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涡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用纺织品洗涤工厂设计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271.50 KB
- 文档页数:27
第一章总则第1.0.1 条洁净厂房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符合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扩建的洁净厂房设计,但不适用于以细菌为控制对象的生物洁净室。
本规范有关防火和疏散、消防设施章节的规定,不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高层洁净厂房和地下洁净厂房的设计。
第1.0.3 条在利用原有建筑进行洁净技术改造时,洁净厂房设计必须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设施。
第1.0.4条洁净厂房设计应为施工安装、维护管理、测试和安全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1.0.5条洁净厂房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的有关要求。
第二章空气洁净度等级第2.0.1条空气洁净度应按表2.0.1规定划分为四个等级。
空气洁净度等级表2.0.1注:对于空气洁净度为100级的洁净室内大于等于5微米尘粒的计算应进行多次采样。
当其多次出现时,方可认为该测试数值是可靠的。
第2.0.2条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验,应以动态条件下测试的尘粒数为依据。
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的测试,应符合附录二规定。
第三章总体设计第一节洁净厂房位置选择和总平面布置第3.1.1条洁净厂房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并经技术经济方案比较后确定:一、应在大气含尘浓度较低,自然环境较好的区域;二、应远离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贮仓、堆场等有严重空气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
如不能远离严重空气污染源时,则应位于其最大频率风向上风侧,或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下风侧;三、应布置在厂区内环境清洁、人流货流不穿越或少穿越的地段。
第3.1.2条对于兼有微振控制要求的洁净厂房的位置选择,应实际测定周围现有振源的振动影响,并应与精密设备、精密仪器仪表允许环境振动值进行分析比较。
第3.1.3条洁净厂房最大频率风向上风侧有烟囱时,洁净厂房与烟囱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烟囱高度的12倍。
无尘车间设计规范要求(最全)跟着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度,我国的公司不单同国内的公司睁开激烈的竞争,而已还要跟外国公司睁开更加广阔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我们此刻的公司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创新,由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计。
而在这类商业环境下,洁净技术将被我们愈来愈重视,由于干净厂房不单能保证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并且对产品的质量、精度、成品率、稳固性等都有明显作用。
一、无尘车间设计的有关政策目标无尘车间设计一定贯彻履行国家的有关政策目标,一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合用、保证质量、节俭环保等要求。
干净厂房设计应为施工安装、测试、维护管理和安全运转创建必需的条件,应切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的有关要求。
二、空气干净度等级无尘车间空气干净度等级的查验,应以动向条件下测试的尘粒数为依照。
干净厂房空气干净度的测试,应切合以下表规定:注:关于空气干净度为 100 级的干净厂房内大于等于 5 微米尘粒的计算应进行多次采样。
以保证测试数值是靠谱的。
三、无尘车间整体设计无尘车间地点的选择,应依据需要、经济等比较后确立:一、应在大气含尘浓度较低,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区;二、应远离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要道以及发散大批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贮仓等有严重空气污染、振动或噪声扰乱的地区。
三、应部署在厂区内环境洁净、人流货流不穿越或少穿越的地段。
四、还有干净厂房最大频次风向上风侧有烟囱时,干净厂房与烟囱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烟囱高度的 12 倍,洁洁厂房与交通干道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50 米。
干净厂房四周应进行绿化,可铺植草坪、栽种对大气含尘农度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树木,并形成绿化小区。
但不得阻碍消防操作。
四、无尘车间噪声控制无尘车间内的噪声等级应切合以下要求:一、动向测试时,干净厂房内的噪声级不该超出65 分贝A。
二、空态测试时,乱流干净厂房的噪声等级不宜大于58 分贝A,层流干净厂房的噪声级不该大于60 分贝 A。
三、无尘车间的平、剖面部署,应试虑噪声控制的要求,其围护结构应有优秀的隔声性能,并宜使各部分开声量相靠近。
公共用纺织品洗涤企业等级评定及服务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洗涤企业等级划分评定及服务的术语和定义、经营场所、管理要求、服务要求、等级划分与标识、评定的方式和依据、评价组织与人员、评定程序、结果应用和动态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公共用纺织品洗涤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13171.2洗衣粉(无磷型)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26396洗涤用品安全技术规范GB/T35744公用纺织品清洗质量要求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SB/T10624洗染业服务经营规范SB/T10625洗染业服务质量要求SB/T11205公共用纺织品清洗服务规范QB/T4529工业洗衣用洗涤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公共用纺织品pubIictextiIes住宿、交通、餐饮、美容美发、洗浴等公共场所使用的各类纺织品,以下统称为布草。
洗涤IaUndry利用洗涤设备、工具,在介质(如水、洗涤剂等)中,对各种公共用纺织品进行洗涤的过程。
脏污区contaminatedarea存放从客户处收集来未清洗的公共用纺织品的场所。
洁净区c1eanarea存放洗涤、烘干、整理后洁净的公共用纺织品的场所。
包装容器packingcontainer用于盛放运送公共用纺织品,无毒、无害、清洁的专用容器(如笼车、包装袋等)。
熨烫ironing运用各种熨烫机具和设备,将洗净后的公共用纺织品经定型处理,去除褶皱,使纺织品线条清楚、挺括美观。
公用纺织品清洗质量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用纺织品的洗涤质量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8424.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相对白度的仪器评定方法GB/T 8630 ?????纺织品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 22800? ???星级旅游饭店用纺织品SB/T 10625 ????洗染业服务质量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乐部、大厦、中心等。
[SB/T 22800—2009,定义3.1]3.3餐饮业? catering services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
[GB/T 4754—2011,H62]公用纺织品洗涤质量应达到SB/T 10625 的要求。
5.2 基本要求5.2.1 白度?白色织物经水洗后在自然光下显示的白度值应大于70。
5.2.2 色牢度有色织物耐水洗色牢度应大于4级;耐干摩擦色牢度应大于4级。
5.2.3 洁净度洁净、无污渍、无异味、无串色、无搭色。
??? 主要包括客房、餐饮、休闲、洗浴等使用的方巾、地巾、面巾、浴巾、浴袍等。
5.3.1 外形??? 织物经水洗后,外形应自然平服,无变形,无皱褶。
颜色均匀、手感应柔软、蓬松。
无拉伤破损。
5.3.2 自然损耗有色巾类洗涤不超过120次(含120次)时不应有断圈、变形、露底、掉色等——枕芯:填充物纤维应松软、分布均匀、透气性好,无纠结块,套装平展、无皱褶。
5.4.2 自然损耗??? 纱支大于40s的全棉床单、被套、枕套洗涤不超过80次(含80次)时不应有断纱、起毛、匹裂、损边等损坏;纱支大于60s的全棉床单、被套洗涤不超过120次(含120次)时不应有断纱、起毛、匹裂、损边等损坏。
5.5 餐饮用纺织品应有损坏。
6 试验方法6.1 公用纺织品白度测定按GB/T 8424.2执行。
服装及家用纺织品工程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目次1 总则 (2)2 基本规定 (3)3 生产设施 (5)3.1一般规定 (5)3.2服装及家用纺织品加工 (5)3.3服装及家用纺织品后处理 (6)3.4消防 (7)3.5安全 (9)3.6职业卫生 (10)4仓储 (11)起草说明 (14)一、起草过程 (14)二、起草单位、起草人员和审查人员 (15)三、术语 (16)四、条文说明 (17)1 总则 (17)2 基本规定 (20)3 生产设施 (25)3.1一般规定 (25)3.2服装及家用纺织品加工 (25)3.3服装及家用纺织品后处理 (27)3.4消防 (28)3.5安全 (29)3.6职业卫生 (31)14仓储 (32)1 总则1.0.1为在服装及家用纺织品工程项目全过程中,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工程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要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服装及家用纺织品工程项目的立项、建设、改造、维修、拆除等应遵守本规范。
1.0.3本规范是服装及家用纺织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技术的基本要求。
当服装及家用纺织品工程项目采用的技术措施与本规范的规定不一致或无相应标准的,应采取合规性判定。
经合规性评估符合本规范功能、性能要求的,应允许使用。
1.0.4服装及家用纺织品工程项目的立项、建设、改造、维修、拆除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22 基本规定2.0.1服装及家用纺织品工程项目的规划立项、建设、改造、维修、拆除应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
2.0.2服装及家用纺织品工程项目建设地点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本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要求。
2.0.3下列地段和地区不应选为厂址:1 发震断层和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及高于9度的地震区;2 有泥石流、流沙、严重滑坡、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3 采矿塌落(错动)区地表界内;4 爆破危险区界限内;5 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6 有严重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影响区;7受海啸或潮涌危害的地区。
洗衣厂生产用水处理和回用一、工程概况本工程设计方案主要解决三个洗涤厂的生产废水和回用问题。
生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清洗剂、纤维、染料、油脂、悬浮物以及色度等,用水总量为每天250m3。
为保护周围环境,响应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三个洗涤厂决定对生产废水进行治理,并100%回用,共同委托北京纬纶华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工程设计方案。
二、废水的水量情况和治理后出水的水质标准1.废水来源、性质及排放量洗涤厂排放的工业生产来源、性质及排放量如下:1) 工厂A:毛巾清洗厂废水,每天生产用水量为50吨,主要污染物为碱、油脂、有机物、悬浮物和色度等。
该废水来源于宾馆和娱乐业的毛巾清洗工序。
采用了高温清洗、消毒然后清水多次漂洗的方式,生产废水温度40-50度,COD含量高,且水质波动大。
2) 工厂B:牛仔裤脱色、洗涤。
每天生产用水量120吨。
废水含较多的的纤维和染料,可生化性不高,BOD5/COD=0.25~0.30。
3)工厂C:每天生产用水量50吨,其余与工厂B相同。
2、废水水质及回用要求根据厂方生产要求,该厂生产废水经治理后达到可生产回用的目的,水质要求达到以下要求:表1:生产废水水质和回用要求备注栏为《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一级排放标准)。
回用标准全部高于该排放标准。
3、设计依据1、工厂生产用水的水质要求(所有水质指标比《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一级排放标准更加严格);2、《工业废水专项污染物处理手册》;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4、《环境工程手册》;5、《水污染防治技术手册》。
4、设计原则1、保证生产废水采用防治措施经过治理后的各项指标达到表1中的回用要求;2、全部废水经处理后达到车间回用的要求,无任何处理前或处理后废水的排放;3、采用目前国内较为成熟、可靠、先进的处理工艺,力求做到全自动控制,运行稳定、操作方便,具有合理性、先进性、优越性和可靠性的原则进行设计。
公用纺织品洗涤工厂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1 范围本要求规定了公用纺织品洗涤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日常生产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本要求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公用纺织品洗涤工厂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以及正常经营公用纺织品洗涤厂的日常生产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466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J 2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T 50353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46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T 13171.1 洗衣粉(含磷型)GB/T 13171.2 洗衣粉(无磷型)QB/T 4529 工业洗衣用洗涤剂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 3840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189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再用水水质GB/T 18921 城市污水再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9923 城市污水再利用 工业用水质GB 50335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16889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14050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029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 25115 工业洗涤机械的安全要求GB 25116 工业洗涤机械的安全要求 四氯乙烯干洗机3 总则3.1为统一公用纺织品洗涤工厂工程设计中落实环境保护要求的技术措施,提高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水平,推进工业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促进洗染发展,制定本规范。
洗涤卫生规范一、范围本标准规定可重复使用纺织品洗涤后的外观指标、细菌指标、采样检测方法及洗涤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为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纺织品洗涤的服务机构。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有害因素WS/T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DB11/307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966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T18204.1~18204.30-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性业接触限值GB18401-2010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三、清洁布草技术要求3.1外观要求:外观整洁、不变形、无破损;无水渍、无污垢、无异物、无异味。
3.2细菌指标洗涤后的布草微生物指标应该达到表1的要求。
表1微生物指标表1细菌指标项目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个/50cm2)致病菌(个/50cm2)≤200cfu/25cm2不得检出不得检出婴幼儿布草还应重点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属检测4.1选址4.1.1洗涤场所附近应无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源;周围环境应无裸露土壤,无积水坑洼。
4.1.2洗涤场所应符合GBZ2.2的要求。
4.2建筑布局4.2.1按照布草洗涤的特点制定整体规划。
布草洗涤的清洗、消毒、整理、存放均应在室内进行,房屋结构应易于保持清洁。
4.2.2合理布局,按布草洗涤流程设置清洁区和污染区。
两区之间应有实际隔离屏障。
4.3给排水4.3.1给排水系统应能适应生产需要,设施应合理有效,保持畅通,有防止污染水源通过排水管道进入洗涤场所的有效措施。
4.3.2污水排放应符合DB11/307和国家的相关规定。
4.4通风取暖设备应保持良好空气流通,空气应从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GBZ2.1和GB/T18883的要求。
1 总则1.0.1 为统一色织及牛仔布工厂设计的技术要求,推进设计工作的规范化,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目的,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生产建设经验和纺织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色织及牛仔布工厂和生产辅助设施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
1.0.3 色织及牛仔布工厂设计应贯彻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纺织行业技术政策。
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节能、环保、安全等技术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资源的综合利用。
1.0.4色织及牛仔布工厂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球经 ball warp将数百根经纱牵引整理,集束成一条绳束,然后卷绕在木质的芯轴上,做成一个纱球的工艺过程。
2.0.2绳状染色 rope dyeing将经纱球上引出的纱条,以绳状的形式,通过染液的浸轧和氧化处理,加工成色纱,并通过圈条机构将绳状色纱有规律地卷绕在储纱桶中,供重新整经时使用。
2.0.3重经 re-beaming将已染好的绳状纱条,重新分开卷绕成色纱经轴的工艺过程。
2.0.4浆纱 warping sizing将色纱经轴上的经纱浸入浆液,压去余液,烘干、分纱,最后按规定长度卷成织轴的工艺过程。
2.0.5整浆联合 series warping and sizing combination色纱分条整经与浆纱的结合。
2.0.6浆染联合 sizing-dyeing range经纱染色与浆纱的结合。
2.0.7纱线染色 yarn dyeing纱线在缸体中浸渍一定周期后完成染色的过程。
主要有绞纱染色、经轴染色和筒子染色。
2.0.8色织 multicolor weaving在织机上按照一定的组织、密度、配色循环和宽度完成经、纬纱的交织,形成机织物的工艺过程。
2.0.9分条整经 sectional warping根据织物组织、配色循环将全幅织物所需经纱数分成若干条带按一定幅宽和长度逐条平行卷绕在整经机滚筒上,然后再将全部条带同时卷绕在织轴上的工艺过程。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条文说明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 总则本规范是全国通用的洁净厂房设计的国家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工业企业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洁净厂房设计。
由于各类工业企业的洁净厂房内生产的产品及其生产工艺各不相同,它们对生产环境控制会有一些特殊要求,本规范不可能将这些要求逐一地进行规定,因此各行业可依据本规范,按各自的特点制定必要的本行业的标准、规定,以利于准确、完整地执行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
3 空气洁净度等级本规范修订过程中,涉及洁净技术的各有关单位、科技人员和专家们都强烈希望“规范应与国际接轨”,为此,本规范修订稿的第3章“空气洁净度等级”拟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14644-1——“洁净室及相关被控环境——第一部分,空气洁净度的分级”,现将该标准中的有关部分摘录如下:3.2 等级级别空气中悬浮粒子洁净度以等级序数N命名。
每一被考虑的粒径D 的最大允许粒子浓度按下式确定:表1列出的空气中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及其相应的大于或等于被考虑的粒径的粒子浓度。
在有争议的情形下,从公式(1)得出的浓度Cn 可作为标准值。
3.3 命名对洁净室或洁净区空气悬浮粒子洁净度的命名应包括:a 等级级别,以“ISO ClassN”表示;b 分级时占用状态;c 由分级公式(1)确定的,被考虑的粒径(含多种尺寸)及相应浓度,被考虑的各粒径在0.1~5μm范围内。
如进行一个以上被考虑粒径的测量时,其较大的粒径(如D2)至少1.5倍于下一较小粒径(如D1)。
即: D2≥1.5D1”4 总体设计4.1 洁净厂房位置选择和总平面布置4.1.1 洁净厂房与其它工业厂房的区别在于洁净厂房内的生产工艺有空气洁净度要求。
因此,设有洁净厂房的工厂厂址宜选在大气含尘浓度较低的地区,如农村、城市远郊、水域之滨等,不宜选择在气候干旱、多风沙地区或有严重空气污染的城市工业区。
公用纺织品洗涤工厂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1 范围本要求规定了公用纺织品洗涤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日常生产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本要求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公用纺织品洗涤工厂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以及正常经营公用纺织品洗涤厂的日常生产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466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J 2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T 50353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46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T 13171.1 洗衣粉(含磷型)GB/T 13171.2 洗衣粉(无磷型)QB/T 4529 工业洗衣用洗涤剂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 3840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189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再用水水质GB/T 18921 城市污水再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9923 城市污水再利用 工业用水质GB 50335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16889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14050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029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 25115 工业洗涤机械的安全要求GB 25116 工业洗涤机械的安全要求 四氯乙烯干洗机3 总则3.1为统一公用纺织品洗涤工厂工程设计中落实环境保护要求的技术措施,提高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水平,推进工业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促进洗染发展,制定本规范。
3.2本规范适用于洗涤工厂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
3.3公用纺织品洗涤工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3.4洗涤工厂设计应贯彻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洗涤技术政策。
3.5洗涤工厂设计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认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确定工程设计方案。
3.6洗涤工厂设计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技术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并应符合节能、环境影响、安全卫生等评估报告的要求。
3.7洗涤工厂设计应采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准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3.8分期建设的洗涤工厂应根据建设规模和发展规划,贯彻统筹兼顾、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的原则。
3.9医疗卫生单位的纺织品洗涤应在专门洗涤厂区、专用洗涤设备进行加工,并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4.1公用纺织品洗涤工厂指对公用的纺织品进行清洗、消毒、烘干、整型等处理的工厂。
4.2公用纺织品(Publich Textiles)指酒店、医院、交通运输等单位使用的各类纺织品,如:床单、毛巾、台布等。
4.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
4.4污染系数某一风向频率与该风向平均风速的比值。
4.5污水回用指将废水或污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系统或生活杂用。
4.6空压利用空气压缩产生动能的一种方式。
4.7固体废弃物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4.8洗涤剂 detergent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具有去污、洁净作用的液态洗涤用品。
4.9集水池 Set the pool集水池的作用是汇集、储存和均衡废水的水质水量。
4.10水泵 water pump指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
4.11调节池 adjusting tank为了使管渠和构筑物正常工作,不受废水高峰流量或浓度变化的影响,需在废水处理设施之前设置调节池。
4.11暖通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指在学科分类中的全称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这三个方面,从功能上说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
5 污染防治设5.1 厂区布置5.1.1 基本规定5.1.1.1 公用纺织品洗涤工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应符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要求。
污染治理应采用可靠、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应与资源利用相结合,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5.1.1.2 公用纺织品洗涤工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应根据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意见具体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保证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排放标准,并符合总量的要求。
5.1.1.3 在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过程中,应对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一并治理。
5.1.1.4 新建项目的环保设施及其它污染防治措施的能力应适应主题工程的需要,并应留有适当的余地。
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对原有工程的污染防治设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5.1.1.5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应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建设项目各工作阶段均应有相应的环境保护设计(或分析)内容,并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建设项目各工作阶段环境保护设计(或分析)内容表5.1.2 总平面布置5.1.2.1 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 总平面布置应在规划基础上根据生产要求和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合理确定厂区建(构)筑物、堆场、道路运输、工程管线、绿化等设施的平面及竖向关系。
b) 总平面布置宜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可按功能模块进行布置。
产生污染源的车间或场所应位于厂区、生活区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c) 总平面布置应满足生产要求,各辅助和附属设施应靠近所服务的部门或车间。
d) 厂区建(构)筑物宜合并,组合成联合厂房。
e) 预留发展用地应合理规划。
近期建设项目应集中布置,并应给后期工程和生产联系创造良好条件。
5.1.2.2 厂房应布置在地势平坦,地质均匀的地段,并应综合与其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交通运输和工程管线敷设等因索确定。
5.1.2.3 将主出入口及主大门布置在临近主干道附近,有利车辆进出。
5.1.2.4 将锅炉房布置在离居民点较远的地段,并将锅炉房和洗涤工厂隔离。
5.1.2.5 在厂界周围布置绿化带,削减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5.1.2.6 动力设施和辅助建(构)筑物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锅炉房(煤厂、灰场)应布置在厂区边缘,并应处在厂区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采用燃油、燃气锅炉的储罐区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
b)高压配电站宜结合进线方向在厂区独立设置,也可建在车间附房内。
多层厂房宜布置在底层。
c)空压站宜靠近负荷中心,布置在散发烟尘场所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下风侧,并应做好防躁声、防震动等措施。
空压站应满足通风和采光的要求。
d)给水建(构)筑物应集中布置。
e)机修、电修辅助生产部门可集中布置,附近宜有堆场。
f)汽车库、停车场的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的规定。
5.1.2.7行政管理建筑物应布置在厂前区。
厂前区布置应与城镇规划、周围建筑、城镇干道和厂区道路相协调。
5.1.2.8生活区应单独布置。
集体宿舍和行政管理布置在同一区域时,应相对独立。
生活区宜有员工活动场地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
5.1.3 竖向设计5.1.3.1竖向设计应根据厂址自然地形条件、工程地质、生产工艺、运输方式、雨水排除及土石方量平衡等因素,确定各建(构)筑物场地标高。
5.1.3.2洗涤工厂的竖向设计宜采用平坡式。
地形复杂地段也可采用台阶式,台阶的划分宜与功能分区一致。
5.1.3.3厂区标高应与厂外建筑设施和道路标高协调一致,并应高于厂址的常年洪(潮、涝)水水位。
5.1.3.4主厂房和主要辅助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应高出室外场地设计标高。
5.1.4 厂区管线5.1.4.1厂区管线布置应满足生产、施工、检修和安全生产要求。
5.1.4.2管线应平行或垂直于建筑物、道路中心线布置。
干管(线)应布置在靠近负荷中心及连接支管(线)较多一侧。
5.1.4.3厂区主要道路地下不宜布置管线。
主要道路上方净空高度4.5m以内,不应有架空管线。
5.1.4.4管线敷设方式应根据管线性质、自然条件、管理维护及工艺要求确定采用直埋、管沟和架空方式。
5.1.4.5厂区管线布置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的规定。
5.1.5 厂区道路5.1.5.1厂区道路布置应满足生产、交通运输、消防、管线和绿化布置等要求。
人行道应结合人流路线和厂区道路统一进行布置。
5.1.5.2厂区道路宜采用正交和环行布置,干道宜与主要建筑物平行,主厂房周围宜设环行道路。
5.1.5.3装卸区和厂区边缘尽头路,应根据通过的最大车型设回车场。
5.1.5.4道路标高和坡度应满足运输要求,并应与厂区土石方工程量、竖向设计相协调。
5.1.5.5道路等级及其技术指标应综合工厂规模、道路类别、使用要求和交通流量等因素确定。
5.1.5.6厂区道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的规定。
5.1.6 总图技术经济指标5.1.6.1 总图设计宜采用下列技术经济指标:厂区占地面积(m2);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m2);固定堆场占地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厂区道路占地面积(m2);绿化占地面积(m2);土石方工程量( m3);建筑系数(%);绿地率(%)。
5.1.6.2总图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的规定执行。
5.2 建筑要求5.2.1建筑、结构设计应满足生产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结构、防火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的规定。
5.2.2建筑、结构设计应采用成熟、可靠的建筑结构形式、新材料和新技术。
5.2.3地震区的建筑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不应采用体形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5.2.4厂房的建筑结构形式应综合建厂地区的建设条件、地形、地质、气象、地震设防和采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可采用单层、多层、无窗或其他形式的厂房。
5.2.5厂房建筑平面和内部空间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并应流程合理、方便操作、有利设备安装和空调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