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段级配碎石技术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级配碎石要求1.基本概念由各种大小不同粒级集料组成的混合料,当其级配符合技术规范的规定时,称其为级配型集料。
级配型集料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碎砾石(碎石和砂砾的混合料,也常将砾石中的超尺寸颗粒砸碎后与砂砾一起组成碎砾石)和级配砾石(或称级配砂砾)。
粗、细碎石集料和石屑各占一定比例的混合料,当其颗粒组成符合密实级配要求时,称为级配碎石。
级配碎石——般是由预先筛分成几个(如四个)大小不同粒级的碎石组配而成,也町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组配成。
未筛分碎石只控制最大粒径(仅过一个规定筛孔的筛)后,由碎石机轧制的未经筛分的碎石料。
石屑指碎石场孔径5mm筛下的筛余料,其实际颗粒组成常为0—10mm,并具有良好的级配。
缺乏石屑时,也可以添加细砂砾或粗砂,但其强度和稳定性不如添加石屑的级配碎石。
也可以用颗粒组成合适的含细集料较多的砂砾与未筛分碎石配合成级配碎砾石。
2.适用范围级配型集料町以用做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上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也可用做路基改善层。
在排水良好的前提下,级配型集料可在不同气候区用于不同交通等级的道路上。
在潮湿多雨地区使用级配型集料特别有利。
级配型集料用做路面的不同层次或用于路面中的不同位置,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特性、材料的质量、气候条件、交通组成和交通量及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使用经验。
一般而言,在路面结构中使用级配集料有三种方法:①在轻交通道路上用做路面或薄沥青面层下。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采用这种结构。
②在重交通道路上用在厚沥青面层下。
在这种情况,可能有两种形式,一是施工质量很好的高质量的级配碎石,直接用在厚沥青面层下作为基层,另一种是施工质量略次的级配集料用于较深的位置,通常用于有结合料基层的下面。
③不少国家常将级配碎石用做沥青面与水硬性结合料处治基层之间的中间层,以减少水硬性结合料处治层反射到沥青面层上的干缩裂缝,即减轻反射裂缝,也有利于排除路面结构层中的水,减少甚至消除基层的冲刷现象。
这种路面结构,又常称之为“倒装结构”。
级配碎石过渡段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秦沈客运专线的修建,我国也将进入高速铁路时期。
高速铁路运行速度快、技术标准高,对路基的要求严格,同时对路基的沉降和平顺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铁路路基施工的要求也加倍严格。
由于组成线路结构物的强度、刚度、变形、材料等方面的不同专门大,因此,必然会引发轨道的不平顺。
为了知足列车平稳舒适且不中断的运行,必需将其不平顺控制在必然范围之内。
路基与桥台、路基与涵洞、路堤与路堑之间刚度的不同,沉降量的不一致,是致使线路不平顺的主要原因。
在路基与横向结构物之间设置必然长度的过渡段,使轨道的刚度和变形实现均匀过渡,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路基与横向结构物之间的沉降差,达到降低列车与线路的振动,减缓线路结构的变形,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舒适运行的目的。
二、工法特点级配碎石的强度高、变形小,材料的性质靠得住,易控制。
因此,在路基与横向构筑物之间回填级配碎石,是解决线路刚度、变形均匀过渡的有效途径。
由于过渡段只能在横向构筑物完工以后进行施工,所以多数施工是在横向构筑物双侧的路基填筑必然的高度以后,才进行过渡段级配碎石的回填,施工时工点分散,不宜形成大规模施工。
三、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路基与桥梁、路堤与路堑、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处的施工。
四、工艺原理级配碎石填筑是指利用级配良好、强度高、变形小的碎石类填料进行过渡段填筑,如图(一)所示。
图(一):级配碎石填筑过渡段示用意图(二):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框图该法的设计用意明确,材料性质靠得住,施工进程易控制,刚度与变形可实现均匀过渡。
五、施工工艺一、施工预备检查上道工序是不是知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原材料调查按照设计要求,结合工程对象,选择合格的原材料。
原材料的鉴定由主管技术人员与实验人员现场勘探取样,通过实验肯定原材料类别,提供查验指标数据,选择肯定原材料场地。
原材料要符合设计及《规范》的有关要求。
原材料调查程序如图(三)图(三):原材料调查程序3、材料选择本着当场取材的原则,选择级配碎石生产的原材料,在碎石厂对原材料进行破碎、挑选,生产出大碎石、小碎石、石屑(砂砾)三种不同的集料。
完整版)级配碎石技术指标级配碎石技术指标是指在公路建设中使用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的质量标准。
为确保公路的质量和耐久性,应选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粗集料,并符合表1的规定。
根据公路等级和抗(盐)冻要求,粗集料的级别应不低于Ⅱ级。
具体而言,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有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混凝土路面应使用Ⅱ级粗集料,无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混凝土路面、碾压混凝土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Ⅲ级粗集料。
在使用Ⅰ级集料时,应注意其吸水率不应大于1.0%;使用Ⅱ级集料时,吸水率不应大于2.0%。
表1列出了碎石、碎卵石和卵石的技术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压碎指标、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有机物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岩石抗压强度、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和碱集料反应。
不同级别的粗集料有不同的技术要求。
例如,Ⅰ级碎石的压碎指标应小于10%,而Ⅲ级碎石的压碎指标在用于路面时可以小于20%。
另外,用于路面和桥面混凝土的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级的集料进行掺配,并应符合表2合成级配的要求。
碎卵石或碎石中粒径小于75μm的石粉含量不宜大于1%。
表2列出了粗集料级配范围。
根据不同的粒径级别和方筛孔尺寸,粗集料应采用不同的类型配。
例如,对于粒径在4.75~16mm之间的粗集料,应采用95~100%的类型配。
对于粒径在4.75~19mm之间的粗集料,应采用85~95%的类型配或95~100%的类型配。
对于钢纤维混凝土和碾压混泥土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9.0mm。
在使用碎卵石或碎石时,应注意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6.5mm或31.5mm。
在使用不同级别的粗集料时,还应注意其针片状颗粒含量和压碎指标等指标的要求。
The given data represents a range of values for different parameters。
The first set of values ranging from 95 to 100 is not clear as there is no ___。
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交底一、级配碎石级配范围要求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
过渡段级配碎石范围表二、过渡段设置方式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路堤与路堑连接处设置过渡段。
过渡段级配碎石不掺加水泥。
1、桥台与路堤过渡(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长度: L=5+2×(H-0.6)。
式中 L----过渡段长度(m)H----台后路堤高度(m)(2)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设置图示:L=5+2×(H-0.6)桥台与路堤过渡段设置方式图Ⅰ-Ⅰ断面图(3)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级配碎石填筑。
桥台台背设置渗水墙,渗水墙采用C15无砂混凝土块砌筑,长30cm、厚10cm、宽15cm。
在渗水墙底部横向设高1m、厚0.5m 的中粗砂层,砂内埋设φ200mmRCP-20NG(A)渗排水管( RCP-20NG(A)材料性能:聚丙烯复合材料,管径为200mm的内支撑型圆形管材,脆化温度-45°,环刚度≥32KPa)将渗水排出路基以外。
无砂混凝土块技术要求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
过渡段长度: L=2+2×(H-h1);高度不高于结构物顶标高。
除横向结构物顶面距地面高度小于1.0m且不足路堤高度的1/2时不设置过渡段外,其它情况均设置过渡段。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方式图Ⅱ-Ⅱ断面图坡脚坡脚路堤与斜交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平面示意图(横向结构物顶与路肩高差小于2.5m)当构筑物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首先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斜交部分,然后再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尾部应与线路垂直。
(如上图)3、路堤路堑过渡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坚硬岩石路堑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 ,并应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填筑。
级配碎石施工工艺标准级配碎石施工工艺为确保级配碎石施工后达到设计标准,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予以质量控制:1、级配碎石一般规定;2、级配碎石材料要求及配比;3、拌合、运输;4、摊铺、压实;5、人工修整。
级配碎石施工工艺流程为:底层验收→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
一、级配碎石的一般规定1、用于三级公路基层和底基层的级配碎石应用预先筛分成几组不同粒径的碎石37.5~19mm、19~9.5mm、9.5~4.75mm的碎石及4.75mm以下的石屑组配而成。
2、缺乏石屑时,可以添加细砂砾或粗砂。
也可以用颗粒组成合适的含细集料较多的砂砾与未筛分碎石组配成级配碎砾石。
3、级配碎石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
4、级配碎石可用做较薄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的中间层。
5、级配碎石用做三级公路的基层时,其最大粒径应控制在37.5mm以内。
6、级配碎石层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颗粒组成应是一根顺滑的曲线。
(2)配料必须准确。
(3)塑性指数应符合规定。
(4)混合料必须拌和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5)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下列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中间层 100%、基层 98%、底基层 96%(6)应使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15~18cm。
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可达20cm。
(7)级配碎石基层未洒透层沥青或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层不受破坏。
二、级配碎石材料要求1、轧制碎石的材料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岩石(软质岩石除外)、圆石或矿渣。
圆石的粒径应是碎石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矿渣应是已崩解稳定的,其干密度和质量应比较均匀,干密度不小于960kg/m3。
2、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20%。
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3、石屑或其他细集料可以使用一般碎石场的细筛余料,也可以利用轧制沥青表面处治和贯人式用石料时的细筛余料,或专门轧制的细碎石集料。
**过渡段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内容**客运专线**站场以及维修工区、牵出线(DK119+395.37~DK122+767,GDK122+767~GDK123+540.5,LYK9+400~LYK10+600)的过渡段加5%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加3%~5%水泥级配碎石填筑。
1.2、试验段要求:试验段按级配碎石掺5%水泥、级配碎石掺3%水泥分别进行现场工艺试验。
1.3、施工步骤:过渡段:过渡段基底处理(表层清理)按设计要求挖台阶拌和水泥级配碎石(材料需检验合格)汽车运至施工现场台背、基坑回填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碾压过渡段基床底层分层填筑、碾压过渡段基床表层分层填筑、碾压养护质量检测与验收形成试验段成果。
1.4、所需设备:Pc300-5挖掘机、柳工LG859装载机、山东TY220推土机、加拿大冠军牌740A平地机、BW219D宝马压路机(力压68t)、17t 重庆铁马自卸车,WCB-300稳定土拌和设备。
2 试验目的为确保**铁路客运专线洛阳南站的过渡段级配碎石工程质量,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混合料颗料密度、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等工艺参数,用以指导本标段内的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
3 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设计文件》4 适用范围根据各方面综合考虑,在DK120+100 1-1×1.6m框架涵过渡段作为过渡段级配碎石试验段。
试验总结出最佳施工工艺用于指导本标段内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
5 试验内容5.1、石料:通过对施工地点附近的石场进行多次调查并能过试验,最终确定采用**石场石料作为级配碎石石料,能过室内试验确定级配碎石配合比,破碎卵石(5~16mm):破碎卵石(16~31.5mm):石粉=30%:20%:50%,过渡段基床表层掺5%水泥,过渡段基床表层掺5%水泥,过渡段本体及回填掺3%水泥。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标准一、总体要求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基床表层填料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及现场填筑试验,压实标准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式填筑。
基床表层的填筑宜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四区段”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摊铺碾压区段的长度影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
区段的长度一般宜在100米以上。
各区段或流程只能进行该区段和流程的作业,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二、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1、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的备料工作。
级配碎石运到现场后,必须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货商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验。
2、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卵石或砂砾等集料应分别堆放。
3、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场拌。
4、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
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米。
(2) 级配碎石生产工艺控制措施1、保证对原材料的抽检频次,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任何集料一律拒绝签收,并清除出料场,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隐患。
2、级配碎石生产厂区,进行标准化规范管理和施工,各种集料有序堆放。
不同粒径的碎石不任意混堆,避免各种集料在拌合前互相掺杂,以免影响级配碎石的生产配比,确保级配碎石的生产质量。
3、级配碎石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好集料的配合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和抽检。
每1000m3取1组级配碎石进行级配筛分检验,级配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
4、级配碎石生产过程中,含水量的控制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气候条件和施工过程中反馈的信息进行调整,级配碎石做到随拌随用。
(3)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1、基床表层施工项目表2、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3、施工工艺要求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每层的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大于30厘米,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5厘米。
级配碎石365JT施工工艺秦沈客运专线是我国第一条时速达200Km的高速铁路,其路基工程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整体性强、工后沉降小的特点(路基工后沉降不大于15Cm,过渡段工后沉降不大于8Cm,工后沉降速率不大于4Cm/年)。
根据《暂规》及365JT设计施工图,要求基床表层0.6M及过渡段均填筑级配碎石。
级配碎石填筑压实后,要求基床表层达到孔隙率n<15%,地基系数K30>190Mpa/m,过渡段达到孔隙率n<20%,地基系数K30>150Mpa/m。
同时还得满足相应的检测指标(包括几何尺寸、平整度、横坡、标高等)。
为确保级配碎石施工后达到设计标准,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予以质量控制:1、各种集料材质要求及配比;2、拌合、运输;3、摊铺、压实;4、修整。
级配碎石施工工艺流程为:底层验收→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
一、级配碎石材质要求及配比根据设计要求,拌制后的级配碎石要达到如下标准:方孔筛边长mm 0.075 0.1 0.5 1.7 7.1 16 25 45过筛质量百分率 0-7 0-11 7-32 18-46 41-75 67-91 82-100 1001、且0.5mm筛以下的细集料中通过0.075mm筛的颗粒含量应小于等于66%;2、在粒径大于16mm的粒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少于30%;3、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矾磨耗不大于50%;4、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12%;5、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6、粘土团及其它杂质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小于等到于0.5%。
经现场地材调查及取样试验,结合本区石料量少、运距远的特点,选用北宁市汪家坟碎石场的粗、细集料。
经铁五局中心试验室反复试配,各种集料调整后的比例如下:2-4CM碎石:1-3CM碎石:0.5-2CM碎石:0.5-1CM碎石:石粉:水=12:19:15:24: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