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 格式:docx
- 大小:18.09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太宗统治、真宗统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状况,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北宋的政治状况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2.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北宋建立后,政治状况如何?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学生可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进行阐述。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技能目标:知道北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教学难点:能辩证的看待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宋这个朝代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北宋的政治》;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师:课件出示北宋政治的内容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北宋为什么能统一全国?它都采取了哪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重文抑武的国策:
师:课件出示北宋重文抑武的内容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重文抑武有哪些益处?重文抑武又给北宋带来了哪些弊端?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他就是宋太祖。
2、结束分裂: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①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军队调动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②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3)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3、影响:利: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弊: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财政支出1.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李世民B.武则天C.赵普D.赵匡胤2.据史料记载,1000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
北宋的都城是( )A.长安B.洛阳C.开封D.北京3.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是( )A.分化事权B.重武轻文C.设置通判D.废除丞相4.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 )A.副宰相B.通判C.节度使D.转运使5.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 )A.科举制度B.三省六部制C.重文轻武的政策D.开明的民族政策6.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学习目标】①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②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③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利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学习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左右滑动查看教材图片【教材学习】一、新课导入—武林高手赵匡胤武林高手赵匡胤太祖长拳源于赵匡胤祖训练士卒的遗法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势长拳。
赵匡胤对中国武术的另一大贡献就是以他命名,其首创的,伴随他打遍天下,开山立国的“太祖盘龙棍”。
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北宋建立概况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北宋形势图(1)背景: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局势。
(2)方针: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
(3)结果: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注意:北宋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主要是结束中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北宋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①加强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北宋军队•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
•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又称上军,由各地军队的精壮者抽调而成。
7.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教学目标:
知道宋朝建立及统一中原的史实,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诸多举措
通过北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及表现,了解宋朝政权建设的特点,初步认识其对北宋政治军事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及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事件的历史素养并学习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在经历唐末五代割据动荡之后,宋朝立志不做第六个短暂的王朝.北宋为此采取了哪些对策?这些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在历史上产生了什麽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一、宋朝的建立
1、宋朝的建立——陈桥兵变时间:_________ 年建立者:_________ (在_______ 兵变他就是,__________都城:
2、北宋统一中原及南方年除华北幽云地区及周边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外,和重归统一,结束了的分裂局面。
播放视频陈桥兵变
思考问题:1.找出北宋建立的情况(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赵匡胤为什么能够轻易取得天下?
3、北宋建国与五代政权的频繁更迭有相似之处,但北宋没有重蹈五代之覆辙,而且后来还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历史,原因又是什么?
归纳: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国范围,不是统一全国。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材料: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有一个短命的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
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命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
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起精兵,则天下字安矣。
”
师:同学们从这则材料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宋太祖在担心什么?宰相赵普又是怎样解答宋太祖的疑问的?
生:宋太祖担心自己的皇位被抢,赵普认为天下之所以那么动荡,是因为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如果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夺其权,制其钱谷,收起精兵。
师:宋太祖接受赵普的建议,开始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就来看一下宋太祖的这三把火究竟烧了些什么?
结合教材归纳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生表演“杯酒释兵权”
1.控制军权,设三衙统领禁军(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设立枢密院(拥
有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充实禁军力量,实行“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政策
2.强化军权中央:三分相权设枢密使——军权设三司使——财政权宰相——行政
权地方:文官任知州,通判监督
3.集中财权
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积极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促进。
消极方面:政府机构,效率,财政开支,军队指挥,战斗力等弊端,最终造成的后果。
三、重文轻武的国策
宋太祖感悟自唐末以来的战乱原因是武人专权军阀混战,所以认定只有偃武修文才是平靖之道是千秋万世之道。
宋太祖本人乃至被宋太祖所篡权的后周开国皇帝太祖郭威,两人都是靠手下兵变拥立、黄袍加身做的皇帝,所以,老赵害怕历史再次重演,必要削夺武人军权。
所以宋太祖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
师:具体措施有哪些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后归纳总结
1、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科举入仕成为宋代官员的主要来源。
2、宋代文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各级官员俸禄优厚,生活十分优裕。
讲述宋神宗时期要杀大臣不成的故事
思考: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有何利弊?
小结: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