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译与意译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直译与意译既忠于原文意思又保留原文的形式的翻译就叫直译。
直译的优点是可以保留原作的风格、原文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等,但应注意行文必须规范。
不受原文词语的限制,不拘泥于原文句子的结构,用不同于原文表达方法,把原文意思表达出来,这就是意译。
意译的优点是能发挥译语的优势,译文体现译者的创造能力,往往通顺流畅,但容易丧失原文的比喻形象、原作的风格和民族色彩。
(举例说明略)形合意合与翻译形合与意合是语言特性,注重形合的语言中,句子的各种成分之间(包括单词、短语、分句)采用关联词直接连接的手段,来标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重形合的语言具有显性连接(overt cohesion)、以形显意的特点,句子结构严谨、完整,但缺乏弹性。
英语就是比较注重形合的语言。
重意合的语言不用或少用关联词,而靠意义上的衔接、叙述事理的顺序间接显示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具有隐性连接(covert coherence)、以意役形的特点。
句子结构比较松散但富有弹性。
汉语就有注重意合的特点。
以英译汉而言,就是把英语的“空间构架”拆散,“颠倒附益”,根据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用“流水句法”,重新组合(其中文字当然有增益和减损);与此同时,“不要把英语中的各种连接手段都照录下来”,而要“在不致造成误解的前提下,将其联接手段由显变隐,让人们思而得之”。
汉译英的基本过程与英译汉相反,是将汉语句子的时间和逻辑序列转换成英语句子的空间构架,其间同样不可“斤斤于字比句次”。
具体说来,一是按照英语行文的需要重新分句,二是分析和确定每个句子中的不同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按照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重新安排各个句子,使汉语句子的线性序列变成英语句子的空间构架。
与此同时,汉语中靠语序间接表示的隐性接应转换为用关联词标示的显性连接。
主谓句、主题句与英汉互译主谓结构的句型在英语中占有绝对优势,用SVO模式来分析英语,是符合英语语言的基本现象的;而对于一些特殊现象,采用倒装、独立成分、伴随状况作状语等语法说明,也是可行的。
直译法和意译法
直译和意译的区别在于: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
文字;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而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
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
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
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
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
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与原文
的形式。
应当指出,在再能确切的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
译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一方面可以进新鲜的表达方法。
意译就是指译者在受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抛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期
疑点与原文的内容吻合和主要语言功能的相近。
直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它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
直译指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一对一的翻译。
意译法采用动态对等的方法,使译
文在表达思想和语言功能方面与原文相同的一种方法。
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
同时,它们又互相协调、互相渗透,不可分割通过对直译与意译二者关系的正确研究,更多
地认识了解到什么时候采用直译、什么时候采用意译,在运用直译与意译的时候所应该学
握的技巧、遵循的原则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最终达到提高翻译能力及水平的目的。
意译与直译翻译是不同语言间沟通交流的桥梁,而翻译又分为直译和意译。
直译与意译在翻译的实践中常常被用到,一种是机械的音译,一种是更注重语意表达的意译。
本文将重点探讨什么是直译和意译,以及它们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首先,直译是指将原文中的单词或短语逐个按照其字面意思翻译成目标语言。
这种翻译方法更加注重形式,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原文所表达的含义。
例如,将英语中的“cat out of the bag”直译为“袋子中的猫”就失去了其本来的含义,实际上这个短语的真正意思是“秘密被泄露了”。
相比之下,意译则注重的是表达原文的意思。
在翻译中,意译常常采用的是意识转换的方式,将不同语言之间文化差异和习惯体例等因素考虑在内,保留原始文本的意思和情感,同时确保翻译的自然流畅和纯熟地传达信息。
例如,将英语中的“beat around the bush”意译为“拐弯抹角”,这种表达方式更加贴近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思维。
由此可见,意译能够传达原始信息并且表达的更加自然流畅,解决了直译难以表达词汇所包含信息以及跨文化翻译的局限性。
然而,事实上,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和应用,选择何种翻译方法与实际情况有关。
直译它有时候也必须采取,因为如果过多的意译可能会造成读者的困惑,甚至失去文化的特色。
例如,英语中的口吻、想象力等表达方式是汉语无法直接匹敌的,如果强行采用意译可能会失去原始的信息和情感,造成阅读的困难。
此外,在教育领域和专业的文本翻译中,一些术语和公式的解释就需要准确采用直译,以保证专业素质和传递准确性。
尽管直译的使用有其必要性,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还是应该更多采用意译的方法,因为意译可以让译者更好地将信息传递给读者,确保通畅流畅和传播效果。
例如,同样是将“我喜欢你”翻译成英语,直译为“I like you”只能表达表层的意思,但是意译为“I am fond of you”则体现了更真实的情感和温柔的态度。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于翻译过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使用直译或意译,以便最大限度地传递信息,保证情感和文化的层面不丢失。
意译与直译
意译和直译都是翻译的方法,它们在翻译时有着不同的应用。
意译是指将源语言中的意思翻译成目标语言,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意译的目的是让目标语言的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言中的含义。
这种翻译方法常常用于文学作品、广告和宣传材料中。
直译是指逐字逐句地翻译源语言中的内容,不考虑其含义和语言习惯。
直译的目的是保留源语言中的原意和结构,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这种翻译方法常常用于科技文献、法律文件和学术论文等领域。
虽然意译和直译在翻译中有不同的应用,但是它们都需要翻译者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 1 -。
直译与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直译指的是将原文逐词逐句翻译成目标语言,保持原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意译则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和语境,用目标语言表达出与原文相近或相同的意思,而不拘泥于文字的字面意思。
在翻译过程中,选择直译还是意译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原文和目标语言的语言差异、文化背景和语境等。
直译可以保持原文的精确性,但可能会造成目标语言的不流畅或不自然。
意译则可以让翻译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特点,但需要翻译者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
在实际应用中,翻译者常常会结合直译和意译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这样可以在尽量保持原文意思的同时,使翻译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和习惯。
翻译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难以直译的词语或句子,特别是涉及特定行业、领域或文化背景的内容。
这时候,翻译者需要运用意译的方法来保持原文的意思并使其在目标语言中更加通顺自然。
除了直译和意译之外,翻译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改写。
改写是指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用更通俗、更简明的表达方式将文章重新表达出来。
改写常常用于翻译官方文件、法律文件、科技文献等需要准确和规范表达的领域。
总之,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多时候需要考虑到语言、文化和语境的因素。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翻译者可以更好地将原文表达出来,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Chapter10---直译与意译1.第十章主要内容概述(1)直译的概念所谓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是在译入语语法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贴近原文内容与形式的翻译方法。
鲁迅---“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求其易懂,一则保持原作的风姿,但这保存,却又常常和易懂相矛盾:看不惯了。
不过它原是洋鬼子,当然谁也看不惯,为比较的顺眼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该削低他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
”(2)逐字译的概念逐字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是一种严格遵循原文措辞的翻译方法,翻译时以词为单位进行考虑,力求译文中的每一个词都与原文相对应。
(3)直译与逐字译的区别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直译照顾到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对原文形式作必要的调整,因而文字比较通顺,读者能够看懂。
逐字译则不顾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视原文为“神圣不可侵犯”,一味追求形式对应,结果就是译出来的文字晦涩生硬,甚至不知所云。
(4)意译的定义种种中国:学者张今---“意译是指在译文中另外寻找新的表现法,来表达原文的逻辑内容或形象内容。
”范仲英---“意译……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注意细节,译文自然流畅即可。
”孙致礼---“意译法不拘泥于原文的表现形式,而应传达原文的深层意思为主旨。
”许渊冲---“直译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
意译则是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西方:英国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意译的“等值关系可以在上下层次间变动,但趋向于较高的层次,有时是在比句子更大的单位间进行”苏联翻译家巴尔胡达罗夫---将意译界定为“超出必要层次使内容不变并遵守译入语规范”的翻译。
沙特尔沃斯和考伊---意译指“侧重于使目标文本读起来自然流畅,而不是完整保留原语文本措辞的翻译类型。
直译与意译
一、直译
是指在翻译时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形式,包括造词造句、语句结构、修辞手段等,同时也要求语音表达通顺。
(1)译文完全按照原文的形式,语句通顺、语法结构不作任何调整。
例如:○1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Now things are totally different.
○2我们可能去那儿,但他们不去。
(2)译文不完全按照原文的结构形式,根据需要对原文的词序或语序做些必要的调整。
例如:
○1报刊杂志阅读后请放回原处。
Please put the newspaper and magazine back after reading.
○2谨以此书献给王教授以表敬慕和感激之情。
二、意译
是指在翻译时,译文着重表达原文的思想,而不注意与原文词义、形式结构的对应。
○1不许他给我们集体脸上抹黑。
We won’t let him bring shame to our collective.
○2可凭栏品茗,八面来风。
三、直译与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两种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翻译方法。
有时为求充分表达原意,直译和意译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1不到黄河心不死
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
在翻译实践中,可以遵循这样一条基本原则:
Translate literally, if possible, or appeal to free translation.
即: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就意译。
英语14-3
赵诗逸1408010324
张嫒瑜 1408010320
2017.3.6。
直译与意译
1. But I hated Sakamoto, and I had a feeling he’d surely lead us both to our ancestors. 直译:但是我恨坂本,并预感到他肯定会领着咱们去见咱们的老祖宗。
意译:但是我恨坂本,并预感到他肯定会领着咱们去送死。
2. I gave my youth to the sea and I came home and gave my wife my old age.
直译:我把青春献给了海洋,等我回家,献给妻子的便只有迟暮之年了。
意译:我把青春献给了海洋,等我回到家里见到妻子的时候,已经是白发苍苍了。
3. Their accent couldn’t fool a native speaker.
直译:他们的口音不能愚弄本地人。
意译:本地人是不会听不出他们是外乡人的。
意译:本地人一听他们的口音便知道他人是外乡人。
4. John is tall like I am the Queen of Sheba.
直译:约翰高得像我是西巴皇后。
意译:约翰高的话,我就是西巴皇后。
意译:要说约翰个头高,没那回事。
直译是基础,意译是补充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陆殿扬先生曾提出如下的原则:“Translate literally, if possible, or appeal to free translation.”(能直译就尽量直译,不能直译就采取意译。
)
5. 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
直译: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玫瑰和荆棘。
意译: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甜和苦。
6. I had butterflies in my stomach for an hour so before I was due to make my speech. 直译:在轮到我演讲之前,有一个小时左右我肚子里好像有蝴蝶似的。
意译:在轮到我演讲之前,有一个小时左右我心里都是怪紧张的。
句中“have butterfly in one’s stomach”是个习语,意为“因害怕而感到紧张”。
7. He was taught by his father to be liberal of his help.
直译:他被父亲教导说要慷慨帮助人。
意译:他的父亲教导他要乐于助人。
8. His spoken English isn’t good enough for lack of exposure.
直译:他的英语口语不够好,因为缺少暴露。
意译:他的英语口语不够好,因为缺少英语环境。
9. It’s a temptation for me to answer him in that way.
直译:想那样回答他对于我是一种诱惑。
意译:我情不自禁地那样回答他。
10. What is learned in the cradle is carried to the grave.
直译:一个人的摇篮里学到的知识可以带到坟墓里去。
意译:幼年学到的知识至死不忘。
11.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直译:笔比剑强。
意译:文治胜过武功。
武功[专指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战功] 文治武功
12. He bent solely upon profit.
译文A:他只屈身于利润之前。
译文B:只有利润才使他低头。
译文C:他唯利是图。
13. Didn’t she swear she’d never again believe anything in trousers? 译文A:她不是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相信裤子吗?
译文B:她不是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相信穿裤子的家伙吗?
译文C:她不是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相信男人吗?
14. He is between two fires.
误译:他在两边的火力之间。
正译:他受到两面夹攻。
15. Without tools man is nothing, with tools he is all.
误译:没有工具,人什么也不是;有了工具,人就是一切。
正译:没有工具,人则无能为力;有了工具,人能大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