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测量方法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农村宅基地的调查与地籍测量的解决措施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宅基地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中国农村居民用于居住和生产的基本用地。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和利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我国农村,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宅基地往往存在着面积不规范、界址不清晰、权属不明确等问题,这给宅基地的管理和利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农村宅基地进行调查和地籍测量,建立完善的宅基地登记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农村宅基地调查方法、地籍测量流程、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措施建议和实施步骤规划等方面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完善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义问题意义:农村宅基地的调查与地籍测量是农村土地管理和规划的重要环节,关系着农民的合法权益、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当前农村宅基地调查和地籍测量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调查数据不准确、地籍档案不完善、土地界线混乱等,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
解决农村宅基地调查与地籍测量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准确的农村宅基地调查和地籍测量数据能够为政府决策和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通过对农村宅基地的调查和测量,可以及时了解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保护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规范的农村宅基地调查和地籍测量能够有效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通过准确地界定宅基地的范围和权利,可以避免因土地所有权纠纷而导致的纠纷和争议,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和稳定。
解决农村宅基地调查与地籍测量问题对于推动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加强对农村宅基地调查与地籍测量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为构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农村宅基地调查方法一、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踏勘、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等方式,对农村宅基地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宅基地的位置、面积、界址、土地利用情况等信息。
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应用探讨一、遥感影像的采集和处理遥感影像在宅基地地籍测量中最基本的应用,就是用来收集和处理地表信息。
一般来说,宅基地的地籍信息包括地块位置、面积、边界等,而这些信息通常需要进行实地测量或者调查进行确认。
然而,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获取喷洒的地籍信息,通过对影像的分析、测量和处理,可以实现对宅基地地籍的快速获取和初步测量,从而降低实地勘测的工作量和时间成本。
二、遥感影像的特征识别与分析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宅基地地籍测量,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特征识别和分析工作。
这些特征包括地物的大小、形状、纹理、色彩等,以及地物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等。
遥感影像的分析可以通过一系列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实现,例如目标检测、分类、分割、周界提取等。
这些算法可以识别并准确提取影像中的不同地物,从而计算宅基地的面积、边界等地籍信息,实现对宅基地地籍信息的更深入了解。
三、遥感影像的数据融合与质量控制由于农村宅基地地籍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化,所采集的遥感影像数据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误差。
为了提高宅基地地籍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将多源地籍信息进行融合。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的融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包括传统的像素级融合、特征级融合以及深度学习等,从而实现多角度地表特征的全面观测,提高测量精度和空间分辨率。
四、遥感影像的应用示范与成果分析近年来,很多地方开始利用遥感影像技术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进行应用。
例如,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宅基地进行测量和验证,实现了宅基地的快速获取、准确识别和实时更新。
在浙江省杭州市,还开展了一项基于遥感影像技术的农村宅基地地籍图谱建设,有效整合了农村土地要素信息,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遥感影像技术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践价值。
未来,随着遥感影像的精细化、时空分辨率的提高、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普及,将为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农村宅基地调查方法探讨摘要:本文以某村的宅基地调查为例,针对农村宅基地调查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调查方法一、农村宅基地调查的概述农村宅基地调查是指依照国家规定的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位置、界址线、面积、用途等情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
其意义首先在于土地登记工作中为确定土地权属、明析产权,其成果资料是保护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解决土地产权纠纷的重要凭据。
其次,通过农村宅基地调查,还可较为全面地掌握一个地区土地的类型、数量、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该地区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分配情况,从而为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及有关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调控土地供需,规范土地市场等提供信息保障。
二、农村宅基地调查方法分析本文以某村的宅基地调查为例,该村的调查主要从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方面进行了,具体表现在:1、权属调查1.1 权属调查及登记发证首先收集宅基地权属相关资料、土地权利人户籍信息、权属变更信息、已发证信息等。
然后,调查人员根据收集的权属材料、土地权利人出示的相关证明材料和勘测定界实测地形图,结合土地权利人的指界情况,核实土地权利人的名称、宗地界线、界址边长、土地用途、人口数量、面积、共有宗情况等内容。
对于符合要求的宅基地,调查人员根据调查情况如实将调查的内容填写到地籍调查表上,土地权利人及四至权利人在现场指界后签字盖章。
调查完成后,由土地权利人在调查表上签章确认调查结果。
初审后由土地权利人填写申请书。
在调查村小组组长、国土城建和相关工作人员、片区负责人和测绘单位组成的调查队伍带好仪器设备到每间宅基地前现场调查核实,根据审批状态和建设状态,现场调查时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已发证已建。
在调查底图上注记好调查编号,核实其证载信息及调查其使用情况。
二是已发证未建。
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应用探讨随着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宅基地的确权登记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而在宅基地的测量工作中,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往往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精度不够等问题。
如何借助先进的遥感影像技术进行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探讨遥感影像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1. 遥感影像技术的优势遥感影像技术是利用航天器、飞机或无人机等对地球表面进行高空、远距离的观测和测量,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
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遥感影像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遥感影像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高效率的数据采集。
通过航拍或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
遥感影像技术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数据分辨率。
现代遥感影像技术已经能够实现亚米级甚至厘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满足宅基地测量中对精细地形、地物的需求。
遥感影像技术可以提供多源、多角度的地理信息数据。
通过多光谱、多角度的遥感影像数据,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宅基地的地形、地貌和地物特征,为地籍测量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
2. 遥感影像在宅基地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案例目前,遥感影像技术已经在不少地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领域。
一些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对宅基地的地形、地貌和基本建筑信息进行了快速测量和建档。
通过对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宅基地面积、边界和土地利用情况的准确测量和判定,为宅基地的确权登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一些地方法院和土地测绘单位也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农村宅基地的周边环境和地物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遥感影像技术,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宅基地的各项地理信息,为宅基地的界址确认和争议处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 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随着航拍、卫星遥感和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技术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测绘新技术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目前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使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进行农村房屋的测量时,要根据具体的条件,选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既可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又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大大的提升了计量的工作效率。
文章通过对新技术在我国农村房屋建筑面积的测量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农村宅基地测量;应用前言: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宅基地是农民居住住房的重要保障,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国家新的土地规划方案的颁布,农村土地的测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农村房屋测绘工作既是对农村房屋地籍进行普查的依据,又是对农民的正当权益进行保障。
加速研制和应用新的测绘技术,是保证我国农业基础测绘工作的有效手段。
文章通过对目前几种新的测绘技术的研究,对有效利用新技术进行了战略剖析。
1、基于农村宅基地测量的测绘技术1.1RS技术RS是指利用RS技术实现的测绘手段,它无需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而是利用传感器采集到的测量信息,并将其进行科学的处理和过滤。
通常采用卫星、飞行器等方式实现遥感信息采集。
而在遥感技术中,也是一种新的探测技术,为获得地表的资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我国的遥感技术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的不断优化与革新,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测绘工作中。
在我国地籍测绘工作中,通常采用卫星技术在地籍数据采集阶段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1.2GPS-RTK技术GPS-RTK是以观测到的载波相位法为基础的GPS技术,它颠覆了常规GPS的测量方式,是一场技术上的变革。
其工作步骤为:在参考站点安装1个GPS接收器,对GPS进行持续的观测,并利用无线方式传输观测资料,直到到达流动点。
移动台上的GPS接收器还要接收来自参考台的发送的资料,进行一次全周模糊未知值的求解,最终以立体姿态在接收器上的形式出现。
标记和准确率。
RTK测试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测试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品质。
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应用探讨
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应用,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数据,对农村宅
基地进行地籍测量和管理工作。
随着农村宅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农村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
传统的测量和管理方式存在效率低下、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
而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
地籍测量应用能够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地籍测量和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通过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应用,可以实现对农村宅基地的快速、大范围的
测绘。
传统的测量方法需要徒步或使用测量设备对每个宅基地进行地面测量,耗时耗力,
而遥感影像技术可以通过航空或卫星遥感获取大范围的宅基地影像数据,以实现对大批量、大范围的宅基地进行测绘,大大提高了测绘的效率。
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应用还能够提高地籍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
传统的测
绘方法容易受到实地环境的影响,如地形起伏、植被覆盖等因素会影响测绘精度。
而遥感
影像技术通过对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消除或减少这些干扰因素,从
而提高地籍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
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应用还可以实现对农村宅基地的变化监测。
通过周期
性地对农村宅基地进行遥感影像的获取和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宅基地的变化情况,包括用
地的变动、建筑物的修建或拆除等信息,为地籍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应用探讨遥感影像技术是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等载具获取地面信息的一种高新技术,具有获取信息全面、快速和准确的优势。
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遥感影像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和精度,为农村宅基地的规划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遥感影像技术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1.遥感影像技术在宅基地界址测量中的应用宅基地的界址测量是地籍测量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测量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耗时耗力且成本较高。
而利用遥感影像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影像获取整个宅基地的地形地貌信息,包括地势起伏、土地利用状况以及自然和人为界址标志等,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准确定位宅基地的地理位置及界址,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宅基地的规划管理中,遥感影像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宅基地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变化情况,实现对整个宅基地的动态监测。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宅基地上的违法建筑或者擅自占用土地的情况,为相关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实现对宅基地的精细化管理。
宅基地的权属确认是保障宅基地使用、流转和交易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权属确认需要进行大量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耗时且容易引发纠纷。
而遥感影像技术可以通过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获取宅基地的全貌及其周边环境,结合GIS技术对宅基地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确认宅基地的权属情况,为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流转和交易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1.信息获取全面快捷利用遥感影像技术,可以获取宅基地的全貌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状况、界址标志等,相比传统的测量方法,遥感影像技术可以更全面、更快捷地获取宅基地的相关信息。
2.测量精度高遥感影像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获取宅基地的详细信息,结合GIS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减少人为误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成本低廉相比传统的测量方法,利用遥感影像技术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减轻相关部门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关于农村宅基地的管理现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农村宅基地当前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群众数量较多,涉及的地区范围也较广,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关于农村宅基地的实际调查及测量方法,也成为研究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
在此现状下,本文针对农村宅基地调查及测量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调查测量;方法分析 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农村宅基地则为主要的关注点之一,农村宅基地在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其进行调查测量有助于后期土地确权的发展。
但由于农村宅基地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未形成专业准确的调查测量方法,因此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了较大的难度。
在此背景下,笔者针对的当前农村宅基地调查及测量方法,进行简要的剖析研究,以盼能为我国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1农村宅基地 我国农村面积较大,占据了我国绝大部分地域面积。
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1]。
其中农村宅基地为当前我国发展中,特有的一类土地性质类型。
农村宅基地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权属为村集体所有。
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农户或个人想村委会进行申请,之后进行审批进行房屋建筑的用地现状。
农村宅基地,一般包括已建设房屋的土地、建过但已不能居住的土地、准备建筑的土地三类。
2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整体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
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例如:证照问题、均衡性问题、界线性问题。
此类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农村宅基地的良性发展。
并且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较多的民事纠纷以及民间冲突问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针对此类问题,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2.1证照问题 1)办理证件,未建房屋。
农村宅基地在应用的过程中,首先应向村委会提出申请。
此后由上级部门进行资格审批,之后由相关部门发放《建设用地批准书》[2]。
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应用探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区别日趋模糊,地籍测量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地区的重要资源,其确权和测绘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地界整治的重点之一。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影像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遥感影像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1.快速获取农村宅基地地籍信息遥感影像可以快速获取农村宅基地地籍信息,包括性质、面积、位置等。
在对遥感影像进行图像处理后,可以将宅基地的轮廓线提取出来,再进一步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和宅基地性质进行分析,进一步确立宅基地的地籍测量信息,提高测量精度。
2.较大地增强测量精度遥感影像可以利用各种监测手段,如激光雷达、全色感光器件、高分辨率卫星等获得高精度的遥感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将线性数据提取进一步,检测宅基地的位置和面积,并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
同时,还可以根据遥感影像中的社会经营性数据,如农房屋顶的面积、起止坐标等信息,来推导出农田边界,从而更加清晰、准确地理解监测对象的真实情况,最终为地籍测量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 实现地籍信息可视化遥感影像可以生成高分辨率地图,将测量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提高地籍信息的可读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鸟瞰图方式,对农村宅基地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数据采集和测量提供方便。
1. 遥感影像测量为自动化方式,有时候需要辅助人力对其进行校正,这可能增大了测量时间和人力成本。
2. 遥感影像测量数据难以与少量地籍测量数据协调,会增加处理数据的复杂度,另外还要考虑它的精度问题。
三、结论综上,遥感影像测量可以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提供重要的实际帮助。
我们应深入研究遥感影像测量相关的技术和算法,以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以构建更加精确、完整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系统。
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确权测绘调查技术研究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土地资源相对来说较为紧缺,尤其是农村土地资源。
农村宅基地是我国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有效解决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我国提出了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调查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在实际开展此项工作时,必须要保证其能够顺利完成。
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调查确权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其技术问题的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调查确权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确权;测绘调查技术前言: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确权是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必然要求。
在实施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确权前,要明确技术路线,有效地界定土地确权的困难,并根据现实情况归纳出土地确权的要点和相关规范,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并给出更适合实际的方法。
1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确权登记的意义从我国农村整体发展历程上看,既往较长一段时间内各地农村普遍采用集体所有制来分配集体资产产出利益,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的不断调整,农村居民合法持有的农村集体产权以及相应的集体资产效益分配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如不能明确相应不动产权属情况则可能使农村居民在某些方面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农民依法享有宅基地以及集体建设用地的建设使用权,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个人房产也受到明确的法律保护,从这些内容上看,只有全面落实房地一体化确权测绘登记,方能明确农村居民在相关方向上的权益范围,因此开展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确权测绘工作能够有效保障农村居民各方向不动产合法权益。
而且利用现代化测绘技术来进行的确权测绘调查精度更高,其既能够确认相应的权属来源和权属范围,同时也能有效解决以往存在的各类不动产权属纠纷。
农村宅基地的调查与地籍测量的解决措施分析【摘要】农村宅基地的调查与地籍测量是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和规划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农村宅基地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在问题分析中,探讨了宅基地规划和管理中存在的困境。
调查方法部分介绍了调查手段和数据采集方式。
地籍测量技术部分详细介绍了地籍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解决措施部分提出了对宅基地规划和管理的改进建议。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解决措施的可行性。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农村宅基地规划和管理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解决农村宅基地管理难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调查、地籍测量、解决措施、案例分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问题分析、调查方法、地籍测量技术、总结成果、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宅基地是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住房安置和土地利用效率。
近年来,随着城乡建设和规划的不断深入,农村宅基地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宅基地的规划不合理、地籍调查不完善、地籍测量技术落后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宅基地的合理利用,也给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农村宅基地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测量工作,以确保农村宅基地的规划和利用能够更加科学和合理。
应当加强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通过系统的解决措施和案例分析,可以为农村宅基地规划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农村宅基地管理和利用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1.2 研究意义农村宅基地的调查与地籍测量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对于保障农民的住房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宅基地的规划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对于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和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应用探讨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遥感影像具有全方位、高时效性、大范围的特点,能够为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提供丰富的地物信息和空间数据,为农村宅基地的规划、管理和监测提供重要的支持。
本文将从遥感影像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实践出发,探讨遥感影像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价值与前景。
1. 宅基地边界识别遥感影像可以通过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准确地识别出宅基地的边界信息,包括建筑物、围墙、道路等。
利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手段,可以对宅基地的边界进行精准的测量和绘制,为宅基地地籍的认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2. 地物分类与属性提取3. 宅基地勘测与监测遥感影像能够实现宅基地的动态监测和变化分析,及时掌握宅基地的利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宅基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遥感影像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对宅基地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宅基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1. 提高测量精度与效率相对于传统的地面测量方法,遥感影像具有全方位、大范围、高时效性的优势,可以大大提高宅基地地籍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利用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序列特性,可以更加精确地识别出宅基地的各种地物信息,实现对宅基地边界和面积的精确测量,大大提高了地籍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2. 丰富地籍信息与空间数据遥感影像可以获取宅基地地籍所需的丰富的地物信息和空间数据,包括地物分类、土地利用、地形地貌等,能够为宅基地地籍测量提供更加全面和详尽的地籍信息。
这些地籍信息和空间数据可以为宅基地的规划、管理和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为农村宅基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支持。
3. 促进地籍信息化与智能化遥感影像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可以实现对宅基地地籍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
通过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可以实现对宅基地地籍信息的快速更新与共享,为政府部门、农民群众和地方社会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地籍服务。
测绘新技术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在农村宅基地测量过程中,科学应用测绘工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获得更加完整、全面的农村宅基地信息数据,以及农村宅基地发展情况等。
现阶段,农村宅基地测量工作所涉及内容越来越多,测绘工程技术类型,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样式也随之不断增长。
科学有效运用测绘工程技术,能够让农村宅基地测量各项信息数据更为准确且高效,而且对于后期工作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农村宅基地测量;应用引言加强测绘工程技术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的实际应用,是提高农村宅基地测量成果精度的重要手段,也是侧面提高测绘工程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
提高测绘工程技术在农村宅基地测量的普及率是满足时代发展背景下测量要求的前提。
因此,在进行相关研究的时候,要充分重视测绘工程技术,明确这项技术的价值和作用,提高测绘工程技术数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并且通过对测绘工程技术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的应用分析,提高测量的应用水平,为测绘工程技术的实际运用奠定基础。
1测绘新技术的基本内涵和优势如果不进行测量管理,数据偏差会过大,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
农村宅基地调查具有专业性,测量过程涉及内容比较多,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对施工场地进行全面的勘查,其中包括了地下水位、地质结构等,在精准测量后,形成相应的数据报告,为工程施工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农村宅基地施工的经济效益。
测绘新技术主要是由传统测绘技术演变而来,通过对其进行创新,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工程测量结果分析。
传统的人工测量工作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会直接影响测绘质量。
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应用新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数据准确性得到了提高,结合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数字化控制,为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保障,减少了人为带来的误差。
利用计算机等设备,能够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农村宅基地的整体质量。
(2)操作方便,能够直接通过计算机分析测量所得的数据,快速对其进行处理,还能更为直观、详细地展示测量结果,为设计人员提供工程项目设计的参考数据,操作比较简单,测量数据明了,便于后续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测绘新技术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农村土地资源作为农民的重要财产,宅基地调查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居民用户的切身利益。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具有广阔的特点,随着农村宅基地测量范围的扩大,不同的居住环境地貌,增加了测量工作的难度,因此,测量技术人员应利用科技成果,通过更新测绘技术应用方法和加强技术应用水平,提高宅基地测量的质量效果。
这样,农村人口的住宅使用权才能得到适当的保障,从而为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供重要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农村宅基地测量;应用1农村宅基地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测绘新技术1.1遥感技术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运用该技术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取测绘区域的地理信息,而且具有可视化和便捷性的优势。
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和整合分析,都可以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完成,为空间问题的处理提供了保障。
对于地理空间形态进行转换,使其呈现为实时信息数据,对于地理信息的变化情况监测更具动态性,在当前测绘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此外,该技术还呈现出动态性的特点,可以根据空间信息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测绘工作,与宅基地行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保持协同。
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GIS技术与多种技术实现密切融合,WebGIS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有利于资源的实时化共享,同时确保各项测绘数据的安全性。
在3D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构建三维立体模型的方式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空间信息,避免在管理和决策中出现较大失误。
1.2GPS技术GP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可以获取更加精确的定位信息,降低测绘数据的误差。
在传统测绘模式下,对于人工操作的依赖程度较高,而且在很多复杂区域的测绘中会出现死角和盲区,难以获得完整的数据。
而借助于GPS技术则实现了测绘领域的重大突破与革新,该系统主要包括了信号接收处理装置、地面控制系统和卫星等,在获取精确的地物坐标的同时,可以明确其距离信息和角度信息等,应用于宅基地测绘工作中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农村宅基地的调查方法及地籍测量工作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对于农村宅基地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但是,在农村宅基地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对于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管理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这对农民的合法权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主要透过对于农村宅基地的调查现,对农村宅基地的地籍测量方法进行分析,进而对于过往的经验进行总结,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调查;方法;地籍;测量引言我国的农村宅基地,也就是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用地,通常来说,主要就是指农村的居民通过合法的程序获得的能够用来建造住宅的集体用地。
从土地的性质方面,农村宅基地主要有三种:首先是已经修建的房屋土地;其次是虽然以前修建过,但是现在已经坍塌的或者损坏比较严重不能够居住的土地;最后是预留的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的调查主要就是指严格按照法律程序,通过使用权的归属和地籍的测量,对于土地的权属、面积和界址线等土地信息进行调查。
通过开展这方面的调查工作,对于规范土地市场的秩序,更加有效地控制土地的供求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宅基地的调查现状分析(一)已经发证,但是没有建造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属于我国特有的一种独立的权利。
这项权利的主要内容就是可以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和附属的一些设施,同时能够对于其进行限制占有和使用的权利,进而对于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进行保护。
对具体的宅基地进行调查,首先我们能够发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存在着已经颁发相关的证件,但是却还没有具体建造和实施。
许多宅基地在调查的过程中已经领取了有效的土地证书,但是由于受到了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房屋一直没能够建造。
在具体的调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类似的情况,那么就应该把数据录入到信息库中。
(二)已经建造,但是没有发证在对于农村宅基地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还会发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一些房屋已经建造,但是却因为不符合相关的条件,没有颁发证件。
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应用探讨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城乡一体化的加快,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如何利用遥感影像技术进行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成为了当前需要探讨的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遥感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需求和现状、遥感影像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遥感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技术是利用航空器、卫星等远距传感器对地面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传感器获取地面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形成图像或数据。
遥感影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广覆盖、及时更新、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
二、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需求和现状随着农村宅基地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不仅需要准确获取宅基地的地理位置、边界、面积等信息,还需要与户籍信息和不动产登记信息进行关联,形成完整的宅基地档案。
目前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包括测量精度不高、数据更新不及时、管理手段滞后等。
遥感影像技术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遥感影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形、植被、土地利用等信息,帮助测绘人员准确勾绘出宅基地的边界和面积;遥感影像可以及时更新,及时获取宅基地的变化情况,保持地籍档案的及时性;遥感影像可以与其他数据进行融合,完善宅基地的档案信息,提高数据的完整性。
遥感影像技术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遥感影像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遥感影像获取的成本较高,对于一些财政薄弱的乡镇和村庄来说,难以承担这项费用;遥感影像的普适性有限,对于一些地形复杂、植被茂密的地区,遥感影像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遥感影像无法提供足够的细节信息,尤其是对于一些小范围、小面积的宅基地,遥感影像的应用价值有限。
农村宅基地的调查方法及地籍测量摘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明晰农村宅基地产权关系,依法保护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合法权益,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
农村宅基地调查是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相对于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宅基地调查具有分布范围广、地域分散、适用农村宅基地确权政策的特点。
在地籍测量方面,有些地区高等级控制点稀少甚至没有,使常规控制测量陷入困境,建立GPS 控制网也很困难,除非逐级布设控制网,这无疑使得控制测量的工作量成倍增加。
所以,必须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控制测量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主要就农村宅基地调查中的相关问题及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调查;地籍测量;GPS;界址点Abstract: the rural homestead right verification work of registration and certification, is to define the property rights of rural residence, in accordance with law, protecting the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rural housing land use right people, standardize the rural homestead management,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 basic, public welfare work. Investigation of house-site in the countryside is a basic work for the work of registr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the approval of house-site in the countryside. Relative to the town cadastral investigation, investigation with wide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dispersion of house-site in the countrysid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ble approval policy of house-site in the countryside. In some parts of the cadastral survey, high-grade few control points are not even, make regular control survey are in trouble, establishing GPS control network is also very difficult, unless the construction control network step by step, this undoubtedly makes the control survey work is multiplied. So, must explore some effective control method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article mainly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rural land survey and cadastral survey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ade in-depth discussion.Key words: rural homestead; Survey; Cadastral survey. GPS; The site at一、城镇地籍调查与农村宅基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是指依照国家规定的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
农村宅基地测量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f301.3;p273
摘要:由于历史及经济原因,各地区基础测量建设不一,农村宅基地测量方式采用也不完全相同,本文论述了农村宅基地底图制作方法和农村宅基地测量方法,并以长沙宁乡道林镇为例,对农村宅基地测量方法进行选择性说明。
我国农村宅基地分布广、占用面积大,宅基地布局散乱,人均宅基地面积严重超标,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存在,土地闲置浪费严重,权属确认相对落后,存在大量的权属混乱、四界不清,纠纷不断等问题。
继2007年7月1日全面启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2012年“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两大项土地调查项目,2013年至2022年,全国各地都将开展“农村宅基地权属确认及登记发证”的工作。
将有效规范农村住宅建设,防止乱占滥用耕地,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项目涉及宗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权属,农村宅基地由于历史及经济原因,与农村宅基确权发证的地图、表、卡、册与文书都相对欠缺,而对与权属的图,更是缺乏。
2013年将开展“农村宅基地权属确认及登记发证”的试点工作,怎样测绘农村宅基地图件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以湖南宁乡道林镇为研究区域,探讨中部省份乃至全国农村宅基地确认及登记发证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技术依据和经验借鉴。
一、研究区域概况
宁乡道林镇隶属湖南长沙市,距长沙市区13.4公里,辖14个村、1个社区,总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5.6万人。
地形为丘陵区,植被覆盖比较密,农民宅基地基本以村为单位,分布零散,不集中,部分农民宅基地离村庄较远,
二、农村宅基地测量方法及内容
确定农村宅基地权属,就必须依国家规定,制作农村宅基地底图、查清权属,测定界址线、界址点、面积等内容,底图制作与界址点测量是最基本的工作。
1、底图制作
农村宅基地测量底图比例尺:镇区及其周边有大比例尺地形图件的区域,为1:1000,偏远地区为1:2000。
制作方法:
①可采用收集1:5000与1:10000国家标准地形图(1:5000的地形图只部分地区有)或数字正射影像图,叠加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农村居民点图斑、线状地物、乡(镇)村行政界线,对收集的地形图进行的扩大编绘,制作1:1000—1:2000的农村宅基地测量底图。
此方法最方便,但有一定的限制,部分地区基本测量并未进行,不具备大比例尺地形图或数字正射影像图;
②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制作1:1000—1:2000的农村宅基地底图,由具备航测资质的单位进行航空摄影,制作1:1000—1:2000地形图作为农村宅基地测量底图,此方法由于测绘面域大,控制面大,部分测绘费用高,若全省统一,可节省大量工作时间与费用,但也得将数字正射影像图与测量的宅基地图形进行坐标套合,可对
宅基地确权成果数据做进一步核实,确保没有漏调宅基地;
③针对村庄实地测绘1:1000—1:2000地形图,由于农村宅基地的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高,各户测绘过程中,比较细,在测量过程中,测绘底图,这种方法可操作性高,也比较灵活,但部分地区已具有大比例尺地形图或数字正射影像图,测量过程中会出现重复劳动,造成浪费。
④部分城镇地区拥有1:1000—1:2000底图,可直接利用。
农村宅基地测量底图应以①与④作为首要参考方法;辅助与②与③。
2、界址点及界址线测量
(1)界址点及界址线测量地籍图基本精度要求
农村宅基地测量属于地籍测量,按地籍测量要求:界址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5cm,隐蔽地区不大于±7.5cm;界址点、主要地物点相对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隐蔽和特殊困难地区不大于±7.5cm;界址点与地物点、地物点与地物点之间中误差不大于±10cm,隐蔽地区不大于±15cm;
(2)界址点及界址线测量
①以全站仪配合皮尺丈量方法进行逐户测量。
当具备大比例尺地形图或数字正射影像图时,基础地形、权属界线、地类界均采用全解析法测量,全野外一体化成图。
可采用外业地形测量与地籍调查同时进行。
在测量草图是进行预编号、并记录户主姓名。
并把大比例尺地形图或数字正射影像图的预编号与测量
草图编号一一对应。
②cors配合全站仪方法进行逐户测量
当不具备当具备大比例尺地形图或数字正射影像图时,由于gps 在墙角接收信号比较差,可采用cors制作控制点,然后再配合全站仪定向,全解析法测量方法进行逐户测量,测量界址点、主要地物点,并测量草图是进行预编号、并记录户主姓名。
把预编号与测量草图编号一一对应。
③gps传统控制配合rtk+皮尺丈量(手持测距仪)方法进行逐户测量
当不具备当具备大比例尺地形图或数字正射影像图时,又未建成cors,可采用gps传统控制,对于gps在墙角接收信号比较差的情况,可利用rtk在墙角不远处测设点,然后利用皮尺丈量(手持测距仪)测量距离,回到室内之后,再整理成图,在测量草图是进行预编号、并记录户主姓名。
并把大比例尺地形图或数字正射影像图的预编号与测量草图编号一一对应。
4)为满足宅基地籍细部测量及宗地界址点坐标,要在湖南省道林镇距长沙市区13.4公里,经道林镇、鲁家塘现场测定,道林镇区及村庄都能接收长株潭cors网,同时在与当地国土局沟通,本区拥有1:5000数字正射影像图,影像清晰、准确,可转化为农村宅基地测量底图。
通过分析,本区农村宅基地测量底图制作可采用编绘方法制作,界址点及界址线等可采用cors配合全站仪方法进行逐户测量,测
量方法较好。
而对于其他地区,由于基础测量工作进展不一,大比例尺地形图或数字正射影像图、cors网各个地区都不一样,制作农村宅基地底图、界址点及界址线测量方法也不完全相同,需收集当地基础测绘图件与条件进行评判。
参考文献
1、徐小峰,何安琪,胡银根,王恒;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探讨;国土资源情报;2012年02期
2、尤榆,张其;浅谈南宁市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检查工作;南方国土资源2012年第08期
3、潘正风、程效军;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9
4姜友谊;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研究;测绘通报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