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峰-药理学第七版-药理之案例分析教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12
《麻醉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张骏艳审核人:陈志武教学院长:陈志武)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麻醉药理学((Anesthetic phamacology)(三)修读对象麻醉学专业(四)总学时与学分36学时。
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16学时。
2学分。
(五)考核方式卷面考试占80%、课堂讨论等平时占20%。
(六)相关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学、人体生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麻醉学、内科学、外科学等。
(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麻醉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阐明麻醉医学实践过程中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麻醉医学中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局部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骨骼肌松弛药、镇痛药及相关药物等。
本课程主要介绍这些常用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其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论述麻醉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各论则具体介绍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各类药物。
二、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麻醉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重要的进展的讲授及基本技能的培训,使学生获得有关常用的麻醉用药作用规律及特点的知识,为临床实践中合理地应用麻醉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并培养学生的辨证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综合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主学习、集体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增加启发式教学,以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教学方式章/节/单元内容总学时理论实践其它1 总论 4 42 镇静催眠药 2 23 安定药 1 14 阿片类镇痛药 2 25 吸入麻醉药 2 26 静脉麻醉药及复合麻醉 3 37 局部麻醉药 1 18 骨骼肌松弛药 1 19 抗心力衰竭药物 1 110 抗心律失常药 1 111 控制性降血压药 1 112 药物依赖性 1 113 实验一常用局麻药的毒性作用比较 2 214 实验二丁卡因对家兔的毒性作用 2 215 实验三药物的崔醒作用 2 216 实验四局麻药的表面麻醉作用 2 217 实验五药物的镇痛作用 4 418 实验六药物等对兔的利尿作用 4 4合计学时36 20 16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一)选用教材戴体俊主编,《药理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编,《麻醉药理学实验指导》,自编讲义,2008年10月(二)主要教学参考书杨宝峰主编,《药理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杨世杰主编,《药理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10月陈志武主编,《药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陈志武主编,《药理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5月周宏灏主编,《Pharmacolog y》,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Laurence L. Brunton, Bruce A. Chabner, Bj?rn C. Knollmann,Goodman & Gr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ntics (12ed), New York:McGraw-Hill, 2012年8月陈志武主编,《药理学实验指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五、理论教学内容第1章总论目的: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量效关系、麻醉药物体内过程及不良反应;熟悉药物作用的时量关系、房室模型及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等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静脉推注和静脉输药注代动力学分析;了解麻醉药物的计算机辅助输注。
药理学(第七版)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1、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每位医生在给病人使用药物之前都会遇到以下的问题:1、究竟是否需要用药希2、望用药后病人的状况获得何种改变3、拟用的药物是应能够达到此目的4、能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5、使药物在合适的时刻,6、合适的部位,7、达到合适的浓度,8、并持续合适的时间。
9、该药可能还有哪些其他效应,10、这些效应是否有害。
11、权衡利弊。
要做到以上几点,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药理学知识,对每个药物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指导我们合理用药,这就是药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们将在绪论中着重介绍有关药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意义,在绪论中着重介绍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什么是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什么是药物?药物是能对生物机体产生某种生理或生化作用,并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用于计划生育、杀灭病媒及消毒污物的化学物质。
包括保健药。
(一)、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规律。
可见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体,属于广义的生理学范畴。
它与主要研究药物本身的药学科学有明显的区别,药理学是以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等为基础,为指导临床各种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
(二)、药理学的主要任务:1.阐明药物作用机制2.改善药物质量,3.提高药物疗效。
4.开发新药5.发现药物新用途6.阐明机体的生理、生化现象,7.推动其发展。
(三)、药理学的研究方法:药理学的研究主法是实验性的。
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
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
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
(四)、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尽量避免对机体有害的不良反应。
药理学-1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药理学-1(Pharmacology-1)课程号(代码):505031040-1,2课程类别:专业课专业:临床药学学时:64 学分:4二、课程说明1、教学目的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简称药动学)。
在此基础上阐明药物的临床适应症、不良反应与禁忌症,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医学和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2、教学要求1)掌握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专业名词术语。
2)掌握各类药物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用途及其注意事项、不良反应。
3)熟悉各类常用药物的药效学与药动学的基本知识。
4)了解新型药物和药理学的最新进展。
3、课程性质必修课。
三、教材药学类专业《药理学》(第8版),朱依谆,殷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药学类专业《药理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2版),程能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慕课«药理学»。
四、参考书目1、«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医学教育题库(药学专业题库)-«药理学»,2019。
2、《药理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3版),乔国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3、临床医学8年制、7年制专业《药理学》(第3版),杨宝峰、陈建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4. Laurence L. Brunton, Bruce A. Chabner, Bjorn C. Knollmann. 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2th ed.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11.5. 药渡网-医药研发领域大数据信息研发平台(https:///cn).五、成绩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50%(MOOC学习及作业,课堂测试,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考勤)。
综考药理学复习资料(杨宝峰主编,第7版教材)一、填空题1.药物与受体结合作用的特点是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和可逆性、多样性。
2.常用的肝药酶诱导剂是苯巴比妥,当与双香豆素使用时,可使后者的抗凝血作用减弱。
3.每隔1个半衰期(t1/2)等量给药1次,经过 5 半衰期后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4.易逆的胆碱酯酶抑制药是新斯的明,难逆的胆碱酯酶抑制药是有机磷酸酯类。
5.毛果芸香碱的作用机制是直接作用于M胆碱受体,对眼和腺体的作用最强,而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
6.对阿托品最敏感的腺体是唾液腺和汗腺。
7.肾上腺素可激动α受体,使内脏血管收缩,又可激动β受体,使心脏收缩力上升,血压升高。
8.巴比妥类药随着剂量的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效依次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和抗癫痫、麻醉作用,剂量过大可麻痹生命中枢而死亡。
9.乙酰水杨酸引起的出血可用维生素K 对抗。
10.阿斯匹林通过抑制COX-1,COX-2 而产生解热、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
11.解热镇痛药对各种慢性钝痛均有良效,但对外伤性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12.强心苷临床适应症包括心力衰竭、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3.硝酸酯类与普萘洛尔合用,前者可克服后者心室容积增大,而后者可克服前者反射性心率加快的不良作用。
14.氢氯噻嗪的降压机制是利尿,血容量减少和扩张外周血管。
15.氨基糖苷类药对第八对脑神经损害(耳毒性)主要表现为前庭神经和耳蜗听神经损伤。
16.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的降压药有肼屈嗪和硝普钠。
17.氢氯噻嗪的药理作用有利尿、抗利尿和降压。
18.强心苷不良反应有心脏反应、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
19.常用抗心绞痛药分为硝酸酯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剂三类。
每类药的代表药分别是硝酸甘油、普萘洛尔、硝苯地平。
20.抗高血压药中,钙通道阻滞药的代表药物有硝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代表药物有卡托普利;利尿降压药的代表药有氢氯噻嗪。
药理学(杨宝峰版)名解第一章总论1.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药物(drug):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3.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又称药效学。
4.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5.售后调研(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受试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该期对最终确立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意义。
6.新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
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1.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药物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经过灭火代谢而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2.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分量极速度。
3.时量曲线(time-concentration curve):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所做的曲线。
4.半衰期(half-time,t1/2):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5.房室概念(compartment concept):按药物分布速度,以数学方法划分的药动学概念。
6.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 d):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予维持剂量,使稳态血药浓度(即事先为该患者设定的靶浓度)提前产生。
7.pKa: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溶液中50%解离时的PH值。
8.肝药酶:肝药酶又称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由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和辅酶Ⅱ组成,其功能是促进多种药物和生理代谢物的生物转化。
1 基本要求[TOP]1.1 掌握免疫抑制药及免疫增强药的各类代表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主要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1.2 熟悉免疫抑制药及免疫增强药的分类。
2 重点难点[TOP]2.1 重点免疫抑制药(环孢素、他克莫司、环磷酰胺、左旋咪唑、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和免疫增强药(卡介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对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应用。
2.2 难点各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机制。
3 讲授学时[TOP]建议2学时4 内容提要[TOP]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4.1 第一节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反应[TOP]4.1.1 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称为免疫应答反应,可分三期:①感应期:是巨噬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处理和识别抗原的阶段;②增殖分化期:免疫活性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分化增殖并产生免疫活性物质;③效应期:致敏淋巴细胞或抗体与相应靶细胞或抗原接触,产生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效应。
4.1.2 免疫病理反应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在抗感染、抗肿瘤及抗器官移植排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当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可出现免疫病理反应,包括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免疫增殖病等,表现为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过度增强,严重时可导致机体死亡。
4.2 第二节免疫抑制剂[TOP]免疫抑制药物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①抑制IL-2生成及其活性的药物如他克莫司、环孢素等;②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药物如皮质激素;③抑制嘌呤或嘧啶合成的药物如硫唑嘌呤等;④阻断T细胞表面信号分子如单克隆抗体等。
4.2.1 环孢素其具有潜在的免疫抑制活性但对急性炎症反应无作用。
环孢素对多种细胞类型均具有作用。
已广泛用于肾、肝、胰、心、肺、皮肤、角膜及骨髓移植,防止排异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适用于治疗其他药物无效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皮肌炎等。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均与剂量、血药浓度相关,多为可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