下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会计的实质内涵到底是什么。 在引出“会计”内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会计是怎么产生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讲授正文】: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会计是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在介绍会计发展历史前,可以先问问学生,他们对会计的历史发展曾有什么样的了解。接着老师介绍发展过程,注意:对于每个阶段可以先介绍一些会计发展史实,再总结本阶段的会计发展特点。 会计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实践以及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需要。 比如,人们在进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时,需要将生产活动的过程和内容记录下来并计算生产活动的数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多的物资投入生产,这些物资怎么分配,耗用多少数量在产品生产上,需要把这些内容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产生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它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专门方法还没有形成,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代会计:复式簿记在理论上的总结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现代会计:管理会计的形成,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 2.社会生产日益发展,生产规模日益社会化,会计逐渐完善起来,而且越来越重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