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程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48.00 KB
- 文档页数:6
C反应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C反应蛋白( CRP) 是人体急性时相蛋白( APP) 中最主要、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
在临床上常作为一种检测感染过程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工具, 如病毒与细菌的鉴别诊断、疾病治疗监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等。
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 CRP 检测手段的不断改善, 特别是运用高敏感方法测出的超敏C反应蛋白( hs CRP) 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 CVD)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 也可作为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硬化的预测指标] , CRP已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
现对 CRP 的生物化学特征、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如下。
1 CRP 的生物化学特征1.CRP的发现 CRP是1930年由Tillett和Francis发现的肺炎患者血清中一种与肺炎球菌(现称肺炎链球菌)非特异性的菌体多糖成分C多糖(CPS)发生沉淀反应的物质。
CRP的来源与分布 CRP主要由肝细胞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下合成, 炎性反应局部巨噬细胞也可少量产生。
正常合成率 1~ 10 mg/ d, 急性炎性反应时每天合成大于1 g。
CRP不能通过胎盘, 在体内分布甚广, 除血液外, 胸腔积液、腹水、心包液、关节液中均可测出。
2 常用检测方法目前, CPR 的检测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扩散法, 乳胶凝集试验, 放射免疫法测定( RIA) 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等。
2. 1 ELISA 法该检测采用双抗夹心法, 将检测缓冲液和血液样本在检测瓶中进行混合, 荧光标记缓冲液中的抗CRP抗体和血液中的CRP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当混合样品被放到检测板的样本上并且通过毛细血管作用扩散到硝化纤维基质的测试带上, 该复合物被测试带上的抗CRP抗体所捕获, 荧光抗体的信号强度反映了被捕获的CRP数量, 经过免疫荧光分析仪的检测, 能够反映出血中CRP的浓度。
全血C-反应蛋白作为感染性疾病的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作为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来快速定量检测全血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常规C反应蛋白(CRP)12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和90例健康人的全血CRP含量。
结果感染性疾病组CRP升高者占70.8%(85/120),健康组CRP升高者占3.3%(3/9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结论免疫荧光法快速定量检测全血中的C反应蛋白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性高,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疗效观察及治疗效果监控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C-反应蛋白感染性标志物【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160-0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浓度快速,急剧升高的主要的急性期蛋白。
CRP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关于CRP的研究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传统观点认为CRP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但近十年的研究揭示了CRP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
血清C-反应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感染炎性疾病发作后数小时内迅速升高,并继续急剧上升,在24 h~72h可达高峰,超过正常水平的10倍到百倍,甚至千倍。
病情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CRP是由5个完全相同的单体组成,各个单体呈球体,相互间以非共价形式对称呈一平面的环状五球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1.5~14)×103。
目前,临床实验室测定CRP的常规方法主要有胶乳凝集试验和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测定法(R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免疫荧光法和发光法,其中免疫荧光法测CRP方便、快速、灵敏,目前已在临床广泛使用。
机体组织在受到损伤、炎症感染时,体内一些血浆成分的浓度在短时间内可出现显著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急性时相反应。
而血浆成分中出现最明显变化的是一些蛋白质,如C反应蛋白、血浆铜蓝蛋白等。
这些蛋白质就被称为急性时相蛋白。
C反应蛋白(CRP)就是这些急性时相蛋白的一种。
它在组织受到损伤、炎症、感染或肿瘤破坏时,可以在数小时内血浆中的浓度急剧上升,可增高数倍或数百倍。
2-3天达高峰,待病情改善时逐渐下降,恢复正常。
因此测量血清中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判断有无感染、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的指标。
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最新临床意义: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简称CRP)。
早于1930年发现,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CRP的检测在八十年代以前作为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大量应用于临床。
但由于过去CRP的检测方法较为落后,假阳性和假阴性很高,影响了它在临床上的价值,而逐渐被临床所忽视。
近年来,由于检测技术的更新,测定CRP的快速、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已迅速建立。
使CRP在临床应用领域大大增加。
其在医学上的价值正得到广泛验正和承认。
现将其临床意义综述如下:⒈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
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⒉CRP与其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CRP与其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具有密切相关性。
CRP 与WBC存在正相关。
在炎症反应中起着积极作用,使人体具有非特异性抵抗力。
在患者疾病发作时,CRP可早于WBC而上升,回复正常也很快。
故具有极高的敏感性。
⒊ CRP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一旦发生炎症,CRP水平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RP大都正常。
脓毒血症CRP迅速升高,而依赖血培养则至少需要48小时,且其阳性率不高。
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CRP)张掖市中医医院检验科王兰军关键词 C—反应蛋白感染临床应用摘要 C-反应蛋白是典型的急性期蛋白,且是在历史上首先被认识的急性期蛋白之一,其血清或血浓度的增加是由炎性细胞因子如IL-6释放所致,是伴随组织损伤、局部缺血、急性感染与炎症反应而升高的一种血浆蛋白质。
临床主要应用于器质性疾病筛查,并发感染的鉴别和疗效监控。
1. CRP的生理1.1 CRP是由五个相同的,非糖基化的亚单位构成的,每个亚单位由一条20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23017的多肽链组成的,这个特征性的结构把CRP归类于pentraxins族里。
Pentraxins为在所有脊椎动物和多数无脊椎动物中发现具有免疫防御特性钙结合蛋白。
在细胞因子IL-6家族的诱导下,CRP在肝中合成迅速。
在急性期反应高峰时肝合成蛋白能力的20℅是直接指向CRP的合成。
肝外合成对血清水平不起影响作用,正常合成率为1~10㎎∕d,急性炎症时每天合成超过1g∕d,外科损伤患者血清中CRP8~10h可增加一倍,在IL-6刺激物缺乏时,在2~4h内合成率降至正常,外科术后24~48h患者血清中CRP降至一半,并不反应出此种蛋白半衰期,而是纯粹的炎症解除。
无遗传性CRP缺陷的报道提示CRP对生命是必不可少的,循环中CRP半衰期约19h,但一旦它与配体结合,可能更快速的被清除。
在慢性炎症的动物模型中急性期蛋白合成的调节呈下降性,这可以解释长期处于某些炎症条件下不管是活动性炎症仍可看到CRP合成下降,出现最低量CRP增加,甚至在活动性炎症,在某些结缔组织疾病中可能由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缺陷而得到解释。
1.2概括的说CRP有以下功能:1.2.1识别和启动靶效应细胞及其产物从组织中清除,如可能有毒性的或引起自身过敏的DNA。
1.2.2充当一个为吞噬溶解入侵微生物而进行调理的先天性防御机制,这些功能对于那些缺乏免疫系统的原始动物中与CRP相似的Pentraxins族有利,是至关重要的。
全程C-反应蛋白(hsCRP+常规CRP)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一、观点全程C-反应蛋白检测项目,包含: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常规C-反应蛋白(CRP)检测检测线性范围:0.5-200mg/L,一次检测同时出具超敏C-反应蛋白和常规C-反应蛋白两个检测结果,增加了C-反应蛋白的临床运用价值。
二、定义当人体受了微生物等多种因子侵袭后,人体的血液中在几小时内很快产生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这种蛋白以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体超反应,于1930年由Tillett和Francis首次阐述命名为C-反应蛋白(CRP)。
CRP是由分子质量为115—140KD的血清β球蛋白,是由5个相同的亚单位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环状五球体,由肝细胞合成,在人的血清、脑脊液、胸腹水等多种体液中均可测出。
超敏C-反应蛋白:常规CRP检验方法可在感染或组织损伤时检测出CRP>10mg/L的浓度,但是不能很好的检测出低浓度(0.1—10mg/L)的CRP变化,该浓度的CRP与新生儿的感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浓度的CRP被称为超敏CRP(hsCRP)全程C-反应蛋白检测包含:超敏C-反应蛋白和常规C-反应蛋白。
正常参考值:hsCRP<1.0mg/L;CRP<10mg/L检测线性范围:0.5—200mg/L;样本类型及样本量:全血15ul血清/血浆10ul。
三、CRP在血浆中的转化I-CRP的血浆半衰期T约为19小时。
治疗成功的正常化率为:20—70%/天;T50%下降:3.5—1天。
T50%取决于CRP的合成和清除两方面。
四、全程C-反应检测的临床应用:(1)全程C-反应检测的临床应用建议表:项目名称检测结果临床应用建议超敏CRP<1.0mg/L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为低危险性1.0—3.0mg/L1、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为中度危险性,建议给予抗炎治疗2、间隔2周后再次检测一次,取平均值作为观察的基础>3.00mg/L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为高危险性,建议给予抗炎与抗栓同时注:1.孕妇在健康状况下的正常范围为<20mg/L(2)全程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应用:A、广泛应用于体检中心: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评估和体内是否存在急慢性炎症或组织坏死的筛查。
C 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详细讲解蛋白质是人体组织与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功能。
因此,蛋白质检测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蛋白质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监测许多疾病,这对于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
蛋白质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简称CRP)检测。
CRP是一种存在于人体血清中的蛋白质,它的水平会在机体受到炎症或损伤时升高。
CRP的检测对于筛查和监测许多疾病如感染、炎症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非常有帮助。
在临床实践中,CRP检测主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来进行。
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测定方法,能够定量地检测血清样品中的CRP水平。
ELISA的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测物质结合,然后通过酶标记的辅助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荧光信号或颜色变化来检测待测物质的浓度。
在CRP检测中,首先需要提取血清样本。
常用的提取方法是离心法,将采集的血液样本在高速离心下分离出血清。
然后,将血清样本加入含有CRP特异抗体的反应孔中,让其与CRP 结合。
随后,将酶标记的辅助抗体加入孔中,与结合的CRP 形成复合物。
最后,通过加入染色底物来观察颜色变化,并用专用仪器测定吸光度值,从而得到CRP的浓度。
CRP检测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CRP的水平可以用于评估炎症和感染的严重程度。
在感染或炎症过程中,机体会产生更多的CRP来应对,因此CRP的水平升高可以指示疾病的程度和进展情况。
其次,CRP的检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很重要。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关,因此CRP的水平可以用作衡量心血管风险的指标。
此外,CRP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风湿性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活动性,预测肿瘤的复发和预后等。
尽管CRP检测在临床应用中非常有价值,但也需要谨慎使用。
全程CRP临床应用(一)引言概述:全程CRP(C型反应蛋白)是一项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检测方法,其通过衡量C型反应蛋白的浓度来评估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
全程CRP测试的临床应用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本文将从全程CRP临床应用的角度,分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1. 全程CRP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1.1 作为感染程度评估指标1.2 早期诊断感染的能力1.3 指导抗生素的使用1.4 监测抗菌治疗的疗效1.5 预测感染再发的风险2. 全程CRP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2.1 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监测2.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性评估2.3 强直性脊柱炎的监测及治疗反应评估2.4 结节病的病情监测2.5 全身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评估3. 全程CR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3.1 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3.2 冠心病的危险评估3.3 血管炎的监测及治疗反应评估3.4 动脉硬化的评估3.5 高血压的炎性机制研究4. 全程CRP在肿瘤相关疾病中的应用4.1 肿瘤的早期诊断与病情监测4.2 预测肿瘤复发的风险4.3 指导肿瘤治疗的个体化决策4.4 评价肿瘤治疗的疗效4.5 治疗后的监测与复发风险评估5. 全程CRP在其他领域的应用5.1 消化系统疾病的评估5.2 妊娠并发症的风险评估5.3 忧郁症与炎症的关联研究5.4 急性肾损伤的评估5.5 肝脏疾病的评估与监测总结:全程CRP作为一项临床检测方法,在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以及其他一些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评估全程CRP的浓度,可以为医生提供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决策、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
相信随着全程CRP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C-反映蛋白的临床应用【关键词】 C-反映蛋白1930年,Tillet和Francis用肺炎球菌的各类提取物观看肺炎的血清学反映,他们观看到一些急性期肺炎病人的血清能与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发生沉淀反映,以后证明血清中引发沉淀反映的是一种蛋白质,称之为C-反映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1]。
最近几年来,有关CRP的检测方式与临床应用,都取得了专门大的进展。
CRP是一种五聚体蛋白,分子量约120kD,由5个相同单位(每一个含206个氨基酸)以非共价键组成,在炎性淋巴因子(IL-六、IL-一、TNF)的刺激作用下,要紧在肝脏合成[2]。
有关CRP的生物学功能已有很多研究,现已证明CRP要紧参与体内的非特异性免疫反映,它能够结合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在钙离子存在下可结合染色质、膜上的磷酸胆碱,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在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活化时起调理素作用。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RP要紧结合于部份降解的低密度脂蛋白[3]。
1 临床应用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健康人血清中浓度很低。
在炎症、组织损伤和手术后,CRP浓度显著增高,在炎症开始后6~12小时就可检测到血液中升高的CRP,48小时即可达到峰值。
随着病变消退,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CRP浓度降至正常水平。
此反映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医治的阻碍。
与其他许多急性时相蛋白相较,病理状态时的CRP浓度可升高几百倍至上千倍。
因此,CRP作为急性时相反映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在临床应用相当普遍,要紧用于以下几方面。
辨别细菌与病毒感染大量临床资料已经证明,在辨别细菌和病毒感染方面,CRP同WBC(白细胞计数)一样灵敏。
当机体被细菌感染时,血清中CRP浓度明显升高,升高的幅度与细菌感染的程度相符合;当被病毒感染时,CRP增高不明显,血清浓度正常或轻度升高。
CRP 的应用极大地增进了感染性疾病的医治。
作为诊断指标之一,检测CRP 可在感染初期靠得住地判定究竟是细菌感染仍是病毒感染,以决定是不是进行抗生素医治,从而有效幸免没必要要的抗生素医治,减少抗生素滥用致使的一系列问题。
全程C反应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目的:用新的敏感方法检测出更低浓度的CRP,即高敏CRP。
使CRP项目能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方法:高敏感或超敏CRP(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
结果:精确、微量、定量测定C 反应蛋白。
广泛应用于感染、外科手术、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儿科疾病等临床。
标签: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心血管疾病;感染1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血清中CRP 是在炎症及IL - 1β、IL -6、TNF-α、TGF -β、INF - γ受体拮抗物等侵袭因子作用下, 由肝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也可在血管局部生成[2]。
另有报道,外周血淋巴细胞能合成CRP , 并结合于细胞表面[3]。
CRP由相对分子质量23017 的5个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有206个氨基酸残基。
完整的CRP是一种环形结构的五聚体,这种特征性的结构使其归类于五聚素(pentraxins,一组具有免疫防御特性的钙结合蛋白)家族。
CRP 主要作用是调理感染,激活补体,参与细胞凋亡[4]。
CRP的生物特性主要表现为能结合细菌、真菌等体内的多糖物质,在钙离子存在下,形成的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释放炎症介质,促进细胞间粘附和吞噬细胞反应,溶解靶细胞。
在血管粥样硬化损害的早期还发现CRP 与细胞膜形成的复合体附着在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CRP的水平与炎症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2c反应蛋白实验室检测CRP 的检测方法有灵敏度较低的免疫扩散法、火箭电泳法、胶乳凝集试验,也有高灵敏度、高精密度的RIA(放射免疫) 、EIA(酶免疫) 、TIA(免疫比浊)等定量试验。
以往普通免疫检测方法检测CRP,能力最低为在3~5mg/L,由于灵敏度低,不能满足健康人发生冠脉事件预测的要求,ELISA方法可以使hs-CRP检测最低限度达0.007mg/L,但ELISA方法费时费力,难以推广。
血清C反应蛋白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概况血清C反应蛋白被医学界公认为是当前最有效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升高意味着很多炎症事件出现,故其被临床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检测。
随着医学的发展,很多医学专家发现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步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C反应蛋白(CRP)这个灵敏的炎症指标在不同心血管疾病中得到关注。
本文主要对CRP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糖尿病及渗出性胸腔积液等各种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标签:血清C反应蛋白;心脏病;糖尿病;胸积液;诊断CRP是一种环状五球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是120000,主要由5个相同的单体以非共价键组成,是通过白介素-1、或者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上皮细胞形成的。
医学专家们最早是在急性病患者的血清中发现该物质的,其可以与肺炎链球菌荚膜C多糖发生沉淀反应故称为C反应蛋白。
1 血清C反应蛋白相关简介CRP可以识别各种内/外源性物质,然后与其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Clq等补体途径的强效激活物,有效激活补体系统。
其可以吞噬活性,促进对不同细菌或者异物的吞噬,起到调理素功效。
当CRP和T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之后,它能够抑制T细胞、同时加强T辅助细胞的作用;及控制血小板磷脂酶,缩减炎症介质释放的功能[1]。
当前CRP在恶性肿瘤、感染及组织损伤、炎症的刺激作用下,在(6~8)h 之内会逐渐升高,(1~2)d后上升至高峰。
在感染消失之后CRP含量会快速下降,7d之内即可恢复正常,对白细胞增加、发热及血沉产生影响的因素均不会影响到CRP,此外CRP还不会受到免疫抑制/抗炎药物的影响[2]。
其在病毒感染条件下不会明显升高,能为临床疾病早期鉴别感染类型提供有效参考。
2 血清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根据张阳东的[3]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二者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其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也是该疾病的病理基础。
血清C反应蛋白作为炎性反应标志物,不但能够预测CHD发病情况,还可评价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