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流程:海水
蒸发池
结晶池
粗盐 母液
。
二、结晶 1.结晶:固体物质从它的 饱和 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像NaCl这样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一般用 蒸发结晶 的
方法得到其晶体。 3.降温结晶: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可采取 冷却热饱和溶液 .
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这种方法称为降温结晶。
A.漏斗
B.玻璃棒
C.烧杯
D.酒精灯
5.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40 ℃和85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均为40 g B.该物质在60 ℃时的溶解度比40 ℃时的溶解度大 C.40 ℃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D.将85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60 ℃,此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 ℃时,30 g乙加到100 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t2 ℃时,各100 g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t2 ℃时,75 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 g水得到20%的溶液
9.(2016重庆)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B、C析
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C 。 (2)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 BC (填
序号)。
A.降低温度 B.增加溶质 C.蒸发溶剂
(3)t2 ℃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 ℃,溶液中溶剂 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发) A=C<B 。
三、溶解性与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