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下生物膝跳反射实验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49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生物教案膝跳反射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膝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了解膝跳反射的机制和意义;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膝跳反射的要领和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1. 人体膝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膝跳反射的机制和意义;3. 实验操作技巧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机制;2. 准确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你们知道什么是膝跳反射吗?2. 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膝跳反射的现象和意义。
二、展示实验(10分钟)1. 给学生演示膝跳反射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2. 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了解膝关节的反射动作。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膝跳反射实验。
2. 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分析(10分钟)1.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膝跳反射的机制和意义。
2.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膝跳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膝跳反射的定义和机制;2. 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3. 实验步骤:引导、操作、分析;4. 意义:保护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膝跳反射的现象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关系,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初中教案膝跳反射教学目标:1. 了解膝跳反射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如何进行膝跳反射实验;3. 理解膝跳反射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重点:1. 膝跳反射的概念和原理;2. 膝跳反射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膝跳反射的原理;2. 膝跳反射实验的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2. 膝跳反射实验器材:小锤、垫子、计时器等;3. 教学课件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膝跳反射吗?什么是膝跳反射?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膝跳反射的概念和原理。
二、探究膝跳反射原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膝跳反射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膝跳反射是一种自发性的神经反射。
2. 学生听讲后,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膝跳反射是如何产生的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膝跳反射的产生机制。
三、进行膝跳反射实验(15分钟)1. 教师演示膝跳反射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与同组同学进行交流。
四、总结膝跳反射的意义和应用(5分钟)1.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膝跳反射在日常生活和医学中有哪些应用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膝跳反射的意义和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膝跳反射的概念、原理、实验步骤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膝跳反射的概念、原理和实验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膝跳反射在医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物膝跳反射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了解膝跳反射的过程及原理,并掌握触发膝跳反射的方法。
实验材料:橡皮榔头、笔、小榔头、实验台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台放在桌子上,并让学生坐在实验台上,让他们的膝盖悬空。
2. 用笔轻轻敲击学生的膝盖的肌腱,观察学生的膝盖会有什么反应。
3. 让学生尽量放松自己的腿部,观察敲击后的反应和没有敲击时的比较。
4. 用橡皮榔头和小榔头分别敲击学生的膝盖,比较两种敲击的反应有何不同。
实验结果:观察到敲击学生膝盖后,膝盖会迅速向前弹起,这种反应即为膝跳反射。
实验结论:膝跳反射是一种神经反射,当刺激到达感觉神经末梢时,会引起神经冲动发送至中枢神经系统,再通过脊髓产生相应的运动神经冲动,最终使肌肉产生反应。
膝跳反射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可以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拓展实验:可以让学生互相进行敲击测试,比较不同人的膝跳反射的灵敏程度。
也可以让学生换位操作,观察不同位置的敲击对膝跳反射的影响。
注意事项:实验中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敲击力度要适中,避免造成无谓的伤害。
实验结束后告知学生实验过程及结果的科学解释,加深他们对膝跳反射的理解。
第二节神经调节(第二课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年级:七年级科目:生物执笔:李志慧审核:石晶一、自学目标1、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2、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了解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4、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二、重点和难点1、反射的概念;如何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三、自学指导1、反射是指。
反射是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
分为和2、非条件反射:是简单的,一种的反射,举例:条件反射:人通过逐渐形成的,举例:3、完成反射一功能的结构是,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效应器。
4、你通过巴甫洛夫以狗为实验对象的阅读,你认为是如何建立条件反射的?四、教学过程引入: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例如,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我们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刻排尿;有的人看电影,心情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气管内有异物会咳嗽不停等等。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反应?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反射的奥秘。
1、两人一组实验P86的“膝跳反射”实验,你有发现了什么?2、反射是指什么?反射与应激性有什么不同?3、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学生举例说明4、讲解反射弧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5、学生讲解巴甫洛夫以狗为实验对象,是如何建立条件反射的?对以后你又什么样的想法?6、学生实习P87:测定学习时间五、当堂训练1、下列举的现象中,你认为那个属于反射()A、草履虫游向食物B、向日葵向太阳C、白细胞吞噬病菌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2、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A、小狗作算术题B、朋友做数学题C、眨眼反射;D、画饼充饥E、鹦鹉学舌F、金鸡报晓G、谈虎色变H、惊弓之鸟3、下列哪一个属于条件反射()A、沙子进入我眼睛流泪B、电视播放“玉树大地震”的悲壮场面时,我哭了C、进食时分泌唾液D、寒冷我打哆嗦4、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B、神经元C、脑D、脊髓5、下列反射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下落的灰尘引起的眨眼B.看见酸杏引起唾液分泌;C.婴儿吃奶时的动作D.针刺上肢引起的缩手。
初中生物膝跳反应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结果了解膝跳反应的生理原理和机制。
实验材料:计时器、尺子、实验者。
实验步骤:
1. 实验者站立并放松双腿,计时器开始计时。
2. 实验者突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比如轻轻拍打膝盖),观察实验者腿部产生的膝跳反应。
3. 实验者记录下实验者的膝跳反应时间。
4. 实验重复进行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结果。
实验安全提示:
1. 实验者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保持平衡,避免摔倒受伤。
2. 实验者在进行实验时要配合实验者,协助实验者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预期结果:
实验者受到刺激后,膝部会产生迅速、明显的跳跃反应,通常在0.1-0.2秒之间。
实验讨论:
1. 膝跳反应是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通过刺激传导至脊髓,在进行反射弧的作用下产生膝部肌肉的快速收缩,使膝盖迅速弹起。
2. 膝跳反应的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刺激的力度、实验者的情绪状态等。
3. 膝跳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反应,对于维持人体平衡和保护身体有着重要作用。
拓展实验:
可以尝试在实验过程中改变不同的刺激方式和强度,观察膝跳反应的变化。
也可以尝试在实验中观察不同年龄段、性别的人的膝跳反应时间差异。
膝跳反射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多少时间的实验活动。
(3)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
〖教学思考〗本节课通过学生完成“膝跳反射”,启发学生建立反射的概念,探讨反射通过什么结构来完成以及完成反射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阅读学生活动,让学生尝试完成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测定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引入课题(影片)→师生演示“膝跳反射”实验→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学生提问→教师确定课堂探讨目标→完成目标→总结讨论→布置作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活动。
教学难点: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教案适于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城市和农村学校,适用于不同程度和不同背景的学生。
〖教学准备〗1.分组:课前分3个小组,每组20人左右,小组成员有分工(组长,计时者,记录者,表达与交流者)。
2.培训:小组长、计时员和记录员。
3.活动器材:棒槌、秒表。
4.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播放影片(生活中反射活动的影片),引出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题)。
(二)师生演示或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活动一膝跳反射实验学生阅读(课件):每两人一组,按下列步骤完成,两人轮换实验。
1.实验准备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让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
2.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或棒槌)快速敲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位的韧带,同时观察小腿的反应。
初中生物实验膝跳反射的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膝跳反射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生物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人体的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但尚未接触过膝跳反射实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探索新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此外,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膝跳反射的神经生理学原理,掌握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掌握膝跳反射实验的操作步骤,学会使用相关实验器材;(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膝跳反射现象,分析实验结果;(4)提高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生物学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膝跳反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培养科学探究能力;(3)利用实验报告、口头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和总结能力;(4)学会查阅资料、进行文献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实验事实,遵循科学规律;(3)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4)引导学生关注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培养对科技创新的尊重和追求;(5)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遵守实验室规定。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将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即在引导学生探索膝跳反射实验的过程中,适当退一步,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