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300讲》读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3.25 KB
- 文档页数:2
论语300字讲一读后感论语300字讲一读后感(篇1)泡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论语,轻坐于窗前。
悄然翻看,仿佛那哲理底蕴随热气在空中袅袅升腾,氤氲了空气,舒适了心灵。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意思是“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于丹也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如意的事有很多,但为何总感觉童真和快乐离自己越来越远。
一旦想起过去的种.种不愉快和遗憾悔恨便久久不能释怀,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总觉得内心压抑着觉得活得很累。
但孔子老先生早在几千年前便看透了人生,留给了后世一条人生的真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正确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大意是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能听到有同学抱怨说“学习好苦啊”,其实这都是把学习当成别人的事,没有从心底真正热爱学习的表现。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整个生命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丰富内涵升华灵魂。
若是把学习当成了一件苦差事,那整个过程实在是艰辛而痛苦的,但是若发现了读书学习的好处,享受这个过程,那便也是件愉悦的事情。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论语》记录了孔子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或是人生中的重要哲理。
下面是作者为你准备的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篇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有的谈怎样做人、有的谈怎样学习……语言精炼,含义丰富,其中许多语句至今还有很强的生命力。
它不仅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子的必读书,而且也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必读书。
我刚开始读的时候,有许多语句都不理解。
经奶奶讲解后,我总结归纳了以下两点:一、做人要讲诚信,正如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在告诫我们,与人做事要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要守信用;做人要明是非,正如孔子所说:”为人者能好人,能恶人。
“ 这是在告诫我们,要公正的、合乎标准的喜欢一个人,或憎恶一个人;做人要懂礼节,正如有子所说:”礼之用,和为贵。
“ 这是在告诫我们,做事要达到和谐的目的,必须正确应用礼节;做人要谦虚,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这是在告诫我们,应当谦虚、谨慎,多向别人学习。
二、学习要有好的方法,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这是在告诫我们,学习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学习态度上,正如孔子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这是在告诫我们,在学习上更应当要实事求是。
经过学习《论语》,我觉得自己在各方面和和孔子及其弟子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今后我应当以《论语》为自己的座右铭,使自己的品德、行为、学习不断提高。
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篇2经典,伴我行,它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知识,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体会、方法。
每周的经典诗文、诗句伴着我们的学习生活。
经典的诗文,精炼的句子,它教会我做人的道理,端正了我的一言一行,让我成为一个举止优雅、文明礼貌的学生。
像《论语》种的句子,告诉我们一个个为人处事的道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弄懂?说得多好,做人要讲诚信。
傅佩荣论语300讲读后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开篇第一句。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傅佩荣论语300讲读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傅佩荣论语300讲读后感篇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开篇第一句。
曾经我的理解是:学习文化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不是很快乐的吗?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写到:讲句良心话,当年老师、家长逼我们读书时,那情形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
孔子如果这样讲,我才佩服他是圣人,因为他太通达人情世故了,可见他根本不认同这种解释。
读过傅佩荣的论语评讲后深受启发,他的理解是: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我觉得这应该是正确和完整的理解,孔子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中,要表达一种境界的提升,一种行为的变化,是在强调“学”与“习”的差异性!那么,从“学”到“习”的过程,隐含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从思想到行为的一种归依。
这才是孔子要表达的真正思想!在那个还没有形成“理论”与“实践”这一哲学概念的时代,孔子能用什么词汇来表达出自己对这一真理的领悟呢?既要体现出“实践”的含义,又要与学习到的东西有关,除了“习”,他还有别的选择吗?“小鸟反复试飞”这种意境,难道不是他最好的选择吗?可见,在这里,“习”字最佳的解释就是“实践和试验”! 可见从语境上看,孔子这里的“习”字可以有“演练、试验、实践”等含义,但绝不会是“温习、复习”这种完全不合逻辑的误解!只有学到的能用得上,才能体现学习的价值;才能实现学习者的价值,在实践中体验成就感;“学以致用”才是孔子提倡学习的根源和出发点。
学习者能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能不快乐吗?!在实践中验证并丰富对真理的领悟,能不快乐吗?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才学、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能不快乐吗?不正是他孜孜追求真理的最佳佐证吗?孔子首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然后才成就他“圣人”的美誉——这还是后人给他的称誉。
论语三百讲心得体会给孩子好的熏陶,给家长的参考,论语三百讲,聆听十分钟,成长一辈子。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论语三百讲心得体会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论语三百讲心得体会篇一给孩子好的熏陶,给家长的参考,论语三百讲,聆听十分钟,成长一辈子。
暑假期间在家继续学习了《论语》这本书,被其中的各种言论所震撼。
感叹于几千年前的人也能有这样精辟的理解,对于做人、做事、以及言论各方面的指导,让我们后人也能这样的受用。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
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关于学习的目的。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埃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论语300字读后感论语300字读后感(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孔子留给后人的思想,他的言传身教被弟子所记录下来,形成了最有名的《论语》。
每每诵读它,都能教人反省和深思。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最喜欢的是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这则对我启发很大。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也在时常在反省自己。
在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时候,有没有尽心去帮助朋友,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特别是在我们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有的事情都是很快的解决,包括友谊,我悟到:在生活中诚心诚意对待朋友,有困难尽力帮助,这样的自己会很感到很充足也很愉悦;在工作上,我时常反思自己在上课时,有没有把重难点讲清,有没有关注学生,学生有没有掌握知识,有没有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当发现学生还学不懂时,我也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备课没有认真,授课时没讲清楚,表达的方式是否准确,在课后辅导学生时,是否做到耐心细致讲解;在学习时我也时常反思,不管是校外培训还是校内教研,还是导师指导,在这些过程中我都能虚心学习,并多钻研复习,争取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那个年代什么都很慢,古人们的人生也在慢慢规划,正如孔子所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每到人生的一个阶段就做这个阶段该做的事,而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急于成功,忽略了做学问的乐趣,也没有了古时悠闲的生活意境,每天匆忙的奔走在路上,幸福感却没有因此提升,快乐少了。
《论语》读后感范文5篇300字【9篇】《论语》读后感篇一本文中有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它的意思就是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妙的。
假如不选择有仁德的住处,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孟母三迁的故事以及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与此很有些相像之处,都强调优秀的外在环境、气氛对人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明白,外在环境对人各方面的影响极大,直接影响到人的整体素养、人生观、价值观、生活品位、处世方式等等。
举个简洁的例子:出身时代官宦家庭的子弟,一般都是经纶满腹,温文儒雅,言行举止之间与寒素出身的人虽不敢说有霄壤之别,用泾渭清楚来形容应当不为太过。
…《论语》读后感篇二我今日读《论语》的第九章——子罕与第十章——乡觉,让我最喜爱的一则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这个消逝的时间啊!像河水一样,日日夜夜不停的,特别的流去。
读了这一句话,我的感悟非常深刻,是啊,光明似水,日月如梭,一刺眼,如水般的时间已过去了十年多了,我也步入了中学的大门了,我们的时间会如急流、瀑布一般的快,这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时间。
古代读书人五湾笔下的《次北固山下》上写道”海日生夜,江春入旧年“,不错的旧的一年好像还没去,而新的一年却已将要将旧年给推去了。
这真是一名至理名言啊,它写得是多么的正确,我们以后应当要更加的去珍惜时间,不让它白白的流去,更应当以这一句话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刻刻的提示自己惜时,好好学习,每天向上。
这以上的就是我对这一则《论语》的全部感受。
论语读后感篇三《论语》是我过一部闻名的语录体散文,主要记录了我过大学者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我国的文化有很深刻的引导意义。
《论语》也许一半左右都牵扯到了这个“孝”字,正因如此,后被公认为百家之正统的儒家学派把孝道推广的非常广泛,稳固了孝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中国人心中孝为先,正是由于千古以来儒家思想的主导,与《论语》在我们祖宗身上留下的习惯一向传承下来。
读论语300字心得感想(精选10篇)读论语300字心得感想篇1《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
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孔子的论著—《论语》,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论语》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可以教给我们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听后迫不及待的翻开《论语》,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做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必须做到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中,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愉悦。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知。
”这句话是令我感悟最深,受益最多的。
它的意思是说:要学习别人的长处,用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
让我明白了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是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别人的缺点呢,就用来当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缺点,有,就要把它及时改正。
没有,就用来告诫自己,以后不要犯这些错误。
这句话一直伴着我健康快乐的成长,无时无刻的给我警示,指引我如何去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而《论语》应当是阶梯中非常重要的一级,学习《论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好多做人的道理。
读论语300字心得感想篇2我们学校是一个经典古诗文学校,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读了《三字经弟子规》。
我们现在上了四年级就开始读了《论语》,这本书写了许多篇值得我们学习的话,其中我最喜欢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你知道么?我告诉你吧!这句话是说:花言巧语,一副伪善面目,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我在给你讲一个小故事吧!唐玄宗时李林浦任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个人品德败坏,凡是才能比他好,声望比他高的人,他都不折手段的打击。
对唐玄宗他又开始讨好卖乖。
有一次,他对李适之说:”华山有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那就可以为国家增加财富。
“李听了,赶快向皇帝报告,建议开采。
唐玄宗听了,找李林莆商量。
可李林莆却说:”这件事我早就知道,可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还是不要开采了。
“唐玄宗听了他的话,以为他是个忠君爱国的好臣子,对李适之却疏远了。
论语读后感300字(通用8篇)论语读后感300字(通用8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读后感300字(通用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语读后感300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咦?大上午的,谁在读书呀?哦,原来是焦作日报社组织校园记者在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呢!以前,我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给他们说的话他们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们不相信我。
我很生气,为什么不相信我呢?但自从读了《论语》后,想起《论语》里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我马上就不伤心了。
还有一次,我的同桌不喜欢学习,我就耐心地给他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道理,使他感到学习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令人讨厌。
后来,他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学习,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虽然再有两节课就不能和任老师共同学习了,但是,任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会永远牢记在心。
以后,我还会多读好书,做一个像孔子一样有学问的人,并且还要多读圣贤书,做一个少年君子!论语读后感300字2《论语》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很深奥,每一句都是雅言,都是好的语言。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弟子及其在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分别是: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
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和“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还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这一本书的语言都十分深奥,使人难以理解,可是,理解后却觉得很对。
这便是《论语》的绝佳之处。
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劝人好的或好的,没有一句话是对人没有益处的。
《论语》这一本书好像就是圣洁之书,没有一丝一毫的叫人继续作恶或叫人作恶。
《论语300讲》读后感论语读后感
《论语300讲》是一本对《论语》进行深入解读和解析的书籍,作者通过对论语中重要篇章的分析和引述,展示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读完《论语300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
首先,我被孔子的智慧和谦逊所折服。
他对待学生和学问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负责,他常常提醒学生要深入思考问题,不断追求真理。
同时,他也十分谦虚,虚心向他人请教和学习,这使我认识到一个伟大的学者应具备的心态。
其次,我被孔子对人际关系和道德规范的重视所震撼。
孔子高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互助,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行为,以影响和改善社会。
他的思想对我来说是很有启发性的,它提醒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最后,我被书中关于教育观念的讨论和宣扬所深深触动。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备知识和道德的人。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素质,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这对于我来说是很有启迪意义的,它提醒我在教育他人或者接受他人教育的过程中,要关注个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品德和思想修养。
总之,《论语300讲》深入剖析了《论语》中的思想和主题,对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进行了系统的解读,给予了我很多有益的思考和启发。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进一步了解了孔子的伟大和他的智慧,也更加认识到孔子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导语】读书不但可以滋润读者的⼼灵,充实读者的精神世界,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对⽣活的状态,多读⼀些好的书籍吧,它会让你受益终⾝。
相信不久的以后你也会爱上读书!下⾯是整理发布的“《论语》读后感300字【三篇】”,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篇⼀】 【篇⼀】 读了《论语》这篇著作,我受⽤不尽,不仅知道了做⼈的道理,还亲密接触,让我对孔⼦了解的更深更多。
《论语》书是对孔⼦⽇常⽣活的举⽌与语⾔⽅式,还有记载中国史代伟⼈对孔⼦的评价与⽣活故事。
三⼈⾏,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反应了孔⼦与别处俩⼈⾏⾛中,必定有⼀位是其师傅,还反应了孔⼦好问好学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他还⾮常谦虚,⾃⼰成了⽼师,还是求学,对问题都不耻下问;不像我们,遇到奖励就万分骄傲,遇到困难就不理不睬。
在我练字期间,我在书法班的名誉上是⼤名⿍⿍的;于是,我⾮常骄傲,在学校的作业本上写得乱七⼋糟,还差点被批⼊“差字⿊名单”;⾃从读了这本著作,我在数学⽅⾯的字体⼤有进步,连⽼师都对我刮⽬相看;有⼀次,还在课堂上公开赞扬我的作业本呢!原来论语是多么重要啊! 因此,我们要向孔⼦学习,不能骄傲⾃⼤,要做⼀个谦虚有学问的⼈,并向孔⼦取长补短,让⾃⼰更完美!【篇⼆】 【篇⼆】 在寒假⾥,我读了《论语》这本书。
其中的句⼦令我回味⽆穷。
⼦贡说过:“⽼师以温、良、恭、俭、让知道了每个国家治理国家的⽅法。
⽼师求得的⽅式,恐怕和其他⼈⼤不相同吧!”从这句话中,我知道,孔⼦的求得⽅式是多么的⾼明。
我发现,在《学⽽篇第⼀》中,孔⼦⼤都讲的是“孝”和“礼”。
⽐如:“⼦⽈:‘⽗在,观其志;⽗没,观其⾏。
三年⽆改于⽗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就是说对⽗母⼀定要“孝”。
如果⼀个⼈⼲了坏事,但是他却孝顺⽗母,说明他还有悔改的机会;⼀个⼈没有⼲坏事,但是他却不孝敬⽗母,那么这个⼈就⽆可救药了。
在《为政篇第⼆》中,孔⼦讲了治理国家的⽅法,以及他是如何从政的。
孔⼦是强⼒推荐不要以“势”来治理百姓,⽽是要⽤“理”来治理百姓的,这样百姓就会⼼服⼝服。
论语三百讲读后感何谓君子?有人说,气质高雅的就是君子。
这没错。
但是,风度翩翩就一定是君子?仪态端庄就一定是君子?甚至,故作矜持也能算作君子咯?我觉得,君子不仅是体现于外在,而是一种自然的心境。
而成为一位君子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在这里谈谈宽容。
记得有一个小故事——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
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
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
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
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
这是一种多么宽容的无声的教育,却可使他受益终生。
有时候我们就该以一种宽容的,温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人。
我想这是一种君子的态度。
当别人伤害到你的时候,也许你会悲哀,会愤怒。
但过后转念一想,这对你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也许对方只是无心之失,何必又整日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呢?这只会让我们承担更多的痛苦而不堪重负,最终无力地倒下。
如何使自己做到宽容?——有个失恋的女孩在公园里伤心地哭泣。
一位老者知道原因后不但没有安慰她,还取笑她。
女孩很生气。
老者说:“你不过损失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损失的是一个爱他的人。
他的损失比你大,你伤心做什么,应该伤心的人是他呀。
”永远以一种乐观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相信总有一天能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让自己的心境变得平静,祥和。
这样你就能够包容和理解那些冒犯过自己的人了。
当你能够真正拥有“不怨天,不尤人”的广阔胸襟的时候,才能成为一个正直敦厚的真君子。
而那些被你宽恕的人,也会从心底里敬佩和感激你的。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论语读后感300字(共10篇)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
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
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人生之道。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
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
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
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论语读后感之七论语读后感300字(2) | 论语读后感其次,我们要同正直的人、信实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谄媚的人、背后毁谤的人和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1/ 8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公冶长)我将孔子这六类人的对举看作是对第一条标准的具体化,也是交朋友的道德底线。
我觉得以上这两条标准非常符合孔子对“仁”的追求。
从“恭、宽、信、敏、惠”这些“仁”的细目来看,“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
孔子一生努力实践“仁”德,在交友方面也渗入了他的这一标准。
直、谅和多闻分别从立身、对人和学识三个方面对选择朋友提出了一个简明而又完备的要求。
第三,孔子中庸的思想在交友观上也有体现。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路)我们要尽可能地与言行合乎中庸的人相交,可这毕竟非常理想化,反映在现实中我们既要结交激进者,也要结交狷介者,优势互补。
论语读后感心得感悟300字(精选5篇)你认为一篇论语读后感怎么写才优秀呢?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著作,这本书从成书到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了。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论语读后感心得感悟3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论语读后感心得感悟300字(精选篇1)《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宣扬“仁”。
在《论语》中,孝道有着不可动摇的低位。
中国人自古认为百善孝为先,把孝道作为道德之根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年轻学德的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现在的你来说,你一定认为孝只要做到能养父母孩子吃饭就行了,但狗了、马了之类的动物都会喂饱幼崽儿,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恒的照顾老人小孩,那人还跟动物有区别吗?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对父母尽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还有精神、心理的关爱。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为自己忧愁。
只有自己有疾病时,父母才为自己担忧,其余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担心。
“事父母能竭其力。
”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让父母欣慰。
只有生老病死,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让父母担忧也是没办法。
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让父母担心,这样就是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
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
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
论语心得读后感300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面是的论语心得读后感300精品范文,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关注聘才网可获得更多内容。
论语心得读后感300篇一:《论语》是一部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着作,因集中表现了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成为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
孔子的学说的核心——仁,贯穿《论语》。
《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用一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已成仁,”照亮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
《论语》居“四书”之首,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深远影响!据说,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每天回家都关起房门苦读。
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只有一部《论语》。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论语普闲聊,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
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了。
”于是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纵观整部《论语》,相信你一定会感受到中华文明,感受到人性的光辉,感受到文学精髓。
你也一定会在《论语》中,受益匪浅!论语心得读后感300篇二: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这本书谈的是关于心态的话题,书中所体现的观点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做人标准,不是苛责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
我们无法左右外面的世界,因此只能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
但是,外面的世界总是在被人左右的,当一个生活在总被人随意左右的世界里的人,并且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心的时候,是不会快乐的。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
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读书心得300字大全(精选15篇)论语读书心得300字大全篇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一本书,寒假的时候我看了这本书,书中有很多道理,教你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孝敬长辈……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希望我们在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教育人们做人要讲诚信,说到就要做到。
书中还有许多道理,我现在还搞不明白,但我相信,随着自己不断的长大,我会领会到其中的思想,对我的成长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还会继续看这本书的。
论语读书心得300字大全篇2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我有一个好主意,该不该马上实行呢?(闻斯行诸)”孔子说:“有父母兄长在世,应该先问问他们。
”冉有也问道:“闻斯行诸?”孔子却给他肯定的回答:“闻斯行之!”公西华好奇,问孔子为什么给了他俩不一样的答案,孔子说:“冉有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打气。
子路好胜,我要给他泼点冷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读书心得300字大全篇3从二年级开始,我和妈妈一起每天快乐诵读经典《论语》。
《论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它写什么的?是谁写的呢?我猜你们都想知道吧!其实它是一本语录。
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孔子,他对学生非常有耐性,对人非常的谦逊,所以很受人尊重。
这本语录主要是他的学生把孔子上课说的话和生活中做的事记录下来。
《论语》记录了很多孔子说的话,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长第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这句话是孔子通过称赞伯夷叔齐俩兄弟不记仇,因此别人就就不记得他们的旧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平时在班里,我与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有吵架,闹意见的时候,这时我就应该学会“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样我们才能够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其实,悄悄告诉你,这本语录还有很多宝贝,虽然我只会诵读,还没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语句,但古人说过,读书千遍,其义自现!所以,我已经约好妈妈每天继续诵读《论语》,多学学里面为人处世的道理。
《论语》读后感300字(通用3篇)《论语》读后感300字(通用3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精心的《论语》读后感300字(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寒假的时候,陈老师陪着我们一起读了《论语》这本书,它记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
其中,我最喜欢一节就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它的意思是每天要屡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教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于是,我开始反省自己今天在这些事情上有没有真的做好。
早晨,妈妈让我帮助给妹妹取一双袜子,我立马就去拿了,妹妹还谢谢了我,我听了以后心里很开心;中午家里来客人了,有一位小朋友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小女孩,我真诚的邀请她和我一起玩我心爱的玩具,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就乐开了花;到了晚上,我想想我只完成了每天的常规作业,却没有温习学过的知识,我觉得很惭愧,想想老师那么辛苦的`教我们知识,我们却总是一边学一边丢到脑后,从来不知道“温故而知新”,以后我要坚持温习我学过的知识,那样我才会越来越棒!学会每天反省自己,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在哪方面做的.好,就要继续保持,哪些方面没做好,就要不断改良。
我希望我读完了《论语》以后也可以把里面的道理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更加优秀!《论语》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着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
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的美好描绘,又有做人的知识和道德,这些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
书中还有释文和故事,就像在读现代的故事书,内容丰富多彩,绘画美丽动人。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适合它内容的主题,只要你看完了这篇内容你就一定能懂得这个主题的意思。
故事中还有一些好用的好词好句,还有许多古代著名的人物,比方:孟子、老子、庄子、周处等许多人物。
在这本书中,我仿佛看见了孔子拜师学习,最后成为一位古代远近闻名的老师的情景。
《论语300讲》读后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这三句话分为三段。
孔子说,你学会了做人处世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觉得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这是《论语》的开始,似乎,夫子对学生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夫子把自己最基本的读书和做人的原则和标准暴露给学生:“每天学习并经常复习;知己不期而至,远道而来,高兴之情,无法形容;君子的标准之一即是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愠恼”。
的确,这三条于我有切身的体会。
先说第一条,学习过的知识重温旧梦时,快乐之情确乎无法形容和控制。
比如年少背诵的诗词歌赋,留存在记忆的某个角落,渐渐被时光冲淡,一天因某种机缘又一次含英咀华,烂熟在心时,朗朗在口时,何止是快乐,简直是对逝去年华最美好的回忆和温存、无言的感动和感恩。
第二条,“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似乎是套话,但我们谁能否定,人生终究是走向愈来愈孤独和寂寞?个体生命无疑在社会和他人的碰撞中被无形地伤害。
即便人生坦荡没有任何坎坷,也会被无可阻挡的时光无情地伤害。
慢慢老去本来就是件残酷的事,更残酷的是,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这种趋势。
既然人生就是如此,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互相取暖,而由于某些原因,这些朋友并不能时常见到,忽然有一天不请自到,你会做何感想?不手舞足蹈才怪。
第三条,自己被别人误会的时候经常有,人与人有时是很隔膜的,但只要机缘凑巧,依然会互相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