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300讲全集
- 格式:doc
- 大小:355.50 KB
- 文档页数:83
百家讲坛论语于丹全集1、百善孝为先,孝为行、敬为心。
2、父母付出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对子女的提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性,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是美德。
3、道理本身就是什么不关键,但表达方式很关键;最近的人最受伤严禁。
4、对父母要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顺者为孝;真正爱父母就是要尊重和包容他所有的习惯。
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6、真正的孝敬,更重要的是弘扬父母之志。
7、父母之年、不容无人知晓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8、有一种至深的悲怆,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
1、搞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回去解决缺憾。
2、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3、没道德约束的坚强就是世界上最小的灾害;坚强有时候就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自信心与镇静。
4、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心灵的勇敢。
5、君子泰而不恃、小人骄而不泰;不容并无傲骨、不容存有豪气;君子之恃,自豪的就是内心的风骨。
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人生非常有限,把非常有限的情感回到最必须采用的地方。
3、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4、非爱犯罪行为——以快乐的名义,对最为亲近的人展开的非爱性劫掠。
5、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保有。
6、在其位、求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世界上不失锦上添花,只失雪中送炭。
7、慎于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言寡尤、行寡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修己以敬——修练自己,维持细致谦卑的态度;修己以安人——修练自己以安顿别人。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
1、以诚待人、言而有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信誉是你行走于世最基础的保障。
3、人之后生也的直、罔之生也幸而宽免:君子人生顺达,而小人的人生也可能将免遭祸害,但只是九死一生而已。
4、信誉对每一个人来讲,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人品的高下,诚信是一块试金石。
《论语》选读四年级上学期学而篇第一1.子曰(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2)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3),不亦君子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3)愠:音yùn,恼怒,怨恨。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1),而好犯上者,鲜(2)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3),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1)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2)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3)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子曰:“巧言令色(1),鲜矣仁。
”【注释】(1)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检查、察看。
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论语三百讲》第181讲崇德辩惑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论语·颜渊第十二》【译】子张请教如何增进德行与辨别迷惑。
孔子说,以忠诚信实为原则,认真实践该做的事,这样就能增进德行。
喜爱一个人希望他活久一点,厌恶他的时候又希望他早些死去,既要他生又要他死,这样就是迷惑。
这段话有它特别的价值,“崇德”就是增进德行,“辨惑”就代表你年纪慢慢大了,碰到人生的迷惑你要怎么分辨,就是尽量不要让自己陷入迷惑。
孔子多次提到主忠信,代表以忠信为做人处事的原则。
“忠”就是尽己之谓忠,我自己尽心尽力把事做好,代表行动真诚,付诸实践。
“信”代表说话算话,忠信是一种很好的品质。
孔子谈到增进德行就两方面:以忠信为做人处事的根本,然后看到该做的事我就做。
学习儒家绝对不是光讲理性的,我们前面也看过了孔子经常哭,只要看到别人有什么丧事发生,有悲哀的事发生,他很容易同情别人。
而且他哭了之后,这一天他就不再唱歌,代表他有时候情绪会延续发展,不过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所以《论语》里面有很多话值得我们去思考。
第182讲名实相符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第十二》【译】齐景公询问孔子政治的做法。
孔子回答说,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
齐景公说,说得对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
就算粮食很多,我有办法吃到吗?齐景公询问孔子说政治该怎么做,你是学者专家。
孔子说的话我们今天听起来会觉得很容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国君要像国君。
这第一个国君是现实上你是国君,这是事实,你要像国君所像的那样。
第二个国君是理想,儒家很喜欢提尧跟舜做理想。
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就要知道说话的一种方式,他在表达国君要像理想的国君,大臣要像理想的大臣,做父亲的要像一个理想的父亲,做子女的要像理想的子女。
《论语》十二章讲义《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 20 篇 492 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其中的十二章。
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章主要讲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学而时习之”,强调了学习之后要按时温习,这样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获得新的体会和感悟,内心也会因此感到愉悦。
“有朋自远方来”,则表达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学问,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人不知而不愠”,说的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这是君子的修养。
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并时常复习巩固。
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当我们的才华和努力不被他人认可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怨天尤人。
第二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里提到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这种自我反思的精神对于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工作中,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在人际交往中,要守诚信,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对于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也要不断复习和实践。
第三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四十岁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晓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越出规矩。
这告诉我们,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任务,我们要在不同的年龄段,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能力。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是儒家学派重要著作之一。
它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门徒所撰,讲述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并将这些思想传承下去。
下面是《论语》的全文。
第一章:学而篇谨遵尊敬,不敢忘怀。
至于饮食,衣服,无不恭敬。
朝以问道,暮以讲义,不厌诲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友谋而不专乎道谋而不诚乎已可矣。
”第二章: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第三章:八佾篇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四章:里仁篇子曰:“里仁之余,民免而无耻。
里仁之余,邦必兴。
”第五章:公冶长篇公冶长,问政。
子曰:“树不必修,无过於阴几而已。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半。
修之於国,其德乃旅。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无所不备。
”第六章:雍也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第七章: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童蒙之时,衣敝而好古,习俗一成而不易,能以侨维,不能以动易,吾不知所以然。
”第八章:泰伯篇泰伯启,与他人交涉不愧。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九章:里鉴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第十章:先进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第十一章:学到老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十二章:西泠子篇子曰:“志士恒志也,不矜不伐,不悔不求,得道者兼容天下。
”第十三章:公山弗扰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十四章:雯雯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第十五章:阳货篇阳货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曾有过於孔子者。
”由此,可知孔子之博学多才。
第十六章:德行篇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第十七章:颜渊篇颜渊问在学过何事?子曰:“多闻则其深,着力则其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论语》选读“仁”篇(一)【原文】樊迟①问仁②。
子曰:“爱人。
”问知③。
子曰:“知人④。
”(《颜渊》第一二·二二)【翻译】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二)【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①,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②。
”(《颜渊》第一二·一六)【翻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
”(三)【原文】子曰:“仁远乎哉①?我欲②仁,斯仁至矣。
”《述而》第七·三0)【翻译】孔子说:“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
”(四)【原文】子曰:“里①仁为美。
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里仁》第四·一)【翻译】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五)【原文】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①,执事敬②,与人忠③。
虽之④夷狄⑤,不可弃也。
【翻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六)【原文】子曰:“当①仁,不让于师②。
”(《卫灵公》第一五·三六)【翻译】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七)【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卫灵公》第一五·三六)【翻译】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掌控好人的喜好和厌恶之情。
”(八)【原文】子曰:“巧言①令色②,鲜③矣仁!”(《学而》第一·三)【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一)【原文】子曰:“君子怀①德②,小人怀土③;君子怀刑④。
小人怀惠⑤。
”(《里仁》第四·一一)【翻译】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二)【原文】子曰:“君子喻①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
论语三百讲9《论语三百讲》第241讲君子与小人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一个人懂得自我要求的话,他的生命就会每天进步;相反的一个人总是要求别人,而他自己完全原地踏步,他周围的人都因为他的要求而改善了,他自己本身还是一样,到最后才发现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孔子说,君子自重而不与人争斗,合群而不成帮结派。
“矜”代表自重,不与别人争,别人要争的话我就让,代表我很自重。
如果你不自重的话,别人争我也争打成一团。
“群而不党”是指我跟别人合群绝不成帮结派,这个世界上最怕党同伐异。
比如一个帮派的人就只谋求自己的利益,别人跟他不一样就去批评他,尤其在学术界更是如此。
学者的特色就在于有独立的人格,坚持自己的原则。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操守不好,就漠视他的话。
这段话的意思是听一个人说话要尽量客观,不要先认定这个人怎么样。
同样,他话说得好也不要太高兴,就认为这个人是个人才,且慢判断,要再做进一步的观察。
第242讲终身行之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子贡请教有没有一个字,可以让人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应该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一切,就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比较容易用在自己同宗的,同乡的里面,超过这个范围之后,对于不认识的一般人或是外国人,你也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才是真正的修养,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这段话所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天下每一个人都在内的,就这个意义上看,这八个字确实有儒家的精神,而且在全世界都说出来也算是一条光明正大的人生正路。
儒学入门300讲1. 儒学的起源与发展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春秋时期的中国。
它以孔子为代表,通过论述人性、伦理道德、政治治理等方面的问题,旨在培养君子和治理社会。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儒家提倡“仁爱”、“忠诚”、“孝顺”等伦理观念,并倡导君主立国、礼仪之邦。
2. 儒学经典书籍儒学经典书籍是研究儒学的重要资料。
其中最重要的三部经典是《论语》、《大学》和《中庸》。
•《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籍。
它包含了孔子对于道德、教育、政治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和言论,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大学》是一本关于教育和修身养性的书籍。
它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原则,并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重要思想。
•《中庸》是一本讲述中道思想的书籍。
它强调了人的行为应该符合中庸之道,既不过分偏激,也不过分放纵。
3. 儒学的核心思想儒学的核心思想包括仁、礼、义、智、信五个方面。
•仁是儒学的核心价值观。
它指的是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以及为他人着想。
儒家认为,只有通过培养仁爱之心,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与安定。
•礼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强调礼仪之邦的理念,认为通过遵循礼仪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品德。
•义指的是对于道义准则的遵守和奉献精神。
儒家主张在面对利益冲突时应该坚持正义和公平。
•智是指智慧和才能。
儒家认为通过学习和修养可以培养自己的智慧,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信指的是诚实和守信用。
儒家认为诚信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基石,只有通过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4. 儒学与现代社会儒学虽然起源于古代,但其价值观和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当代社会,儒学对于个人修养、家庭伦理、社会治理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在个人修养方面,儒学提倡培养仁爱之心,注重道德修养。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价值观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
•在家庭伦理方面,儒学强调孝顺和家庭和谐。
傅佩荣的《论语300讲》笔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孔子思想与言行:在《论语》中,孔子的思想与言行得到了最完整的记载。
傅佩荣通过讲解孔子的思想,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孔子的智慧和思想体系。
2. 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傅佩荣的讲解,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
3. 孔子的道德观: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通过傅佩荣的讲解,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这些道德观的具体含义和内涵,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这些道德观。
4. 《论语》中的智慧:通过讲解《论语》中的一些经典语句,傅佩荣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保持心态平和等方面的智慧。
5. 孔子的影响与现代意义: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傅佩荣的讲解,读者可以了解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包括在企业管理、家庭教育、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应用。
总之,傅佩荣的《论语300讲》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教育理念、道德观等方面的内容,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孔子的智慧。
《论语》带拼音完整版《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它涵盖了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道德、伦理、政治、教育、修身等,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准确地诵读和理解《论语》,我们提供了带拼音的完整版。
这样一来,无论是年幼的学童,还是对古汉语读音不太熟悉的读者,都能够更加顺畅地阅读这部经典之作。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xué ér shí xí zhī ,bú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fāng lái ,bú yì lè hū ?rén bù zhī ér bù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这开篇的一句,就传达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待他人不理解时应有的态度。
学习要时常温习,朋友远道而来是一件快乐的事,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这才是君子的风范。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ù zhōng hū ?yǔ péngyǒu jiāo ér bù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提醒我们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wēn gù ér zhī xīn ,kě yǐ wéi shīyǐ 。
傅佩荣论语三百讲(1300讲)[汇编]第一讲:开篇——走进《论语》的世界《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历经千年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今天,我们开始踏上学习《论语》的旅程,一起领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教诲。
在这三百讲中,我们将逐一解读《论语》的每一个章节,探寻儒家思想的精髓。
第二讲:学而篇(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乐趣。
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温习,将儒家思想融入日常生活,这样才能体会到学习的真正乐趣。
第三讲:学而篇(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是人生路上的知己,远方的朋友来访,怎能不让人感到快乐?这一讲,我们将探讨友谊的价值,以及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践行儒家理念。
第四讲:学而篇(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面对他人的误解和无知,我们能否保持平和的心态?这一讲,我们将学习如何做到“人不知而不愠”,成为一名真正的君子。
第五讲:为政篇(一)——吾日三省吾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前提。
每天反省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为政。
这一讲,我们将探讨如何践行“吾日三省吾身”。
……第两百九十八讲:尧曰篇(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在《论语》的倒数第二讲,我们再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是儒家学者应有的学习态度。
第两百九十九讲:尧曰篇(三)——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在这一讲,我们探讨君子的行为准则。
成德为行,日用而不觉,这是儒家思想对君子的最高要求。
第三百讲:——传承儒家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傅佩荣论语三百讲(1300讲)[汇编]第六讲:为政篇(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在政治领域,道德的引领力量是巨大的。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就像北辰指引方向一样,领导者应以德行引领民众。
这一讲,我们将探讨如何将德治理念运用到现代政治生活中。
第七讲:八佾篇(一)——礼之用,和为贵礼,是人际交往的规范,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在这一讲,我们将探讨礼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和为贵”的原则。
第1 课:学习的真相——你想知道孔子的课堂是怎样的吗? (1)第2 课:吾日三省吾身-如何有所成就?? (2)第3 课:如何做人——孝悌信爱 (3)第4 课:何以为信——如何树威信?如何面对错误? (4)第5 课:孔子的财富观——被曲解太多的孔子思想和智慧 (5)第6 课: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治国,社会是个大家庭!......................................................6-8 第7 课:五十而知天命——孔子的使命是什么? (9)第8 课:六十而耳顺真的是能听见不同意见的意思吗? (10)第9 课:不懂就问还是不懂装懂?.......................................................................................11-14 第10 课:一心想求官的孔子为何拒绝当官?...........................................................................15-16 第11 课:“信”有多重要——如何让别人信任你?..................................................................17-19 第12 课:何为仁?何为礼? (20)第13 课:面对邪恶,你是平静如水还是出手制止? (21)第14 课:富贵于孔子如浮云吗?..........................................................................................22-23 第15 课:关于生死,孔子如何看待?....................................................................................24-26 第16 课:言与行孔子如何看待? (27)第17 课:做人做事的根本是什么?——有德之人必得天佑! (28)第18 课:何为刚?何为君子之道?.......................................................................................29-30 第19 课:求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孔子达到了吗?..................................................................31-33 第20 课:谁的死让孔子大呼“吾道穷矣”?...........................................................................34-36 第21 课:对于鬼神,孔子是什么态度? (37)第22 课:中国人为何不求回报先讲付出? (38)第23 课:成人达己——看孔子和老子如何说?........................................................................39-43 第24 课:孔子也要不断总结和反省....................................................................................44-45 第25 课:周公入梦对于孔子意味着什么? (46)第26 课:孔子——用我我就发挥所处,不用我就乘桴浮于海,你赞成吗?....................................47-48 第27 课:先问利益还是先问是非对错?? (49)第28 课:何为子不语“怪力乱神”? (50)第29 课:天生德于予——当你遇到危难时,你是否有精神上的强大力量? (51)第30 课:三人行必有我师...................................................................................................52-53 第31 课:你是君子吗?......................................................................................................54-55 第32 课:明哲保身独善其身从何而来??...........................................................................56-57 第33 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难道是别操心别人的事? (58)第34 课:什么样的人才是圣人?和社会地位有关吗?和富贵贫贱有关吗?和能力有关吗?……………59-60第35 课:孔子对待学习持什么态度? (61)第36 课:凤鸟、河图到底象征着什么? (62)第37 课:孔子为何提倡“功亏一篑”?.................................................................................63-64 第38 课:孔子的中庸之道...................................................................................................65-66 第39 课:坚持原则的孔子——是非善恶高于私情 (67)第40 课:孔子如何推荐自己的学生?....................................................................................68-69 第41 课:君子坦荡无忧无惧................................................................................................70-71 第42 课:天命信仰建立四海兄弟情....................................................................................72-73 第43 课:两千年的误会......“三纲”真的源于孔子吗?............................................................74-75 第44 课:什么叫做君子成人之美? (76)第45 课:作为执政者,该如何对待盗贼?..............................................................................77-78 第46 课:孔子难道真的不重视农业生产吗?...........................................................................79-80 第47 课:哪三件事是政府最应该重视的? (81)第48 课:都说“家和万事兴”,什么叫做“和” (82)第49 课:好好先生 (83)第50 课:到底如何评价管仲................................................................................................84-86 第51 课:谁最了解孔子? (87)第52 课:君子修己以安人...................................................................................................88-89 第53 课:有没有比生命更珍贵的 (90)第54 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1)第55 课:君子多反省小人多怨人 (92)第56 课:面对大众你是随波逐流还是独立思考? (93)第57 课:人能不能借传播真理而谋取名利? (94)第58课:孔子惜字如金 (95)第59 课:儒家与到家本质区别是什么?.................................................................................96-97 第60 课:君子与小人的天命观有何不同?..............................................................................98-99 第61 课:中国古代隐士文化与孔子对待隐士的态度..................................................................100-101 第62 课:礼仪的实质是什么? (102)第63 课:孔子的宇宙观......................................................................................................103-104 第64 课:从丧家之犬走向圣人.............................................................................................105-106 第65 课:饮食们对孔子的评价.............................................................................................107-108 第66 课:孔子被批不配做老师.............................................................................................109-110 第67 课:国家有难,你会怎么做? (111)第68 课:学习和当官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 (112)第69 课:作为审讯罪犯的官员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情审讯罪犯 (113)第70 课:千古谜团——孔子的老师是谁? (114)第71 课:孔子思想的来源——尧舜禹之道 (115)第72 课:孔子的思想来源——商汤之道 (116)第73 课:周武王之道又是什么?——这都是古人给予我们的智慧 (117)第74 课:周朝之道如何政令同行,大得人心? (118)第75 课:知命、知礼、知言——孔子最重视的三点 (119)第76 课:中国人的信仰…………………………………………………………………………………………120-122 第77 课:儒学思想的另一个思想家——孟子…………………………………………………………………123-128 第78 课:墨家与儒家的PK ……………………………………………………………………………………129-133 第79 课:揭秘中庸之道的大智慧……………………………………………………………………………134-135 第80 课:孔子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的利弊…………………………………………………………………136-142 第81 课:成功之后你还追求什么?……………………………………………………………………………143-145第1课:学习的真相——你想知道孔子的课堂是怎样的吗?zǐ子yuē曰:“xué学ér而shí时xí习zhī之,bú不yì亦yuè说hū乎?yǒu有pénɡ朋zì自yuǎn远fānɡ方lái来,bù不yì亦lè乐hū乎?rén人bù不zhī知ér而bù不yùn愠,bù不yì亦jūn君zǐ子hū乎?”kǒnɡ孔zǐ子shuō说:“xué学xí习bìnɡ并shí时chánɡ常fù复xí习、liàn练xí习、shí实jiàn践,bù不shì是hěn很kuài快lè乐de的shì事qínɡ情mɑ吗?yǒu有pénɡ朋yǒu友zì自yuǎn远fānɡ方ér而lái来,bù不shì是hěn很kuài快lè乐de的shì事qínɡ情mɑ吗?bié别rén人bù不zhī知dào道wǒ我、bù不lǐ理jiě解wǒ我,wǒ我yě也bù不nǎo恼nù怒,zhè这nán难dào道bù不shì是jūn君zǐ子mɑ吗?dì第2kè课:wú吾rì日sān三shěnɡ省wú吾shēn身——rú如hé何yǒu有suǒ所chénɡ成jiù就??zēnɡ曾zǐ子yuē曰:“wú吾rì日sān三xǐng省wú吾shēn身,wéi为rén人móu谋ér而bù不zhōnɡ忠hū乎?yǔ与pénɡ朋yǒu友jiāo交ér而bù不xìn信hū乎?chuán传bù不xí习hū乎?”wǒ我měi每tiān天fǎn反xǐnɡ省zì自jǐ己sān三cì次:wéi为rén人móu谋shì事,shì是bù不shi是ɡòu够zhōnɡ忠chénɡ诚ne呢?yǔ与pénɡ朋yǒu友jiāo交wǎnɡ往shì是bù不shi是jiǎnɡ讲xìn信yònɡ用?lǎo老shī师chuán传shòu授de的zhī知shí识hé和dào道lǐ理,shì是bù不shi是hěn很hǎo好de的fù复xí习、liàn练xí习hé和shí实jiàn践le了?第3课:如何做人——孝悌信爱zǐ子yuē曰:“dì弟zǐ子,rù入zé则xiào孝,chū出zé则tì悌,jǐn谨ér而xìn信,fàn泛ài爱zhònɡ众,ér而qīn亲rén仁。
完整版论语大全目录
1. 引言
2. 学而篇
3. 为政篇
4. 八佾篇
5. 论衡篇
6. 古文观止篇
7. 齐物篇
8. 兼爱篇
9. 泰伯篇
10. 颜渊篇
11. 季氏篇
12. 卫灵公篇
13. 齐宣公篇
14. 述而篇
15. 泰子篇
16. 乡党篇
17. 里仁篇
18. 公冶长篇
19. 颜渊篇
20. 饮酒篇
21. 述而篇
22. 巧言篇
23. 堪忧篇
24. 见闻篇
25. 宪问篇
26. 岐阳篇
27. 先进篇
28. 养性篇
29. 性自道篇
30. 远音篇
引言
《论语》作为社会伦理学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记载而成。
该文献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行和教育实
践,是研究儒家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资料。
本文档旨在整理和概述完整版的《论语》,方便读者查阅和研究。
学而篇
第一章
孔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二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继续完整版《论语》其他篇章的概述和内容)
总结
完整版的《论语》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多个篇章,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这是研究儒家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文献,也对人们的生活和道德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档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目录,以便他们查阅和学习《论语》的完整内容。
《论语节选》诵读女1: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女2: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1:一部《论语》,铭刻了先哲的谆谆教诲。
女2:一代师尊,为我们留下了多少精神的财富。
女1:翻开经典女2:道不远人女1: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女2:跨越历史的漫漫长河,女1:抵达智者为我们创造的那个清朗境界!女2:让先贤的思想与智慧,为我们的人生铺路、导航!(女1、女2合)(情景对话)(两小儿坐地指天而辩)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子:尔等/因何而辩?{孔子上,俯身问}(两小儿站起,拉孔子衣袖阐述自己的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非也、非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非也、非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子:嗯吾/不能决也。
(表现深思后回答)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低头为两小儿解惑,两小儿表现出明白了)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1:子曰子: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边上台,一边诵读)合: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女1:学习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佳途径。
女2:追求真理是我们学习的最大动力。
女1:科学的方法,女2:谦逊的态度,女1、女2合:使我们事半功倍。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全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完整版)《论语》(分类整理)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9.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6.子曰:“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17.子曰:“君子___,小人怀土;君子怀型,小人怀惠。
”18.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20.___:“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1.___:“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2.___:“君子有___:___,听___,色思温,___,___,事思敬,___问,___难,见得思义。
”23.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25.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___,在家无怨。
”2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7.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8.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31.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32.子曰:“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三百讲》讲义(第101—180讲)傅佩荣第101讲职业操守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论语述而第七》【译】孔子在家里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时,从来不曾吃饱过。
孔子有一项专长就是特别了解礼仪,他的礼仪除了理论还有实践,他懂得怎么操作。
古代的人最重视的礼是丧礼,因为人死为大,但是丧礼特别复杂,而孔子就是这方面的专家。
他一旦主持丧礼的时候,半碗都吃不下,因为他看到丧家孝子贤孙哭得那么伤心,孔子很难过,也受到感染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很真诚人。
从这段描述孔子的简单的话中,可以了解到孔子真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一方面尽忠职守,把他的职业,该做的事做好;另一方面,他有丰富的人性的情感。
第102讲哭笑由心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论语述而第七》【译】孔子在这一天哭过,他就不再唱歌了。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论语述而第七》【译】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唱得开怀时,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又和他一遍。
从这两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他感情丰富,很容易受别人的遭遇所影响,人活在世界上,如果你太过于自我中心,等于把自己封闭起来。
如果不与人分享你的快乐,那么痛苦就不会有人与你分担,那你的情绪就受到很多障碍。
儒家作为人文主义,是把人性当做一个最基本的,每一个人都具备的来看待,绝不能把一个人当做手段来利用。
人到最后都是以人的身份来往,不会问你在社会上有什么成就,只问你是否一个真正的人,而你作为一个人的话,你本身的生命也会比较完整,比较健康。
所以我们看到这两段,孔子哭跟唱歌的关系,又看到他唱歌的时候能够这样的尽兴,能够开怀的跟朋友们分享这种欢乐的情绪,就知道孔子他在做为一个人方面,不说他的学问,不谈他的德行,就是作为一个一般人,也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跟效仿。
第103讲好谋而成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