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2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报告一、岗位职业背景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进程的推进,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岗位是一个关键的职业领域,负责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维护以及故障排查等工作。
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1.掌握机器人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机器人的构成、工作原理、运动学和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对机器人进行准确的操作。
2.具备良好的机械、电气和自动化控制知识,能够维护、调试和修理工业机器人的各个部分。
3.熟悉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操作,能够通过控制系统调试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动作,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4.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和编程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编写机器人的控制程序,并进行程序的调试和修改。
5.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其他相关部门和团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调,保障机器人的正常运行。
6.具备较强的故障排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快速识别机器人故障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
7.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机器人,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8.具备学习和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提升自身职业能力。
三、岗位发展与前景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岗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工业机器人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岗位的发展潜力较大,就业前景较好。
同时,工业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对专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具备相关职业能力的人员将更受企业青睐。
四、建议和展望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机器人学、自动化控制、机械和电气相关知识等,为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实际工作和项目实施,积累经验,提升操作和维护能力。
3.学习相关编程和计算机应用知识,能够熟练使用机器人控制系统和编程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中职阶段)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代码:0208-4-3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全日制3年二、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
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
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按照行业安全工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各项工艺流程,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
在学校与广州珠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办学的机制下,探索与实践"项目引领,岗位实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
掌握现代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维护维修与管理、生产管理及服务于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和高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1.职业面向在学校与广州珠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办学的机制下,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企业机器人运行岗位的技术人才,他们应具有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用工要求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人文、科技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终身学习意识;掌握工业机器人运行与维护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能独立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安装、调试、编程、维修、运行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任务;具有一定操作实践经验,能服从生产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职业资格证书暂不做要求,但建议考取有关职业资格证书。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带薪实习。
四、教学计划安排以学校“三级教学平台”为指导,按照重基础、强技能的原则,依据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以企业调研为基础,根据企业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案例教学、情景活动教学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尽量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2023年版)1. 考核目的与依据本考核标准旨在评估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在相关领域的职业技能水平。
此标准适用于机器人系统运行、维护和故障排除方面的操作员。
考核依据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考核结果将作为职业教育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和人才选拔的参考依据。
2. 考核内容与要求2.1 机器人系统基础知识- 熟悉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 理解机器人系统的相关术语和定义。
- 掌握机器人系统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2.2 机器人系统操作技能- 能够正确设置机器人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参数。
- 能够独立操作机器人系统进行生产任务。
- 具备机器人系统的路径规划和轨迹控制能力。
- 能够根据生产需求进行机器人系统的编程和调试。
- 具备机器人系统的常见故障的排除和修复能力。
2.3 机器人系统维护与保养- 能够进行机器人系统的日常检查和保养工作。
- 具备机器人系统的常见故障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 掌握机器人系统的备件更换和维修方法。
2.4 安全与环保意识- 熟悉机器人系统的相关安全规范和操作要求。
- 掌握机器人系统的应急处理措施。
- 具备机器人系统的环保意识,能够合理使用资源和控制污染。
3. 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3.1 考核方式本考核采用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2 评分标准考核结果将根据候选人在各个考核内容领域中所表现出的技能水平进行评分。
评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4. 考核要求与认证通过本考核标准的人员将获得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资格证书。
证书的发放将依据相关部门的认证流程和标准进行。
5. 参考资料- 相关法律法规- 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机器人系统操作手册及相关文档6. 考核标准更新为适应技术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本考核标准将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更新和修订。
修订草案将征求相关专家和从业人员的意见,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后生效。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编码:6-31-01-10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1. 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1.2 职业编码6-31-01-101.3 职业定义使用工具、量具、检测仪器及设备,对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或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状态监测、故障分析与诊断、维修及预防性维护与保养作业的人员。
1.4 职业技能等级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 高级技师。
1.5 职业环境条件室内、常温。
1.6 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组织、判断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具有较好的空间感,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7 普通受教育程度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
1.8 培训期限要求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160标准学时;二级/技师120标准学时;一级/ 高级技师80 标准学时。
1.9 职业技能评价要求1.9.1 申报条件——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四级/ 中级工:(1)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3 年(含)以上,经本职业四级/ 中级工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1工作 4 年(含)以上。
(3)取得技工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2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经评估论证、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三级/ 高级工:(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 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4 年(含)以上,经本职业高级工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 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5 年(含)以上。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工艺,已经成为了制造业和服务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其中中重要的,就是工业机器人的操作和运维。
以
下是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一、初级技工(机器人操作)。
1.熟练掌握机器人的基础操作方法;
2.能够根据工作要求,进行工业机器人处理流程的编排;
3.能够独立完成机器人加工产品的设定、定位等操作;
4.能够进行基础的机器人维护与保养。
二、中级技工(机器人操作)。
1.具备一定的机器人编程能力,可以根据需求编写简单的机器人程序;
2.熟练掌握机器人的高级操作方法;
3.能够进行机器人的协调控制与问题处理;
4.能够独立完成工业机器人的整机调试和维护。
三、高级技工(机器人操作)。
1.具备优秀的机器人编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机器人系统开发;
2.能够掌握机器人的高级调试方法;
3.能够进行机器人系统集成与优化;
4.能够独立进行机器人系统的调试维护及故障排查。
四、高级工程师(机器人运维)。
1.具备优秀的机器人编程和调试能力,能够全面了解机器人系统的工作原理及逻辑,并进行优化;
2.能够提供机器人系统的升级方案、安装及调试,并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
3.能够进行机器人系统的质量保证及故障分析;
4.拥有工业机器人系统的综合设计及管理能力。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报告
一、专业职业岗位(群)及岗位能力分析的意义
专业岗位能力分析,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对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所进行的分析,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是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依据。
人才培养规格即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
面应达到的要求。
2、是构建课程体系及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
3、是选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依据。
二、分析方法
1、组建一支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调研团队。
2、采取问卷调查、座谈、电话访谈、网上咨询等方法。
三、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能力要求
1、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
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
2、职业岗位群核心职业能力要求:
表一:
表二:
表三:
四、专业课程结构
(一)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证及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分析。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一、岗位概述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是指负责工业机器人系统的维护和运行、故障排除和维修以及设备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工作的职业技术人员。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主要要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操作、运行与维护,具有一定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和维修能力。
二、岗位职责(一)设备运行维护1.负责工业机器人系统的装置调试、开机、停机、故障排除等日常运维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行;2.执行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3.对设备进行周期性检修和维护,进行设备故障与维修记录,并提出改进建议;4.协助上级进行设备的改进和优化工作,提出技术改进和工艺改进方案。
(二)设备调试1.根据工艺要求对机器人系统进行调试和试运行;2.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协助优化设备生产参数和流程,提高生产效率;3.定期评估设备性能并提出改进方案,参与设备的性能测试与评估。
(三)设备故障处理和维修1.根据机器人系统出现的故障现象,迅速进行诊断和处理;2.做好设备故障维修记录和维修保养情况,并起草完备的维修工单;3.及时汇报上级关于设备故障处理情况,协助上级开展设备故障分析与处理工作;4.及时与厂商联系,协调处理设备故障,或参与设备更换和升级升级工作。
(四)设备管理和质量控制1.掌握生产过程数据,记录生产过程数据,对生产过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负责设备的标准化作业规范的制定和落实。
并对标准操作进行培训和推广,供品质控制和生产维护共同使用;3.遵守公司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岗位的操作规程执行工作,并对操作偏差进行及时纠正;4.负责设备的数据采集,协助生产现场生产安排、生产控制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三、任职资格(一)身体条件身体健康,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测量仪器和工业计算机。
(二)文化程度中专及以上学历,机电、机器人等相关专业毕业。
(三)技能要求1.掌握PLC控制技术、电机、传感器、气动、电气控制等机电一体化掌握技能;2.熟悉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特点、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熟悉标准化设备作业规范;3.了解工艺要求,掌握设备正确处理与维护方法,并具备识别问题的能力;4.熟悉至少一种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及之后的日常使用,掌握网络数控模式;5.熟练应用常见办公软件(Word、Excel等),精通CAD、UG等常用设计软件;6.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沟通协调能力。
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技能考核方案一、背景介绍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各个领域。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中职教育部门制定了工业机器人专业技能考核方案,以全面评估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考核内容1. 机器人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常见传感器和执行器等基础知识。
2. 机器人编程: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机器人编程能力,包括编写简单的程序、调试和修改程序等。
3. 机器人操作技能: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机器人的操作技能,包括机器人的启动、关机、示教等操作。
4. 机器人应用能力:学生需要能够灵活运用机器人进行各种任务,如搬运、装配、焊接等。
5. 机器人故障排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故障排除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机器人故障。
三、考核形式1. 理论考核:通过书面考试,测试学生对机器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考核: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机器人操作和编程任务,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表现,给予综合评价。
四、考核标准1. 理论考核:学生需要达到一定的及格分数才能通过,以保证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 实践考核:学生需要按照要求完成机器人操作和编程任务,根据完成情况给予评分。
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表现,给予综合评价,以确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五、考核结果及意义1. 考核结果:根据学生在考核中的表现,给予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等级。
2. 意义:考核结果是评价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就业和升学具有重要意义。
优秀的考核结果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六、考核方案的改进与发展为了适应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变化,考核方案将不断进行改进与发展。
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最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考核内容和标准,以培养更符合行业需求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
七、结语工业机器人专业技能考核方案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他们的就业和升学提供重要依据。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19年9月试行)目次前言 (1)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2)4面向院校专业 (3)5面向工作岗位(群) (3)6职业技能要求 (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新奥时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志彬、陈穆珩、曹其新、周峻水、王亮亮、刁秀珍、曾小波、肖永强、郭宏宾、邵振洲、张天翼、李东、张启福、蒋清山、杨德校、李伟、魏召刚、张志明、龚玉涵声明:本标准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北京新奥时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新奥时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同意,不得印刷、销售。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评价,相关用人单位的人员聘用、培训与考核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工业机器人安全实施规范》GB/T20867-2007《工业环境用机器人安全要求》GB11291.1-2011《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GB11291.2-2013《工业机器人性能试验实施规范》GB/T20868-2007《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GB/T12642-2013《工业机器人用户编程指令》GB/T29824-2013《工业机器人坐标系和运动命名原则》GB/T16977-20053术语和定义国家、行业标准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的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工业机器人是指其操作机是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多用途、可对三个或三个以上轴进行编程。
它可以是移动或固定式,通常在工业自动化中使用。
3.2末端执行器也称末端,是指为使机器人完成其任务而专门设计并安装在机器人末端关节机械接口处的装置,例如夹持器、扳手、焊枪、喷枪等。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应用技术赛项评分标准一、评分流程(1)第一赛程过程中:每组预计15分钟,完成“模块C工业机器人的维护维修”竞赛任务及结果评分。
(2)第一赛程结束后:预计共1个小时完成“模块A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安装调试”、“模块B工业机器人系统的示教编程应用(基础工艺)”结果评分;(3)第二赛程结束后:预计共3个小时完成“模块D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集成建模”、“模块E工业机器人系统的离线编程应用(定制工艺)”结果评分;二、评分细则一级指标比例二级指标配分模块A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安装调试30%模块A-1工业机器人系统机械装调1、机械安装(1)法兰安装(2)工作滑台机械零部件安装2、气路连接(1)法兰、夹爪、快换、电磁阀、气缸的气路连接(2)过滤器压力调节(3)气缸节流阀调节3、安装工艺(1)整体气路绑扎工艺(2)阀岛气管接头第一根扎带、机器人进气口气管接头等绑扎工艺(3)扎带修剪工艺(4)正负压气管颜色工艺(5)气路和电气线路分槽(6)整体电路绑扎工艺18分4、手动调试5、职业素养模块A-2工业机器人系统电气装调1、电气安装(1)磁性开关、接近开关等安装(2)信号端子处接线(3)红绿指示灯、检测指示灯安装接线2、外围信号连接(1)工业机器人I/O信号板的接线(2)视觉控制器的接线(3)光栅的接线3、安装工艺4、手动调试5、职业素养12分模块B工业机器人系统的示教编程应用(基础工艺)16%模块B-1产品外壳的基础涂胶1、外壳基础涂胶(1)涂胶工具使用(2)工艺过程的起始点、结束点(3)涂胶轨迹与涂胶组件沿水平、方向偏移要求(4)涂胶轨迹要求2、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3、工业机器人自动运行模式4、职业素养4分模块B-2产品的基础码(拆)垛1、产品基础码(拆)垛(1)码(拆)垛夹爪工具使用(2)工艺过程的起始点、结束点(3)物料码(拆)垛位置要求(如偏离、缝隙等)(4)码(拆)垛的形状要求2、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3、工业机器人自动运行模式4、职业素养4分模块B-3产品异形芯片简单装配工艺1、产品异形芯片简单装配(1)吸盘工具使用(2)异形芯片的拾取8分(3)异形芯片的视觉检测(4)异形芯片的分拣(5)异形芯片的安装2、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3、工业机器人自动运行模式4、职业素养模块C工业机器人维护维修8%模块C-1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1、完成工业机器人日常维护操作(1)工业机器人连接(2)指定轴微校(3)转速计数器更新(4)Robotware系统维护(5)服务程序调用2、职业素养4分模块C-2工业机器人参数标定1、操作工业机器人,完成参数设置(1)TCP标定的姿态和工具(2)TCP标定的平均误差值2、职业素养4分模块D工业机器人系统的集成建模8%模块D-1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定制集成1、根据定制生产重新布局(1)调整异形芯片原料单元位置(2)调整涂胶单元位置(3)调整码垛单元位置(4)调整工艺工具单元位置2、职业素养3分模块D-2工业机器人系统建模1、三维模型环境搭建(1)各单元的布局建模(2)各单元的建模位置精度2、职业素养1分模块D-3工业机器人系统的虚拟仿真1、离线编程与虚拟仿真(1)基础和定制涂胶的离线编程与虚拟仿真运行(2)基础和定制码(拆)垛的离线编程与虚拟仿真运行4分2、职业素养模块E工业机器人系统的离线编程应用(定制工艺)38%模块E-1产品外壳定制涂胶1、外壳定制涂胶(1)HMI和PLC编程设计定制功能(2)定制选择涂胶工具、工艺过程的起始点、结束点、涂胶轨迹与涂胶组件沿水平、方向偏移要求、涂胶轨迹要求等2、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3、工业机器人自动运行模式4、按定制布局有误差,该模块不得分5、职业素养4分模块E-2产品的定制码(拆)垛1、定制码(拆)垛(1)HMI和PLC编程设计定制功能(2)定制选择码(拆)垛夹爪工具、工艺过程的起始点、结束点、物料码(拆)垛位置要求(如偏离、缝隙等)、码(拆)垛的形状要求2、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3、工业机器人自动运行模式4、按定制布局有误差,该模块不得分5、职业素养4分模块E-3产品异形芯片复杂装配工艺1、设备测试(1)触摸屏对各检测LED灯、指示灯的测试(2)触摸屏对升降气缸、推动气缸的测试2、产品基本工艺装配(1)芯片(颜色、形状等)视觉检测与分拣编程(2)芯片分拣工艺和基本流程编程(3)芯片盖板拆装和流程编程(4)芯片掺杂、空穴检测编程(5)手动测试检测单元(6)2次产品检测与显示编程(7)其他基本工艺编程3、产品复杂工艺装配(1)芯片(颜色、形状等)视觉检测与分拣编程17分(2)定制芯片分拣工艺和复杂流程编程(3)定制芯片盖板拆装、盖板检测和流程编程(4)2次产品检测与显示编程(5)其他复杂工艺编程4、工业机器人自动运行模式5、职业素养模块E-4产品盖板装配与出入库1、产品盖板装配(1)产品盖板拆卸、安装(2)定制自动螺丝机锁螺丝2、产品出入库5分(1)产品检测、反馈(2)产品调整(3)定制完成数量产品加工(4)规格产品出入库3、工业机器人自动运行模式4、职业素养模块E-5产品生产优化与安全1、效率提升(1)芯片按要求分类(2)机器人完成指定任务的效率2、设备安全8分(1)检测光栅报警编程(2)急停报警编程(3)其他形式报警编程及信息显示3、工业机器人自动运行模式4、职业素养注:该评分细则对应附件竞赛样卷,竞赛评分中各任务的配分比例原则不变,根据不同竞赛试题,由竞赛执委会与专家组对子项目和评分点做适当修改。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考试评分标准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考试评分标准根据不同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个常见的评分标准示例:
1. 安全操作能力:评分考虑操作员在进行机器人系统操作时是否熟悉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程序。
2. 机器人编程能力:评分考虑操作员是否能够编写和调试机器人的程序,并根据任务需求进行适当的程序优化。
3. 机器人生产过程控制能力:评分考虑操作员在生产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保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4. 故障排除和维护能力:评分考虑操作员是否能够迅速发现故障并进行相应的排除和维修。
5. 合作团队精神:评分考虑操作员与工作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以及在团队工作中的角色和贡献。
6. 时间管理能力:评分考虑操作员是否能够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地完成任务。
7. 问题解决能力:评分考虑操作员在面临问题和挑战时是否能够寻找和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案。
8. 知识和理解能力:评分考虑操作员对于机器人系统的相关知识和理解程度。
评分标准根据实际考试的具体要求和难度可能有所不同,同时也需要根据考试的具体分值比例来确定不同考核要素的权重分配。
四、鉴定要求
(一)申报条件
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相应技能的劳动者均可申报。
(二)考评员构成
考评员应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经验;每个考评组中不少于3名考评员。
(三)鉴定方式与鉴定时间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
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或者模拟操作方式。
考核实行百分制,理论知识考核占40%,技能操作考核占60%,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60分;技能操作考核时间为120分。
(四)鉴定场地设备要求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进行,配备水、电、窗帘、空调等设施,符合公共卫生要求,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
技能操作考核在有工业机器人设备的实训室内进行,满足技能鉴定需要的工业机器人能力考核所用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电脑及其配套桌椅。
职业技术标准职业技术标准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行业试行〕机械工业职业技术判定指导中心拟订1、职业概略1、1 职业编码JX04-24-021、2 职业名称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1、3 职业定义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及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的现场安装、编程、操作与控制、调试与保护的人员。
〔说明:工业机器人系统——由〔多〕工业机器人、〔多〕尾端履行器和为使机器人达成其任务所需的任何机械、设备、装置、外面协助轴或传感器组成的系统。
〔GB/T12643-2021/ISO8373:2021〕〕1、4 职业技术等级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中级〔技术等级四级〕、高级〔技术等级三级〕、技师〔技术等级二级〕、高级技师〔技术等级一级〕。
1、5 职业环境条件室内、常温或恒温。
1、6职业能力偏向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计算能力和空间感、形体知觉及色觉,手指、手臂灵巧,动作协调性强。
1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1、7一般受教育程度高中毕业〔或同样学力〕。
1、8职业培训要求1〕培训限期整日制职业学校教育,依据其培育目标和教课方案确立。
晋级培训限期:中级许多于360标准学时;高级许多于320标准学时;技师许多于28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许多于240标准学时。
2〕培训教师培训中、高级的教师应拥有本职业技师或以上技术等级证书或有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拥有本职业高级技师技术等级证书或有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拥有本职业高级技师技术等级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说明:有关专业——机械工程、机电工程、电气工程〕3〕培训场所及设备装备有教课投影仪、计算机及CAD/CAM/CAE软件的标准教室和拥有相应设备、工具、工装,照明、通风条件优秀、安全举措完美的场所。
1、9职业技术判定要求1〕申报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中级技术:〔1〕获得有关职业初级技术等级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结业证书。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
一、定义
运用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对工业机器人系统进行安装、调试、操作编程及维护的能力。
二、适用对象
运用或准备运用本项能力求职、就业的人员。
三、能力标准与鉴定内容
1
四、鉴定要求
(一)申报条件
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相应技能的劳动者均可申报。
(二)考评员构成
考评员应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经验;每个考评组中不少于3名考评员。
(三)鉴定方式与鉴定时间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
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或者模拟操作方式。
考核实行百分制,理论知识考核占40%,技能操作考核占60%,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60分;技能操作考核时间为120分。
(四)鉴定场地设备要求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进行,配备水、电、窗帘、空调等设施,符合公共卫生要求,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
技能操作考核在有工业机器人设备的实训室内进行,满足技能鉴定需要的工业机器人能力考核所用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电脑及其配套桌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