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句子翻译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文言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广东高州中学吴勇文言文翻译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中的重头戏,一般都是给定句子要求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呈现形式是主观题。
但从平时的复习模拟与高考阅卷的答题情况来看,不少同学还没有很好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规则和方法,译出的句子常常错误较多,甚至还常闹出笑话。
所谓文言翻译主要是“直译”,也就是能够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句子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并做准确解释落实,还要准确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相比之下意译难度大一点,因为它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意译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转述法,二是凝缩法。
文言文的许多修辞方法,如果直接按原文翻译出来,既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和要求,其意思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就要把这些修辞格的词语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合理表达,这就叫转述法。
文言文里有时为了加强文章的气势,或增强某种表达效果而使用一些繁笔,如果照原文对译出来,的确难以做到,且表达效果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就把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简略地译出来,这就叫凝缩法。
无论哪一种翻译,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常说的译文能够达到“信、达、雅”。
所谓“信、达、雅”最早是清人严复在译完《天演论》和《原富》等西方名著后,提出的三条翻译原则。
这三条原则同样适用于古文翻译。
后来一直作为文言文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
所谓“信”,是要求译文忠实于原著,不歪曲原意,不得任意增删、添枝去叶;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准确性要高,达到可信、可靠、真实。
所谓“达”,是基于“信”的进一步要求,即译文要通顺流畅,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如果翻译出来的句子读起来别扭艰涩,就是没有做到“达”。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一)、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异化法 foreignization )Free translation 意译(归化法 domestication)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语义表达方面存在着雷同和差异,翻译时有时用直译,有时用意译。
(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指不仅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且忠实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把忠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要求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同(无限接近)。
直译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
(1.1)直译的应用:(1.1.1)某些习语和短语的翻译,例如cold war 冷战 hot line 热线 spicy girl 辣妹black market 黑市 paper tiger纸老虎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The heart is seen in wine. 酒后吐真言(1.1.2)含义广为流传,读者较为熟悉的短语、习语等, 直译可以丰富译语语言。
例如:A.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and then wiped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抹去那鳄鱼的眼泪。
B.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today extended the olivebranch to the Clinton Government by pleading for cooperation indeveloping foreign policy.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今天向克林顿政府伸出了橄榄枝,要求在发展外交政策上合作。
浅议日译汉中的直译和意译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在该转变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两种语言背后所包含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习惯及不同的思维方式等,这也涉及到翻译技巧的问题。
任何语言在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直译与意译之争,日译汉也不例外。
本文试结合日译汉过程中对直译与意译灵活选择的翻译实例来论证对于直译和意译不能简单机械的划分好坏,不能笼统的判断二者的对错。
标签:直译;意译;日译汉直译与意译是翻译的方法论问题,也是翻译实践中最基本的课题。
翻译是把一套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所负载的信息用另一套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创造性文化活动。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由于历史,地理,文化,思维,语言特征,译者主观性等方面的不同,必然导致两种符号系统转换过程中所使用方法的不同,即翻译方法的不同,在这些方法之中,最主要的当属直译与意译。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所以两国的语言在文字和意义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正是因为这些相似之处容易使我们在两种语言互译时,忽略两国之间因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等跨文化上的差异而使译文生硬牵强,不能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那么我们在日译汉的过程中究竟应该怎样处理直译与意译的关系呢?笔者试通过翻译实例来证明两者各有千秋,相辅相成。
一、中国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历史直译,即直接翻译,忠于原文,尽量保持原文的形式;意译,即创作翻译,为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而不拘泥于原文的一般形式。
围绕二者的争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
当时的翻译基本为佛经翻译。
支谦在《法句经序》中指出,译者不易,应秉承直译的观点,因循本质,不加文饰。
东晋时的鸠摩罗什则主张自由的意译。
汉唐以来,中国翻译界已经出现了直译派,意译派,新译派等三种译派的门派之争。
近代以来,直译与意译之争达到高潮。
被视为翻译界的“金科玉律”的是严复的“信、达、雅”。
鲁迅主张严格的直译,提出“宁信而不顺”的理论。
傅雷把传统美学观点应用到翻译理论中,认为神似更胜于形似,坚决反对在翻译过程中破坏本国语言的结构和特性。
小说句子翻译策略探析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翻译更是涉及诸多技巧和策略。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说句子的翻译策略,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翻译策略是翻译过程中采取的步骤和方法,旨在确保译文能够准确、流畅地传达原作的意思和风格。
在小说句子翻译中,常见的策略包括语言转换、删减重组、替换等。
1、语言转换语言转换是翻译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策略。
在小说句子翻译中,语言转换通常包括两个方面:词汇和语法。
译者需要通过适当的选词和调整语法结构,使译文能够贴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同时保留原作的意思和风格。
例如,在翻译下面这段话时:原文:It was a dark and stormy night.译者采用了语言转换策略,将原句翻译为:这是一个又黑又暴风雨的夜晚。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保留了原句的意思,同时调整了词汇和语法结构,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2、删减重组在小说句子翻译中,删减重组策略也是常用的方法。
由于中英文在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上存在较大差异,有时直译会使译文显得冗长或不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此时,译者可以适当删减原文中的一些冗余成分,同时重新组织句子结构,使译文更加精炼、流畅。
例如,在翻译下面这段话时:原文:He was born in a small town and his parents were simple farmers.译者采用了删减重组策略,将原句翻译为:他出生在一个小城镇,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删减了冗余成分,重新组织了句子结构,使译文更加简洁、流畅。
3、替换替换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中的某些元素替换成目标语言中对应的元素。
这种策略在小说句子翻译中也是常用的。
替换可以是词汇、短语或句子层面的替换,旨在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在翻译下面这段话时:原文:He was pale and trembling, clearly terrified out of his wits.译者采用了替换策略,将原句翻译为:他脸色苍白,浑身发抖,显然被吓得不轻。
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
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
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①“调”就是调整句式。
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
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
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
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①“调”就是调整句式。
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
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一)、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异化法foreignization )Free translation 意译(归化法domestication)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语义表达方面存在着雷同和差异,翻译时有时用直译,有时用意译。
(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指不仅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且忠实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把忠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要求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同(无限接近)。
直译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
(1.1)直译的应用:(1.1.1)某些习语和短语的翻译,例如cold war 冷战hot line 热线spicy girl 辣妹black market 黑市paper tiger纸老虎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The heart is seen in wine. 酒后吐真言(1.1.2)含义广为流传,读者较为熟悉的短语、习语等, 直译可以丰富译语语言。
例如:A.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and then wiped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抹去那鳄鱼的眼泪。
B.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today extended the olivebranch to the Clinton Government by pleading for cooperation indeveloping foreign policy.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今天向克林顿政府伸出了橄榄枝,要求在发展外交政策上合作。
英语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这里所讲翻译方法是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特点对比,分析其异同,阐述表达原文的一般规律。
英、汉语结构有相同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所谓“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结构形式,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
但这两种语言之间还有许多差别,如完全照译,势必出现“英化汉语”,这时就需要“意译”,在忠实原文内容前提下,摆脱原文结构束缚,使译文符合汉语规范。
特别要注意是:“直译”不等于“死译”,“意译”也不等于“乱译”。
试比较:1、直译与死译原文结构与汉语结构是一致,照译即可。
但如果原文结构与汉语不一致,仍然采取直译方法,就成“死译”了。
如:①、In some automated plants electronic computers control the entire production line. 在某些自动化工厂,电子计算机控制整个生产线。
(直译)②、The earth acts like a big magnet.地球作用着像一块大磁铁。
(死译)③、Manganese has the same effect on the strength of steel as silicon. 锰有同样影响在强度上像硅。
(死译)例②、例③既不忠实原意,又不符合汉语表达方式。
因此,必须运用“词类转换”广成分转换”、“词(语)锰像硅一样会影响钢强序调整”等手段使译文通顺。
例②、例③应分别译为:“地球作用像一块大磁铁。
”…“度。
”2、意译和乱译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基础上,运用相应翻译方法以调整原文结构,用规范汉语加以表达,这才真正做到“意译”。
翻译实践证明,大量英语句子汉译都要采取“意译法”。
如果把“意译”理解为凭主观臆想来理解原文,可以不分析原文结构,只看词面意义,自己编造句子,势必造成“乱译”。
如:It is easy to compress a gas,it is just a matter of reducing the space between the molecules. Like aliquid a gas has no shape,but unlike a liquid it will expand and fill any container it is put in.气体是很容易压缩,这正是压缩分子之间距离根据。
英汉翻译的方法——直译、意译和归化、异化一.直译和意译:在谈到直译和意译时,人们常常用英文词语literal translation 和freetranslation。
此时人们关心的是语言层面的技术处理问题,即如何在保持原语形式的同时,不让其意义失真;而意译则认为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当形式成为翻译的障碍时,就要采取意译。
直译和意译之争的靶心是意义和形式的得失问题。
在中国的翻译史上,赞成直译和意译的均有人在,初期佛典翻译中的文质说,唐代玄奘的“求真”和“喻俗”,近代有严复的“信达雅”及鲁迅的“宁信而不顺”和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等,都是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原则。
1.直译 (literal translation)英、汉语的结构有相同的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直译。
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
直译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
但是,直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译文有时冗长罗唆,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有时甚至事和愿违。
Literal translation is where the forms of the original are retained as much as possible, even if those forms are not the most natural forms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meaning. Literal translation is sometimes called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as opposed to thought-for-thought translation). A more accurate, but less well-known, label for this approach is formal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Because literal translation focuses on forms of language, it sometimes misses some of the meaning of those forms, since meaning is found not only in the forms of individual words, but also in relationships among words, phrases, idiomatic uses of words, and influences of speaker-hearer,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Words often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ontexts, but a literal translation often does not account for these differences. So literal translation often is not the most accurate form of translation.直译的五大误区:①否定句型中的直译误区英语中有一些不同的否定句型,其中有一些句型不能完全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否则,就会造成误译,甚至和原意背道而驰,下列几种否定句型值得注意:A. 部分否定句型,这种句型不同于汉语的思维形式。
浅谈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Discussed shallowly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the transliteration in English to Chinesetranslates mutually一、引言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直译与意译都是翻译讨论的中心话题。
“直译与意译之争,在我国自有翻译之时起就已存在”i。
次争论至少从公元前就已经开始。
到了十九世纪初,很多作家倾向与意译,即译其神韵而不是译字母;译意义而不是译词汇;译信息而不是译形式;译事实而不是译方式。
……“不过,这种争论是纯理论的,争论者并没有考虑到翻译的目的、读者的情况和文体类型等因素”ii。
也没有考虑到翻译都是有一定标准的。
那么首先就来了解一下英语翻译的标准。
二、阐述英语翻译的标准1、翻译标准的含义。
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理论和衡量翻译文章的好坏的尺度。
2、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信达雅”。
所谓信是翻译的准确性能够忠实于作者的表达内容,达是翻译的通顺性,也就是说能够使用本土语言通顺的表达原文的主旨和思想,这也是翻译的一般要求,而雅是翻译的艺术性,比喻为原作的投胎转世,精神紫致和依然故我。
3、忠实和通顺。
忠实是译者把原作内容完整而准确的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的篡改和歪曲。
通顺是指译文必须通俗易懂,符合语言规范。
忠实和通顺是相辅相成的。
他们对于原作内容,风格都有全面的照顾。
例如:I am up to my neck in your bullshit(你让我倒八辈子霉),没有把它译成“你把我害得好苦”,如果这样翻译就达不到前面的效果。
翻译是具备一定标准的,但在翻译中,我们得掌握翻译的技巧与方法来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这就谈到了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表达阶段。
三、直译与意译的含义1、直译的含义。
直译就是在翻译文章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内容,又得保持原文形式。
四种翻译方法1.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
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
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与原文的形式。
(张培基)应当指出,在再能确切的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一方面可以进新鲜的表达方法。
Literal translation refers to an 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When the original coincides or almost tallies with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sequence of vocabulary,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rhetorical device, literal translation must be used.Free translation is also called liberal translation, which does not adhere strictly to the form or word order of the original.(郭著章)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的前提下,在英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
意译是指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疑问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的相似。
(陈宏薇)简单地说,直译指在译文中采用原作的的表达方法,句子结构与原句相似,但也不排除在短语层次进行某些调整。
意译指在译文中舍弃原作的表达方法,另觅同意等效的表达方法,或指对原作的句子结构进行较大的变化或调整。
如何在英语翻译中运用直译和意译摘要:本文首先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并在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最常用的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英汉翻译中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直译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对应,即不但在内容上也在形式上更忠实地反映原文。
而意译则不强调形式,也不强调字面的内容,而强调“精神实质”的一致性。
真正好的翻译者应该懂得在翻译工作中如何把两种翻译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强调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尽可能忠实地、准确地用译文的形式把原作的思想内容、风格、神韵等原汁原味地再现出来,并尽可能使译文读者的感受和反应与原作的读者的感受和反应基本一致。
关键词:翻译理论,直译,意译,形式一、引言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说:“翻译就是译入语复制出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风格而言”。
换言之,翻译的实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是信息内容(message)在两种不同语言形态间的转换。
英汉翻译是把英语表述内容转换成汉语或把汉语表述内容转换为英语的过程,是在两种语言使用群体间架起一座思想、文化交流桥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必须同时具备有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深厚功底,必须善于把握两种语言的内在联系,找到两种语言表述风格、语法习惯的最佳结合点。
英汉翻译中直译、意译是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本文着重择取直译、意译翻译的实例及其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这两种方法的特性及运用技巧,以求揭示英汉翻译的规律和特点。
首先,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语言运用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语言转化过程。
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原文和译文必须具有相对的对等(closest)性和语意同一性,即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又能为译文使用者理解和接受,如:“Mike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迈克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句子翻译掌握句子翻译的技巧与方法翻译是将一个语言表达的意思转译成另一个语言的过程。
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流中,熟练地掌握句子翻译的技巧和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句子翻译技巧,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帮助。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基本的翻译方法,它是按照原句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目标语言。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能够较为准确地保留原文意思,但有时候可能会产生句式和语法不通顺的问题。
因此,在使用直译法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调整和优化。
例如,原文句子:“他们正在享受美食和美景。
”直译法翻译成英文可以是:“They are enjoying delicious food and beautiful scenery.”这样的翻译准确,但整体句式相对简单。
二、意译法意译法是指将原文句子的意思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转换。
这种方法常用的技巧有增词、删词、换词等。
意译法能够较好地保持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使翻译更加自然流畅。
比如,原文句子:“学海无涯,回头是岸。
”在英文中可以意译成:“The ocean of knowledge knows no bounds, the shore is behind.”通过使用意译法,我们能更好地传达原文句子所想要表达的含义。
三、借译法借译法是指将原文中的某个词或短语直接引入目标语言,不进行翻译或仅进行简单的调整。
这种方法在面对某些专有名词、习语、俚语等时非常有效,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例如,原文句子:“一切皆有可能。
”直接将“一切皆有可能”这个短语借译到英文中就是“Everything is possible.”借译法保持了句子的表达方式和原意。
四、逐语法翻译法逐语法翻译法是根据语法结构一句一句地翻译句子,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保持原文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例如,原文句子:“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努力学习。
”逐语法翻译法可以将其翻译成英文:“If you want to succeed, you must study hard.”这种方法能够准确传达原文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浅谈有道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摘要】本文主要根据新思维英汉互译教程中第一章翻译的基本问题和概念中的直译还是意译以及第十九章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的理解,讨论如何正确看待文学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将二者合理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翻译的艺术。
关键词: 直译和意译文化差异局限性合理结合一、阅读翻译书本中的直译和意译以及文化因素对翻译策略的影响的概述1.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出自张万防老师主编新思维英汉互译教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第二节直译还是意译?)所谓直译,是指译文仍然采用原文的表现手段,句子结构和语序不做或不做大的调整。
有助于表现原文的形象、思维、语言趣味。
所谓意译,是指译文中采用新的等效的表现手段,句子结构也有可能做较大的调整。
初学翻译的人往往会习惯于逐字逐句地翻译,误以为这就是“忠实”的翻译,殊不知,英语和汉语不可能完全对等,二者在行文用字、句法结构方面的差异可谓太大,各自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也大相径庭,翻译中不可能也无必要做到原语与译文完全对等。
2.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出自张万防老师主编新思维英汉互译教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十九章)传统观点认为翻译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这种观点忽视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
事实上,译者再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不是语言障碍,恰恰是文化障碍。
翻译本身就是不同文化间交流的产物。
比如,汉语的“气管炎”和英语的tracheitis都是一样的疾病的名称。
但是,汉语的“气管炎”这个词再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又给它附加了文化色彩,具有“怕老婆”的内涵,这是通过汉语的谐音(“妻管严”)来实现一语双关的。
由此,掌握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非常重要。
二、直译与意译的优点与局限性1.直译的优点与局限性直译的优点在于保持了原文的内容和风格,每个民族都有其文化传统,直译能充分再现原著中人物的思想、语言、行为的特色。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lives on 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Martin Luther King:I have a dream) 直译: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依然生活再物质富裕的汪洋大海中的贫乏的孤岛上。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看“Just for today”的直译与意译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庄蓓翻译,英文Translation,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翻译既是科学,也是一门带有创造性的艺术。
翻译界流行的“翻译是艺术”之说,所强调的正是翻译的创造性。
张泽潜在其著作《翻译经纬》(1994,159)中对此有精辟的论述:“创造美可以说是翻译艺术的本质特征。
”而要实现这样的创造美,必须要有一定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那么具体的方法和标准又有那些呢?清末的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中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达”是指译文要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优雅。
自从严先生提出这样的理论,很多翻译工作者就开始用“信、达、雅”作为他们的翻译标准。
“信、达、雅”这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要实现这样高规格的翻译标准,那么就必须采取一定的翻译方法。
关于翻译方法,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叫做直译,一种叫做意译。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关于直译和意译哪种方法好的问题,古往今来有很多争论,通过对其二者关系的正确研究,我们不仅能够认识到运用两种翻译方法的合适时机,同时也能意识到在运用它们时需要掌握的技巧、遵循的原则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最终达到提高翻译能力及水平的目的。
下面笔者就通过自己关于“Just for today”的翻译来谈谈如何在翻译实践中更好的运用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使译文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一、直译的方法及优点直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它有不少的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
据估算,大约70%的句子需要用直译的方法来处理,所以直译被译者广泛采用,由此可见,直译法之重要。
笔者在翻译“Just for today”这篇文章时很多句子的翻译都是直译,下面就举个例子,来看看直译带来的翻译效果是如何的:(1)Still I continue, but often wonder if I am fighting a war that cannot be won.我仍然在继续,只是常常在怀疑自己是否正在打一场永远都不可能打赢的战争。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句子翻译策略
摘要:直译和意译都是全译的策略,直译并不是强调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强调形似。
意译也不是可以无限发挥的乱译,而是强调意似。
对待不同的文本,需要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该文重点讨论直译与意译在句子翻译,受众不同时所使用的不同方法。
关键词:直译意译翻译方法
译界已达成共识,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不是生搬硬套,不是逐字照译,它强调形似。
意译不是任意增减,曲解原意,不是胡译乱译,它强调意似。
1 直译
直译是既传达原作意义又照顾形式且为读者所接受的翻译。
直译要求有以下三点:传达意义,照顾形式,为译语读者所接受。
传达意义是直译的首要要求,旨在传达原作独特的内容。
直译是翻译的一种,是双语转化的一种手段,那么就不能凭空创造,因此,直译首先要保证意义的准确性。
其次要保证意义的完整性。
照顾形式是直译的顺带的,旨在体现原作独特的形式美,直译并不意味着逐字逐句的对照翻译,而是一种强调形似的翻译方法。
对于受众来说,阅读文本都是希望有美的享受,对于翻译本也是一样的。
为译语读者所接受是全译的根本,旨在实现原作文化的传播功能。
翻译是忠实于原
文的,目的是传播原文所要表达出来的文本内容,因此对于翻译来说,一样是具有传播文化的作用的。
2 意译
意译是传达意似,不拘原作形式的翻译。
意译要求要能够传达意义,意译的翻译并不是胡乱翻译,而是要将文本内容,文化内涵等在翻译的时候进一步表现出来,意译不同于直译,在于意译更重视意似,只要是能够表达出意似的氛围,就能够满足意译的特点。
传达意义是意译的显著特色。
译者领会原作,将原文本内容,径直表达出来,但是传达意义不等于自由表达,意而不乱,意而不曲是意译的特色。
意译所表达的意思并不是直白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描述,将意译的表达更加完美。
如果说直译重视的是形式美的话,那么意译可以说是重视文字美,概念美,意义美。
让我们看一下下面的例子,来充分的体会一下直译和意译在翻译时所表现的不同的美:
(1)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直译:一石二鸟。
意译: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直译强调的是意思的完整表达,将这句话中的意思准确的表达出
来,但是意译并没有局限于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方法,这里并不是将birds鸟和stone石头的本义翻译出来,而是转换了表达的词汇。
一石二鸟的意思为: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
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好处。
直译的翻译是将birds和stone的真是含义直接使用了。
一箭双雕的意思为:一箭双雕,一箭射中两雕,比喻一举两得。
意译的翻译是将birds和stone的引申意义的所翻译出来。
这一句话所要表达出来的意义是做了一件事情,收到了两种好处,一举两得。
不能说直译与意译哪一个更好,因为这需要将这句话放到不同的文本中来看,还要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如果这句话使用在诗歌,散文这一类的文本中,那么只能说明意译的翻译更加贴切于原文的语言形式。
如果这句话是出现在儿童读本中的话,那么要充分考虑受众的需要,也就是读者的阅读水平,知识含量,对于儿童读物来说,形象、生动、真实是主要的要求,所以在这类儿童读物的文本中来看,需要的语言是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语言中出现的事物是要在现实中能够有真实反映的,能够常见的事物。
所以一石二鸟,比一举两得在这类文本翻译的时候更受读者的喜爱。
(2)a drop in the bucket
直译:一桶水中的一滴
意译: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这一句话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是很多同种物品的面前,一个同样
的物品,形容的是微不足道的概念,不值得一提的事物。
同样,对于知识水平较高的受众来说,如果翻译成为一桶水中的一滴,并没有沧海一粟翻译的美,也不如微不足道贴切。
但是如果要是这句话出现在儿童教材或者是故事书中,如果直接翻译为沧海一粟和微不足道的话,就要先给孩子们解释,什么是“沧海”,什么是“粟”,相对于微不足道的翻译来说,沧海一粟在儿童教材的翻译会相对好一些,对于南方生活在海滨城市的孩子们,海是常见的,但是对于北方内陆城市的孩子们,对于海并没有很直观,很具体的感受。
而抽象的形容微不足道,并不能完整的被孩子们所理解。
所以这种文本内容中,一桶水中的一滴的直译翻译反而比意译翻译更加明白,更加贴切。
甚至在给孩子们形象的解释上也更能够被孩子们所接受。
(3)to meet one’s Waterloo
直译:遇见某人的滑铁卢
意译:某人败的一塌糊涂
滑铁卢是比利时的一个小镇的名字,这个直译的翻译是将Waterloo直接翻译出来了,但是这样的翻译对于受众知识水平相对欠缺的人来讲,并不能清楚的理解Waterloo所表达的含义,因为这句话的直译翻译的时候,并没有将Waterloo这个词的历史意义翻译出来。
滑铁卢的历史意义在于: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
随后,拿破仑以退位
结束了其政治生涯。
滑铁卢被用来比喻惨痛的失败。
在直译的翻译中,将这句话发你成为遇见某人的滑铁卢,从说话者的身份角度和语言的语气上来看,这句话仅仅是从一个非常客观的角度来叙述的,并且并不符合中文的说话方式,在别人失败的面前,我们从不说遇见某人的滑铁卢,这样的表述,仅仅是直译从词的角度逐字逐句的翻译的出来的,不符合语汉语的说话习惯。
而意译将这句话翻译为某人败得一塌糊涂,这样的翻译一方面已经将Waterloo这个词的历史意义翻译出来,并且也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一个“败”字,已经将滑铁卢的历史意义翻译出来了。
一个“一塌糊涂”的使用,更加确定了这种失败的彻底性,不可补偿性。
因而,从这句话的翻译来看,意译的翻译比直译好的多,整句英文的表达意义也充分体现出来了,句子的意蕴也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英语和汉语的形势差别很大,受众的知识水平,受众的年龄也是对于不同翻译策略选择的重要制约条件。
对于儿童读本,在选择翻译策略的时候,要侧重具体化,语言简洁化,信息准确化的特点,但是对于文学散文类文本的翻译,则要侧重一些形象美、意思美的表达。
同时,翻译的时候,对于原文本和译文本的文本类型也是不能忽视的,对于翻译不同的文本,有时可以依靠单一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但有时仅靠一种单一的翻译模式,很难翻译出复杂的句子,这时就需要将两种或多种翻译策略相结合,以求达到最优美化、最全面化、最准确化的翻译。
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要视具体需要,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不能完全的依靠固定的思维,固定翻译套路死板的进行翻译。
参考文献
[1] 穆雷.翻译研究方法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 陈建平.翻译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 何刚强.笔译理论与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4] 秦洪武,王克非.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