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 格式:doc
- 大小:17.2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一。
理解结晶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学会绘制并运用溶解度曲线。
4.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课件中们没有讲到精制食盐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课前准备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除了镁等物质,还有一种生活中很重要的物质也主要来自于海水,那就是食盐。
食盐的主要用途是什么?人类“制盐”的历程是什么?【讲述】其实,人类在很早就会从海水中提取海盐。
我国人民提取海盐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经历了从“煮盐”到“晒盐”漫长历程。
目前我国海盐的年产量有3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较大的盐场有河北的长芦盐场、山东的莱州湾盐场、江苏盐场、辽东湾盐区等。
【讲述】食盐不仅是调味品,还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
人们是怎样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一海水晒盐。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海水“晒盐”的过程;学生活动1 了解海水“晒盐”;【提问】1.传统海水晒盐通常采取什么生产方法?2.传统海水晒盐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回答】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这是一种古老而至今仍广泛沿用的方法。
2.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筑盐田。
盐田通常分为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
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2)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海水“晒盐”的过程,了解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总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及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海水“晒盐”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进一步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
【教学重点】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学会用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
【课前准备】小烧杯(50mL)、药匙、试管夹、试管、酒精灯、硝酸钾晶体、食盐晶体、碘、水、酒精、火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都知到由海水可以晒制食盐,但晒盐过程的原理你理解吗?本节课我们将以“海水晒盐”为载体,学习“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并完成有关的实验探究。
二、新课学习1.海水“晒盐”的过程先将海水引入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池,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____ 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粗盐。
【过渡】从流程上看,为什么要将海水引入蒸发池?为什么引入结晶池后才会有食盐析出?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复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一定温度下,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度的溶解?实验指导:量取20mL水,倒入小烧杯中,称取10g食盐晶体,先取一半加入小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食盐是否全部溶解,再将剩余的食盐晶体加入小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食盐是否全部溶解。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食盐(能/不能)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度地溶解。
在一定下,在一定量的里,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实验现象:食盐溶解不了。
实验结论:食盐不能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度地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实验指导:①给盛有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和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试管中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振荡,观察试管中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有什么变化。
第一章:海水晒盐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水晒盐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让学生了解海水晒盐的重要性和应用。
让学生掌握海水晒盐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1.2 教学内容海水晒盐的定义和历史海水晒盐的重要性和应用海水晒盐的基本过程和原理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水晒盐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海水晒盐的重要性和应用。
图片展示法:展示海水晒盐的过程和原理。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问答法了解学生对海水晒盐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海水晒盐的准备工作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水晒盐前的准备工作。
让学生掌握海水晒盐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2 教学内容海水晒盐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水晒盐前的准备工作。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海水晒盐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问答法了解学生对海水晒盐准备工作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海水引入和分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水引入和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让学生掌握海水引入和分配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2 教学内容海水引入的方法和步骤海水分配的技巧和注意事项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海水引入和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海水引入和分配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问答法了解学生对海水引入和分配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晒盐区域的划分和管理让学生了解晒盐区域的划分和管理方法。
让学生掌握晒盐区域的划分和管理技巧。
4.2 教学内容晒盐区域的划分方法晒盐区域的管理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晒盐区域的划分和管理方法。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晒盐区域的划分和管理技巧。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问答法了解学生对晒盐区域划分和管理的理解程度。
化学初三下鲁教版 6.2 海水晒盐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粗盐提纯的步骤2、学会过滤、蒸发实验基本操作3、经过海水晒盐相关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学习要点】粗盐提纯的步骤【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活动 1、思虑:海水晒盐获得的粗盐,常常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何才能获得精盐呢?〔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掉?〔2〕除掉泥沙后,再如何操作才能获得纯净的食盐?学习任务一:研究粗盐的提纯1、拟订实验方案,并与同学沟通供选择的实验仪器、药品:量筒、托盘天平、小烧杯、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铁夹台、蒸发皿、滤纸蒸馏水、粗盐2、实验步骤:〔1〕所用仪器:〔2〕所用仪器:〔3〕所用仪器:在以上各步中都要用到的仪器是其作用挨次是、、学生活动 2、阅读教材P17,认识工业净化食盐的过程学生活动 3:阅读课本P17, 《多识一点》学习任务二:认识食盐的用途阅读教材 P17,认识食盐的用途沟通和总结:议论沟通达成下题:1. 比较过滤和结晶两种分别混淆物的方法.2.系统总结本节知识点过滤结晶原理使用范围【二】诊疗评论:1、在以下表达中的横线上,填写适合分别操作的编号: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C、过滤①食盐水混有泥沙,欲从中分别出食盐,应先再;②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混有少许的食盐,应用;③欲从含有泥沙的水里获得较纯净的水,应用;④石灰水中通入适当的CO2气体后要从混淆物中分别出CaCO3,应用。
2、右图为某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操作的表示图。
试回答:⑴写出仪器名称:①②⑵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当〔填“高”或“低”〕于滤纸的边沿。
⑶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滤液的目的是;等到蒸发皿中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移去蒸发皿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3、我国某些盐湖里出产天然碱〔主要成分为纯碱晶体,并含有少许氯化钠等杂质〕。
〔1〕用所学知识解说,为何冬天能够从湖中“捞”碱〔晶碱Na2CO3·10H2O〕,夏天能够晒盐。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粗盐提纯的步骤
2、学会过滤、蒸发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海水晒盐有关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重点、难点】粗盐提纯的步骤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探究法、图示法
实验准备:
仪器准备:托盘天平、量筒、烧杯(50毫升)、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滤纸、漏斗
药品准备:蒸馏水、粗盐、硫酸铜晶体、硝酸钾晶体、明矾晶体。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
问题导学
提出问题: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方法总结]
学习任务一:探究粗盐的提纯
1、简述去除粗盐中难容固体的实验步骤:
(1)(2)(3)
在以上各步中都要用到的仪器是其作用依次是、、
学习任务二:去除食盐中可溶性固体的方法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习题:1、从海水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粗盐提纯
的部分流程如图:
其中,滤液一至滤液二之间需进行三步操作:
操作一: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滤液中的Ca2+
操作二:加入过量的X,除去滤液中的Mg2+
操作三:加入过量的氯化钡,除去滤液中的SO42﹣
请回答:操作中的物质X为,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为最终获得精盐,操作①、②和③后还需增加的操作是;
2、比较过滤和结晶两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2.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及过程;掌握海水晒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展示海水晒盐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的习惯;认识到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资源,应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重点1.掌握海水晒盐的原理及过程;2.理解海水晒盐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饱和溶液的物理意义;2.掌握海水晒盐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和水中溶质浓缩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盛海水的容器、大圆底玻璃烧杯、石墨舟、电子天平实验试剂:盐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学生已学知识,提问:“你们知道海水中含有什么物质吗?”2.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海水中溶质的种类。
3.老师提供一些提示,引导学生回答有盐、钾、钙、镁等物质。
第二步:展示实验现象(10分钟)1.老师向学生展示海水晒盐的图像或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鼓励学生提问:“为什么晒干后盐结晶出来?”3.分组讨论,学生就晒盐的原理进行猜测并展示。
第三步:进行实验(30分钟)1.告诉学生本节课将进行海水晒盐实验。
2.将盛有海水的容器摆放在教师台上,让学生将石墨舟放置在水面上,并称量石墨舟的质量。
3.学生自行倒入盛有海水的容器中,并观察水面的变化。
5.学生将石墨舟取出,放置在教师台上,称量石墨舟的质量。
6.学生计算盐溶液的质量,并求出溶液中盐的质量。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晒盐的原理是什么?”第四步:讨论(15分钟)1.老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回顾,让学生说出晒盐的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晒盐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3.引导学生分析晒盐的原理,解释为什么经过晒干后盐结晶出来。
4.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和指正。
第五步:归纳总结(10分钟)1.老师点名学生回答问题:“海水晒盐的原理是什么?”2.播放课程视频,让学生结合实验经验总结海水晒盐的过程。
3.整理并归纳学生的回答,总结海水晒盐的原理及方法。
海水“晒盐”【教学内容】海水“晒盐”—— 溶解度曲线【教学目标】1.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2.能根据给定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通过相关的数据查阅,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认真细致的作图能力。
4.能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物质的结晶方法。
【教学重难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
二、前置诊断,巩固提高学生观察盐碱湖的照片,体会湖水中晶体析出的现象。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及时复习,回【提问】1.我们来回顾一下,盐碱湖中的食盐晶体析出属于哪种结晶法,余下的溶液为食盐的什么状态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是怎样的。
2.什么叫溶解度?理解时要把握哪四个关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其意义是什么? 三、溶解度曲线【过渡】我们已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1)溶解度曲线的概念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提问】利用右图溶解度曲线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呢?请把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内容与同学们一同交流。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相信你会做!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 ;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 氢氧化钙在80℃时的溶解度是 。
(2)点的意义小结 :学生理解记忆请你仔细观察溶解度曲线图并回答下列问题: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 ;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 氢氧化钙在80℃时的溶解度是 。
同学们之间讨论回答。
顾前面学习的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关系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二节海水“晒盐” 第一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2)知道蒸发结晶的方法,进一步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水“晒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科学理念。
教学重难
点【重点】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海水“晒盐”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海水“晒盐”的方法: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
盐田通常分
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
2.海水“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
3.海水“晒盐”的过程: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
4.流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母液【合作探究】刚晒出来的食盐可以食用吗?为什么?答:从海水里刚晒出来的食盐不能食用,因为其中除了含有泥沙外,还含有很多其他可溶性杂质,还需要进行粗盐提纯。
【跟进训练】1.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的
物质分离方法是( C ) A.溶解法 B.过滤法 C.结晶法 D.蒸
馏法 2.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利用阳
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 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 C.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 D.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而得到食盐 3.我国有辽阔的海岸线,有充足的海水资源。
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
在此过程中
( B ) A.溶剂的质量不变 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C.氯化钠的质
量分数始终不变 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小知识点二蒸发结晶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6页的内容,并分组完成活动天地8-1,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成饱和的途径是加热蒸发;当玻璃片上出现固体颗粒时,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2.在一定
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作结晶。
海水晒盐的过程称为蒸发结晶。
【合作探究】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为什么?答: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气温高、湿度小、风力大、阳光充足、雨量少等自然条件都会加速水分的蒸发,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更快结晶析出,有利于海水“晒盐”。
【教师点拨】 1.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鸠舣舣裨黾尤芗粱蚋谋湮露仍黾尤苤省⒄舴⑷芗粱蚋谋湮露炔槐ズ腿芤�【跟进训练】 1.把食盐从溶液中析出,适宜的方法是( C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蒸发溶剂 D.增大压强 2.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的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后析出晶体,剩下溶液( D ) A.变浓了 B.变稀了 C.变为不饱和溶液 D.仍为饱和溶液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