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同位素标记法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19
同位素标记法高中生物总结同位素标记法,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是一种研究生物分子和化学反应的好工具。
简单来说,科学家用这种方法在分子中加入一些特别的“标签”,这些标签就像是给分子穿上了个显眼的衣服,让它们在复杂的生物反应中脱颖而出,嘿,这可是帮助我们了解生命奥秘的绝佳法宝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度了解一下这个有趣的概念吧。
1. 同位素是什么?1.1 同位素的定义好,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啥是同位素。
它们就是元素的一种变体,核子数不同但化学性质一样的“兄弟”。
想象一下,氢有三种:普通氢、重氢(氘)和超重氢(氚),就像家里的三兄弟,各有各的特点,但长得差不多。
重氢比普通氢多了一个中子,分子量也就稍微重一些。
通过这些“重兄弟”,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追踪化学反应的路径,真是让人眼前一亮!1.2 为什么使用同位素?那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非要用同位素呢?这就要提到它们的独特性了。
同位素在化学反应中会表现得和普通元素一模一样,但在实验室里,我们却可以用一些特殊仪器轻松分辨它们的不同,像侦探一样找出反应的细节,简直酷炫无比!2. 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2.1 追踪营养物质首先,同位素标记法在追踪营养物质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
举个例子吧,植物需要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科学家们可以用标记的二氧化碳进行实验,这样就能看见植物究竟如何吸收和转化这些营养,像是在给植物做个“体检”,清楚明白它们的“饮食习惯”。
这不光能帮我们理解植物的生活,更能推动农业的进步,让农民种地更轻松。
2.2 研究代谢过程再来谈谈代谢过程的研究。
同位素标记法也能用来观察动物体内的代谢情况。
比如,科学家给实验小鼠喂食标记的营养物质,通过追踪这些标记物的流动,能发现它们在小鼠体内的代谢路径,就像解开一场生物界的“逃脱游戏”。
这对药物开发和疾病治疗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毕竟谁不想早点找到治病的“良方”呢?3. 同位素标记法的未来3.1 新技术的崛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同位素标记法也在不断发展。
高中同位素标记法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稳定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在生物学、化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学中,同位素标记法常被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如蛋白质、核酸等。
例如,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科学家使用3H标记的亮氨酸来追踪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路径。
此外,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同位素标记法也被用来追踪二氧化碳的固定和氧气的释放过程。
在化学领域,同位素标记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
例如,通过使用同位素标记的底物或试剂,科学家可以追踪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过程,从而揭示反应机理。
同位素标记法的优点在于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因此可以通过追踪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此外,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灵敏度高、测量方法简便易行、能准确地定量、准确地定位及符合所研究对象的生理条件等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同位素标记法也有其局限性。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需要特殊的防护措施;稳定性同位素虽然不具有放射性,但其灵敏度较低,价格较昂贵,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因此,在使用同位素标记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同位素示踪剂。
瑞昌二中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专题6 遗传的分子基础编制:军长【专题要点】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①1928年,格里菲斯实验注射R型细菌→对动物无害→动物体内出现R型细菌——说明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注射S型细菌→使动物死亡→动物体内出现S型细菌——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有毒性注射杀死的S型细菌→对动物无害→动物体内不出现S型细菌——说明加热后S型肺炎双球菌毒性消失注射R型细菌加杀死的S型细菌→使动物死亡→动物体内出现S型细菌后代S 型细菌使动物死亡——说明无毒性的R型细菌在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细菌。
且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格里菲斯的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一定含某种促进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②1944年,艾弗里等实验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③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步骤:第一步,标记:噬菌体分别被35S或32P标记。
把宿主细菌分别培养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宿主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就分别被35S和32P所标记。
然后,赫尔希等人用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细菌。
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增殖,裂解后释放出很多子代噬菌体,在这些子代噬菌体中,前者被35S所标记,后者被32P所标记。
第二步,侵染: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第三步,搅拌:在搅拌器中搅拌,使在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第四步,离心:第五步,检测:检测上清液与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①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三个特点:从总体上看,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成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碱基在内侧。
内部:连接两条链的碱基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规律:A一定与T配对,C一定与G配对。
2012高考生物同位素标记法应用例析1放射性同位素自被发现以来,人类很快在将其作为标记物应用于物学研究,为探究生命过程的奥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放射性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示踪元素。
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
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
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现结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所学的知识,就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原理及例析归纳如下:1.研究蛋白质或核酸合成的原料及过程原理:把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掺到合成蛋白质或核酸的原料(氨基酸或核苷酸)中,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以及分布如何。
典例1 愈伤组织细胞在一种包含所有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了几个小时,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3H标记)。
当这些细胞被固定后进行显微镜检,利用放射性自显影技术发现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可以有理由肯定被标记的化合物是A.一种氨基酸B.尿嘧啶核苷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葡萄糖解析细胞中的DNA只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结构单位之一。
答案:C2.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原理:研究细胞器在分泌蛋白合成中的作用时,标记某一氨基酸如亮氨酸的3 H,在一次性给予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前提下,通过观察细胞中放射性物质在不同时间出现的位置,就可以明确地看出细胞器在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中的作用。
研究手段:观察放射性在不同细胞器中出现的时间,来观察不同细胞器在分泌蛋白中的作用。
典例2 (多选)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培养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下表为在腺泡细胞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内合成高尔基体膜向内与内质网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可由高尔基体形成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同位素标记法”的总结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断地放出特征射线的核物理性质,就可以检测与追踪它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及其转变等。
同位素标记在工业、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与科学科研等方面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学领域可用来测定生物化石的年代,也可利用其射线进行诱变育种、防治病虫害与临床治癌,还可利用其射线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与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或内容)与相关习题中许多知识都涉及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
下面我就相关内容通过有关例题进行归纳阐述,以便大家对这项技术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并学会同位素标记的应用。
一、氢(3H)例1: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的培养液培养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下表为在腺泡细胞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就是( )A.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内合成B.高尔基体膜向内与内质网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C.高尔基体具有转运分泌蛋白的作用D.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可由高尔基体形成解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核糖体上合成,高尔基体并不直接与内质网与细胞膜相连,而就是通过囊泡间接连接。
答案:CD。
知识盘点:1、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她们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小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
这个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就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从而证明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就是紧密联系的。
2.研究肝脏细胞中胆固醇的来源时,用3H—胆固醇作静脉注射的示踪实验,结果放射性大部分进入肝脏,再出现在粪便中。
3.用3H标记的尿苷或胸腺嘧啶可用来检测转录或复制。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线 半衰期同位素示踪技术细胞(结构与功能) 食物链生物考古新陈代谢 放疗 环境污染诱变育种 DNA 胚胎发育矿质元素15N测序复制细胞核 基因工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有机物代谢途径 研究遗传物生物膜 细胞器同位素专题知识体系网络结构图高三专题复习-------放射性同位素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 梳理知识的思维方法(由网络结构图发散思维引导联想思维能力的训练)2、 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的训练 教学难点:例2和例3的解题过程及方法 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网络结构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示踪元素。
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
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生物体内各种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进行追踪的方法,就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如示踪原子追踪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胚胎发育过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酶)的形成以及遗传物质的研究等等。
14C 、18O 、15N 、3H 、32P 、35S 等都是常用的示踪原子。
二、 同位素技术的考题类型及解法(一) 学科内综合分析题*T加某物质例1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分析下列有关实验:细胞数目相等的两组小鼠肝细胞,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A组加入某物质,B组不加,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洗去培养液,分别取出两组的全部细胞,测量每组的总放射性强度,结果A组显著大于B组。
请回答:A 组加入的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
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用于细胞中_________的合成,它在细胞中主要分布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解析:通过审题可以简略绘图示。
答案:促进细胞分裂DNA 细胞核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及细胞核内DNA分子复制(时间、场所、原料或组成单位)。
[解综合分析题的思路]:1、确认题干的中心知识点(内容)2、依题意分解中心知识为各分枝知识3、分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将中心知识变通扩展4、针对性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