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实例(拖把)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7
Triz理论应用实例——拖把的创新设计一、应用背景拖把是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用到的物品,应该说它的出现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现在人们用的各种拖把真的很好用吗如果你经常做家务的话,我想你一定会皱起眉头的。
二、问题描述现在市场上的拖把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图所示:图1 图2图3 图4市场主流拖把优缺点比较现在市场上的各式拖把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就用triz理论的方法来对拖把进行一个创新设计,争取想出一款功能更加完善,使用更加方便的新型拖把!三、问题分析1、解决拖把不易拧干或者拧干十分困难的问题改善的技术特性参数:10#力——用更小的力完成同样的工作33#可操作性——使得拧干的过程动作更加简单,增强其可操作性恶化的技术特性参数:36#装置的复杂性——要增加拧干功能必然使得装置较普通拖把而言更加复杂。
查冲突解矩阵可知使用的解决原理是:26,35,10,18;32,25,12,17而不浪费时间可以将拖把放置在某个装置内,然后用脚踩或者手拉的方式即可自动将水拧干。
经调查,这种方案已经运用于现代产品中,并且效果良好。
如图:2、解决拖把使用时不符合人体舒适度的问题改善的技术特性参数:31#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使得人体疲劳恶化的技术特性参数:36#装置的复杂性——其形状必将更加的复杂查冲突解矩阵可知使用的解决原理是:19,1,31将拖把的手柄设置成符合人体工学的形状,最理想的情况是,人不需要弯腰便可以完成拖地的过程。
3、解决一个拖把不能同时用来清洁和擦干的问题改善的技术特性参数:35#适用性及多样性恶化的技术特性参数:36#装置的复杂性查冲突解矩阵可知使用的解决原理是:15,29,37,28组成部分可以使用两块拖把布,当需要湿拖的时候换上其中一块,当需要将水擦干的时候换上另一块即可。
4、解决拖把吸水能力不强的问题改善的技术特性参数:27#可靠性——拖把是否能够可靠的将地板上的水吸干净恶化的技术特性参数:26#物质或事物的数量——很可能需要增加某一具有强吸附能力的物质查冲突解矩阵可知使用的解决原理是:21,28,40,3寻找一种吸水能力超强的材料,将其使用到拖把布中即可。
Triz理论应用实例——拖把的创新设计一、应用背景拖把是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用到的物品,应该说它的出现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现在人们用的各种拖把真的很好用吗?如果你经常做家务的话,我想你一定会皱起眉头的。
二、问题描述现在市场上的拖把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图所示:图1 图2图3 图4市场主流拖把优缺点比较现在市场上的各式拖把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就用triz理论的方法来对拖把进行一个创新设计,争取想出一款功能更加完善,使用更加方便的新型拖把!三、问题分析1、解决拖把不易拧干或者拧干十分困难的问题改善的技术特性参数:10#力——用更小的力完成同样的工作33#可操作性——使得拧干的过程动作更加简单,增强其可操作性恶化的技术特性参数:36#装置的复杂性——要增加拧干功能必然使得装置较普通拖把而言更加复杂。
查冲突解矩阵可知使用的解决原理是:26,35,10,18;32,25,12,17而不浪费时间可以将拖把放置在某个装置内,然后用脚踩或者手拉的方式即可自动将水拧干。
经调查,这种方案已经运用于现代产品中,并且效果良好。
如图:2、解决拖把使用时不符合人体舒适度的问题改善的技术特性参数:31#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使得人体疲劳恶化的技术特性参数:36#装置的复杂性——其形状必将更加的复杂查冲突解矩阵可知使用的解决原理是:19,1,31将拖把的手柄设置成符合人体工学的形状,最理想的情况是,人不需要弯腰便可以完成拖地的过程。
3、解决一个拖把不能同时用来清洁和擦干的问题改善的技术特性参数:35#适用性及多样性恶化的技术特性参数:36#装置的复杂性查冲突解矩阵可知使用的解决原理是:15,29,37,28组成部分可以使用两块拖把布,当需要湿拖的时候换上其中一块,当需要将水擦干的时候换上另一块即可。
4、解决拖把吸水能力不强的问题改善的技术特性参数:27#可靠性——拖把是否能够可靠的将地板上的水吸干净恶化的技术特性参数:26#物质或事物的数量——很可能需要增加某一具有强吸附能力的物质查冲突解矩阵可知使用的解决原理是:21,28,40,3寻找一种吸水能力超强的材料,将其使用到拖把布中即可。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拖把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掌握拖把的正确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清洁卫生的意识。
3. 通过创意设计,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拖把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 拖把的正确使用方法3. 创意拖把设计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拖把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拖把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提问:同学们知道拖把是如何使用的吗?拖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 学习拖把的正确使用方法(1)教师示范拖把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拖把的握法、拖地时的力度和方向等。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创意拖把设计(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拖把更加实用、美观、有趣?(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创意设计方案。
(3)教师总结创意设计要点,如:颜色搭配、形状设计、功能创新等。
4. 制作创意拖把(1)学生根据创意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拖把,分享设计理念。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评选出最佳创意拖把。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拖把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创意设计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拖把的正确使用方法,如握法、力度、方向等。
2. 评价学生的创意设计方案,如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等。
3. 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拖把实物2. 彩色笔、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3. 教学课件4. 教学视频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意拖把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生活中工具的变化和创新——拖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拖把的结构与作用;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3.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二.重点与难点:拖把的创新设计。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反思一]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也给教师的学识、才能带来了挑战,在教育学生学会请教的同时,教师自己得先学会请教,学会把自己放在学生平等的位置,这样才能真正当好促进者和引导者。
[反思二]
通过比较还发现,完成得有创新意义的,往往是平素老师认为“调皮”甚至有些“出格”的学生,由于他们平时对课本学习以外的知识存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的兴趣以及探究、操作、理解和应付环境的心理倾向潜移默化地积累成隐含知识或能力,当遇到现实情景“激活”,他们自我发现的东西就积极地被同化,从而产生一定的理解和再学习的动力。
儿童拖把创意图画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儿童拖把创意图画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拖把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它的功能和用途。
2.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观察力。
教学准备:1. 拖把模型或图片。
2. 画纸、颜料、画笔、水杯等绘画工具。
3. 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4. 课堂展示板或墙壁。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展示拖把模型或图片,向学生介绍拖把的功能和用途。
- 引导学生思考,拖把在哪里可以使用?它有什么作用?2. 创意思维启发(10分钟):-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支拖把,你会是什么样子?你会去哪里?为什么? -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出创意想法,并与他们分享一些可能的创意。
3. 图画创作(15分钟):- 给每位学生发放画纸、颜料和画笔。
- 指导学生绘制他们自己创意中的拖把形象。
- 鼓励学生运用丰富的颜色和细节来表达他们的想法。
4. 创意图画展示(10分钟):- 让每位学生轮流展示他们的作品,并鼓励他们解释他们创作的灵感和想法。
-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彼此的作品,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5. 扩展活动(15分钟):- 提供彩色纸、剪刀和胶水等材料。
- 鼓励学生使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个拖把的背景或场景,并将他们的创意图画粘贴在上面。
6.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拖把的功能和用途。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创意和想法,以及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堂之外观察和记录拖把的使用场景,并绘制更多的创意图画。
2.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家庭清洁工具的创意图画,并组织一个小展览或分享会。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创意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创意图画的绘画技巧和观察力。
3. 收集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备注:教案中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Triz理论应用实例——拖把的创新设计一.应用布景拖把是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涯中天天都邑用到的物品,应当说它的消失已经有很长一段时光了,但是,如今人们用的各类拖把真的很好用吗?假如你经常做家务的话,我想你必定会皱起眉头的.二.问题描写如今市场上的拖把重要有以下几种,如图所示:图1 图2图3 图4市场主流拖把优缺陷比较图号名称长处缺陷图1通俗拖把价钱便宜,制作轻便1、不轻易拧干2、污渍清洗麻烦3、拖地时身材极易疲惫图2机械式拧干拖把用机械式的办法拧干,减轻了应用者的劳动强度,使得拧干的进程变得轻便.1、拖把打湿了之后不轻易干.(比方拖完厕所瓷砖之后又要拖地板就很不便利)如今市场上的各式拖把都有着如许或者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就用triz理论的办法来对拖把进行一个创新设计,争夺想出一款功效加倍完美,应用加倍便利的新型拖把!三.问题剖析1、解决拖把不轻易拧干或者拧干十分艰苦的问题改良的技巧特征参数:10#力——用更小的力完成同样的工作33#可操纵性——使得拧干的进程动作加倍简略,加强其可操纵性恶化的技巧特征参数:36#装配的庞杂性——要增长拧干功效必定使得装配较普通拖把而言加倍庞杂.查冲突解矩阵可知应用的解决道理是:26,35,10,18;32,25,12,17而不糟蹋时光18机械振动1使物体振动2进步振动频率,甚至超声区3应用共振现象4用压电振动代替机械振动5超声振动和电磁场耦合32转变色彩1转变物体或其情形的色彩2转变物体或其情形的透明度和可视性3在难以看清的物体中应用有色添加剂或发光物资25自办事1使物体具有自填补和自恢复功效2应用放弃物和残剩能量12等势在势场内防止地位的转变17多维化1将一维变成多维2将单层变成多层3将物体竖直或者侧向放置4应用给定概况的不和解决计划:应用19#把物体预先放置在一个适合的地位以让其能实时地施展感化而不糟蹋时光可以将拖把放置在某个装配内,然后用脚踩或者手拉的方法即可主动将水拧干.经查询拜访,这种计划已经应用于现代产品中,并且后果优越.如图:2、解决拖把应用时不相符人体舒适度的问题改良的技巧特征参数:31#物体产生的有害身分——使得人体疲惫恶化的技巧特征参数:36#装配的庞杂性——其外形势必加倍的庞杂查冲突解矩阵可知应用的解决道理是:19,1,31解决计划:应用1#朋分道理中把物体分成轻易组装和装配的部分将拖把的手柄设置成相符人体工学的外形,最幻想的情形是,人不须要哈腰即可以完成拖地的进程.3.解决一个拖把不克不及同时用来干净和擦干的问题改良的技巧特征参数:35#实用性及多样性恶化的技巧特征参数:36#装配的庞杂性查冲突解矩阵可知应用的解决道理是:15,29,37,28解决计划:应用15#动态化中的把物体的构造分成即可变更又可互相合营的若干构成部分可以应用两块拖把布,当须要湿拖的时刻换上个中一块,当须要将水擦干的时刻换上另一块即可.4、解决拖把吸水才能不强的问题改良的技巧特征参数:27#靠得住性——拖把是否可以或许靠得住的将地板上的水吸干净恶化的技巧特征参数:26#物资或事物的数目——很可能须要增长某一具有强吸附才能的物资查冲突解矩阵可知应用的解决道理是:21,28,40,3解决办法:应用40#复合伙料道理顶用复合伙料来替代单一材料查找一种吸水才能超强的材料,将其应用到拖把布中即可.5、解决拖把不克不及消除逝世角尘土的问题改良的技巧特征参数:35#顺应性及多样性——可以顺应各类庞杂情形恶化的技巧特征参数:13#构造稳固性——可以灵巧活动,必定会使其构造不太稳固查冲突解矩阵可知应用的解决道理是:35,30,14解决办法:应用30#柔性壳体或薄膜中的用柔性壳体或薄膜来替代传统构造将拖把手柄与拖布的衔接部位的焊接变成一个可以实现360°自由迁移转变的铰接的构造,那么当有逝世角须要擦拭的时刻,该拖把可以轻松完成此义务.6.解决拖把拖地不干净的问题改良的技巧特征参数:27#靠得住性——将地板擦拭得更干净恶化的技巧特征参数:36#装配的庞杂性查冲突解矩阵可知应用的解决道理是:13,35,1解决计划:1.应用35#转变参数中的转变物体的温度或体积等参数可以在拖把布里面设置一种加热的装配,使得去污的速度更快. 2.应用1#朋分道理把一个物体分成互相自力的部分可以再拖把中增长一个装配,此装配中存放有干净液,应用者在拖地进程中只须要轻轻按某一按钮,即可使得干净液喷出,使得地面干净.四、小结拖把是人们生涯的必备品,我之所以会想到拖把的创新设计,是因为我平凡在家担负着拖地的重担,每次拖完之后都是腰酸背疼,并且经常几个拖把换着用,跪在地上舍命擦,往往都擦不干净.我以为,我的这些创新思惟都是比较实用的,不管如今他人是不是已经在用了.我们应当多从身边的小事动身,多不雅察多思虑,将创新的思维应用到实践中去,真正的做一个创新型人才!07创新班丁喆0710111637。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拖把的种类、特点和使用方法。
- 掌握拖把的清洁和保养方法。
2.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拖把。
- 能够独立完成拖地任务,保持地面清洁。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地点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或教室五、教学准备1. 不同类型的拖把(平板拖把、旋转拖把、拖把桶等)。
2. 拖把清洁剂、清水、垃圾桶。
3. 课件或教学视频。
4. 学生劳动工具(手套、小水桶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理论教学1. 导入:- 教师展示各种拖把,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拖把的种类。
- 提问:“大家知道拖把是用来做什么的吗?”2. 讲授新课:- 拖把的种类:介绍平板拖把、旋转拖把、拖把桶等不同类型的拖把,讲解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 拖把的使用方法:演示拖把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如何蘸水、如何拖地、如何清洁拖把等。
- 拖把的清洁和保养:讲解拖把的清洁和保养方法,强调清洁剂的选择和拖把的晾晒。
3. 互动环节:-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里常用的拖把类型。
-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使用拖把需要注意哪些事项?”4. 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拖把的正确使用和保养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实践操作1. 分组准备:-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种类型的拖把和清洁剂。
2. 实践操作:- 蘸水:教师示范如何正确蘸水,学生分组练习。
- 拖地: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拖把拖地,学生分组练习。
- 清洁拖把:教师讲解如何清洁拖把,学生分组练习。
3. 评比环节:-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拖地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 学生互相评价,选出“最佳拖地小组”。
4. 总结反思:-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感受,总结拖把使用的经验和教训。
-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劳动,保持环境整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践操作的正确性。
教学制作拖把教案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拖把的作用和用途。
2. 学生能够学会使用适当的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拖把。
3. 学生能够学会制作一个简单且实用的拖把。
教学重点:1. 了解拖把的作用和用途。
2. 掌握使用适当的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拖把。
3. 学会制作简单且实用的拖把。
教学准备:1. 材料:长木柄、拖把头、绳子、胶水、剪刀、刷子等。
2. 工具:锤子、钉子、尺子等。
3. 图片或视频资源,用于展示拖把的作用和使用方式。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向学生展示拖把的作用和用途。
2. 引导学生思考拖把的重要性,并与日常生活中的清洁工作联系起来。
讲解制作步骤(10分钟):1. 介绍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说明每一样材料和工具的作用。
2. 解释制作拖把的步骤:先在木柄的一端用锤子和钉子固定拖把头,然后用胶水固定另一端的绳子。
示范制作(15分钟):1. 演示制作拖把的步骤,同时解释每个步骤的关键细节。
2. 强调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使用锤子和钉子时要小心不要伤到手指。
指导学生制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逐步指导学生按照步骤制作拖把,并在需要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拖把,并互相评价。
2. 通过观察拖把的质量和学生对制作过程的理解程度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总结拖把的作用和用途,强调制作拖把的重要性。
延伸活动:1. 让学生在家中使用自己制作的拖把清洁指定区域,并记录体验感受。
2. 鼓励学生创新设计拖把的形状和配件,以增加自己制作拖把的趣味性。
这个教案设计旨在通过亲身动手制作拖把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增加他们对拖把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为了使教案更加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在幼儿园阶段强调拖把的形状和颜色等基本概念,而在高年级则可以对制作过程和材料的选择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托班手工小拖把教案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拖把的种类、拖把的保养和使用拖把的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调查与分析的基本方法,设计一个制作方案,学会自制拖把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清洁工具的改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创新精神,初步树立环保的意识。
(2)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重点:使用拖把的注意事项。
难点:探索清洁工具——拖把的改造方法。
活动时间: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家居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不但天花板和墙壁装饰得很漂亮,连地面也铺上了各式各样的地板。
但是地板的清洁却成了一个难题,因此,居家过日子,家家都离不开小小的拖把。
拖把的种类原型拖把新型木杆拖把拧水拖把4、胶棉拖把三、拖把的保养及使用拖把的注意事项1、拖把的保养2、使用拖把的注意事项四、采访调查1、您是否经常做家庭清洁?2、您多久拖一次地?每次拖地需要多少时间?3、您现在使用的是哪种拖把?它有什么优点和缺点?4、您觉得拖把最重要的是什么?五、作业:设计一个自制拖把的制作方案。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清洁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我们现有的清洁工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节课我们来探讨改造的方法。
让学生谈谈现有的清洁工具——拖把存在的问题。
1、让调查小组出示他们的调查报告。
2、让体验小组说出他们在体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生1:没有小学生专用拖把,大拖把用起来太费劲,我们力气不够。
生2:墙角清扫没有理想的清洁工具。
二、活动实施阶段。
1、引导学生对上面所提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确定本节课的活动主题。
2、明确活动内容:通过调查、体验,同学们对清洁工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大家发挥聪明才智,设计一些实用性的拖把。
3、组建活动小组,制订本小组的活动方案,设计清洁工具。
①全班分为7个小组,每组5人,选出一人当小组长。
②各小组成员充分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畅谈自己的创意。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拖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旋转拖把的基本机械原理,包括齿轮、杠杆和滑轮的应用;2. 学习并了解旋转拖把各部件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3. 掌握旋转拖把的组装与分解方法,了解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旋转拖把的运作过程;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组装和分解旋转拖把;3. 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对旋转拖把进行优化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对我国机械制造事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机械原理实践课程,以旋转拖把为载体,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知识。
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阐述旋转拖把的机械原理;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旋转拖把的组装与分解;3. 学生能够对旋转拖把进行优化设计,并提出改进方案;4.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旋转拖把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其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原理概述2. 基本原理学习:a. 齿轮原理及应用b. 杠杆原理及应用c. 滑轮原理及应用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齿轮与齿轮传动;第三章 杠杆与滑轮3. 旋转拖把结构与组装:a. 旋转拖把各部件名称及功能b. 旋转拖把组装方法c. 旋转拖把分解方法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械装置的装配与拆卸4.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旋转拖把组装与分解操作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c. 学生展示实践成果,互相评价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机械装置的实践操作5. 创新设计:a. 学生针对旋转拖把提出优化方案b. 教师点评优化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改进c. 学生完成旋转拖把优化设计报告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 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6. 总结与反思:a. 学生总结旋转拖把机械原理及实践操作经验b. 教师点评课程学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c. 学生撰写课程学习反思报告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教学内容共计6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会用拖把拖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拖把的作用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2. 学会用拖把拖地,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拖把的作用和种类。
2. 拖把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拖地的步骤和技巧。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介绍拖把的作用和种类,让学生了解拖把的基本知识。
2. 学习新课:
(1)讲解拖把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拖把,如何安装和拆卸拖把,以及使用拖把的注意事项。
(2)讲解拖地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拖地顺序和力度,如何处理死角和障碍物,以及如何清洗和保养拖把。
3. 实践操作:
让学生实际操作,教师进行指导,纠正错误。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拖地方法。
4. 巩固提高:
在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练习使用拖把拖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5.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四、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使用拖把的安全注意事项。
大班幼儿拖把制作教案教案标题:大班幼儿拖把制作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拖把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 提供机会让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拖把,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能。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拖把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 材料准备:长木柄、彩色绳子、旧毛巾或海绵、胶带。
3. 工具准备: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讨论拖把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提问幼儿他们是否知道拖把是用来做什么的,以及在哪些地方可以使用拖把。
制作拖把:2.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4-5人。
给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向幼儿解释拖把的基本结构:长木柄和拖把头部。
鼓励他们设计自己的拖把样式。
4. 指导幼儿使用剪刀剪断旧毛巾或海绵,制作拖把头部。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
5. 将拖把头部固定在木柄的一端,使用胶带或胶水进行固定。
确保拖把头部牢固地连接在木柄上。
6. 鼓励幼儿使用彩色绳子将拖把头部与木柄部分进行装饰,增加拖把的个性化。
展示和分享:7. 给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拖把,并鼓励他们分享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8.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拖把,并提醒他们在使用拖把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活动延伸:9. 在幼儿家庭作业或幼儿园的角色扮演区域,设置一个“家务角色扮演”区域,让幼儿可以使用他们制作的拖把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打扫卫生的场景。
评估:10.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11. 观察幼儿在展示和分享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自信程度。
教学反思:12.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13. 总结幼儿在制作拖把过程中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能的发展情况。
14. 记录幼儿对拖把使用方法和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注意事项:1. 确保材料和工具的安全性,避免幼儿受伤。
2. 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3. 提供足够的时间给幼儿完成制作过程,尽量避免匆忙和压力。
拖地劳动教案设计:二年级
目标
- 学生能够掌握拖地的基本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能够理解拖地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 学生能够培养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 拖地前的准备工作:
- 学生学习如何清理地面上的杂物并将桌椅等移开。
- 学生学习正确使用拖把和拖把桶。
- 学生学习添加适量的清洁剂和水到拖把桶中。
2. 拖地的步骤:
- 学生学习如何正确沾湿拖把并拧干多余的水分。
- 学生学习从一个角落开始,以一定的力度和方向拖动拖把。
- 学生学习如何避免重复拖地和错过地面的某些区域。
3. 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学习在拖地时保持平稳的姿势和步伐。
- 学生学习如何避免拖地时滑倒或碰撞到其他物体。
- 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处理拖把和清洁剂。
教学活动
1. 观看示范:教师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拖地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
2. 练习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拖地操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 游戏活动:设计拖地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拖地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4. 小结讨论: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并强调劳动的重要性。
评估方式
- 观察学生在练习操作和游戏活动中的表现。
- 学生完成一份简单的拖地操作练习报告,包括步骤和注意事项。
扩展活动
- 学生在家中进行拖地实践,并记录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 学生参与学校的环境整治活动,担任拖地小组的一员。
教学资源
- 拖把和拖把桶
- 清洁剂和水
- 拖地操作练习报告表格。
大班手工制作拖把教案教案标题:大班手工制作拖把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手工制作拖把,引导幼儿了解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3. 提升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材料:颜色纸、剪刀、胶水、颜色笔、棉线、塑料杯、绳子。
2. 教具:图片或实物展示家务劳动场景。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图片或实物,介绍家务劳动场景,例如扫地、擦桌子等。
2. 引导幼儿讨论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并提问他们是否帮助家人做过家务。
制作拖把:1. 向幼儿展示制作拖把的步骤,并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
步骤一:将塑料杯剪成两半,作为拖把的杆子。
步骤二:用颜色纸将杯子包裹起来,增加美观性。
步骤三:在纸杯的底部剪几个小口,用来固定拖把毛。
步骤四:将棉线穿过纸杯底部的小口,固定在杯子上。
步骤五:用剪刀将棉线的一端剪成细丝,作为拖把的毛。
2. 逐步指导幼儿操作制作拖把的步骤,鼓励他们动手实践。
3. 在幼儿制作过程中,提醒他们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的工具。
展示和分享:1. 鼓励幼儿将制作完成的拖把展示给同伴,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和困难。
2.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赞美彼此的作品,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活动延伸:1. 在教室中设置家务劳动角,让幼儿模拟家务劳动的场景,使用自己制作的拖把进行清扫。
2. 引导幼儿讨论家务劳动的其他种类和方法,并鼓励他们尝试帮助家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教学反思:1.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 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确保他们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
3. 在活动结束后,与幼儿一起回顾制作拖把的过程,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通过这个教案,幼儿将能够亲身参与手工制作拖把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了解家务劳动的重要性,他们将更加理解家人的辛苦和付出,并提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制作拖把教案反思中班教案标题:教学制作拖把教案反思(中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拖把的功能和用途。
2. 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制作拖把的基本步骤。
3. 学生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材料:纸杯、彩色纸、剪刀、胶水、铁丝、牛皮纸、彩色笔等。
2. 教具:图片或实物拖把。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图片或实物拖把,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用来做什么的?”2. 鼓励学生分享对拖把的认识和使用经验。
讲解制作步骤(10分钟):1. 准备材料:纸杯、彩色纸、剪刀、胶水、铁丝。
2. 向学生展示纸杯,并解释它们将用作拖把的杆子。
3. 鼓励学生使用彩色纸和剪刀来制作拖把的头部。
可以提供一些模板供学生参考。
4. 指导学生如何将纸杯和彩色纸头部通过胶水粘在一起。
5. 解释如何使用铁丝固定头部和杆子,确保拖把的结构牢固。
制作拖把(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分发材料,并向学生解释制作拖把的具体步骤。
3.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拖把的制作。
4.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鼓励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拖把,并邀请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
2.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作品,增强团队合作和友善交往的意识。
反思与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制作过程,提问:“你们觉得制作拖把容易吗?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们最喜欢拖把的哪个部分?”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扩展活动:1. 邀请学生在家中使用自制的拖把帮助家人打扫卫生,培养实际生活技能和责任感。
2. 继续探索不同类型的拖把,并与学生分享其特点和用途。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拖把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实用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制作活动,展示了良好的合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