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专题一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专题整合
- 格式:doc
- 大小:379.00 KB
- 文档页数:7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习题20题1.“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
用吃喝来御寒,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______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______增加,该激素作用于______细胞。
(2)葡萄酒中所含的乙醇能使大脑的相关神经中枢系统兴奋。
适量地饮葡萄酒有利于缓解疲劳,松弛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的新陈代谢等。
当乙醇刺激的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时,这个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答案】 (1). 产热量和散热量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 垂体(4).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解析】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的调节,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过程。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在垂体上,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在甲状腺上,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详解】(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
(2)当乙醇刺激的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产生兴奋时,这个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点睛】1.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在垂体上,因为只有在垂体上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2.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兴奋时变成外负内正。
2.下丘脑是机体调节过程中联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枢纽。
(1)研究表明,人体在摄入250毫升的某酒精饮料后会排出800毫升至100毫升的水,排出水分相当于摄入水分的4倍,导致机体脱水。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时间:30分钟)小题对点练考点一神经调节1.(2014·山东德州期末)最新研究表明,果蝇触须中相邻的两个神经元虽然没有突触相连但可以相互阻断,当其中一个神经元产生冲动时,其电场变化通过周围的液体改变另一神经元的离子流,并关闭其电活动,此连接通讯手段被称为ephaptic coupling。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神经元间的冲动传递离不开内环境的参与B.突触是神经元间传递冲动的唯一方式C.两个神经元之间必须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D.ephaptic coupling不可能存在于反射弧中解析常见突触中的突触间隙液体和题干中“周围的液体”是神经组织液属于内环境,A 正确;题干中“相邻的两个神经元虽然没有突触相连但可以相互阻断”,说明突触不是神经元间传递冲动的唯一方式,B错误;“电场变化通过周围的液体改变另一神经元的离子流,并关闭其电活动”,传递信号没有出现神经递质,C错误;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可能存在于反射弧中,D错误。
答案A2.(2014·河南商丘二模)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分别如下图1、图2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解析图示信息表明,局麻药的作用机理为阻碍Na+内流,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是促进Cl-内流,局麻药不属神经递质。
答案D3.(2014·山东济宁期末)右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突触由②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④突触后膜共同构成,A正确;①突触小泡由高尔基体产生,B正确;③神经递质作用于④突触后膜,既可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也可能使突触后膜抑制,C错误;正是由于③神经递质只能由②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④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
【创新设计】(浙江专用)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专题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专题整合(时间:30分钟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小题,共36分)1.(2015·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的碘-131,可产生β射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合成原料可以有碘-131B.甲状腺吸收碘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故甲状腺中碘含量高C.若环境受到碘-131的污染,可以服用碘丸,从而减少甲状腺对碘-131的吸收D.过量吸收碘-131易导致细胞分裂期发生突变,增加甲状腺癌发病率解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内物质氧化分解,所以其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合成原料可以有碘-131,A正确;甲状腺吸收碘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故甲状腺细胞中碘含量高,B正确;若环境受到碘-131的污染,可以服用碘丸,使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产生负反馈,从而减少甲状腺对碘-131的吸收,C正确;过量吸收碘-131易导致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突变,增加甲状腺癌发病率,D错误。
答案 D2.(2015·山东日照质检)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解析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属于胞吐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A 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刺激D点,兴奋不能传递到肌肉和F处,所以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不会增强,B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中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但只能由F至E,C错误;刺激C处由C→A是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C→D要经过突触结构,存在突触延搁,速度较慢,因此A处较D处先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错误。
答案 A3.(2015·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以下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解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方向是单向性,故A、C错误;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前,其膜电位应发生“外正内负”向“外负内正”的转化,突触后膜接受抑制性递质后,引发Cl-内流可加剧外正内负局面,故B正确、D错误。
答案 B4.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液中存在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的抗体,该抗体具有类似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同时不会被甲状腺激素所抑制,由此可知( ) A.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过敏反应B.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比正常人含量高C.该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受体细胞是垂体细胞D.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解析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患者血液中抗体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引起的是自身免疫病,A错误;根据题意,患者体内的抗体起着促甲状腺激素类似的功能,使甲状腺机能增强,B 正确;该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由于该抗体起着促甲状腺激素类似的功能,故受体细胞是甲状腺细胞,C错误;由题意可知,抗体不会被甲状腺激素所抑制,所以该患者体内不存在反馈调节,D错误。
答案 B5.(2015·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多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
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示意图,图乙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神经信息在b、c和e中传递的形式都相同B.图甲中,神经信息在b、c和e中传递的速率都相同C.接种后的机体被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时,产生免疫的主要途径是图乙中的⑥⑧⑨D.图乙中,细胞a、细胞c和细胞d的作用,都具有特异性解析神经信息在b、e处传递都以电信号传递,c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A错误;神经信息在神经纤维中传递的快,在突触中传递的慢,B错误;接种后的机体被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时,由记忆细胞迅速发挥免疫功能,具体途径为⑥→⑧→⑨,C正确;细胞a是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没有特异性,D错误。
答案 C6.(2015·山东日照一模)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解析γ氨基丁酸属于神经递质,而局麻药不属于神经递质,C错误。
答案 C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9分)7.(9分)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
图3中A、B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请回答相关问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传导,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高浓度海水中,图2中B点值将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图1中共有________个完整突触,若图1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________(填“延长”、“缩短”或“不变”)。
(3)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用字母、箭头表示)。
(4)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
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的控制。
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的结果,随着神经纤维外Na+浓度增大,动作电位峰值将变大。
(2)图1中有3个完整的突触,当兴奋在神经元组成的环状结构中传递时,兴奋的强度不变,但兴奋持续的时间将延长。
(3)当Y点(神经纤维上)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兴奋在图3中的传递方向是A→B。
(4)缩手反射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所以为非条件反射,但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答案(1)电信号变大(2)3 延长(3)外负内正A→B(4)非条件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8.(11分)下图1表示某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a、b、c代表激素;图2表示激素的分泌与其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增加的激素有________(填字母),除此之外还应该有________(激素)参与体温调节,图1中激素c是________。
(2)a、b激素对垂体分泌c的作用效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在应对寒冷的生理调节中,靶细胞是________。
图中酶激活的细胞代谢具体是指________。
此外,机体也会通过立毛肌收缩和______,使产热量增加。
(4)图2靶细胞表面的a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与神经调节相比,写出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b、c 肾上腺素促甲状腺激素(2)促进、抑制(3)全身各细胞(包括垂体、下丘脑) 呼吸作用骨骼肌战栗(4)糖蛋白反应速度缓慢、作用时间较长、作用范围较广(任填两个即可)9.(10分)已知人体内有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一个神经元只释放一种神经递质。
下图一为人手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的屈肘反射示意图,a~e表示不同神经元;图二表示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______________,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引起屈肌收缩。
(2)图二中B侧动作电位主要由________大量内流引起;图二中神经纤维外侧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3)若刺激图一中神经纤维上的N点,神经元b无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屈肘反射时伸肌舒张,神经元d兴奋而神经元e未兴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人体内存在一种抗体,该抗体可错误攻击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使兴奋传递受阻而使肌肉出现______________现象,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_病。
解析(1)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完成兴奋传递,最终引起屈肌收缩而发生屈肘反射。
(2)动作电位主要是由Na+大量内流引起的,神经纤维外侧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而内侧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故刺激图一中神经纤维上的N点,神经元b不产生电位变化;发生屈肘反射时伸肌舒张,此时神经元d兴奋而神经元e 未兴奋,说明神经元d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伸肌处于舒张状态,两块肌肉相互协调方可完成屈肘反射。
(4)人体内存在一种抗体,该抗体可错误攻击自身肌肉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使兴奋传递受阻而出现肌肉收缩无力现象,这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1)(兴奋性)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2)Na+相反(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神经元d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神经元e不兴奋,进而使伸肌舒张(4)收缩无力(不能正常收缩) 自身免疫10.(9分)(2015·山东青岛质检)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Ⅰ组:未加河豚毒素;Ⅱ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 min;Ⅲ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1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