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相图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93
第五章铁碳相图定义:分析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条件下合金的成分、温度、合金相之间关系的图解。
一、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与性能根据铁与碳组元的作用不同,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莱氏体。
1、铁素体铁素体F:碳溶入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铁素体性能:σb=180-280MPa,δ=30%-50%,硬度≈80HBS。
2、奥氏体奥氏体(A):碳溶入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性能:σb=400MPa,δ=40%-50%,硬度=160-200HBS。
3、渗碳体渗碳体(Fe3C):铁与碳形成的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间隙化合物。
渗碳体性能:熔点高约1227℃,硬度≈800HBW,δ≈0,脆性大。
Fe3C是钢中的强化相,它的形态、大小、数量与分布对铁碳合金性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4、珠光体珠光体(P):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两相复合物。
其性能介于F和Fe3C之间即:σb=770MPa,δ=20%-30%,硬度≈180HBS,A KV=24-32J。
5、莱氏体(Ld或Ld′)莱氏体:奥氏体和Fe3C组成的两相复合物。
在1148℃时称为高温莱氏体(Ld′),溶碳量为ωC=4.3%;在727℃时,由P和Fe3C组成的两相复合物,称为低温莱氏体(Ld)。
其性能与Fe3C相似,又硬又脆。
二、铁碳合金相图在铁碳合金中,铁与碳可形成Fe3C、Fe2C、FeC等一系列化合物。
而稳定的化合物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组元。
因此,整个Fe-C相图可视为由Fe-Fe3C、Fe3C-Fe2C等一系列二元相图构成。
但因铁碳合金中当ωC>5%时,性能很脆,无实用价值,故铁碳合金相图中仅研究Fe-Fe3C相图。
简化后的Fe-Fe3C相图如图5-1所示。
1、相图分析Fe -Fe 3C 相图分为上、下两部分。
二元共晶相图(前面以讲)和二元共析相图。
⑴Fe -Fe 3C 相图中的特征点 P 点:碳在F 中的最大溶解度。
G 点:Fe Fe -⇔γα-的同素异晶转变点。
第五章 相 图相图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 相(p )——相是指系统中具有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
(2) 组份——系统中每一个能单独分离出来并独立存在的化学纯物质。
(3) 独立组份(c)——构成平衡物系所有各相组成所需要的最少组分数。
(4) 自由度(f)——即在温度、压力、组分浓度等可能影响系统平衡状态的变量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任意改变而不会引起旧相消失或新相产生的独立变量的数目。
(5) 相律——n p c f +-=式中n 为外界的影响因素数。
对于凝聚系统而言,压力这一平衡因素可以忽略(如同电场、磁场对一般热力学体系相图的影响可以忽略一样),加以通常我们是在常压下研究体系和应用相图的,因而相律在凝聚系统中具有如下形式:1+-=p c f水型物质相图的特点:在水的相图上值得一提的是冰的熔点曲线oc 向左倾斜,斜率为负值。
这意味着压力增大,冰的熔点下降。
这是由于冰熔化成水时体积收缩而造成的。
oc 的斜率可以根据克劳修斯-克拉贝隆方程计算:V T H dT dP ∆∆=。
冰熔化成水时吸热△H >0,而体积收缩△V <0,因而造成dTdP <0。
像冰这样熔融时体积收缩的物质统称为水型物质,但这些物质并不多,铋、镓、锗、三氯化铁等少数物质属于水型物质。
可逆和不可逆多晶转变的单元相图:具有可逆多晶转变单元相图,其特点是晶型转变温度低于二个晶相的熔点,而且晶型转变温度点处在稳定相区之内。
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都存在一个稳定的晶相,在晶型转变温度时二相可以互相转变,故称为可逆转变。
这种转变关系可表示为:熔体晶型晶型⇔-⇔-αβ。
具有不可逆多晶转变的单元相图,其特点是晶型转变温度高于二个晶相的熔点,并且晶型转变温度点处在稳定相区之内。
当系统温度低于晶型转变温度时,α相总有转变为β相的自发趋势,α相是不稳定的。
当熔体慢慢冷却时,不能析出α相,而是析出β相;只有当熔体快速冷却时,方能得到介稳的α相。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α相可以转变为β相,但β相不能直接转变为α相,即是不可逆转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