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走进收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1.96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美术走进收藏教案教案标题:初中美术走进收藏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品收藏的意义和价值。
2. 探索艺术品收藏的历史和发展。
3. 学习如何鉴赏和评价艺术品。
4. 培养学生对艺术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5. 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艺术品收藏的意义和价值。
2. 学习如何鉴赏和评价艺术品。
3. 培养学生对艺术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探索艺术品收藏的历史和发展。
2. 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
2. 艺术品图片和实物展示。
3. 学生美术作品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你是否听说过艺术品收藏?你是否有兴趣了解和欣赏艺术品?2. 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示一些著名艺术品的图片。
二、艺术品收藏的意义和价值(10分钟)1. 介绍艺术品收藏的定义和意义。
2. 分享一些著名艺术品收藏家的故事和收藏经历。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会收藏艺术品?艺术品对社会和个人有什么价值?三、探索艺术品收藏的历史和发展(15分钟)1. 介绍艺术品收藏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分析艺术品收藏的不同类型和风格。
3. 展示一些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品,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四、学习如何鉴赏和评价艺术品(20分钟)1. 介绍艺术品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分析艺术品的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
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一幅艺术品,讨论其艺术特点和表达意义。
五、培养学生对艺术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15分钟)1.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或当地艺术展览。
2. 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并写下对其的感受和评价。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展心得和作品评价。
六、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2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材料。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和交流。
七、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收获。
2.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欣赏艺术品,并提供相关资源和推荐书籍。
初中走进收藏教案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收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认识到收藏的价值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收藏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收藏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收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收藏的价值和意义。
3. 收藏活动的实践操作。
教学难点:1. 收藏品的鉴赏和评估。
2. 收藏市场的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藏品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收藏品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特别之处?你们对它们有什么看法?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走进收藏》。
二、收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讲解收藏的基本概念,如收藏品、收藏家、收藏价值等。
2. 教师介绍收藏的分类,如古董、艺术品、邮票、硬币等。
3. 学生听讲并记录重要信息。
三、收藏的价值和意义(10分钟)1. 教师讲解收藏的价值和意义,如文化传承、审美享受、投资增值等。
2. 教师通过实例说明收藏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3. 学生思考并讨论收藏的价值和意义。
四、收藏活动的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收藏活动的实践操作,如欣赏收藏品、学习鉴赏技巧、交流收藏经验等。
2. 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互相交流和学习。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和问题。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2. 教师提出收藏活动的建议和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收藏活动。
3.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准备进行下一课的学习。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收藏展览或博物馆,加深对收藏的了解和认识。
2. 开展收藏品鉴赏比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初中走近收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收藏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收藏兴趣。
2.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收藏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收藏的意义和价值。
2. 基本的收藏技巧和方法。
3. 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收藏的价值。
2. 如何培养学生对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藏品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收藏品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收藏的意义和价值,引出本课主题。
二、探究收藏的意义和价值(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收藏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教师总结收藏的意义和价值,强调收藏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三、学习基本的收藏技巧和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基本的收藏技巧和方法,如如何辨别真伪、如何保养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互相交流学习。
四、培养鉴赏能力(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化、历史和艺术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收藏品鉴赏活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收藏品展览,加深学生对收藏的了解和兴趣。
2. 引导学生参加收藏品鉴赏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收藏品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收藏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基本的收藏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收藏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收藏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对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走近收藏》创新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我国博物馆大体上可分为哪些类型。
2、怎样选择收藏品,了解哪种收藏品适合自己收藏。
3、培养对美的鉴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博物馆大体上可分为哪些类型。
2、怎样选择收藏品,了解哪种收藏品适合自己收藏。
教学难点:怎样选择收藏品,了解哪种收藏品适合自己收藏。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组图、收藏品相关知识视频等。
学生:收集喜欢收藏品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2课时选购藏品一、情景导入:二、展示本课目标。
三、学生探究,尝试完成任务。
1、学生分小组,按教材内容,边阅读,边讨论。
2、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探究学习情况。
四、教师精讲:1、目前我国博物馆大体上可分为哪些类型?现今在我国各种各样、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有几千座。
这些许多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的博物馆,需要分门别类,才能对它们研究利用。
根据博物馆的定义和范围,根据我国博物馆的主要性质,我国博物馆的类型可划分四大类。
即:社会历史类、自然科学类、文化艺术类和综合类。
(1)社会历史类博物馆:是以研究和反映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
①历史考古博物馆:包括通史、断代史、地方史、专史、历史遗迹、古陵墓、庄园等。
②革命史博物馆:包括全国的或地方的革命史、革命军事史等。
③纪念博物馆:纪念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博物馆。
④民族、民俗博物馆:包括民族史、少数民族历史遗迹等,反映某一地区人民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文化的博物馆。
(2)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是以自然界和人类认识、保护和改造自然为内容的博物馆。
①自然博物馆:A、一般性的自然博物馆,如各地自然博物馆。
B、专门性的自然博物馆,如天文、地质、生物等。
C、园囿性的自然博物馆,如动、植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等。
②科学技术博物馆:A、科学技术博物馆,如现代科学技术和工农业、国防、交通等。
B、科学技术史博物馆,如古代科学成就。
最新整理初中美术教案九年级下册《走进收藏》学案新湘版九年级下册《走进收藏》学案新湘版总课时第13课时年月日课题第7课走进收藏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民间艺术收藏的相关知识,能够正确理解收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正确理解利用博物馆子资源的意义,掌握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对收藏品市场以及收藏的渠道和价值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收藏的兴趣。
认识民间艺术收藏的相关知识。
教法学法引导、实践、讲解。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一、情景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者一些录像资料片提问:如果我们想要观看这些作品,可以到什么地方去?收藏是一种对于物品的搜集、储存、分类与维护的癖好。
收藏家的收集对象通常是有价值的古董,但也可能是其他的小物件。
如书画、集邮、火柴盒贴画与明信片是较为主流的收集项目二、博物馆:是保存人类的文化、艺术遗产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大量有价值的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1、中国国家博物馆2、目前我国博物馆的类型可划分四大类。
即:社会历史类、自然科学类、文化艺术类和综合类。
3、作品欣赏:东坡肉形石;《开国大典》(中国画家董希文1953年创作油画)4、参观敦煌博物馆参观方案.三、关于收藏1、怎样选择收藏品:要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要有一定的资金储备;要有坚强的后方支持。
2、确定收藏方向:了解自己的爱好;了解哪种收藏品适合自己收藏;不与国家政策相违背;了解想要收藏藏品的升值趋向,当然非保值升值收藏品除外。
3、收藏方法:最常见的是到市场上购买藏品;与藏友交换,所谓“欲与取之,必先予之”;从真、善、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收藏。
四、文物怎样拍卖可委托有文物拍卖资质的拍卖公司拍卖。
文物拍卖资质分一、二、三类,在文物局官网能查到全国有资质的拍卖公司是哪些,全国不超过一百家有这些资质。
中国现在主要的文物拍卖公司:北京嘉德、北京诚轩、北京东方索富比、中国嘉德国际、北京翰海、保利拍卖。
《走进收藏》教案归州中学周海雁设计意图:本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7课的内容,属于综合.探索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艺术品的收藏,一部分是艺术品的拍卖。
本课力图通过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这一现象,让学生了解一些美术现象的来龙去脉,从而学会看待这些现象,分析这些现象。
教学目标:1.理解收藏的意义2.怎样选择收藏品,了解哪种收藏品适合自己收藏3. 在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培养法制意识学情分析:《走进收藏》这一课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农村的孩子对此领域接触较少或从未接触,仅仅使用图片、文字和语言很难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
我提前准备了拍卖会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拍卖会现场的气氛。
另外让学生模拟拍卖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启发讨论式导入新课:教师启发提问:1、你收藏过哪些物品?2、收藏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学生介绍收藏的物品,并回答收藏带给他的乐趣。
(例如:学生上台介绍自己收藏的民间工艺品)3、你能为收藏找个理由么?学生回答:纯属个人爱好,希望能赚钱,增加知识面,有成就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收藏带来的乐趣)二、讲授新课:引导学生看大屏幕。
(演示教学课件)教师:如果我要收藏艺术品我要考虑哪些因素?试举一两种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因素?(小组讨论)教师小结:1 你会选择哪些艺术家?2 你会选择哪些艺术品?3 你是否需要了解艺术市场的发展趋势?(一)哪些艺术家1 会选择有名气的艺术家(齐白石大师在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2去世的艺术家比在世的时候要更有升值潜力。
3 有艺术功力的年轻艺术家从长远来看好。
(二) 选择哪些艺术品1 艺术品的抉择应具备四个条件:真精全稀(1)赝品的概念:采用同样的材料和技法模仿某个艺术家的风格所制造的复制品。
真:艺术品的真假是投资的前提。
(2)精:高品位的精心之作,而不是应酬之作。
齐白石作品中,价值高的是九十岁以后画的花卉、山水、人物。
第七课走近收藏-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收藏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国内外著名的艺术藏品,并了解其价值。
3.通过模仿和实践,掌握美术作品收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美术作品收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了解国内外著名的艺术藏品,并了解其价值。
三、教学难点
1.如何从海量的美术作品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作品。
2.如何正确收藏和保护美术作品。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A. 收藏的概念和意义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收藏的概念和意义,并组织学生就此进行讨论。
2.教师讲解收藏的主要意义:文化意义、历史意义、经济意义、审美意义等。
B. 国内外著名的艺术藏品及其价值
1.教师介绍国内外著名的艺术藏品,并分析其价值所在。
2.学生自学国内外著名的艺术藏品,并选择其中一件进行介绍和分析。
C. 美术作品的收藏基本技巧和方法
1.教师讲解美术作品收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如何挑选作品、如何辨别真伪、如何正确保管作品等。
2.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比一组真货和假货,并指导学生如何辨别。
D. 实践操作
1.学生自行选择一副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美术作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真伪鉴别和价值评估。
2.学生正确地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进行收藏和保护。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1.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并强调课程重点难点。
2.布置下次课的学习任务。
3.督促学生完成本课的相关作业。
走进收藏初中美术教案教案标题:走进收藏初中美术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品,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将了解到艺术品的历史背景、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以及艺术品的收藏和保护方法。
同时,通过亲自制作艺术品,学生将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
2. 了解艺术品的历史背景、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以及艺术品的收藏和保护方法。
3.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艺术创作潜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不同类型的艺术品及其特点。
2. 学习艺术品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家的创作思路。
3. 学习艺术品的收藏和保护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潜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艺术品图片和相关资料。
3. 艺术材料,如画笔、颜料、纸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著名艺术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询问他们对艺术品的了解和感受。
二、学习不同类型的艺术品(15分钟)1. 介绍不同类型的艺术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展示不同类型艺术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
三、了解艺术品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家的创作思路(20分钟)1. 介绍一些著名艺术品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家的创作思路,让学生了解艺术品的背后故事和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2. 分组讨论学生对艺术品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学习艺术品的收藏和保护方法(15分钟)1. 介绍艺术品的收藏和保护方法,如正确展示、储存和保养艺术品。
2.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品的价值和重要性,以及为何需要保护艺术品。
五、艺术创作实践(30分钟)1. 提供艺术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主题和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走近收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收藏的意义。
2能够正确理解利用博物馆资源的意义,掌握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3通过模拟拍卖活动,增进对收藏品市场以及收藏的渠道和价值的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收藏的兴趣。
如何能够有效地利用博物馆来获取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收藏是积累知识的过程。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生准备:作业纸、笔。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走近收藏》第一课时学情分析湘教版九年级下册《走近收藏》是九年级最后一节课,这是一节综合探索课,通过藏品的收藏、博物馆参观及拍卖体验等学习活动的内容,凸显美术教育的愉悦性,从而明确收藏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农村中学学生对收藏知之甚少,学校周边没有博物馆可以参观,学生环境让学生对收藏的认识只来源于学生教材的偶尔涉及和来自电视,对收藏的认知只认识到增值的价值。
立足于让学生了解收藏,清楚博物馆的功用是第一位的。
九年级的学生有着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逐步增加。
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逐渐显著,不满足与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
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增强,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为学生展示自身才艺提供舞台或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对学习兴趣的持久保持尤为重要。
在知识学习方面应注意选择适合学生生活经验的传达方式,深入浅出,启发学生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互动交流,分析探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情感表达的能力;尊重学生的理解方式,鼓励大胆表述独立的见解。
生动直观的的形象在这一时期仍旧十分重要,应充分发挥美术欣赏表现中视觉感受的特性。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走近收藏》第一课时效果分析湘教版九年级下册《走近收藏》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以了解博物馆收藏为线索,串联了藏品收藏、参观指南、拍卖体验等学习活动内容。
走近收藏教案教案标题:走近收藏教学目标:1. 了解收藏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收藏的分类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收藏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 收藏的概念和意义;2. 收藏的分类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收藏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2. 收藏品展示(可准备一些学生常见的收藏品);3. 学生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投影仪展示一些名人的收藏品,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收藏是什么吗?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收藏东西?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单解释,引导学生了解收藏的概念和意义。
二、讲解收藏的分类和方法(15分钟)1. 利用PPT或投影仪,讲解收藏的分类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邮票、硬币、书籍、艺术品等。
2. 同时,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收藏品,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收藏有更直观的了解。
三、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收藏品类型进行讨论。
2. 学生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包括选择的收藏品类型、理由等。
四、个人收藏计划(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列出自己感兴趣的收藏品类型,并写下为什么选择这个类型的理由。
2. 学生完成后,鼓励他们与同桌分享自己的收藏计划,并互相提供建议和意见。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收藏的意义和培养学生收藏兴趣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关注、多了解各种收藏品,并勇于开始自己的收藏之旅。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收藏展览,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的收藏品;2.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的收藏品展示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收藏品并与他人交流。
走进收藏美术教案教案标题:走进收藏美术教学目标:1. 了解收藏美术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不同收藏美术品类别的特点和价值;3. 培养学生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和收藏意识;4. 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1. 收藏美术的概念和意义;2. 不同收藏美术品类别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和收藏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收藏美术品图片、茶具、文房四宝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素描纸、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知名的收藏美术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向学生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收藏美术吗?你认为收藏美术的意义是什么?”二、讲解收藏美术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和简短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收藏美术的概念和意义;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艺术品的收藏不仅是对艺术家的尊重,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三、介绍不同收藏美术品类别的特点和价值(15分钟)1. 分别介绍绘画、陶瓷、书法、古董等不同收藏美术品的特点和价值;2. 利用幻灯片展示典型的收藏品,并解释其价值所在;3.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对不同收藏美术品的喜好和观点。
四、展示和鉴赏收藏美术品(20分钟)1. 教师展示自己收藏的美术品,介绍其背后的故事和价值;2. 学生观看并鉴赏教师展示的美术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不同艺术品的细节和表现形式。
五、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收藏美术品进行深入研究;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介绍所选收藏美术品的特点和价值;3.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和收藏意识的培养;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创作和收藏活动,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和兴趣。
初中美术学收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收藏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收藏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 通过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收藏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欣赏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收藏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类收藏品的图片或实物,如古董、字画、邮票等。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收藏品的历史、文化意义等。
3. 准备展示用的投影仪、展板等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收藏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注意收藏品的美感。
2. 提问:“你们对收藏有什么看法?你们知道哪些收藏品?”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课。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各类收藏品的图片或实物,如古董、字画、邮票等。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材质、文化内涵等方面欣赏和分析收藏品的美。
3.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三、知识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介绍收藏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收藏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收藏品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和指导。
四、创作与展示(15分钟)1. 学生选择一种收藏品,以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创作一幅关于收藏品的美术作品。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向大家介绍作品中的收藏品及其意义。
3. 教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从欣赏的角度评价作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让学生认识到收藏的价值和美术的魅力。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的方向。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期望,结束本课。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收藏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不同种类的收藏品的认识和尊重程度。
《走近收藏》教学设计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文物怎样拍卖。
2、了解文物拍卖注意事项。
3、培养法制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文物是怎样进行拍卖的。
教学难点:了解文物拍卖注意事项,培养法制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文物藏品拍卖组图、拍卖会相关知识视频等。
学生:收集了解文物藏品拍卖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 3 课时拍卖为收藏注入新的活力一、情景导入:你知道世界上最贵拍卖品有哪些吗?《阿尔及尔的女人(O 版)》2015 年5 月11 日,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西班牙画家巴勃罗·毕加索的油画作品《阿尔及尔的女人(O 版)》以超过 1.79 亿美元价格成交。
二、展示本课目标。
三、学生探究,尝试完成任务。
1、学生分小组,按教材内容,边阅读,边讨论。
2、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探究学习情况。
四、教师精讲:1、《中秋帖》《中秋帖》为晋代王献之所书纸本手卷,纵 27cm,横 11.9cm。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稀世珍宝,现藏故宫博物院。
行书 3 行,共22 字,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
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
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
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
1951 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2、文物怎样拍卖。
可委托有文物拍卖资质的拍卖公司拍卖。
文物拍卖资质分一、二、三类,在文物局官网能查到全国有资质的拍卖公司是哪些,全国不超过一百家有这些资质。
3、文物拍卖注意事项。
文物拍卖通常是通过全国各大拍卖公司来操作的,首先拍卖文物要确保文物的来路正规、合法,拍卖时拍卖公司会根据不同文物进行分类,收取成交价格的拥金,目前,一般拍卖公司为 10%拥金。
中国现在主要的文物拍卖公司:北京嘉德、北京诚轩、北京东方索富比、中国嘉德国际、北京翰海、保利拍卖。
《走近收藏》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博物馆的功能,尤其是博物馆在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2、学会利用博物馆来获取知识。
3、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博物馆的功能,尤其是博物馆在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教学难点:何能够有效地利用博物馆来获取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各种各样的博物馆组图、博物馆相关知识视频等。
学生:收集博物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丰富多彩的博物馆藏品一、情景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者一些录像资料片提问:如果我们想要观看这些作品,可以到什么地方去?收藏是一种对于物品的搜集、储存、分类与维护的癖好。
收藏家的收集对象通常是有价值的古董,但也可能是其他的小物件。
如书画、集邮、火柴盒贴画与明信片是较为主流的收集项目。
二、展示本课目标。
三、学生探究,尝试完成任务。
1、学生分小组,按教材内容,边阅读,边讨论。
2、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探究学习情况。
四、教师精讲:1、博物馆是保存人类的文化、艺术遗产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大量有价值的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2、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Nationa Mueum of China)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截止至2021年末,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21方米,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
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2021年游客接待量达到537万人次,2021年达到745万人次(当年全球第三),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3、东坡肉形石。
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东坡肉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