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380.50 KB
- 文档页数:5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城市化是我国现在的进程,城市是我们每个人都热衷的地方,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城市知识。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地理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河谷地区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城市举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例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地、文化区联系、环境优美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工业区联系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高一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归纳高一地理的重要知识点梳理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方面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1、农业基础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
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
(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_”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嘿呀!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好好总结一下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的知识点呢!
首先,咱们得说说“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个重要的部分呀!城市可不是随便乱长的哟!它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等等不同的功能分区。
商业区呢,一般都在市中心或者交通特别便利的地方,哎呀呀,那可热闹啦,人来人往,店铺林立!住宅区又分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低级住宅区可能就稍微差一些啦。
工业区呢,通常会在城市的边缘,为了减少对市区的污染呀!
接下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也很关键呢!城市是有等级之分的哇,像大城市服务种类多、级别高,能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比如高端医疗、大型文化活动啥的。
小城市就相对少一些啦。
而且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广,数量越少;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数量越多哟!
再说说“城市化”吧!哇,这可是个大趋势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呢,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等。
哎呀呀,这可让人头疼!
还有“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同心圆模式就像一圈一圈的,中心是商业区;扇形模式呢,是沿着交通线像扇子一样展开;多核心模式就是有多个中心啦。
怎么样,同学们,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重要呀?一定要好好记住哟!。
课题:城市空间结构第2课时教案编号014 备课人徐进芬使用时间2012-04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区位这个概念,了解自然、经济、社会、政治区位对城市的影响;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2·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市政服务用地分布特点。
3·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4·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
2·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地理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2·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3·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过程中,认识到因地制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提高学生探索城市规划的兴趣。
4·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结构思想。
教学重点城市功能区教学难点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学案导学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情景·问题·感悟]泉城路是济南相城东西两条轴线之一,是老城中最重要的商业街区。
在一些老济南人眼里,泉城路鼎盛时期在20世纪30~40年代。
当时这条老商业街上店辅林立,众多老字号如日中天,几乎集中了济南的所有商业巨头。
新泉城路长1570米,宽50米,属于省城最大的一条商业街,百货大楼、贵和购物中心、贵和商厦、三联等许多大商场以及众多经营商店、专卖店都落记户在此,泉城路将成为省城商场最多最集中的商业街。
在第二次拍卖过程中,商用房购买价格最高达到了2.88万元/平方米的天价,可谓“黄金价格”。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1概念: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2城市区位分析:自然地理区位(相对稳定):(1)地形:温带——平原,热带——高原,山区——河谷或开阔低地(2)气候:降水适中(沿海地区)和气温适中(中地位地区)(3)河流:沿河设城,河流交汇处或河口水运的起点或重点社会经济区位(不是一成不变的)(1)资源:矿产(2)交通运输:武汉,徐州(3)政治:首都:雅典,罗马城,西安,洛阳,杭州新首都:华盛顿,堪培拉,巴西利亚,伊斯兰堡(4)旅游(5)科技(经济)(6)宗教: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7)军事:嘉峪关市3日本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原因:山多平原少、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资源匮乏多进口、海岸线曲折多海湾港口易于贸易4城市的区位选择考虑因素:地质(避开灾害多发区,考虑地基承载力),地形(平原),河流(码头建在河的凹岸处),注意环境保护5城市地域形态(区位因素影响城市形态):集中式(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组团式(用地分散,交通联系不方便,投资较大)条带式,放射式6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P307中心商务区的特点:建筑高大密集、经济活动最为频繁、内部分区明显、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交通通达度高8西方城市结构学说: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P32\339中心地是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其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的。
10一个地区城镇的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城镇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商业因素、行政因素、交通因素的影响。
11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六边形数目大,低级中心地反之(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低级中心地3倍)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体系(相同级别的中心地服务范围彼此独立排斥)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中不断上升(衡量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2城市化的意义P363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备课教案范文教案标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常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城市发展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难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解释和理解。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题1. 通过展示一些城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内部的不同空间结构;2. 提问:你们认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哪些特点?Step 2 知识讲解1. 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点,包括:a. 城市的节点与联系:城市中心是城市的核心节点,各个功能区通过道路网进行联系;b. 功能划分:城市内部区域按功能划分成商业、居住、工业等不同区域;c. 地价和租金: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地价和租金差异较大,反映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2. 解释常见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a. 单中心结构:城市由一个中心核心区向外发展,呈放射状分布;b. 多中心结构:城市内存在多个中心,各个中心区域之间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和发展;c. 环形结构:城市内部形成环状结构,中心核心区周围各个环状功能区域的发展;d. 网格状结构:城市内部形成网格状的功能区域,交通便利,各个区域的发展相对均衡。
Step 3 学生讨论1. 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讨论并制定一份调查问卷,调查本地区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2. 学生讨论和分享调查结果,与全班共同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实际情况。
Step 4 小结与延伸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如何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相互影响;3. 提示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变化。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课堂提问和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和记忆;2. 调查问卷:评估学生调查本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特点及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特点及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和研究。
2.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内容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指城市内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它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最基本形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可分为:单中心型、双中心型、多中心型、辐射型和不规则型等。
1.单中心型:即城市内只有一个中心区,其他功能区呈半径向分散状分布。
2.双中心型:即城市内有两个相对独立的中心区,呈两个半径向分散分布的形式。
3.多中心型:即城市内有多个相对独立的中心区,呈多个半径向分散分布的形式。
4.辐射型:即城市内有一个中心区,其他功能区呈放射状分散分布的形式。
5.不规则型:即城市内内部空间分布不规则,缺乏中心性。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1.功能分区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形成了多层次的功能空间体系。
2.城市空间流动性城市内部空间分布结构与空间连通性都对流动性产生影响,交通、人流、物流的流畅性与城市的发展、竞争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3.城市空间的层次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体现了城市空间的层级结构,即各种不同功能区的相对等级关系。
4.阶段性与动态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其发展历程和演化趋势也是不同阶段的产物。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城市历史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内部空间的结构。
2.政策与规划城市空间利用规划是指国家、地区、城市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同类型用地,按一定的比例和关系进行布局和规范,从而形成城市内不同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
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城市功能区类型并能够举例说明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对功能分区的影响。
2.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德育目标:1.认识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城市,理解三大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合理规划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教学重点:1.城市三种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教学难点: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城市功能区1.形成原因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不同,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______________,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2.住宅区1.地位:是城市最基本的____________,也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__________。
___________前;居住区与工业区混杂在一起2.分化过程___________后;工厂集中,住宅相互聚拢3.发展趋势⑴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⑵在位置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________________的状况。
同时,低级住宅区往往与___________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___________相联系。
在一些特大城市,兴建了________________。
注意:工业化的实现和交通的发展是形成住宅区的主要原因,它也是推动住宅区分化的重要原因。
3.工业区1.形成:市区内部工业相互聚集形成成片的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加强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_,拓宽原有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
3.区位特点⑴不断向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思考:为什么?提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⑵趋向于沿主要_________________分布。
思考:为什么?提示:工业生产中产生了大量的运输需求。
4.商业区1.特点:占地____________,大多呈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区位:多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城市_______________最繁忙的地方 人口数量的______________差别很大建筑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心商务区 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在水平方向上,特 征 最中心处以________为主;垂直方向一般来说,零售店多在___________,而办公室多在______________,中间多为一般商业活动占用思考:为什么叫中心商务区,而不叫中心商业区?提示:中心商务区兼有商业职能和服务职能。
⑴为何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它有哪些商业活动和服务机构?等级如何?反映中心商务区哪些特点?⑵当地城镇的大型商场、高级酒店等分别在什么地方?为什么?⑶为何中心商务区昼夜人口数量差别大?思维基点:⑴和⑵城市中心往往是大部分交通干线的会合处,公交线路交叉最多,交通便捷度最好,可带来大量消费人口,具备市级商业中心的条件,无论从中心地等级还是所出售的商品等级或服务等级都是全市最高的,服务范围遍及全市。
中心商务区的商业活动机构有:大型商场、购物中心、专业化高级豪华旅馆和饭店、娱乐和文化设施等。
由此可看出,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最繁忙之地。
⑶白天来看中心商务区购物和办事的人多,热闹非凡,而晚上,办公机构下班,商店关门,人流明显减少,甚至空无一人。
这与两种原因有关:①来市中心上班、购物和办事的人们都不入住市中心,而是住在离市中心较远的住宅区内。
这与城市功能分区有关。
②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如巴黎市,白天人们从郊区赶往市中心上班,晚上回到郊区居住。
这与城市中心地价高、环境污染严重有关。
但是,有些CBD 的人口昼夜差别不大,如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些街区,白天人车川流不息,夜晚歌舞升平,成为“不夜城”。
[思想·方法·技巧]用对比分析法分析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的不同特点。
思维激活……例:有关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 )①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 ②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 ③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 ④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思维误区警示]1. 各功能分区为避免绝对化,某一功能分区当中往往存在其他土地利用方式。
2.城市的最中心处,大厦的底层租金最高,是零售活动区,而不是高级办公区。
3.工厂外迁除经济因素外,市区环境恶化也是重要原因2.3 城市空间结构一、单项选择题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 ( )A.城市规划的需要限于B.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聚集C.交通条件的发展D.人口的消费需要2.主要呈团块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商业区B.住宅区C.行政区D.工业区3.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文教区4.下图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人口数量变化特点的是 ( )5.现代北京市围绕故宫一带的城市中心是什么功能区A.商业区B.住宅区C.行政区D.工业区6.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 ( )A.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B.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C.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D.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7.对市中心的土地付租能力最高与最低的城市功能活动分别是 ( )A.商业和工业B.商业和住宅C.住宅和工业D.工业和住宅8.有关城市商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商业区占城市用地面积的比重较小,大多呈点状或块状分布B.商业区的经济活动繁忙程度仅次于工业区C.影响商业区营业额的直接因素是交通通达性D.影响商业区的高层建筑物,其中低层主要是商业活动场所9.右图为城市地域结构的一种模式,对该模式及其内容的正确论述是 ( )A.该图为同心圆模式B.该图为多核心模式C.1为住宅区,3为商务区,4为工业区D.1为商务区,3为低级住宅区,5为高级住宅区10.北京城以古代皇宫为中心,并以皇宫为中心形成一条南北向中轴线。
其他重要建筑则沿中轴线排列。
这种城市格局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大?A.地形B.地域文化C.气候D.宗教11.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B.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C.工业区、教育区、行政区D.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12.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原因是( )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②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③市区交通拥堵 ④为了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3.下列关于功能分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职能,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B.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和购物,城市功能分区将越来越不明显C.城市是在集市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所以商业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土利用方式D.工业企业相互集聚,可以获得更好的效益,所以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分布越来越向城市中心区靠近14.工业用地对交通的考虑,不包括( )A.与生活区之间的便利联系B.沿交通干线分布以降低成本C.钢铁、水泥等部门的交通运费高,故钢铁厂、水泥厂多选择交便捷的区的区位布局D.占地大的工业区距住宅区近些二、综合题15.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 )A.规模的大小B.重要的程度C.付出租金的高低D.由政府的决策(2)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其中主要的是(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 ④企业的支付能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市中心应为图中A 、B 、C 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 ___区,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____ _____,故租金最 。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图中的 。
(4)图中B 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 _区,16.下表显示的是西方某城市主要房屋组别以收入级别计的住户百分比分布。
出租公屋和居屋同为公共房屋,前者为出租,后者则为廉价出售单位。
读表回答有关问题:住在公共房屋的总住户为 ,占该城市住房总户数的百分比为 。
1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商业支付地租能力的线段是 表示工业支付地租能力的线段是(2)图中表示住宅的是 区 ,表示工业的是 区(3由上图可知,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 的影响最大,对 的影响次之。
(4)1999年,北京王府井又扩建、改建、增建商厦多座,试用商业区位原则分析其中的道理。
18.图12为“某中等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市用地类型中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__用地。
(2)商业用地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城市的拓展,工业用地将向城市__________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