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级配碎石研究及设计、施工规范情况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15
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方案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方案1. 引言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方案是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道路工程中起到承重和保护下部结构的作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级配碎石垫层施工的步骤、材料要求以及质量控制要点。
2. 施工步骤2.1 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1. 确定施工区域,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没有杂物和障碍物;2. 检查施工场地的土壤条件,排除可能影响垫层质量的因素;3.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级配碎石垫层的厚度和组成。
2.2 材料准备进行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所需的材料有:1. 级配合适的碎石料: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选择适当级配的碎石材料;2. 水:用于浇筑碎石垫层时的湿附作用。
2.3 施工过程级配碎石垫层的施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碎石垫层浇筑前,先对碎石进行湿润处理,使其有良好的湿附性;2. 根据设计要求,在道路基层上铺设一层厚度均匀、平整的碎石;3. 采用机械设备,进行碎石垫层的压实,确保垫层的稳定性和承载力;4. 施工过程中要不断检查和修正碎石垫层的厚度和平整度,确保施工质量。
2.4 施工注意事项1. 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证垫层的良好排水性;2. 施工期间需注意防止雨水、泥浆等外界因素对碎石垫层的影响;3. 碎石垫层施工不应在低温和严寒的环境下进行,以免影响施工质量;4. 施工完毕后,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确保碎石垫层在使用寿命内保持稳定。
3. 质量控制级配碎石垫层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以下是一些质量控制要点:1. 碎石垫层的厚度和平整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2. 碎石的级配要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3. 湿附性要达到要求,以保证碎石垫层的稳定性;4. 压实工艺要规范,达到要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4.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方案的步骤、材料要求以及质量控制要点。
合理的施工步骤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保证碎石垫层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对公路级配碎石施工的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级配碎石在公路施工中被广泛应用。
因为级配碎石在级配良好并得到充分压实的情况下,利用其嵌挤作用,具有相当好的承载能力,有一定的排水功能,所以常用作路面的基层。
本文笔者根据工程实例,依据施工规范,对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探讨。
关键词:公路;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技术1工程概述平江县长冲路和天岳南路,分别长为2.8km和5.6km,为省道S308县城区改线路段,成“7”字交叉路形,全长8.4km,设计标准为二级公路,路面宽7m~9m,路基宽8.5m~l2m。
设计结构为24cm水泥砼面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0cm级配碎石底基层。
整个工程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规程,经各项检测数据显示全部达到合格及以上标准,为今后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
1.1 级配碎石的一般规定①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基层和底基层的级配碎石应用预先筛分成几组小同粒径37.5mm~19mm,19mm~9.5mm,9.5mm~4.75mm的碎石及4.75mm 以下的石屑组配而成。
②缺乏石屑时,可以添加细砂砾或粗砂,也可以用颗粒组成合适的含细集料较多的砂砾与未筛分碎石组配成级配碎石。
③级配碎石可用作较薄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的中间层。
④当级配碎石用作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时,其最大粒径应控制在37.5mm以内。
⑤级配碎石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颗粒组成应是一根顺滑的曲线;配料必须准确;塑性指数应符合规定;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可达20cm:级配醉石基层未洒透沥青或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层不受破坏。
⑥级配碎石用作半刚性路面的中间层以及用作二级以上公路的基层时,应采用集中厂拌法制混合料,并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
1.2 级配碎石材料要求①轧制碎石的材料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岩石、圆石或矿渣、圆石的粒径应是碎石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矿渣应是崩解稳定的,其干密度和质量应比较均匀,干密度不少于960kg/m3。
级配碎石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级配碎石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摘要:级配碎石在级配良好并得到充分压实的情况下,利用其嵌挤作用,具有相当好的承载能力,一定的排水功能,因而常用作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
关键词:级配碎石底基层基层材料要求质量控制Abstract: the gradation crushed stone in the well graded and get the full compactionconditions,usingthe wedging effect, load bearing capacity is good, certain drainage function, which is use das base and subbase of pavement。
Keywords: Graded Macadam Subbase and base material quality control中图分类号:U445。
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无结合处治粒料在国内外是一种应用较普遍的筑路材料,广泛用于柔性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一、基本概念粗、细碎石集料和石屑各占一定比例的混合料,当其颗粒组成符合密实级配要求时,称为级配碎石。
级配碎石-般是由预先筛分成几个(如四个)大小不同粒级的碎石组配而成,也可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组配成。
二、适用范围级配型集料可以用做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上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也可用做路基改善层.在排水良好的前提下,级配型集料可在不同气候区用于不同交通等级的道路上.在潮湿多雨地区使用级配型集料特别有利。
级配型集料用做路面的不同层次或用于路面中的不同位置,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特性、材料的质量、气候条件、交通组成和交通量及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使用经验。
一般而言,在路面结构中使用级配集料有三种方法:①在轻交通道路上用做路面或薄沥青面层下。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采用这种结构。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摘要: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本文旨在介绍级配碎石基层施工的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施工质量和道路使用寿命。
引言:级配碎石基层是道路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层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排水性能,能够为上层结构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稳定性。
因此,在道路建设中,合理施工级配碎石基层并控制其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的要点。
一、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点1. 原材料选择和加工:级配碎石基层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石子和碎石。
在选择原材料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石子和碎石应具备坚硬、耐磨、抗压等性能,以确保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石子和碎石的清洗、筛分和机械破碎等工艺,以保证其级配合理。
2. 基层施工工艺:(1)基层平整:在施工之前,应对基层进行平整处理。
平整度要求根据道路的用途和等级来确定,一般要求高。
可以采用机械平整或手工平整进行,保证基层无明显凸凹不平。
(2)基层厚度控制: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确定级配碎石基层的厚度。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保证基层的厚度符合要求。
(3)基层湿润: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时,应保持适当的湿润状态。
湿润程度要适中,既不宜过湿也不宜过干,以确保基层材料的黏结和稳定。
(4)基层均匀铺设:在铺设碎石材料时,应尽量保持均匀。
铺设时可采用机械铺设或手工铺设,确保基层均匀性和密实性。
二、级配碎石基层质量控制措施1. 施工前质量控制:。
南部非洲标准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探讨摘要: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参与施工的南部非洲地区莫桑比克N6公路改扩建项目的施工案例为工程背景,对该工程施工级配碎石基层采用南部非洲标准生产控制的方法措施进行探讨和阐述。
从而总结出一套采用南部非洲施工的技术方案,为今后在该地区承接类似的工程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南部非洲;莫桑比克;级配碎石;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莫桑比克N6公路项目位于莫桑比克中部,工程类型为新建加宽和老路改建,老路加铺路面结构层为18cm级配碎石+4cm AC13沥青混凝土,施工采用半幅通车半幅施工;本文对该工程老路加铺级配碎石基层采用南部非洲标准施工作技术和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2.南部非洲标准级配碎石填料的基本要求2.1级配碎石材质要求:集料应全部通过岩石破碎进行生产,宜选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不允许采用单级破碎,要求石质坚硬、清洁干净,不得含有风化颗粒。
破碎强度(10%FACT)不小于110KN;液限不大于25,塑限不大于6,塑性指数不大于4.5;片状指数不大于35%;电导率不超过0.15m-1;PH值不小于6。
2.2级配碎石粒径要求:基层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南部非洲路桥标准(SATCC)》要求,但如果由于母岩性质所限,级配碎石细粒不足时,则监理工程师可允许加入通过破碎相同母岩取得的细料。
如果粒度无法实现规定密度的,则监理工程师可允许加入非塑性砂料,但比例不得超过质量的10%。
3.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技术3.1主要施工工艺3.1.1级配碎石备料施工前应提前做好级配碎石备料工作,严格控制原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尤其要控制好含泥量。
备料时要充足,现场分层铲运堆放,且不宜过高,减少碎石滚动,避免形成离析。
3.1.2老路修复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修复,为了满足通车要求,修补基层采用水稳碎石,处理后充分湿润及时撒布封层油,并撒厚度0.5mm左右0-3mm石屑,养护7天后方可开放交通。
3.1.3培土路肩根据测量放线用粘性土培筑土路肩,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3%。
浅析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全文)范本一:浅析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一、引言级配碎石基层是道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工程施工方式。
本文将对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二、级配碎石基层的定义及特点级配碎石基层是指以不同规格的碎石进行填充,通过合理的排列、压实形成的道路基层。
其特点包括:稳定性好、排水性能优越、施工工期短等。
三、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前准备工作1. 工程资料的核查和整理2. 碎石材料的选择和检验3. 施工场地的准备和平整四、级配碎石基层施工的工艺流程1. 破碎和筛分2. 分级配料3. 排碾4. 压实五、级配碎石基层施工中的质量控制1. 碎石的质量检验2. 施工工艺的控制3. 压实度的检测六、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2. 碎石的质量要求3. 施工工艺的操作规范七、级配碎石基层施工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施工过程中碎石材料的缺失或堆积2. 压实度不达标的处理方式3.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及解决方法八、结论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道路基层施工方式。
通过合理的施工流程和质量控制,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
附件:1. 级配碎石基层工程施工图纸2. 施工材料检测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基层:指道路工程中作为路面支撑的最底层,承受车辆和人流的荷载。
2. 工艺流程:指根据施工要求,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的工程施工过程。
3. 质量控制:指通过监控和检测,保证工程施工中所使用材料和工艺的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4. 压实度:指基层施工完成后,用于评估碎石基层结实程度的指标。
范本二:浅析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一、背景介绍在道路工程中,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施工方式。
本文将对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进行详细探讨。
二、级配碎石基层的定义级配碎石基层是以不同规格的碎石为填料,通过合理的排列和压实形成的道路基层。
其特点是稳定性好、排水性能优越、施工工期较短等。
三、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工程资料的核查和整理,包括设计图纸、技术规范等。
基于振动法的级配碎石设计标准与设计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级配碎石是由一定范围内不同尺寸的石料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工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隧道、机场、码头等工程建设领域。
在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级配碎石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强度、抗压性能和耐久性,还能减少工程建设成本和环境污染。
因此,研究基于振动法的级配碎石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
目前,国内外在点塑性指数(IP)和盖顿曲线指标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设计标准和方法。
但是,在动态模量的评价指标和设计方法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探究和完善。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振动法测试原理和方法,探究不同振动频率和振幅对石料动态模量测试的影响,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测试标准。
2. 分析级配碎石组成的主要因素,比较不同级配筛孔尺寸和比例对动态模量指标的影响,选择最优组成方案。
3. 基于振动法测试结果,建立动态模量与IP、盖顿曲线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探究有效的级配设计方法。
4.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基于振动法的级配碎石设计标准,为工程实践提供系统化的参考指导。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基于振动法的级配碎石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法,为工程实践提供系统化的参考指导,具有以下主要意义:1. 探究与完善级配碎石设计标准和方法,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节约建设成本。
2. 优化级配碎石组成方案,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3. 建立动态模量与IP、盖顿曲线等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材料的评价和性能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4. 推广和应用基于振动法的级配碎石设计标准和方法,为工程建设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持,促进科技创新和工程发展。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振动法测试动态模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级配碎石组成方案,进行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
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模量与IP、盖顿曲线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适合工程实践的级配碎石设计标准和方法。
级配碎石施工方法一、引言级配碎石是一种常用的道路基础材料,用于道路、铁路、机场跑道等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
正确的施工方法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级配碎石施工的一般步骤、技术要点以及施工注意事项。
二、施工步骤1. 前期准备在进行级配碎石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施工场地干燥,并清除场地上的杂草和垃圾。
其次,需要对施工道路或基础进行清扫和修复,以确保施工面平整。
2. 碎石铺设在进行级配碎石铺设之前,需要深入了解设计要求和纲要,以确定适当的碎石种类和粒径分布。
选择合适的级配碎石可以提供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满足工程的使用要求。
在铺设碎石之前,需要在施工面上进行初刨,以保持平整度,并确保施工面呈现出适当的坡度和平整度。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的碎石厚度,将碎石均匀地铺在施工面上。
3. 初步压实在铺设碎石后,需要进行初步压实工作。
通过使用振动碾压机等设备,对碎石进行均匀的加压和振动,以提高碎石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初步压实的目的是消除碎石层之间的空隙,使碎石层变得更加紧密。
在进行初步压实时,需要注意碎石层表面的均匀性和平整性。
如果碎石层存在高低不平的情况,应及时进行修正,以保证整个施工面的平整度。
4. 精细压实初步压实完成后,需要进行精细压实工作,以进一步提高碎石层的密实度。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压实设备,对整个施工面进行均匀的压实。
在进行精细压实时,要避免过度压实和不均匀压实。
过度压实可能导致碎石层的破坏,而不均匀压实则会导致施工面的不平整。
因此,需要根据施工面的情况和碎石种类,选择合适的压实设备和压实方式。
三、技术要点1. 碎石选择在进行级配碎石施工时,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碎石类型和粒径分布。
一般而言,碎石应具有适当的坚固性、稳定性和耐久性,以满足道路基础的要求。
2. 压实方式在进行压实时,应根据碎石种类和施工面情况选择合适的压实方式。
常用的压实方式包括静压、振动和轮压等。
国内外级配碎石研究及设计、施工规范情况介绍粒料材料,指不加任何结合料稳定的集料,因为其一般除了加水拌和外不加任何结合料又称为无结合料集料,或非处治集料。
按照我国现行基层施工规范将粒料材料分为两种即级配型和嵌锁型。
嵌锁型碎石按其施工中是否撒水又分为干结碎石和水结碎石,在国外有段时间使用较多,特别是经济不发达、施工设备不先进、劳动力密集的地区、国家现在仍在采用(特别是乡村道路上),但是对于中、重交通一般都不采用填隙碎石作结构层,有些国家已经完全取消了填隙碎石在新建公路中的使用。
在我国锁型碎石即填隙碎石,曾经在50年代盛行过,在我国现行的基层施工规范中仍然保留有填隙碎石的技术标准。
嵌锁型碎石与级配型碎石相比,存在以下不足:填隙碎石采用大小颗粒的碎石分层撒铺、碾压,施工复杂、工艺烦琐,难以机械化施工,施工速度慢;填隙碎石是多孔隙结构,越往下结构孔隙越大,容易透水、蓄水;结构不稳定,行车作用下易变形。
因此我国现行规范规定填隙碎石只可用于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或三、四级公路的基层。
级配型碎石又分为级配碎石、级配碎砾石、未筛分的碎石、级配砾石(未破碎)(砂砾,未破碎),统一称为级配粒料。
其中以材料质优的密级配的级配碎石性能最好,可以作为各级道路的基层、底基层以及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之间的过渡层。
级配碎砾石性能较级配碎石差,但是性能较其它级配类型粒料为好。
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以及符合级配、塑性指数等技术要求的天然砂砾,可用作二级和二级以下道路的基层,也可以做各级道路的底基层。
粒料材料的强度、模量较一般稳定基层差,因此国内外对级配碎石基层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在于提高级配碎石的强度和稳定性,以降低行车作用下的变形和永久变形。
级配集料的强度、稳定性与集料的类型、集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集料中细料含量、0.075mm的通过率有关,而材料的水稳定性又与0.425mm以下材料的通过率及其塑性指数有关。
同时对于粒料材料,其强度、稳定性又与其密实度有很大关系。
因此对于级配型集料,主要控制材料的类型、最大粒径、4.75mm、0.425mm、0.075mm的通过率以及现场压实度。
1 集料的最大粒径室内试验表明:集料的粒径越大,其强度、刚度也就越大,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抗永久变形能力。
用不同的最大粒径的密实级配碎石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侧向压力下,级配碎石所能承受的正应力随最大粒径增大而增大。
文献12通过对各种室内成型试件的CBR测试试验表明,最大粒径越大,集料中起骨架作用的粗集料相对较多,从获得级配碎石最大CBR值来看,最大粒径以37.5mm为最佳;而最大粒径为50mm可以获得最大干密度,37.5mm 次之,31.5mm最小。
国外一般认为,良好施工、较大粒径的级配碎石作为基层,可以显著提高路面的强度,路面弯沉较小且在服务期间变化不大,从而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抗疲劳性能,并降低了车辙深度。
美国LTTP针对大量试验段提出的施工指南要求,级配碎石基层采用高质量的碎石、碎砾石或碎矿渣石,级配为密级配,集料最大粒径以50mm为宜。
但最大粒径越大,在运输、摊铺过程中的粗细颗粒离析会成为主要问题,一旦施工中发生离析,其性能会大大降低。
采用较大的粒径时,也不容易机械整平,而且用于拌和及整平的设备容易磨损。
文献14的工程实践表明最大粒径为37.5mm的级配碎石施工中离析较大,而31.5mm的不易离析,质量均匀,并建议尽量采用31.5mm的级配碎石。
我国规范规定对于高等级公路、一级公路基层、上基层采用摊铺机摊铺,但是采用摊铺机摊铺对于采用较大粒径的级配碎石是不利的,不可避免会产生离析,因此国内有关专家偏向于采用最大粒径小一些的级配碎石。
我国86基层规范规定了三种最大粒径的级配碎石基层,即40、50、60(园孔筛〕,其中使用最多为40、50mm。
我国2000基层施工规范要求,当级配碎石、级配碎砾石用作二级或二级以下道路的基层时,最大粒径为37.5mm,当级配碎石用作一级、高速公路基层或过度层(即上基层)时,最大粒径为31.5mm,各级道路底基层可以采用最大粒径为53,37.5,31.5级配粒料;同时规定对于高等级公路、一级公路基层、级配碎石过度层采用中心拌和站厂拌,并采用摊铺机摊铺和重型压路机碾压为宜。
说明:()为公称最大粒径;加拿大BC即加拿大的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州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国、地区规范规定级配碎石最大粒径情况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国家,不同的部门、州其规定都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基层的最大粒径较底基层的最大粒径小,底基层的粒径较大,特别在地区潮湿、冰冻地区的底基层采用较大的粒径,如加拿大、英国、北欧地区。
加拿大属于潮湿、冰冻地区。
加拿大的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州基层一般采用最大粒径为50mm或75mm,厚度为15cm,同时为了提高基层的平整度,一般在级配碎石基层上再铺一层最大粒径为25mm的级配碎石层。
其底基层为最大粒径75mm的级配粒料,厚度一般为15 cm。
而加拿大魁北克州一般采用最大粒径为31.5mm的级配碎石作基层,底基层最大粒径则为80mm。
法国气候相对温和。
法国级配碎石为两种,31.5mm和40mm,一般31.5mm作基层,40mm的用于底基层。
如果采用摊铺机摊铺施工能保证不会产生材料离析,也可以用40mm 作基层。
美国各州、各部门都有相应的级配碎石规范,各规范之间不尽相同。
得州采用的最大粒径较大,为45、63mm,ASTM规定只有一种即50mm,美国LTTP针对大量试验段提出的施工指南要求尽量采用最大粒径为50mm。
美国联邦公路局推荐三种类型即最大粒径分别为50、37.5、25mm,AASHTO、加州推荐采用50、25mm两种。
我国有关出国考察人员对左治亚州施工现场了解到,该州一般采用最大粒径为25mm级配碎石基层。
因此级配碎石最大粒径的确定,应该综合考虑最大粒径对级配碎石性能的影响、确保施工中不离析以及具体的气候条件。
建议就我国高等级公路基层规范增加50mm、25mm类型级配碎石,同时在一级、高速公路中允许各单位根据自身的施工条件、材料情况、气候区域在50、37.5、31.5、25mm四种类型中选择合适的级配碎石基层类型。
2 细集料含量对级配型碎石强度、稳定性的影响大部分国家一般将4.75mm筛(或5mm)以下的集料称为细集料料如美国得州、FHWA、ASTM、日本、台湾、印度等,英国为5mm。
也有将2.36mm或2mm作为划分细、粗集料的标准,如加拿大(2.36)、美国AASHTO(2)、荷兰(2)。
对于级配型碎石,我国是以4.75mm (圆孔筛为5mm)作为细、粗集料的划分标准。
国内外对级配集料的研究表明,级配集料中细集料的含量对级配粒料的强度、密实度有很大影响。
文献1研究表明:5mm以下颗粒含量与干密度关系形成一驼峰曲线,即随着5mm 含量的增加,干密度逐渐增加,当5mm含量继续增加超过某一值后(42.5%),集料的干密度迅速降低。
同时研究表明5mm颗粒含量与CBR、三轴抗剪切强度之间的关系也是驼峰关系,在5mm含量最佳值(42.5%)时,CBR、三轴抗剪切强度存在最大值。
注:表中除了荷兰45表示为公称粒径外,其余均为最大粒径;*表示4.75mm通过率是通过插值获得;+表示为园孔筛,筛孔为5mm;#表示筛孔为5mm时通过率。
表为各国级配基层集料4.75mm通过率情况,从中可以看出:①我国现行规范和日本的级配中4.75mm通过率对于不同的最大粒径取相同的值,而其它国家随着最大粒径的减小,4.75mm通过率有所增加;②对于最大粒径为50mm的级配碎石,4.75mm通过率上限最大值为日本的60,最小值为英国的40,出现频率最多为55;下限最大值为ASTM的35,最小值为25,出现频率最高的为25,其次为30。
我国86规范5mm通过率为30~55处于中间,其上限、下限正好分别是以上最大值、最小值的均值,30、55的平均值又正好为42.5,这又恰好与文献1最佳值相同;现行规范4.75mm通过率为29~54,是在86年规范园孔筛5mm时通过率上下限基础上转化为方孔筛4.75mm上下限得出的,相对减小了1;③对于最大粒径为37.5mm的级配碎石,4.75mm通过率上限最大值为日本的65,最小值为法国的45(最大粒径为40mm);下限最大值为FHWA的39,最小值为法国的21,我国86规范最大粒径40mm的4.75mm通过率为30~55通过率处于中间,其上限、下限正好又分别是以上最大值、最小值的均值,我国2000规范4.75mm通过率为29~54,与原86规范园孔筛40mm相比,现有规范比86规范的4.75mm通过率上下限都减小了1;④对于最大粒径为31.5mm的级配碎石4.75mm通过率,日本为30~65,法国为30-53,加拿大魁北克州为35~60,我国现行规范为29~54。
各国4.75mm通过率上限除了魁北克州为35,其它基本为30;下限我国与法国接近,日本65为最大;⑤对于最大粒径为25mm的级配碎石4.75mm通过率,上限最大值为加拿大的70,最小值为55;下限最大值为FHWA的47,最小值为35,应该说对于最大粒径为25mm的级配碎石4.75mm通过率可以取35-55。
3 0.425mm(我国0.5mm)通过率与集料塑性指数对集料的密实度、强度的影响级配集料中0.425mm(我国为0.5mm)通过率对集料的密实度、强度产生很大影响,同时0.425mm(我国0.5mm)以下料的液限和塑性指数对级配集料的水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早期大量室内试验表明,0.5mm以下颗粒含量与干密度、CBR、三轴抗剪切强度之间的关系也是驼峰关系,在0.5mm含量最佳值时,CBR、三轴抗剪切强度存在最大值,但是在最佳值的左侧,即0.5mm通过率较低的一侧,随着0.5mm通过率的降低,三轴强度会迅速下降,即在0.5mm通过率较低的一侧其对三轴强度影响敏感,而在0.5mm通过率大于0.5mm最佳通过率的右边,相对而言其通过率对三轴强度的影响敏感性低些,因此0.5mm 通过率应该取偏大一些较好。
0.425mm以下颗粒液限、塑性指数越大,水稳定性越差,随着塑性指数增大,集料的CBR值迅速下降。
在级配碎石中加入少量塑性细土,集料的CBR下降较大,同时相同荷载下的变形也会增大较大,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细料,会明显降低塑性变形或车辙。
同时塑性指数较高的细料,其遇水易膨胀,从而较低了材料的透水性和水稳定性,增加了冰冻敏感性。
我国各地几十年来丰富的实践经验表明,级配集料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必须严格控制其塑性指数。
凡是级配碎石基层材料的塑性指数超过一定值的路段,沥青路面往往会过早破坏,而低塑性的级配碎石使用效果较好。
在其它各国多年的实践中也得出同样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