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跳反射的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生物教案膝跳反射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膝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了解膝跳反射的机制和意义;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膝跳反射的要领和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1. 人体膝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膝跳反射的机制和意义;3. 实验操作技巧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机制;2. 准确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你们知道什么是膝跳反射吗?2. 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膝跳反射的现象和意义。
二、展示实验(10分钟)1. 给学生演示膝跳反射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2. 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了解膝关节的反射动作。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膝跳反射实验。
2. 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分析(10分钟)1.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膝跳反射的机制和意义。
2.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膝跳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膝跳反射的定义和机制;2. 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3. 实验步骤:引导、操作、分析;4. 意义:保护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膝跳反射的现象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关系,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初中教案膝跳反射教学目标:1. 了解膝跳反射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如何进行膝跳反射实验;3. 理解膝跳反射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重点:1. 膝跳反射的概念和原理;2. 膝跳反射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膝跳反射的原理;2. 膝跳反射实验的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2. 膝跳反射实验器材:小锤、垫子、计时器等;3. 教学课件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膝跳反射吗?什么是膝跳反射?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膝跳反射的概念和原理。
二、探究膝跳反射原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膝跳反射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膝跳反射是一种自发性的神经反射。
2. 学生听讲后,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膝跳反射是如何产生的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膝跳反射的产生机制。
三、进行膝跳反射实验(15分钟)1. 教师演示膝跳反射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与同组同学进行交流。
四、总结膝跳反射的意义和应用(5分钟)1.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膝跳反射在日常生活和医学中有哪些应用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膝跳反射的意义和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膝跳反射的概念、原理、实验步骤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膝跳反射的概念、原理和实验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膝跳反射在医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物膝跳反射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了解膝跳反射的过程及原理,并掌握触发膝跳反射的方法。
实验材料:橡皮榔头、笔、小榔头、实验台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台放在桌子上,并让学生坐在实验台上,让他们的膝盖悬空。
2. 用笔轻轻敲击学生的膝盖的肌腱,观察学生的膝盖会有什么反应。
3. 让学生尽量放松自己的腿部,观察敲击后的反应和没有敲击时的比较。
4. 用橡皮榔头和小榔头分别敲击学生的膝盖,比较两种敲击的反应有何不同。
实验结果:观察到敲击学生膝盖后,膝盖会迅速向前弹起,这种反应即为膝跳反射。
实验结论:膝跳反射是一种神经反射,当刺激到达感觉神经末梢时,会引起神经冲动发送至中枢神经系统,再通过脊髓产生相应的运动神经冲动,最终使肌肉产生反应。
膝跳反射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可以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拓展实验:可以让学生互相进行敲击测试,比较不同人的膝跳反射的灵敏程度。
也可以让学生换位操作,观察不同位置的敲击对膝跳反射的影响。
注意事项:实验中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敲击力度要适中,避免造成无谓的伤害。
实验结束后告知学生实验过程及结果的科学解释,加深他们对膝跳反射的理解。
膝跳反射教案教案标题:膝跳反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膝跳反射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学习如何进行膝跳反射的实验观察。
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解释膝跳反射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设计并进行膝跳反射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膝跳反射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膝跳反射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橡皮锤、测量尺、实验记录表。
2.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膝跳反射的过程和原理。
3. 实验室或教室环境的准备。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膝跳反射的过程和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观察过类似的现象?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膝跳反射的原理和作用,并记录下你们的观点和想法。
2. 小组汇报: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实验观察(20分钟):1. 实验设计: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分析膝跳反射的原理。
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进行总结,并解释膝跳反射的原理和作用。
2. 学生反思: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他们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撰写实验报告或设计其他相关实验。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膝跳反射与其他身体反射的联系和区别。
2. 学生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例如探究不同刺激对膝跳反射的影响。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的参与程度。
2. 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膝跳反射原理的理解程度。
膝跳反射教案教案标题:膝跳反射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膝跳反射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触发膝跳反射的方法。
3. 进行实验观察,加深对膝跳反射的理解。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2. 实验材料:橡皮锤或类似工具。
3. 实验记录表格。
4.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教学课件或投影仪,展示一张膝跳反射的图片,并引发学生对此现象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膝跳反射的定义和原理,激发学生对此现象的好奇心。
探究:1. 向学生解释膝跳反射的原理:当膝盖被敲击时,会刺激肌肉,使之收缩,从而引起膝跳的动作。
2. 示范膝跳反射的方法:学生坐在椅子上,腿部放松,教师用橡皮锤轻轻敲击学生的膝盖。
观察学生的膝盖是否发生跳动,并让学生描述他们的感受。
3. 让学生两两合作,轮流进行实验。
每位学生都要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实验观察:1. 学生组织实验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他组员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小组成员按照事先制定的实验方案,使用不同的触发方法(如敲击力度的变化、敲击位置的变化等),观察和记录实验对象的膝跳反射情况。
3. 小组成员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触发膝跳反射的最有效方法,并将实验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实验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触发膝跳反射的最有效方法,并解释为什么该方法更容易引起膝跳反射。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撰写实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触发其他身体部位的反射动作,如肘部、踝部等。
2. 学生可以自行查阅资料,了解膝跳反射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膝跳反射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他们对膝跳反射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讨论,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膝跳反射的原理和方法。
2019年第54卷第1期生物学通报23重构膝跳反射的教学活动设计——指向反射弧结构基础及反射活动调节的概念教学陈思杭I陈静雯I刘晟2**通信作者(1北京市三帆中学北京1000882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摘要建构主义理论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都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学事实,从中归纳概括出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针对部分学生在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时不易观察到预期现象的情况,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改进教学实验设计,为学生提供机会观察到3种不同情况下的实验现象,从中构建“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及“高级中枢可对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作出调节”2个重要概念。
关键词反射反射弧重要概念中国图书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C1教学背景分析1.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属于“生物圈中的人”一级主题下“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牛命活动”二级主题的子内容,相关的重要概念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
本节课由生理结构的学习转入生理功能的理解,介绍了神经调节的机制,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现象并形成概念。
1.2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有所了解。
对于神经调节的方式,学生需在亲身体验和探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回顾生活经验和运用已有知识,理解反射、反射弧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等概念。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对膝跳反射这一现象进行实验和展示时,许多学生在作为被试者时,会不由自主地关注测试者的行动.或好奇地以自身作为实验对象,在这些情况下,实验是不能产生预期结果的。
如何处理和利用好这些生成性的情况?能否有针对地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更好地帮助IV-1表现正常,其基因型情况为2/5AA,3/5Aa;②IV-1的丈夫表现正常,其他信息不知,只能从群体中的频率计算其基因型情况。
膝跳反射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多少时间的实验活动。
(3)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
〖教学思考〗本节课通过学生完成“膝跳反射”,启发学生建立反射的概念,探讨反射通过什么结构来完成以及完成反射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阅读学生活动,让学生尝试完成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测定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引入课题(影片)→师生演示“膝跳反射”实验→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学生提问→教师确定课堂探讨目标→完成目标→总结讨论→布置作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活动。
教学难点: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教案适于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城市和农村学校,适用于不同程度和不同背景的学生。
〖教学准备〗1.分组:课前分3个小组,每组20人左右,小组成员有分工(组长,计时者,记录者,表达与交流者)。
2.培训:小组长、计时员和记录员。
3.活动器材:棒槌、秒表。
4.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播放影片(生活中反射活动的影片),引出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题)。
(二)师生演示或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活动一膝跳反射实验学生阅读(课件):每两人一组,按下列步骤完成,两人轮换实验。
1.实验准备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让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
2.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或棒槌)快速敲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位的韧带,同时观察小腿的反应。
膝跳反射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多少时间的实验活动。
(3)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
〖教学思考〗
本节课通过学生完成“膝跳反射”,启发学生建立反射的概念,探讨反射通过什么结构来完成以及完成反射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阅读学生活动,让学生尝试完成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测定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引入课题(影片)→师生演示“膝跳反射”实验→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学生提问→教师确定课堂探讨目标→完成目标→总结讨论→布置作业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教案适于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城市和农村学校,适用于不同程度和不同背景的学生。
〖教学准备〗
1.分组:课前分3个小组,每组20人左右,小组成员有分工(组长,计时者,记录者,表达与交流者)。
2.培训:小组长、计时员和记录员。
3.活动器材:棒槌、秒表。
4.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播放影片(生活中反射活动的影片),引出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题)。
(二)师生演示或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
活动一膝跳反射实验
学生阅读(课件):
每两人一组,按下列步骤完成,两人轮换实验。
1.实验准备
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让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
2.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
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或棒槌)快速敲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位的韧带,同时观察小腿的反应。
完成实验:
1.师生演示实验。
2.学生尝试完成实验。
(三)提出问题:
师:通过完成“膝跳反射”实验,请你们提出本节课想和老师探讨的问题。
(生1: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
生2: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生3:完成这一活动过程(反射)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生4:为什么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能完成伸小腿?
生5:为什么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有时不能完成伸小腿这一动作?
生6:……)
(四)课堂探讨问题:
师:根据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选择下列3 个问题作为本节课探讨的问题。
(课件)
1.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
2.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3.完成这一活动过程(反射)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其余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查找资料,网上查找,动手实验等)解决。
(五)完成探讨问题:
(探讨问题一)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
小腿向前伸,这种反应叫膝跳反射。
那么什么是反射?(展示膝跳反射动画
师: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师:能否举出日常
教师点评。
(探讨问题二)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