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33.09 KB
- 文档页数:1
高敏C—反应蛋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中的含量,探讨hs-CRP在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方法选择100例冠心病患者为实验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测定两组的hs-CRP、TG、HDL-C、CHOL,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健康者hs-CRP表达的差异。
按照冠心病发展阶段,将实验组分为心肌梗死组(AMI)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8、稳定型心绞痛组(SAP)49例,比较上述三组与对照组hs-CRP、TG、CHOL、HDL-C和CHOL、HDL-C水平的差异。
结果实验组的hs-CRP、TG、CHOL、HDL-C、CHOL/HDL-C分别为10.81±8.63mg/L、2.28±1.06mmol/L、5.21±1.13mmol/L、1.03±0.26mmol/L和5.05±0.37,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SAP组、UAP组、AMI组的hs-CRP分别为3.87±2.06mg/L、10.54±1.89mg/L、15.53±2.34mg/L,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hs-CRP表达从高到底排序为AMI组、UAP组、SAP 组和对照组。
SAP组的TG、CHOL/HDL-C、UAP组和AMI组的TG、CHOL、HDL-C、CHOL/HDL-C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的hs-CRP 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随着冠心病病情的发展,hs-CRP水平显著提高。
相比于血脂检测指标,Hs-CRP更为灵敏,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指标,有助于更好的判断冠心病的进展情况。
标签:冠心病;炎症反应;hs-CRP;诊断价值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高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典型的炎症反应标志物。
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机制之一[1]。
本文比较了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群的高敏C反应蛋白表达,证实了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发病和进展有一定的关系。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评价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类型。
自20世纪以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成为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加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是冠心病早期诊断和预防的重要指标。
hs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其含量升高代表身体存在炎症反应。
血脂是血液中的脂质物质,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
血脂异常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1.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同时,血脂异常也与ACS的发生有关系。
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是ACS的重要诱因。
因此,对于有ACS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血脂检测,以便了解其心脑疾病的风险。
稳定性心绞痛(SAP)是冠心病的一种慢性发作形式。
相对于ACS,SAP的症状较为轻微,通常不需要紧急处理。
在SAP的诊断中,hsCRP和血脂的检测同样能提供很好的指导意义。
3. 对于冠心病预防的指导作用冠心病的预防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进行的。
在预防中,hsCRP 和血脂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项研究显示,血清hsCRP含量与心脏事件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高风险人群,应该定期检测其hsCRP含量,并根据其炎症反应水平进行早期干预。
另外,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预防中同样需要加以注意。
定期检测血脂指标,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hsCRP和血脂的检测在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为医生判断疾病的发生和预后风险提供参考依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提供帮助。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1. 引言1.1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脏血液循环障碍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死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通常会升高,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水平的变化也会有所不同。
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清hs-CRP的升高往往与炎症反应的激活有关。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炎症介导的疾病,血管内膜的慢性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过程之一。
血清hs-CRP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体内炎症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还可以用于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监测血清hs-CRP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治疗效果的好坏,指导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的变化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指导和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进一步研究血清hs-CRP的变化规律,将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管理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病死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冠心病患者肌钙蛋白的变化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供血不足,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坏死。
在冠心病患者中,肌钙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其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和预后情况。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中肌钙蛋白的水平常常会显著升高。
这是因为当心肌细胞遭受损伤或坏死时,细胞内的肌钙蛋白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中肌钙蛋白的浓度升高。
监测冠心病患者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对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患者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作为评估心肌损伤程度、预测患者预后以及指导治疗的重要依据。
临床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韩明芳(洛阳中信重型机械公司中心医院内科,河南洛阳471039) 摘 要: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2C RP)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测定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 P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 I组)18例以及健康人40例(对照组)的hs2CRP及c TnI、C K、C K2 MB等心肌标志物水平。
结果 hs2CRP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 P组和AMI组分别为(2.0±0.5)mg/L、(3.8±0.4)mg/L、(8.5±1.4)mg/L、(15.8±3.7)mg/L,各组间存在显著递增趋势,即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
而c Tnl仅在UAP组和AMI组显著升高,CK和CK2MB仅在AMI组显著升高。
结论 hs2CRP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肌钙蛋白I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8194(2008)202087202 目前炎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逐渐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局部和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
其中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急性缺血和心肌梗死患者中明显升高。
ACS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炎症继发血栓形成,血小板的活化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启动因素之一。
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hs2CRP的水平,观察c TnI、C K、CK2MB等心肌标志物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2004~2007年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临床表现、活动平板运动试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确诊为冠心病。
符合冠心病标准的患者共80例。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评价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近年来逐渐增高。
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是一些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本文旨在综合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为临床冠心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一、超敏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1. 超敏C反应蛋白的来源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炎症刺激时,其浓度会迅速上升。
hs-CRP主要通过肝脏合成,其半衰期较短,对机体应激反应敏感。
2. 超敏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在机体抵抗感染和炎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清除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
过高的hs-CRP水平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有关。
二、血脂与冠心病的关系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降低,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血脂的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3.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的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联合检测可以综合评估患者的炎症状态和血脂水平,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冠心病风险。
联合检测能够提高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冠心病患者。
2. 风险评估联合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冠心病风险。
炎症和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对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联合检测,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有助于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3. 治疗指导根据联合检测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
炎症和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冠心病分型诊断的应用价值[摘要]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hs-crp)水平变化在冠心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分别检测58例稳定型心脏病(sap)、74例不稳定型心脏病(uap)、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5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hs-crp含量,比较各组间指标的水平差异。
结果 ami、uap和sap组患者血清的hs-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患者血清的hs-crp浓度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uap组患者血清的hs-crp浓度明显高于sap组(p<0.01)。
结论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chd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分型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冠心病[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16-01冠心病(coronary heat diease chd),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伴或不伴官腔内血栓形成或痉挛,造成官腔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
ch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最大的心脏病。
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现已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检测。
运用高灵敏度方法测定的crp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敏感的标记物之一,近年来被公认为是新的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
特别是随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方法的诞生,hs-crp 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1]。
我们对171例不同分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hs-crp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确诊的chd住院患者171例,其中男性107例,女性64例;正常对照组50例为健康体检者,男性29例,女性21例,经全面体检,排除心、肺、脑、肝、肾、内分泌疾病等及其它感染性疾病,近期内未服任何药物。
高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7-24T10:13:05.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魏建勋
[导读] 由于机体内其他慢性损伤和炎症反应也可导致hs-CRP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需参照其他指标,更能提高hs-CRP的价值。
魏建勋(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生化室 110101)
【摘要】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检测229例CHD患者,发现hs-CRP与冠心病病情变化呈正相关。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0-0148-01 CRP被认为是第一个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1930年,Tillet等发现在急性炎症中血清出现一种可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的蛋白质,命名为C反应蛋白,同时也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中最重要的蛋白之一,是一种敏感的炎症标志物,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清浓度急剧升高,早年由于测定方法的限制,对C反应蛋白的测定极不敏感,限制了CRP的临床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其测定方法可
达到精确,微量,定量检测。
用于新的方法测定出低浓度的CRP,称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因此在我院住院患者中选出已经诊断为冠心病(CHD)的患者,观察他们入院和出院hs-CRP的变化。
仪器与试剂:西门子Pro特种蛋白仪,原厂试剂及校准和质控品。
对象:229例冠心病患者为我院2010-2013年心血管科住院患者,男142例,女87例,对照组77例,包括治疗无效死亡病例。
样本及处理:均为静脉采血,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治疗前hs-CRP(mg/L)17.45(5.7-32.8),治疗后3.9(2.7-9.0),对照组0.76(0-2.1)与治疗前相比P<0.001。
讨论:研究证明,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具有预测作用,与其他两种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相比,CRP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这是由于血液中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主要来自于心肌细胞,只有当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发生变性、坏死时才通过破损的细胞膜释放入血,所以对心肌细胞微小损伤缺乏敏感性,相反,CRP是人体对炎症反应很敏感的炎症反应蛋白,在心肌动脉血管亚安装早期,即可轻度升高,早于其他两种标志物出现在血中。
hs-CRP测定,发现其轻度升高可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急性冠状动脉梗死的危险性,对无症状的患者,前瞻性研究显示,hs-CRP灵敏度高的测定才可做出预测。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炎,继而产生粥样硬化,炎症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CRP是炎症时血浆急剧升高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不仅是炎症标志物,也参与了炎症本身,CRP具有抗炎和促炎的双重作用,可与低密度载脂蛋白一起沉积在血管壁上,又可介导补体激活促使炎症加剧动脉炎(AS)的形成和CHD的发生。
使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可降低AS和CHD发生。
由于冠心病的发生及其变化病程较长,系统性血管炎症反应较弱,体内合成的CRP含量较低,有人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明显相关,随着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加重,CRP水平也明显增加,粥样斑块增大时CRP的沉积增多,冠心病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明显增加,可能与处于活动期的粥样硬化斑块炎症的刺激和组织损伤有关,CRP水平的增加可反映病变活动度,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传统的CRP检测方法检测范围在3-200mg/L,检测能力在3-5mg/L,而健康人群CRP生理浓度在2mg/L以下,平均在0.8mg/L。
而>3.0mg/L就可以作为冠心病的预测指标,在冠心病急性发作期间,不管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检测hs-CRP均有意义,随着治疗好转,hs-CRP的浓度也明显下降,如果持续高水平则预后不良,采取一些措施,降低hs-CRP浓度,可改善其病情。
已经确诊的CHD患者有数据表明,hs-CRP比TnT更具有判断预后的价值。
由于机体内其他慢性损伤和炎症反应也可导致hs-CRP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需参照其他指标,更能提高hs-CRP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董解菊,李真,高敏.C-反应蛋白作为冠心病危险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分册,2005,10 697-699
[2]尤国文,高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诊断和危险的预警指标.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分册,2005,10 7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