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膝跳反射实验解说词2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
膝跳反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刺激膝关节进行膝跳反射的观察和学习,从而了解膝反射的机理和过程。
实验器材:
膝锤、试验座、电刺激装置、计时器。
实验原理:
膝跳反射是一种自发性的反射动作,它是机体对于膝关节活动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
当膝关节受到刺激时,会产生一系列触觉和神经传导的反应,最终导致膝关节弹性放松。
实验步骤:
1. 实验者坐在试验座上,将膝关节放置在膝锤的顶端。
2. 由实验者保持膝关节稍微弯曲的状态,不进行主动运动。
3. 另一名实验者使用电刺激装置刺激实验者的股神经,刺激时间为0.1秒。
4. 实验者观察自己的腿部反应,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感觉。
5. 重复上述步骤多次,以获取更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实验结果:
通过反复实验,我们观察到膝关节在刺激后会出现明显的跳动,即膝跳反射。
实验者在刺激后会感到腿部有力量向前踢出的冲动,但无法主动控制。
实验讨论:
膝跳反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它起到保护机体膝关节的作用。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股神经的刺激引发了膝跳反射,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反射的存在和生理机制。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膝跳反射的反应时间很短,约为0.1秒左右,这说明这种反射动作是非常迅速的。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和学习了膝跳反射的机理和过程。
膝跳反射是人体自然产生的一种本能反应,它对于维护膝关节的稳定和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一、摘要膝跳反射是人体最基本的神经反射之一,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入了解了膝跳反射的原理、过程以及生理机制。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实验方法,观察了反射现象,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本报告旨在总结实训过程中的经验,探讨膝跳反射的生理基础,为今后相关生理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膝跳反射的原理和生理机制。
2.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观察反射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膝跳反射的生理基础。
三、实验原理当叩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时,大腿股四头肌的肌腱内的感受器接受刺激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发出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引起大腿上肌肉收缩,使小腿前伸,表现为小腿突然跳起。
膝跳反射由3或更多种神经元参与。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解剖实验用动物(如家兔)、手术刀、镊子、剪刀、生理盐水、滴管等。
2.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生理记录仪、信号采集系统等。
五、实验方法1. 将实验动物固定在解剖台上,暴露出大腿和小腿。
2. 用手术刀在膝盖上部切开皮肤,暴露出股四头肌肌腱。
3. 将肌腱用镊子夹住,并用生理盐水湿润。
4. 用解剖显微镜观察肌腱上的感受器。
5. 用手术刀在肌腱上轻轻叩击,观察反射现象。
6. 记录反射现象,包括反射时间、反射强度等。
六、实验结果1. 当叩击肌腱时,可观察到小腿突然跳起,表明膝跳反射成功。
2. 反射时间约为0.2秒,反射强度较大。
3. 观察到肌腱上的感受器有明显的收缩反应。
七、分析与讨论1. 膝跳反射是一种典型的单突触反射,由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构成。
2. 实验结果表明,叩击肌腱可以引起膝跳反射,说明肌腱上的感受器在膝跳反射中起着重要作用。
3. 反射时间约为0.2秒,说明膝跳反射是一种快速反应,有助于人体迅速应对外界刺激。
4.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肌腱上的感受器有明显的收缩反应,说明感受器在接收刺激后可以产生兴奋,并传递给神经中枢。
八、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入了解了膝跳反射的原理和生理机制,掌握了实验操作方法,观察了反射现象。
初中生物膝跳反应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结果了解膝跳反应的生理原理和机制。
实验材料:计时器、尺子、实验者。
实验步骤:
1. 实验者站立并放松双腿,计时器开始计时。
2. 实验者突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比如轻轻拍打膝盖),观察实验者腿部产生的膝跳反应。
3. 实验者记录下实验者的膝跳反应时间。
4. 实验重复进行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结果。
实验安全提示:
1. 实验者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保持平衡,避免摔倒受伤。
2. 实验者在进行实验时要配合实验者,协助实验者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预期结果:
实验者受到刺激后,膝部会产生迅速、明显的跳跃反应,通常在0.1-0.2秒之间。
实验讨论:
1. 膝跳反应是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通过刺激传导至脊髓,在进行反射弧的作用下产生膝部肌肉的快速收缩,使膝盖迅速弹起。
2. 膝跳反应的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刺激的力度、实验者的情绪状态等。
3. 膝跳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反应,对于维持人体平衡和保护身体有着重要作用。
拓展实验:
可以尝试在实验过程中改变不同的刺激方式和强度,观察膝跳反应的变化。
也可以尝试在实验中观察不同年龄段、性别的人的膝跳反应时间差异。
生物实验报告二
班级: 小组合作伙伴: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教师评定:
讨论: 1.叩击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
2.在这种反应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怎样的?
实验名称
膝跳反射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人体的膝跳反射,知道什么是反射。
膝跳反射形成的途径。
实验器材 橡皮锤
实
验
方
法 每两人一组,按照下列步骤,两人轮换实验。
(1)甲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搭在这条腿上。
(2)乙同学作为实验者用橡皮锤,迅速叩击甲同学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位的韧带,观察这条腿的反应。
(3)换位进一步实验: 乙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搭在
这条腿上。
(4)甲同学作为实验者用橡皮锤,迅速叩击乙同学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位的韧带,观察这条腿的反应。
膝跳反射实验的教学案例一、指导思想1、指导思想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要以科学为依据,新课标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序进行。
实验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三大能力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重要手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生物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理论依据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类型,它仅包含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传入)和运动神经元(传出)。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
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
“膝跳反射”实验是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节神经调节基本方式中的第一个实验。
教材先从学生经历过或见过的一些有关神经调节的现象引入,归纳出这些活动是靠神经调节的,进而直接阐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问:什么是反射?以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膝跳反射”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对这一活动的实践、观察、分析和讨论,对反射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紧接着进一步阐述什么是反射,并给出了反射的定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反射的概念。
接下来介绍了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教学特色本实验注重学生的观察、实践、讨论和分析,这也是正常的教学流程。
在本实验中设计了两个创新点:(1)、让学生对照膝跳反射的反射结构图进行原理讲解;(2)、实验结束后,由小组长组织,组内讨论后提出问题。
并让学生举例说出几种反射的例子。
这样能使学生更主动的去探索研究反射、反射的结构组成和反射的原理。
二、实验教学分析1、重点:通过做人体的膝跳反射实验,明确什么是反射。
难点:学习做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
2、(1)、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膝跳反射,然后教师做示范,最后由学生实践操作。
通过做人体的膝跳反射实验,明确什么是反射,经过演示实验和实践操作后,对膝跳反射实验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样落实了重点问题。
膝跳反射原理(二)什么是膝跳反射?膝跳反射又称为“肌腱反射”,是一种自发性的神经反射作用,即当膝部被轻轻敲击时,膝关节肌肉会自发性地收缩。
反射弧膝跳反射是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刺激器、感受器、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六个分部。
具体来说,当刺激器(敲击膝盖)刺激感受器(肌肉纤维内的肌腱)时,感受器会传递一个神经冲动,由传导神经传递至脊髓中枢神经,再由传出神经传递至肌肉,导致肌肉产生反射性收缩,即膝跳动作。
原理膝跳反射的原理是基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互相作用。
当感觉神经受到刺激时,会向中枢神经(脊髓或大脑)发送信号,然后中枢神经会向运动神经发送信号,控制身体肌肉做出反应。
在膝跳反射中,肌肉纤维内的肌腱起到感受神经的作用,当肌腱受到刺激时,会通过运动神经直接刺激肌肉产生收缩。
应用膝跳反射在医学上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医生通过检查患者的膝跳反射是否正常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受损。
在康复训练中,恢复膝跳反射的正常反应也是训练的一项目标。
总结膝跳反射是一种自发性的神经反射作用,是反射弧的经典例子。
它是基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互相作用实现的,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诊断和治疗。
神经元的作用了解膝跳反射的原理需要涉及到神经元,神经元是人类身体中最基本的神经元单位,有接受、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轴突终末。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中心区域,有头、颈和身体三个部分,分别连接轴突、树突和其他神经元。
树突是连接其他神经元的细胞突起,主要接受传入信号。
轴突是把细胞体中产生的信号传递到其他神经元的细胞突起,轴突终末则把信号传递给其他细胞或者器官。
神经元的传递在神经元中,信号的传递是通过离子通道的开关和离子的扩散完成的。
当神经元兴奋时,离子通道会打开,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和钙离子)根据电学和化学梯度从高到低扩散。
这种离子扩散产生的电势改变引起下一个离子通道的反应,从而传递信号。
膝跳反射现象原理膝跳反射(如图所示)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类型,它仅包含两个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单位,由反射弧构成,又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感觉神经元(输入)和运动神经元(输出)。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
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
刺激膝盖处大腿肌肉的感受器,在感觉神经元中引发了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上行到脊髓,脊髓中感觉神经元直接与运动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
如果信号足够强,就可以在运动神经元中引发动作电位,当这个动作电位穿递到大腿肌肉,即可引起膝跳反射。
然而大多数反射要比膝跳反射复杂的多,在脊髓中包括有一个或多个中间神经元,将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连接起来。
膝跳反射是指在膝半屈和小腿自由下垂时,轻快地叩击膝腱,引起股四头肌收缩,使小腿作急速前踢的反应。
此反射属于腱反射。
其感受器是能感受机械牵拉刺激的肌梭。
肌梭为一般的肌纤维并行排列,形如梭,两端附着在肌腱上(或梭外肌纤维上)、外有结缔组织囊。
囊内含2~12根特化的肌纤维,其中部充满细胞核,无横纹,能感受牵拉刺激。
两端有横纹,有收缩力。
当叩击膝关节下肌腱时,由于快速牵拉肌肉,梭内肌纤维收缩时,使肌梭感受部分受到刺激而发放神经冲动,由位于股神经内的传入神经纤维传向脊髓(腰部2~4节)。
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传入神经纤维直接与传出神经元的胞体联系。
冲动由位于股神经内的传出纤维传递至效应器股四头肌的运动终板,从而引起被牵拉的肌肉收缩,使小腿前伸。
此反射通常受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影响,其反应的强弱、迟速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临床上用以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的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