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茶经经典句子
- 格式:docx
- 大小:18.37 KB
- 文档页数:1
陆羽《茶经》一之源(茶的起源)原文原注: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原注: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
栟榈,蒲葵之属,其子似茶。
胡桃与茶,根皆下孕,兆至瓦砾,苗木上抽。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原注: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
从木,当作“[木茶],其字出《本草》。
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
(原注:周公云;槚,苦荼。
”杨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荼曰蔎。
郭弘农(9)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曰荈耳。
”)。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原注:栎字当从石为砾),下者生黄土。
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
法如种瓜,三岁可采。
野者上,园者次。
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
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茶为累也,亦犹人参。
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
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19)使六疾不瘳(chōu)。
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译文: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
它高一尺、二尺。
有的甚至高达几十尺。
在巴山、峡川一带。
有树杆粗到两人合抱的。
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
茶树的树形像瓜芦。
叶形像栀子。
花像白蔷薇,种子像棕榈。
果柄像丁香,根像胡桃。
"茶"字的结构,有的从"草"部(写作"茶"),有的从"木"部(写作"[木荼]"),有的"草""木"兼从(写作"荼")。
国学小课堂《茶经》中最唯美的句子《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陆羽,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
733年出生,幼年托身佛寺,自幼好学用功,学问渊博,诗文亦佳,且为人清高,淡泊功名。
760年为避安史之乱,陆羽隐居浙江苕溪(今湖州)。
其间认真总结、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
因此被尊为茶神和茶仙。
《茶经》分三卷十节,约7000字,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
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之源1、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du)之。
译文: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
它高一尺、二尺。
有的甚至高达几十尺。
在巴山、峡川一带。
有树杆粗到两人合抱的。
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
这一句说明了茶是起源于四川一带,有的是矮小的灌木类,也有高大的乔木类。
2、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a),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an).译文:它被称作茶,又被称作槚(本为楸木),又叫蔎(香草),又叫茗(茶树的嫩芽),又名荈(茶的老叶)。
这句里说了几个平时用来代以指茶的字,这个很有用。
3、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
译文: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
这句话就充分说明了为什么武夷岩茶那么好。
4、野者上,园者次。
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译文: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
在向阳山坡,林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芽叶以节间长,外形细长如笋的为好,芽叶细弱的较次。
叶绿反卷的为好,叶面平展的次之。
陆羽《茶经》三之造(茶叶之采制)附译文原文原注: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茶之芽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原注:京锥文也。
)犎牛臆者,廉襜(chān)然;(原注:犎,音朋,野牛也。
)浮云出山者,轮[囗禾]然;轻飙拂水也。
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
有如竹箨(tuò)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shāi shāi)然;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
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
或以光黑平正言佳者,斯鉴之下也。
以皱黄坳垤(ào dié)言佳者,鉴之次也。
若皆言佳及皆言不佳者,鉴之上也。
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
茶之否臧(pǐ zāng),存于口决。
三、茶叶的采制(译文)采茶都在(唐历)二月、三月、四月间。
肥壮如笋的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的土壤上,长达四至五寸,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茎,清晨带着露水采摘它。
次一等的芽叶(短而瘦小),发生在草木夹杂的茶树枝上。
从一老枝上发生三枝、四枝、五枝的,选择其中长得挺拔的采摘。
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天才能采。
采摘的芽叶,把它们上甑蒸熟,用忤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
茶的形状千姿百态,粗略地说,有的像(唐代)胡人的靴子,皮革皱缩着;有的像封牛的胸部,有细微的褶痕;有的像浮云出山,团团盘曲;有的像轻风拂水,微波涟漪;有的像陶匠筛出细土,再用水沉淀出的泥膏那么光滑润泽;有的又像新整的土地,被暴雨急流冲刷而高低不平。
陆羽《茶经》中的经典语句1. 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茶经·六之饮》茶有九难:一是制造,二是识别,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质,六是炙烤,七是捣碎,八是烤煮,九是品饮。
2.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
——《茶经·五之煮》山水,最好选取乳泉、石池漫流的水(这种水流动不急),奔涌湍急的水不要饮用。
3. 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茶经·三之造》肥壮如笋的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的土壤上,长达四至五寸,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茎,清晨带着露水采摘它。
4.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茶经·一之源》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
它高一尺、二尺。
有的甚至高达几十尺。
在巴山、峡川一带。
有树杆粗到两人合抱的。
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
5. 沫饽,汤之华也。
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茶经·五之煮》“沫饽”就是茶汤的“华”。
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的叫“花”。
6. 茶为累也,亦犹人参。
——《茶经·一之源》茶和人参一样,产地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
7.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茶经·三之造》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天才能采,采摘的芽叶,把它们上甑蒸熟,用忤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
8. 野者上,园者次——《茶经·一之源》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
《茶经》(节录)译文
[唐]陆羽
[原文]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
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译文]
茶的味性寒凉,作为饮料,最适合精益求精、坚持操守、勤俭贤德的人。
如果燥热烦渴、胸闷、头疼、眼睛干涩、身体四肢的关节不舒服,稍微喝上几口茶,感觉就与同饮用了醍醐和甘露一样舒坦。
茶作为饮料,最早可追溯至神农炎帝。
到鲁周公时期,饮茶已渐渐为众人所知。
春秋时齐国的晏婴、汉代的扬雄、司马相如,三国时吴国的韦曜,晋代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和左思等人都爱喝茶。
祭中华茶圣陆羽文
祭中华茶圣陆羽文
呜呼陆子,婉懿幽芬;天门故里,浅唱深吟。
文化洗礼,茶经重温;精行俭德,佳美灵魂。
馨香品啜,人间天伦;天人合一,禅理共论。
雪乳松风,芬芳阵阵;旷怀逸兴,滋味津津。
绿叶素荣,味道如春;耳濡目染,真爱醉人。
青山入座,碧水奏琴;春夏秋冬,日月星辰。
岁月历祀,问祖寻根;风流酝藉,怡情静心。
血脉精髓,蒂固根深;品格升华,民族精神。
修身养性,连通古今;益思悦志,至善至真。
十分隽永,意蕴缤纷;一瓯茗饮,思绪氤氲。
以茶会友,淡雅清新;礼仪之邦,人文探寻。
漾情不断,炎黄子孙;德辉玉宇,泽被后昆。
灵祗致飨,祈祷太平。
祭中华茶圣陆羽文
呜呼陆子,婉懿幽芬;天门故里,浅唱深吟。
文化洗礼,茶经重温;精行俭德,佳美灵魂。
馨香品啜,人间天伦;天人合一,禅理共论。
雪乳松风,芬芳阵阵;旷怀逸兴,滋味津津。
绿叶素荣,味道如春;耳濡目染,真爱醉人。
青山入座,碧水奏琴;春夏秋冬,日月星辰。
岁月历祀,问祖寻根;风流酝藉,怡情静心。
血脉精髓,蒂固根深;品格升华,民族精神。
修身养性,连通古今;益思悦志,至善至真。
十分隽永,意蕴缤纷;一瓯茗饮,思绪氤氲。
以茶会友,淡雅清新;礼仪之邦,人文探寻。
漾情不断,炎黄子孙;德辉玉宇,泽被后昆。
灵祗致飨,祈祷太平。
《茶经》唐·陆羽--茶之造《茶经》唐·陆羽茶经茶之造叁【原文】《群芳谱》:以花拌茶,颇有别致。
凡梅花、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金橘、栀子、木香之属,皆与茶宜。
当于诸花香气全时摘拌,三停茶,一停花,收于瓷罐中,一层茶一层花,相间填满,以纸箬封固入净锅中,重汤煮之,取出待冷,再以纸封裹,于火上焙干贮用。
但上好细芽茶,忌用花香。
反夺其真味。
惟平等茶宜之。
《云林遗事》:莲花茶:就池沼中,于早饭前日初出时,择取莲花蕊略绽者,以手指拨开,入茶满其中,用麻丝缚扎。
定经一宿,次早连花摘之,取茶纸包晒。
如此三次,锡罐盛贮,扎口收藏。
邢士襄《茶说》:凌露无云,采候之上。
霁日融和,采候之次。
积日重阴,不知其可。
田艺蘅《煮泉小品》: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
况作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皆能损其香色也。
生晒茶瀹之瓯中,则旗枪舒畅,青翠鲜明,香洁胜于火炒,尤为可爱。
《洞山茶系》:岕茶采焙定以立夏后三日,阴雨又须之。
世人妄云“雨前真岕”,抑亦未知茶事矣。
茶园既开,入山卖草枝者,日不下二三百石。
山民收制,以假混真。
好事家躬往予租,采焙戒视惟谨,多被潜易真茶去。
人至竞相高价分买,家不能二三斤。
近有采嫩叶、除尖蒂、抽细筋焙之,亦曰片茶。
不去尖筋,炒而复焙,燥如叶状,曰摊茶,并难多得。
又有俟茶市将阑,采取剩叶焙之,名曰修山茶,香味足而色差老,若今四方所货岕片,多是南岳片子,署为“骗茶”可矣。
茶贾炫人,率以长潮等茶,本岕亦不可得。
噫!安得起陆龟蒙于九京,与之赓《茶人》诗也。
茶人皆有市心,今予徒仰真茶而已。
故余烦闷时,每诵姚合《乞茶诗》一过。
《月令广义》:“炒茶每锅不过半斤,先用干炒,后微洒水,以布卷起,揉做。
”“茶择净微蒸,候变色摊开,扇去湿热气。
揉做毕,用火焙干,以箬叶包之。
语曰:‘善蒸不若善炒,善晒不若善焙。
’盖茶以炒而焙者为佳耳。
”《农政全书》:“采茶在四月。
嫩则益人,粗则损人。
陆羽的《茶经》全文内容如下:一、原文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
它高一尺、二尺甚至高达几十尺。
在巴山、峡川一带,有树杆粗到两人合抱的。
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
茶树的树形像瓜芦,叶形像栀子,花像白蔷薇,茶籽像棕榈,果柄像丁香,根像胡桃。
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
一般说来,茶苗移栽的技术掌握不当。
移栽后的茶树很少长得茂盛。
种植的方法象种瓜一样。
种后三年即可采茶。
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
在向阳山坡,林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芽叶以节间长,外形细长如笋的为好,芽叶细弱的较次。
叶绿反卷的为好,叶面平展的次之。
二、原文翻译茶是南方一种优良的树木,树高一尺、二尺,甚至高达几十尺,在巴山、峡川一带,树干粗到可两人合抱,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茶树的树形像瓜芦,叶形像栀子,花像白蔷薇,茶籽像棕榈,果柄像丁香,根像胡桃.阴山坡谷中的茶树,不能采摘,它性质凝滞,若食后易使腹内结聚滞气.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一般说来,茶苗移栽的技术掌握不当,移栽后的茶树很少长得茂盛.种植的方法象种瓜一样,种后三年即可采茶.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在向阳山坡,林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芽叶以节间长,外形细长如笋的为好,芽叶细弱的较次.叶绿反卷的为好,叶面平展的次之.。
《陆羽茶经》原文如下: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
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
法如种瓜,三岁可采。
野者上,园者次。
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
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茶为累也,亦犹人参。
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使六疾不瘳。
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籝,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
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
釜,用唇口者。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箪之,篾以系之。
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
釜涸,注于甑中。
甑带濡受益于釜极口极粗处也盛皮丢且不破尚有水可久则已湿若未熟而先饮之水渗入味减味减二病也先熟而中水渗入气散气散二病也自首至尾一气和畅方是煎茶要诀不可知矣。
译文如下:茶是南方一种美好的树木。
高一尺、二尺甚至到几十尺高都有。
在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的粗的茶树,剖开采取嫩叶(古人采取茶树嫩叶主要通过砍伤和摘取两种方式)。
茶树的树冠宛如瓜芦木丛生在一起;树叶似栀子叶;开的花像白色的蔷薇;结的果实像棕榈子;蒂像丁香;根像胡桃树。
(以上六句按《茶经》原文顺序分别以六种植物比喻茶树枝干、叶子、花朵、果实、蒂和根的形状。
)茶字也有从木的或从草的或草木并有的。
(因为)古人写作“茶”、“蔎”,后人写作“茗”、“荈”。
种植的方法像种瓜一样。
(种后)三年就可以采茶了。
野生的品质好,(种在)园子里的品质次。
阳光充足、树林蔽荫的山坡地产的茶色泽紫、质量好;阳光照射的竹林山地产的质量差一些;背阴的山谷地产的色绿。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阅读
陆羽茶经经典句子
导读:1、啜苦咽甘,茶也。
2、茶者,南方之嘉禾也。
3、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4、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
5、要解口渴,就喝汤水;要排忧解闷,就喝酒;要清醒头脑,就喝茶。
6、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7、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8、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9、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10、黔中生恩州、播州、费州、夷州,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
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泉、韶、象十一州未详。
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