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干扰及处理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高效价冷凝集素患者的血型鉴定及配输血的处理血清内如果出现高效价冷凝集素,将会造成血型判定错误,且干扰交叉配血。
我们发现,高效价冷凝集素(2℃,滴度为1:105)可引起A型误判为AB型,并导致配血困难,现将处理过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贫血,Hb30g/L,该患皮肤苍白,呈极度贫血貌,需输血治疗,血型鉴定为AB型,但与AB型交叉配血不合。
2 ABO定型重新血型鉴定,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ABO均凝集,该患者无输血史,考虑可能为冷凝集素所致。
逐将做血型之玻片置于37℃温箱,10min后观察可见:抗B侧凝集颗粒变小,抗A侧不变;升温至45℃,抗B侧凝集消失,抗A测不变。
取出室温1min后,抗B侧复又出现凝集,初步定型为A型;用37℃盐水将患者RBC洗涤3次,做正定型为A型;将洗涤RBC 1份加患者血清内的冷凝集素。
用自家吸收后的血清做反定型,也为A型。
3 血清冷凝集效价测定患者不同稀释浓度的血清与洗涤后的O型RBC做玻片凝集试验,室温时测得冷凝集效价为1:2000;放2℃冰箱冷凝集效价为1:105。
4 配血及输血用A型血按常规方法做盐水配血试验,主侧出现凝集次侧因该患RBC自家凝集成颗粒状,不能进行。
用37℃盐水洗涤后的RBC配成0.05L/L的RBC悬液与A 型血清做次侧交叉,无凝集及溶血。
用前述自家吸收后的血清与A型RBC做次侧交叉,无凝集及溶血。
交叉显示可以输血,考虑该患冷凝集素效价太高,要求临床保温输血,室温控制在25℃~30℃。
输A型血200ml,无不良反应。
后按同样方法两次继续输A型血800ml 。
患者均无不良反应。
因本地缺免疫抑制药,患者自行出院去北京,在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冷凝集素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经北京红十字中心血站鉴定冷凝集素为抗-I。
5 讨论多数正常人的血清中有低效价冷凝集素,但效价一般不超过1:16,且在20℃时凝集即可消失。
本例患者由于病理变化,血清中出现高效价冷凝集素抗-I(2℃时效价1:105),在37℃还能与自身RBC发生明显凝集,使血型鉴定出现误判,并影响交叉配血。
冷凝集标本对血细胞分析红细胞各参数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冷凝集是在体外高度浓缩的红细胞聚集体,在进行红细胞计数和测定红细胞参数时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主要的影响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体积测定。
红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冷凝集标本中高度聚集的红细胞会导致计数的偏低,因为聚集体中红细胞的数目较多。
除此之外,冷凝集还会导致压积偏低,从而进一步影响红细胞计数结果。
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离心等方式使冷凝集散开,促进红细胞的均一分布,以获得准确的红细胞计数结果。
血红蛋白测定是指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冷凝集标本中红细胞的聚集会导致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的偏低,因为聚集的红细胞会占据更大的体积,使得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降低。
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离心等方式使冷凝集散开,让红细胞分散均匀,以获得准确的血红蛋白测定结果。
红细胞体积分析是指测定红细胞的体积分布,主要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参数。
冷凝集标本中红细胞的聚集会导致红细胞的体积测定结果产生偏差,并且会影响红细胞参数的准确性。
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将冷凝集标本稀释,使得红细胞分散均匀,以减少聚集现象,从而获得准确的红细胞体积分析结果。
此外,冷凝集标本还可能导致其他问题,例如造成细胞形态的改变,使得判读异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离心等方法,减少冷凝集的影响,使红细胞形态正常。
总结而言,冷凝集标本对血细胞分析红细胞各参数结果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体积测定的偏差。
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通过离心、稀释等方式减少冷凝集的影响,使红细胞分散均匀,以获得准确的血细胞分析结果。
高效价冷凝集素患者的血型鉴定及配输血的处理[★]第一篇:高效价冷凝集素患者的血型鉴定及配输血的处理高效价冷凝集素患者的血型鉴定及配输血的处理血清内如果出现高效价冷凝集素,将会造成血型判定错误,且干扰交叉配血。
我们发现,高效价冷凝集素(2℃,滴度为1:105)可引起A型误判为AB型,并导致配血困难,现将处理过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贫血,Hb30g/L,该患皮肤苍白,呈极度贫血貌,需输血治疗,血型鉴定为AB型,但与AB型交叉配血不合。
ABO 定型重新血型鉴定,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ABO均凝集,该患者无输血史,考虑可能为冷凝集素所致。
逐将做血型之玻片置于37℃温箱,10min后观察可见:抗B侧凝集颗粒变小,抗A侧不变;升温至45℃,抗B侧凝集消失,抗A测不变。
取出室温1min后,抗B侧复又出现凝集,初步定型为A型;用37℃盐水将患者RBC洗涤3次,做正定型为A型;将洗涤RBC 1份加患者血清内的冷凝集素。
用自家吸收后的血清做反定型,也为A型。
血清冷凝集效价测定患者不同稀释浓度的血清与洗涤后的O型RBC做玻片凝集试验,室温时测得冷凝集效价为1:2000;放2℃冰箱冷凝集效价为1:105。
配血及输血用A型血按常规方法做盐水配血试验,主侧出现凝集次侧因该患RBC自家凝集成颗粒状,不能进行。
用37℃盐水洗涤后的RBC配成0.05L/L的RBC悬液与A型血清做次侧交叉,无凝集及溶血。
用前述自家吸收后的血清与A型RBC做次侧交叉,无凝集及溶血。
交叉显示可以输血,考虑该患冷凝集素效价太高,要求临床保温输血,室温控制在25℃~30℃。
输A型血200ml,无不良反应。
后按同样方法两次继续输A型血800ml。
患者均无不良反应。
因本地缺免疫抑制药,患者自行出院去北京,在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冷凝集素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经北京红十字中心血站鉴定冷凝集素为抗-I。
讨论多数正常人的血清中有低效价冷凝集素,但效价一般不超过1:16,且在20℃时凝集即可消失。
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影响及对策作者:孔秀红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干扰影响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23例冷凝集素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标本,进行了盐水法,改良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免疫法,以及经典抗人球蛋白试验等鉴定特异性抗体。
结果:在不同温度下凝集程度有差别,其中4℃时有明显凝集,而在37℃时凝集逐渐消失。
结论:对于存在冷凝集的患者,在进行交叉配血时,应采用加温输注,以清除患者血清中冷凝集素的影响。
【关键词】冷凝集素;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干扰;对策【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9--02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准确的血型结果又是进行交叉配血的前提。
输血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型鉴定困难和疑难配血的情况。
其中,冷凝集是引起这种困难的最常见因素[1]。
低温或者一些病理情况下,冷凝集素的非特异性凝集会干扰实验结果。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3例冷凝集素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因,提出处理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23例冷凝集素增多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患者血红蛋白(Hb)1.2 方法1.2.1 血型及血清学检测①試剂:抗A抗B血型定性试剂,人ABO血型反定型红细胞试剂,RhD血型定型试剂,改良凝聚胺试剂。
②检测方法: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
③冷凝集抗体滴度测定:取患者不抗凝静脉血2mL,放置在37℃孵育,待血液凝固后分离血清,患者抗凝血2mL,用温生理盐水洗涤RBC 3次配成3%-5%的细胞悬液;取10支试管,依次编号1-10,每管中加生理盐水0.2mL,并在第1管中加血清0.2mL,然后倍比稀释至第9管,混匀后弃去0.2mL,将第10管作为空白对照;每管中加入3%-5%的红细胞悬液0.2mL,混匀后置4℃冰箱中12h后观察结果。
高效价冷凝集素致交叉配血困难研究目的探讨高效价冷凝集素致交叉配血困难的血型鉴定以及致使交叉配血困难的原因和处理对策。
方法运用复查血型和家系调查、临床病历分析、吸收放散试验、抗体鉴定、红细胞ABO血型鉴定、血清抗体筛选、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冷凝集素效价测定等血型血清检测方法辨别配血困难的因素。
结果加温37℃后红细胞运用生理盐水洗涤5~6次后实施ABO正定型,4℃下血清使用O型洗涤红细胞吸收1~2次其反定型为B型,正定型与反定型相符。
其次,效价增高是导致意外凝集的主要原因,给临床血库与给血站的交叉配血和血型鉴定带来很大的困难,容易造成错误输血,产生较为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结论高效价冷凝激素导致的配血不合,要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思考,运用红细胞洗涤与血清吸收放散试验可以有效的排除高效价冷凝集素造成的干扰,可以正确的交叉配血,鉴定患者的血型。
标签: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困难;高效价冷凝集素交叉配血试验与输血前血型鉴定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主要手段,方法主要有聚凝胺法、盐水法、酶法以及抗人球蛋白法[1]。
对患者血清中不能破坏献血红细胞的不完全抗体以及完全抗体,预防输血之后产生溶血反应,保证患者输血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由于正常人体的血清中带有支原体、低滴度冷凝集素、EB病毒感染以及某些肿瘤都会使滴度升高,当血清冷凝激素效价产生异常性的增高后,就会导致交叉配血与血型鉴定困难。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女,36岁。
有慢性肝炎病史,无输血史。
患者皮肤苍白,重度贫血貌。
由于头晕乏力10多天住院。
实验室进行WBC3.9×109/L、RBC1.75×1012/L以及Hb32g/L。
术前临床检查患者血型为AB型,呈Rh阳性,AB型全血4个单位,输血之前运用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在室温20℃下,发现主侧凝集,次侧为颗粒状,再次抽取新鲜标本并送往中心血站。
进一步鉴定患者血型,其血型为A型,呈Rh阳性。
进行室温交叉配血时,使用聚凝胺法与盐水法仍然产生主侧凝集,次侧为小颗粒状凝集。
高效价冷凝集素干扰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1例报告目的探讨高效价冷凝集素对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影响。
方法ABO 与Rh(D)血型鉴定、冷凝集素效价测定、冷自身抗体吸收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交叉配血试验等。
结果新鲜标本,血清中的冷凝集素未被处理,交叉配血主、次侧均阳性。
红细胞经37℃生理盐水洗涤、血清经吸收处理后,正反定型一致,与A型血交叉配血相合。
结论遇到血型正反不符或交叉配血不合时要认真分析、复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efficient condensing set price element of ABO blood group identification and cross matching and influence.MethodsABO and Rh (D) blood typing, condensing set is determined titer, cold autoantibodies absorption test, irregular antibody screening, cross matching test, etc.ResultsFresh specimens, the condensing set element in serum was not processing, the main and second side with blood are positive. Red blood cells by 37 ℃saline washing, serum after absorption treatm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stereotypes, with type A blood with blood.ConclusionEncountered when typing sides and crossmatching of blood not want serious analysis and review, ensure that blood transfus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Key words:Condensing set;Blood typing;With blood作者发现1例高效价冷凝集素干扰ABO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干扰及处理方法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进而分析出高效价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
方法将红细胞或二巯基乙醇(2me)放入37℃~45℃的生理盐水反复洗涤,达到对红细胞的处理目的,在进行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前需对此前的红细胞与血清做吸收放散处理。
结果处理以后的标本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未出现异常反应。
结论含高效价冷凝集素标本经过不同方法的检验处理后再进行正方定型结果未出现异常反应;经过输血后,不良反应情况也未在交叉配血的患者上出现。
【关键词】冷凝集素;血型鉴定;交叉配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8例患者冷凝集素出现增高现象,其中15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年龄跨度为10~90岁。
其中,14例为肾移植患者,3例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患有慢性肺心病。
效价跨度为521~4096。
12 试剂二巯基乙醇应用液(2me)、抗人球蛋白试剂、谱红细胞试剂、抗体筛查试剂、ABO反定型细胞、ABO血型鉴定试剂和Rh血型鉴定试剂。
13 方法对红细胞进行处理将红细胞从抗凝管里取出,在37℃的水中将自身凝集的红细胞进行30 min的水浴处理;或放置到37℃的生理盐水中进行洗涤,3遍后,若洗涤后的红细胞经过检测未出现凝集现象,就可进行ABO正定型、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自身吸收试验,最后确认无异常现象就可交叉配血;若出现凝集现象,则将标本重复上述操作,检测无凝集才可往下进行。
血清处理需要用到二巯基乙醇,将血清从干燥管中取出来,将与血清等量的二巯基乙醇混合后,放置在37℃中进行水浴,40 min取出标本后,进行正反定型、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的后续工作。
将处理后无凝集的患者红细胞与等量自身血清混合,放到4℃的冰箱内进行冷藏吸收处理30 min,可多次重吸收冷凝集较强的血清标本,再进行ABO反定型、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的后续工作。
血清学试验因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未进行检测,经过处理后ABO 正反定型一致、RhD鉴定呈阳性。
测定冷凝集素效价未稀释的患者血清与O型成人红细胞发生凝集后做效价滴定测验,并记录数据,以此判定冷凝集素所具有的特异性。
2 结果
在23℃环境下进行的ABO血型鉴定结果正定型都为AB型的患者出现18例,反定型为O型,自身对照出现凝集现象。
处理后标本或水浴中血型正反定
型结果及用二巯基乙醇处理后的血标本正反定型的结果:O型患者正反定型均为O型的患者有14例,B型患者正反定型均为B型的为3例,A型患者正反定型为A型为1例。
血型物质检测为分泌型有18例,经过血型物质检测含有H物质的正定型为O型的患者有14例,正定型均含有B、H物质的为B型,正定型均含有A、H物质的为A型。
通过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的为阳性,抗C3 d也均为阳性,并且冷凝集素存在抗I特异性。
本次研究的18例患者血液内含有的冷凝集素去除后经交叉配血都未出现不合现象,输血后,溶血现象也未发生。
3 讨论
生理性冷凝集素是当效价不高于16的冷凝集素,在室温和37℃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基本不受到影响的一种冷凝集素;冷凝集素处于病理状态时,效价会出现升高现象,这是由某些病理因素所致,而出现ABO和Rh血型鉴定、抗体效价和交叉配血困难情况是因为冷凝集素效价和反应温度较高。
本调查中18例患者冷凝集素效价都不低于16,效价跨度为521
~4096,在进行实验时,处于室温环境下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结果出现不一致,而经37℃水浴或经洗涤处理后正反定型结果则一致。
所以对标本进行37℃水浴或37℃生理盐水洗涤3次的处理后,才可怀疑是由冷凝集素引起血型鉴定时正反定型不符。
冷凝集素具有以下特点:①大多数是IgM型抗体。
少数是IgG型抗体,后者又称为双相抗体。
②反应的最适温度是4℃,在20℃以下时可以凝集自己的红血球,加温至30~37℃又会和红血球分离,如再遇补体即会发生溶血。
③它与补体的亲和力较大,在冷处和温处都可与补体结合。
在冷处与补体结合后,当温度上升至30~32℃以上时,或环境中呈微酸性时(pH6570),即发生溶血,所以在患者血管内可发生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
④大多是不完全抗体,少数是完全抗体。
⑤这种抗体与红血球及补体结合后,容易从红血球上弥散而只留补体在红血球表面上。
本文18例受冷凝集素影响的ABO正反定型病例,通过二巯基乙醇灭活后使IgM抗体聚合力丧失,从而使正反定型结果一致。
有资料显示,血清中的抗A、抗B、抗AB抗体大多数是IgM性质的抗体,也有IgG成分,在正常献血员中,IgG1和IgG2多于IgG3和IgG4,因此IgG成分的反定型通过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会得出与正定型一致的结论。
本文与报道相似,故经二巯基乙醇处理后的18例患者血清因IgM未得到彻底清除而直接离心出存在A、B、O、AB血型,而IgG效价的评定未受影响,所以反定型试验与正定型试验得出的结论一致。
若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因高效价冷凝集素受到影响,最好用上述几种方法配合应用,从而使输血顺利、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 林国连,詹奕荣,刘红杏,等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影响相
关研究分析.河北医学,2010,03:302304.
[2] 吴松远,魏淑英,孔祥骞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的影响与处理.实用医技杂志,2010,12:11431144.
[3] 王华冷凝集素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合中的鉴别.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0: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