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6-级配碎石过渡段
- 格式:ppt
- 大小:5.72 MB
- 文档页数:7
试论铁路桥涵过渡段级配碎石的填筑施工摘要: 高密度运行的线路,要求具有高平顺性,高稳定性,小残变,少维修等特点。
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针对以往桥涵过渡段施工的薄弱环节,我们在施工工艺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本文以某铁路工程施工的过渡段级配碎石均符合要求,解决了以往桥涵过渡段施工的薄弱环节,达到了线路具有高平顺性,高稳定性的要求,为列车高速度,高密度运行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铁路桥涵,级配碎石,过渡段Abstract: high density operation of the line, should have GaoPingShun sex, high stability, the small change, less maintenance etc. Characteristics.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this goal, the past transition section of bridge construction of the weak link, w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n some useful exploration. Taking 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ransition section of graded gravel which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solves the transition section of bridge construction of the weak link, reached the line has GaoPingShun sex,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stability, high speed for trains, high density operation to lay the foundation.Keywords: railway bridge, graded gravel, the transition period1.过渡段施工存在的问题以往桥涵过渡段施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台背后一般采用填筑渗水料,而涵洞两侧只填筑路堤填料。
级配碎石过渡段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秦沈客运专线的修建,我国也将进入高速铁路时期。
高速铁路运行速度快、技术标准高,对路基的要求严格,同时对路基的沉降和平顺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铁路路基施工的要求也加倍严格。
由于组成线路结构物的强度、刚度、变形、材料等方面的不同专门大,因此,必然会引发轨道的不平顺。
为了知足列车平稳舒适且不中断的运行,必需将其不平顺控制在必然范围之内。
路基与桥台、路基与涵洞、路堤与路堑之间刚度的不同,沉降量的不一致,是致使线路不平顺的主要原因。
在路基与横向结构物之间设置必然长度的过渡段,使轨道的刚度和变形实现均匀过渡,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路基与横向结构物之间的沉降差,达到降低列车与线路的振动,减缓线路结构的变形,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舒适运行的目的。
二、工法特点级配碎石的强度高、变形小,材料的性质靠得住,易控制。
因此,在路基与横向构筑物之间回填级配碎石,是解决线路刚度、变形均匀过渡的有效途径。
由于过渡段只能在横向构筑物完工以后进行施工,所以多数施工是在横向构筑物双侧的路基填筑必然的高度以后,才进行过渡段级配碎石的回填,施工时工点分散,不宜形成大规模施工。
三、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路基与桥梁、路堤与路堑、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处的施工。
四、工艺原理级配碎石填筑是指利用级配良好、强度高、变形小的碎石类填料进行过渡段填筑,如图(一)所示。
图(一):级配碎石填筑过渡段示用意图(二):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框图该法的设计用意明确,材料性质靠得住,施工进程易控制,刚度与变形可实现均匀过渡。
五、施工工艺一、施工预备检查上道工序是不是知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原材料调查按照设计要求,结合工程对象,选择合格的原材料。
原材料的鉴定由主管技术人员与实验人员现场勘探取样,通过实验肯定原材料类别,提供查验指标数据,选择肯定原材料场地。
原材料要符合设计及《规范》的有关要求。
原材料调查程序如图(三)图(三):原材料调查程序3、材料选择本着当场取材的原则,选择级配碎石生产的原材料,在碎石厂对原材料进行破碎、挑选,生产出大碎石、小碎石、石屑(砂砾)三种不同的集料。
铁路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为保证时速200公里铁路运营的平顺性、稳定性。
胶济铁路电气化工程的路基表层及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填料结构,以控制路基的变形,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增强路基刚变的均匀性。
为此在级配碎石填筑工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献及相关规范拟定的路基结构,填料标准及双控指标进行施工;应当按照填料生产工厂化、施工作业程序化、填筑方式机械化、检测实验科学化的模式,通过实验制定出完整的施工工艺(或工法)指导施工。
为了进一步明确施工标准、施工工艺及施工检测中的重要问题,特制定本“要点”。
§1 填料的生产和选用1.1级配碎石的组成。
路基表层级配碎石一般是指选用3-4种碎石集料(如10-3 1.5m、10-20mm、5-10mm石粉等),按一定比例搅拌而成的混合料(每一种集料都有一定的筛提成分)。
通过颗料间的摩擦作用、嵌锁作用和粘结作用,通过碾压达成压实板结的目的。
也有使用未经筛分分级的“通料”,在筛分分析后掺入,补充所缺集料成分,完毕最佳级配。
1.2级配碎石集料的标准。
其材料粒径、级配及品质应符合《铁路碎石道床底碴“(T B/T2897)”的有关规定。
1.2.1重要性能指标:除满足筛分规定外,仍应满足以下条件。
(1)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衫矶摩耗≤5%。
(2)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熔液侵泡损失率≤12%。
(3)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液限≤25%,塑性指数<6%。
(4)粘土用其它杂质含量≤0.5%(过渡段表层下为≤2%)。
1.2.辅助指标(1)最大颗粒直径≤40mm。
(2)细长扁平颗料含量≤20%。
(3) 0.5mm以下细集料中通过0.075mm的筛分含量<66%。
1.3集料的生产和实验。
1.3.1生产石料的轧制机械,应优先选用环锤式轧石机,由于锷板式轧石机,生产的碎石针,叶状较多,级配不稳定。
1.3.2石厂应按TB/T2897标准规定,进行型式实验和生产检查,特别是对集料的筛分和粘土团含量指标应按周检测。
路基_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路基_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客专*段*标段路基工程编号: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2014年07月31日发布 2014年08月05日执行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客专*段*标路桥涵过渡段、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基施工。
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后,项目总工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学习兰新公司相关文件、技术要求等。
主管安全人员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现场技术人员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准备施工前进行施工调查,并对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进行收集。
包括原材料情况、结构物涵背防水层等是否施工完成、过渡段基底是否设计有地基处理措施,是否还需要基底处理等。
3.技术要求3.1 过渡段填筑的各种原材料要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3.2 过渡段填料全部在级配碎石拌和站集中拌合。
过渡段的填料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3%P.O42.5水泥),过渡段范围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P.O42.5水泥。
3.3应按照要求埋设沉降观测桩,并按照规范要求,保证观测频率 - 1 -和观测的及时性。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4.1 过渡段类型过渡段施工分为路桥过渡段、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堤堑过渡段、隧路过渡段、桥隧过渡段等。
本工区主要为路堤及路堑与桥过渡段、路基与横向结构物(正交与斜交)过渡段,具体过渡段设置方式详见下图。
轨顶线×且不小于基床底层级配碎水泥桥台无砂混不陡基床以下部分水管路堤与桥连接处过渡段纵断面图- 2 -- 3 -断面图ⅡⅡ断面图- 4 -路堑与桥过渡段纵断面图桥台开挖宽度断面图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过渡段纵断 - 5 -ⅠⅠ截面涵路过渡段涵路过渡段路基与斜交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平路基与挖方横向结构ⅠⅠ截面- 6 -4.2 施工程序⑴过渡段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路基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方案一、试验段工程概况根据路基完成情况,试验段选在两桥之间段短路基过渡段DK430+633.95~DK430+757.57,全长123.62米为挖方段,地质从上至下为红黏土、强风化白云岩、软风化白云岩。
过渡段路基宽度13.6米,采用倒梯形结构,主体过渡段20m,最大填筑高度分别为2.7m(分洲大桥昆台)至4.4m(桃玉冲大桥沪台)。
路基以下2m厚渐变至0.9m为级配碎石掺5%水泥,其下为级配碎石掺3%水泥,其余部分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水泥。
二、试验段试验施工目的通过过渡段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确定科学合理的级配碎石配合比、施工摊铺压实工艺性技术参数和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材料等施工方法的协调组织。
根据试验段确定最优的摊铺压实工艺性参数,并在以后施工中以此为准,严格执行,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优化施工机械组合和人员配置,加快施工进度,减少资源浪费。
需要确定的主要技术参数:级配碎石配合比、最佳含水率、材料的松铺系数、松铺厚度、压实系数、碾压遍数、卸料间距、无侧限抗压强度等数据,便于现场组织施工。
根据试验段取得的各项技术参数,整理得出试验数据,报监理站批准后执行,指导我标全线施工。
三、试验段施工时间试验段施工时段根据天气情况而定,施工工期如下:2012年04月15日~2012年05月05日前完成料源区及试验回填区室内试验取样、试验工作;2012年05月06日~2012年05月27日回填碾压试验;2012年05月28日~2012年06月12日试验数据分析整理、上报试验报告。
四、施工准备 1、人员情况进行过渡段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前,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部副经理李正全为组长、副总工为副组长,工程技术科长、安质科科长,各科室科员为组员的试验小组,试验小组主要管理人员见表1:表1 试验小组主要管理人员表参与试验段施工的生产工人5人,机械工15人。
2、机械设备情况试验段级配碎石施工主要采用自卸车装运混合料,推土机初步平整后平地机进行精平、振动式压路机碾压,机械设备详见表2:表2 主要机械设备表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容量单位 数量 状态 备注 1 挖掘机 小松240 台 1 良好 2 自卸汽车 红岩20t 辆 4 良好 3 平地机 PY185A 台 1 良好 4 推土机 T160 台 1 良好 5装载机ZL50台1良好序 号 姓 名 文化程度 职 称 职 务 在试验中职务 1 李正全 专科 工程师 项目副经理 组长(组织试验) 4 范道林 本科 工程师 项目副总工 副组长(技术组织) 5 赵刚 专科 工程师 项目副总工副组长(现场组织)6 冉鹏 专科 工程师 工程技术科副科长 组员(技术方案编制)7 刘晓军 专科 工程师 安质科副科长 组员(质量控制)8 刘湘军 专科 工程师 路基专业工程师 组员(资料汇编)9 任永志 专科 助理工程师 测量队队长 组员(测量控制) 10 袁春林 专科 助理工程师 路涵队技术负责人 组员(质量控制) 11 周怀道 专科 工程师 试验工程师 组员(试验组织) 12沈金星专科工程师路涵队安全员组员(安全控制)6 25T振动压路机台 1 良好7 洒水车SGZ5140GSS 台 1 良好8 小型振动夯实机TY-H10 台 2 良好3、检测仪器情况表3 检测仪器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检测状态备注1 全站仪TDJ6E 套 1 良好2 水准仪CST/BERGER 台 1 良好3 K30平板荷载测试仪YTW-28 套 1 良好4 Evd测试仪太 1 良好4 动力触探仪2FB 套 1 良好5 电子静水力学天平WT5100IS 台 2 良好6 电热恒温干燥箱101-2A 台 2 良好7 案秤AGT-10 台 4 良好8 台秤TGT-00 台 2 良好9 多功能电动击实仪XLJ-Ⅲ台 1 良好10 震筛机ZBSX-92A型台 2 良好11 灌砂筒1000/250/100 套12 良好12 电子天平ACS系列台 4 良好五、材料物质情况级配碎石现已备料约1500m³,中粗砂储量275m³,石粉600m³,材料组成满足级配要求。
**过渡段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内容**客运专线**站场以及维修工区、牵出线(DK119+395.37~DK122+767,GDK122+767~GDK123+540.5,LYK9+400~LYK10+600)的过渡段加5%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加3%~5%水泥级配碎石填筑。
1.2、试验段要求:试验段按级配碎石掺5%水泥、级配碎石掺3%水泥分别进行现场工艺试验。
1.3、施工步骤:过渡段:过渡段基底处理(表层清理)按设计要求挖台阶拌和水泥级配碎石(材料需检验合格)汽车运至施工现场台背、基坑回填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碾压过渡段基床底层分层填筑、碾压过渡段基床表层分层填筑、碾压养护质量检测与验收形成试验段成果。
1.4、所需设备:Pc300-5挖掘机、柳工LG859装载机、山东TY220推土机、加拿大冠军牌740A平地机、BW219D宝马压路机(力压68t)、17t 重庆铁马自卸车,WCB-300稳定土拌和设备。
2 试验目的为确保**铁路客运专线洛阳南站的过渡段级配碎石工程质量,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混合料颗料密度、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等工艺参数,用以指导本标段内的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
3 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设计文件》4 适用范围根据各方面综合考虑,在DK120+100 1-1×1.6m框架涵过渡段作为过渡段级配碎石试验段。
试验总结出最佳施工工艺用于指导本标段内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
5 试验内容5.1、石料:通过对施工地点附近的石场进行多次调查并能过试验,最终确定采用**石场石料作为级配碎石石料,能过室内试验确定级配碎石配合比,破碎卵石(5~16mm):破碎卵石(16~31.5mm):石粉=30%:20%:50%,过渡段基床表层掺5%水泥,过渡段基床表层掺5%水泥,过渡段本体及回填掺3%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