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病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6.64 MB
- 文档页数:80
循环系统病例分析病例 1 阵发性胸骨后疼痛,晕厥病例 2 胸闷、气短、浮肿病例 3 头晕、头痛,气短、胸闷,双下肢浮肿病例 4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病例 5 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病例 6 发作性胸痛、胸闷病例 1阵发性胸骨后疼痛,晕厥于××,男性,48 岁。
主诉阵发性胸骨后疼痛 2 年,加重 20 天伴晕厥 1 次。
现病史患者 2 年前于快速步行时出现胸骨后疼痛,呈憋闷样疼痛,位于胸骨中段,范围约手掌大小,休息后约3~5 分钟左右疼痛逐渐缓解。
此后每于快速步行、工作劳累或者情绪激动时均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或者自服速效救心丸症状能缓解。
20 天前工作劳累时再次出现胸骨后憋闷样疼痛伴大汗,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加重,被迫休息约20 余分钟后症状缓解。
此后发作次数较前频繁。
10 天前患者于上班途中突发意识不清,跌倒,小便失禁,具体持续时间不详,当时无恶心呕吐及抽搐 ,无肢体活动功能障碍。
醒后自觉胸骨后持续性闷痛伴大汗,就诊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缓解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转诊我院。
病程中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呼吸困难,无夜间憋醒,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恶心、呕吐,饮食、睡眠良好,二便如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 8 年,血压最高达 145/110mmHg ,曾规律服用珍菊降压片 1 片/次,每日 3 次,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 左右,近 1 年停用降压药物,血压维持在 130/80mmHg 左右。
“腔隙性脑梗塞”病史 8个月。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史8 个月(具体治疗不详)。
否认肝炎、结核、肾病病史,有吸烟史。
体格检查 T 36.8 ℃;Bp:右上肢 125/70mmHg ,左上肢 120/70mmHg ,右下肢 130/75mmHg ,左下肢 130/80mmHg 。
R 18 次/分; P 76 次/分。
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音,心界无扩大,心左界最远点位于左第 5 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 ,心率 76 次/分,节律规则, A2=P2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病例分析部分——循环系统疾病考纲要求: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助理不考)、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助理不考)、结核性心包炎(助理不考)。
新大纲解析:循环系统大纲将“休克”删除,但休克很容易出现在副诊断当中,故予以保留。
(1)循环系统的副诊断中常常有低钾血症、心脏扩大、高脂血症等;(2)心功能评级、高血压分级及危险度考的较为细化;(3)循环系统诊断公式:每章节中分述。
(4)工具箱:循环系统疾病常用检查项目、高血压病诊断公式高血压:头晕+既往病史+收缩压≥140mmHg 和一般常规检查血常规,生化(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查、血脂、甲状腺功能、血沉检查、尿便常规免疫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PPD 试验(结核性心包炎),抗“O”(心脏瓣膜病),病毒抗体(心肌炎)呼吸专科检查血气分析心脏专科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循环系统万金油)、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运动负荷试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BNP、心肌酶学标志物(冠心病)核医学检查心肌核素检查(冠心病)影像学检查胸部Ⅹ线片,肾脏、肾上腺 B 超(继发性高血压),颈动脉彩超(高血压并发症)头颅 CT(高血压)穿刺心包穿刺+心包积液检查(心包疾病)病理检查心包镜+心包活检(心包疾病)眼科检查眼底检查(高血压)(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分级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120 <80正常高值120~139 80~891 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2 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3 级高血压(重度)≥18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高血压危险度—很高危和高危最易考到1 级2 级3 级无其他危险因素低危中危高危1~2 个危险因素中危中危很高危≥3 个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高危高危很高危有并发症很高危很高危很高危用于危险度分层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55 岁,女性>65 岁;吸烟;血胆固醇>5.72mmol/L 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mmol/L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男<55 岁,女<65 岁);缺乏体力活动;腹型肥胖;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10μmol/L。
案例分析经典内科病例汇总一、呼吸系统疾病护理1、慢性支气管炎【病例】病人,女,55岁,咳嗽、咳痰10余年,每年秋冬季节明显,且持续3〜4 个月。
近1周咳嗽加重,伴发热。
查:T38C, P116次/分,R32次/分,BP130/75mmHg 双肺可闻及湿啰音。
初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护理诊断/问题:①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无效咳嗽、痰液粘稠有关。
②体温过高与慢支并发感染有关。
2、阻塞性肺气肿【病例】病人,男,69岁,吸烟40年,反复咳嗽、咳痰30年,每年发作持续超过3 个月。
近5 年开始出现呼吸困难。
2 天前开始发热,咳黄粘痰,痰不易咳出,喘息加重。
体检:体温38.6 °C,脉搏102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30/70mmHg 病人神志清楚,消瘦,口唇发绀,胸廓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低,叩诊过清音,呼吸音粗,双肺满布哮鸣音,肺底散在湿哕音。
血常规:白细胞12.2 X 109/L。
X线胸片:两肺透亮度增加。
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
护理诊断/问题:①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阻塞、肺组织弹性降低、残气量增加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②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呼吸道炎症、阻塞、痰液过多、痰液粘稠、无力咳嗽有关。
③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呼吸困难、疲乏等引起食欲下降、摄入不足、消耗量增加有关。
④知识缺乏:缺乏对疾病的基本知识与康复知识的了解与缺乏院前指导或缺少信息来源有关。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例】病人,男,67岁,吸烟40余年,慢支病史20余年,气短5年。
体格检查:T36C,P96次/分,R20次/分,BP130/85mmHg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触觉语颤减弱,肺泡呼吸音减弱。
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0cm。
辅助检查:白细胞11.0 X 109/L,N78%,L22%。
X线胸片:双肺透亮度增加,肺动脉扩张。
01病例摘要:女性,68岁,间断性头晕10年,活动后胸闷、气短1个月。
患者10年前因经常头晕,检查发现血压增高:160/100mmHg,此后感头晕时测血压多在160~170/100~105mmHg左右,间断服用降压0号。
近1个月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可以缓解。
偶有四肢乏力,无发作性头痛和呕吐,二便正常。
既往无糖尿病、冠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吸烟20年,每天1包,少量饮酒,父54岁时死于高血压病、脑出血。
查体:T36.5℃,P89次/分,R18次/分,BP160/100mmHg,神志清,巩膜无黄染,口唇无紫绀,双肺底可闻及湿性罗音,心尖呈抬举性搏动,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9次/分,律齐,心尖部2/6级BSM,A2亢进,A2>P2,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Hb138g/L,WBC6.8×109/L,PlT160×109/L,尿常规:蛋白(+)、尿糖(-);血肌酐88μmol/L,BUN7mmol/L,血K+5.0mmol/L,空腹血糖5.6mmol/L,总胆固醇6.1mmol/L。
分析步骤:1.诊断及诊断依据本例初步印象是: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室扩大,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高胆固醇血症。
其诊断依据是:(1)高血压病2级:BP160/100mmHg。
(2)极高危:○1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病家族史)。
○2心脏靶器官损害;心尖呈抬举性搏动,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2/6级BSM,尿常规:蛋白(+)。
○3并发症,心衰的临床表现:劳力性胸闷气短,双肺底湿性罗音。
(3)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1mmol/L。
2.鉴别诊断(1)肾性高血压(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冠心病(4)瓣膜病3.进一步检查(1)心电图(2)超声心动图(3)心脏X线检查、眼底检查(4)血浆肾素活性、血尿醛固酮(5)腹部B超或CT4.治疗原则(1)非药物治疗:戒烟、限盐、减体重、有氧运动。
循环系统案例 1一、病例简介:女性、32岁、大学教师。
以“全身疲乏无力2周,突发晕厥1次”收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3周因受凉“感冒”,经口服头孢拉啶( tid)、清热灵(1包 tid)、泰诺(1片 qid)治疗5天后“感冒”症状消失。
入院前2周无诱因下出现全身疲乏无力,并逐渐加重持续至今,伴有低热、头昏、心慌、劳力性气短。
无皮肤粘膜黄染、腹痛、腹泻,也无咳嗽、咳痰、胸痛等。
昨晚7时在家看电视时突觉心前区闷胀不适、头晕、烦躁,继之意识丧失、面色发绀、小便失禁、双上肢抽搐,持续数秒钟后恢复,但胸闷、心悸、疲乏无力明显,口服白糖开水约100ml后自觉症状有所缓解,随即由120救护车送到某市级医院急诊科就诊。
查血糖L,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09/L,N79%,Hb96g/L[110-150g/L]。
以“低血糖症”收入内分泌科。
当晚9时许再次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二便失禁,经值班护士急救,数秒钟后意识恢复。
急请心内科会诊,查心电图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室性逸搏心律,经肌注阿托品、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转入心内科,拟急诊安装临时起搏器。
9时50分再次突发昏厥,表现同前2次发作,查心音消失、脉搏和血压测不到,心电图示心脏停顿。
立即进行正规心肺复苏,安装临时起搏器等治疗,随即意识恢复,四肢抽搐消失。
起搏心率86次/min 。
但自此以后尿量显着减少,直至24小时完全无尿,并逐渐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患者平素罹患“感冒”,无心脏病、肾病、病毒性肝炎等病史。
体检:℃,R24次/分,P110次/分,BP90/58mmHg。
神清,面色苍白,中度贫血外貌,多汗,精神差,半卧位。
颜面及眼睑水肿(+),巩膜黄染(+),口唇紫绀,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
颈静脉无怒张。
双胸背部肩胛下角水平以下可闻及中细湿罗音,双肺可闻少许哮鸣音。
心界左下扩大,心音低顿,心率110次/分,可闻舒张早期奔马律,早搏5-8次/分,心尖部可闻及3/6级吹风样、较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无传导。
1.循环系统病例分析:患者,男性,57岁,有心绞痛病史7年.4小时前无明显原因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连续含服3片硝酸甘油疼痛仍不缓解,并伴有恶心呕吐,因疼痛难以忍受且持续不缓解而入院.查体示:BP90/60mmHg,HR110/分,有室早每分钟2次,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心电图示V1-5导联Q波宽而深,ST段弓背向上抬高.既往史有十二指肠溃疡14年,近日时发作.问题:(1)该患者的病情可能发生了何种变化?(2)为支持诊断,患者需进行的一向重要检查是什么?(3)简述该患者的治疗原则?(4)写出患者的一个主要护理诊断及其措施.答案:(1).急性心肌梗死(2).血清心肌酶检查(3).治疗原则:①休息、吸氧和做好心电监护;②使用吗啡或杜冷丁以及硝酸酯类药物解除疼痛;③使用利多卡因消除室早;④注意病人是否有心衰和休克发生,发生时采取控制心衰及休克的相应措施。
(4).只要护理诊断是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护理措施包括:①1-3天内绝对卧床休息,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②注意病人疼痛变化情况,配合医生积极解除病人疼痛;③嘱病人保持情绪稳定;④2-3天内以流食为主,应低脂、易消化、少量多餐;⑤做好心电监护,若发现室早频发、多源室早R on T现象及时通知医生;⑥嘱病人排便时严禁用力,可给病人缓泻剂。
2.血液系统病例分析:患者,男,20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入院,曾用青霉素质量,体温下降后回升,最高达40℃。
查体:T39℃、P100次/分、R25次/分,精神萎靡,贫血貌,未见皮下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下端明显压痛,心肺(-),肝脾均肋下2cm,无压痛。
化验:血WBC110*109/L,Hb65g/L,血小板计数70*109/L。
外周血中可见到原始及早幼粒细胞,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问题(1)为确诊医生需要做什么检查?(2)此病人应选择哪个化疗方案,有哪些不良反应以及相应护理措施?(3)写出该病人的三个主要护理问题?答案:(1)骨髓检查(2)选择DA化疗方案不良反应 a.局部静脉炎:静脉注射药物要用生理盐水冲洗静脉,发生静脉炎要局部封闭或冷敷,交换使用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